冲刺2019中考语文主题阅读有练有赏爱国情怀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六大主题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及答案ppt课件(164张)

(二)让我看着你 ②母亲是被我们硬逼着走进医院的,那个 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 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每一次我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 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 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握着母亲 骨瘦如柴的双手,那一双曾经无数次爱抚过我 的手,如今青筋狂乱,布满了褐色的老年斑。 我扭过头,去看挂在母亲头上方的吊瓶,眼泪 无声地掉落到心里。
主题阅读与写作
主题一:挚爱亲情
(一)生了根的空床 (一)生了根的空床 麻 坚 ①搬进新房没几年,小艾就跟妻子商量, 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 放进去,改做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 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 ②“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 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 “那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爸 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 “再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
父亲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时刻在家里和 自己的心中给儿子留一个位置;父亲关心儿 子、惦记儿子,对儿子充满浓浓的爱意。
(一)生了根的空床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 张地跑了过来。 本句是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的神态和动作, 加点词语写出了父亲看到小艾在拆卸空床螺 丝时的惊讶与慌张,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小艾 的关心、呵护之情。
(一)生了根的空床 ③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 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 艾这儿过夜。妻子想想觉得小艾在理,便同意 了。 ④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 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 不趁这个机会回老家看看父母?于是小艾和妻 子开着车赶到了那个小县城。 ⑤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可能是 到菜市场买菜去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谁怜爱国千行泪-主题阅读 爱国情怀

谁怜爱国千行泪——主题阅读:爱国情怀阅读地图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谁怜爱国千行泪”。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国主义的篇章”,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爱国情怀,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主题文章心香一瓣:诗人裴多菲说: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有一种信仰叫“爱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件事整整埋藏了60年。
故事发生在广州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
时间约在1943年。
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在那里。
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
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
”一个日本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番,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对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
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
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
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
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死了,便假仁慈地放了他。
回家不到7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70岁的老伯伯了……【简评】爱国在心里,爱国在行动,而不只是一句口号。
郑振华,好样的!他用无声的行动书写着一曲爱国之歌!我终于明白,只有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才能扬眉吐气。
祖国弱小,我们就受辱被欺;祖国贫穷,我们就挨饿受冻;祖国富裕,我们就快乐幸福;祖国强大,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祖国和人民,正如母亲和子女,荣誉与荣誉连在一起,耻辱与耻辱连在一起,痛苦与痛苦连在一起,幸福与幸福连在一起,血肉与血肉连在一起,命运与命运连在一起!这,就是“祖国——母亲”这个比喻的真正内涵吧!【训练】假如你就是那个日本老兵,现在可能90岁左右。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素材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素材阅读提示:1.本文不需要全文精读,建议先浏览全文(约2分钟),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2.配图中的字影不需要...阅读。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2018衢州)三只眼传媒 2018-05-10《人民日报》每两个月评选一次好标题,每次10个左右,分为一二三等奖,2017年一共评选了好标题64个。
作为全国媒体人业务标杆的《人民日报》,其好标题有很多“会说话”,而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让人耳目一新,连连点赞。
《人民日报》好标题到底好在哪一、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
开场说得好,才能吸引受众往下看。
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现人情味儿,这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这个标题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以全票当选一等奖。
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键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泼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结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
春节过后,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返回工作岗位,里面装的不仅仅是一样样的具体实物,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亲情。
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这个标题也是全票当选一等奖。
二、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言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
一是语感强,对称美。
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
新闻标题中运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
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1月3日17版。
文章将采访对象的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拔、希望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简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们防“堵”疏“堵”提供了启示。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

新晴
(宋)刘攽( bā 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从诗中的“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试卷第 5 页,总 24 页
“昼梦”、 “南风”等意象可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 活场景。 1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27.穿天透地 28.不相同。《望庐山瀑布》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 流的瀑布比作落下的银河,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 之美的惊叹。 (或借景抒情,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 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咏瀑布》 用了托物言志(拟人)手法,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
试卷第 11 页,总 24 页
新凉 徐玑(宋)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新凉 : 初秋的凉爽。②田畴:田地,田野。 17.一二两句中“ ________”、“ ________”最能体现 “新凉”这一特点。 18.最后两句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答案】
江上 宋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试卷第 9 页,总 24 页
24.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5.这首诗中的三、 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 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24.运用拟人手法。“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 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 动,情趣横生。 25.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 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 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 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 光明。 2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
甘肃省白银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甘肃省白银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04b44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3.png)
甘肃省白银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学校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关心祖国命运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5分)【语段1】①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
②这场疫情,______于“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扩散在人流规模最大的春节假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
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______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语段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guān)暴发脱贫攻坚同舟共济(jì)B.新冠(guàn)暴发脱贫攻艰同舟共济(jì)C.新冠(guān)爆发脱贫攻坚同舟共济(jǐ)D.新冠(guàn)爆发脱贫攻艰同舟共济(jǐ)(2)【语段一】中有病句,请指出是第几句,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2.有人认为,下面句子中的“志哀”一词用错了,应该用“致哀”。
你觉得应该用哪个词?结合方框内《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回答。
(3分)清明节这天,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志:记。
如“志喜”“志哀”“永志不忘”等。
【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致: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
如“致哀”“致歉”“致欢迎辞”等。
【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
◆热爱祖国文化3.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龙东地区2019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黑龙江龙东地区2019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c5ff8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a.png)
黑龙江龙东地区2019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诀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锐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唤起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叱咤憧憬(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答案:(1)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zhà;chōnɡ(3)诀改为决;锐改为睿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要求: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用正楷字书写,要工整美观;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
本题中注意“沧”的正确书写。
(2)“叱咤风云”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
今多指将帅或左右世局者的威风气势。
“咤”读zhà,不要误读为chà;“憧憬”读音为chōng jǐng,意思是对某种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3)“诀胜千里”改为“决胜千里”,意思是决定千里之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博学锐智”改为“博学睿智”,意思是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莫怀戚《散步》)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沸沸扬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杨振宁《邓稼先》)D.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答案:B解析:A.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使用正确;B.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语境使用错误;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冲刺2019中考语文主题阅读有练有赏:爱国情怀

冲刺2012中考语文主题阅读有练有赏:爱国情怀精读(一)最是感动爱国心语麦①如果说祖国是一个芳香四溢的花园,那我们就是花园中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如果说祖国是奔涌翻腾的大海,那我们就是一条条欢快归海的小溪流;如果说祖国是一只翱翔于高空的雄鹰,那我们就是它的一双犀利的眼睛。
②世间最高贵的情感莫过于爱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美德。
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养我们、育我们。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正如舒婷所唱的:“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我们不能只吸取母亲的乳汁,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回报。
这就是说我们要将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杨振宁是一位华人,但在他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而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他的爱国情怀多么的可敬可佩。
④爱国好比阳光一样,没有人可拒绝它,正是它,使一代代文人志士投身事业之中,奋发有为,一心只为祖国能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⑤于是,我想起了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彭雪锋》中的一个镜头。
⑥抗日战争的时候,敌军的飞机在我国境内狂轰滥炸,外面浓烟滚滚,一片枪林弹雨,人们随时都可能有丧命的危险。
他,一个跟随部队拍摄战争实况的记者,在取得首长彭雪锋的同意后,不顾个人安危,拿上照相机,在几个同志的陪同下毅然决然地冲进了枪林弹雨,敌军的飞机在高空盘旋嘶叫着,敌军的大炮在轰隆隆地炸响着,可他只顾他的拍摄。
“轰……”一枚炮弹落在了他们身旁,一个同志迅速地扑倒了那个记者并压在了他身上。
啊,真险,幸好没出事。
记者拍完之后回到驻所见到了首长彭雪锋,彭雪锋急切地问:“没出什么事吧?”记者激动地说:“出大事了,出大事了!”说着露出抱在怀里的录相带。
“我拍下了敌军进犯我国土的罪证,这将是指证他们侵略我们的血证!”当我看完这段片子之后,深深地被震撼了。
《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题)

(四)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叶子鹏,王财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甲。
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
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
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乙。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
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丙。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
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刺2012中考语文主题阅读有练有赏:爱国情怀精读(一)最是感动爱国心语麦①如果说祖国是一个芳香四溢的花园,那我们就是花园中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如果说祖国是奔涌翻腾的大海,那我们就是一条条欢快归海的小溪流;如果说祖国是一只翱翔于高空的雄鹰,那我们就是它的一双犀利的眼睛。
②世间最高贵的情感莫过于爱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美德。
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养我们、育我们。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正如舒婷所唱的:“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我们不能只吸取母亲的乳汁,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回报。
这就是说我们要将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杨振宁是一位华人,但在他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而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他的爱国情怀多么的可敬可佩。
④爱国好比阳光一样,没有人可拒绝它,正是它,使一代代文人志士投身事业之中,奋发有为,一心只为祖国能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⑤于是,我想起了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彭雪锋》中的一个镜头。
⑥抗日战争的时候,敌军的飞机在我国境内狂轰滥炸,外面浓烟滚滚,一片枪林弹雨,人们随时都可能有丧命的危险。
他,一个跟随部队拍摄战争实况的记者,在取得首长彭雪锋的同意后,不顾个人安危,拿上照相机,在几个同志的陪同下毅然决然地冲进了枪林弹雨,敌军的飞机在高空盘旋嘶叫着,敌军的大炮在轰隆隆地炸响着,可他只顾他的拍摄。
“轰……”一枚炮弹落在了他们身旁,一个同志迅速地扑倒了那个记者并压在了他身上。
啊,真险,幸好没出事。
记者拍完之后回到驻所见到了首长彭雪锋,彭雪锋急切地问:“没出什么事吧?”记者激动地说:“出大事了,出大事了!”说着露出抱在怀里的录相带。
“我拍下了敌军进犯我国土的罪证,这将是指证他们侵略我们的血证!”当我看完这段片子之后,深深地被震撼了。
这是一颗怎样的爱国之心啊!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完全将自己的生死抛到了脑后,其行为真是感天动地。
⑦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爱国志士,我们的国家才会从一个动荡不安,满目疮痍的弱国,跃居世界先列。
如今改革的春风早已吹过神州大地,祖国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繁荣景象。
仰起头,望望祖国母亲,她正在微笑着向世界展示着她的雄姿。
⑧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寻思,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该怎样做呢?我想,现在是一个和平时代,我们不应等到“祖国若有难,汝应作前锋”的那个时候,我们要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怀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詹天佑曾说过:“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不错,我们要以我们之所学去爱祖国,去感恩祖国。
⑨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让我们植根于祖国的土壤之中,努力成长,然后去建设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阅读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翱.翔()犀.利()满目疮痍..()()春意盎.然()2、文章语言精美,值得学习借鉴,请你仿照原文在第①段画线处续写一个完整的比喻句。
3、联系上文,思考文章第③段引用诗人舒婷的诗歌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⑥段有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有什么作用?5、读了本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爱国的想法和做法?参考答案1、áo、xī、chuāng yí、àng2、如果说祖国是一只航行在大海的航船,那我们就是它前进方向的罗盘。
3、引用舒婷的诗歌更有力的证明了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养我们、育我们。
4、主要叙述了抗战时期一名记者在枪林弹雨中冒死拍摄敌军进犯我国土的罪证。
通过具体真实的事例说明了世间最高贵的情感莫过于爱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美德。
5、读了本文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要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怀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在学习中要珍惜现在幸福美好优越的学习环境,倍加努力的刻苦学习,努力成长,去建设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这就是爱国最好表现(二)祖国炊烟王忠民①炊烟是生命的痕迹,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缕缕炊烟。
南沙群岛上、北疆哨所旁、乌苏里江畔的白桦林中、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无处不飘荡着祖国的炊烟。
祖国炊烟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勾勒出华夏的轮廓;在炊烟的笼罩下,我们慢慢地长大,宁静地生活着。
②小时候,炊烟是母亲对我无声的呼唤。
绕过山梁,远远望见那一座座泥屋的烟囱里袅袅的炊烟将村落罩在一片青紫色中,我便催促着田里的父亲快快收工。
看见炊烟,便有了歇息的释然;有了炊烟,家就不再遥远。
③后来我离开了村庄。
就像一缕炊烟,从村庄的上空、从父母亲的眼神里飘走了。
我还记得,在走出家门时,父亲手指炊烟,对我叮嘱:迷路了就朝着炊烟升起的地方走,这样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那一刻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头顶高远而明净的蓝天,记住了父亲的话语,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村庄这特有的表征。
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地向前走去,然而不论我走多远,却始终无法像浮萍那样随意漂浮、随意停泊,把所到之处皆作为自己的家园。
我还是属于村庄的,我不过是那一缕飘散了的炊烟。
④炊烟,美丽的炊烟,温馨的炊烟,迷人的炊烟,爱的炊烟,充满生机的炊烟!那一缕缕炊烟,一处处炊烟,在我的脑海里叠成了多少画面,又在我的脑海里上演了多少炊烟的“纪录片”呵!一次教孩子画画,画到房子时,我很自然地在上面安了个烟囱,然后还画了一圈圈的青烟。
孩子不解,问我那是什么。
我跟她说那是升火做饭时冒出的炊烟。
她又问:“为什么妈妈做饭时没有一圈一圈的烟呢?”我哑然。
我知道我的一万句描述都不如亲自带她去看看。
我带她到乡下的奶奶家,我告诉年迈的母亲我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炊烟。
母亲佝偻着背抱来一捆干柴,填进灶膛点燃了,在锅里加上水,孩子兴奋地站在院子里跳了起来,喊着:“冒烟喽!冒烟喽!”那一刻我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⑤我扳过她的肩膀,告诉她,祖国各地处处都有炊烟,有的袅袅上升,飘缈可感,直抵云霄;有的随风飘散,萦散于树梢,弥漫着熟悉的香味;有的既浓又白,如空中掉下的“白练”。
不论是直的、弯的,它们都展示着祖国的身姿;不论是青的、白的,它们都很美很美。
长大了,要去寻找,寻找炊烟!炊烟是飘扬在空中的家的旗帜,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家的所在!⑥祖国的炊烟源远流长,孕育古今。
自燧人氏钻燧取火,华夏民族始得火种后,远古的蓝田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在熊熊的野火下茹毛饮血,载歌载舞;在袅袅的炊烟下牙牙学语,释放着丰收的喜悦。
是炊烟使他们直立行走,手成为劳动的工具;是炊烟给了他们鲜美的食物,健康的体魄。
⑦时代在变迁,土灶和炊烟快要成为绝迹的候鸟。
然而,祖国炊烟是祖国永恒不变的气息,祖国炊烟是祖国深情的喟叹,祖国炊烟袅袅升起了炎黄子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熏陶了我们不变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当我们在落寞时、惆怅时、烦恼时,我们会忽然想起,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祖国的炊烟充满了悠远而迷人的情意。
阅读训练1、阅读文章之后,你感悟到作者笔下的祖国炊烟有着怎样的情意?2、请从”月亮、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文章”炊烟是飘扬在空中的家的旗帜”写一个句子。
3、文章说“时代在变迁,土灶和炊烟快要成为绝迹的候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⑥段说祖国的炊烟源远流长,孕育古今。
仔细阅读这段内容思考炊烟在远古时代有哪些作用?6、阅读全文,思考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美丽的炊烟,温馨的炊烟,迷人的炊烟,爱的炊烟,充满生机的炊烟!充满了悠远而迷人的情意。
2、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仿写句子要符合这一要求。
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
3、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发展,人类原先靠土灶和炊烟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所以作者说这种生活方式好像绝迹候鸟一样,已经很少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
4、排比的修辞方法,作用:将炊烟形态描写的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5、①在熊熊的野火下茹毛饮血,载歌载舞。
②在炊烟下牙牙学语,释放着丰收的喜悦。
③炊烟使他们直立行走,手成为劳动的工具。
④炊烟给了他们鲜美的食物,健康的体魄。
6、卒章显意,照应标题,总括全文,升华意境。
略读(一)椰树花开椰花,淳朴无华。
初夏捧出米黄色的一串串花蕾,仲夏在高高的椰树上结果。
(句解:“捧”字拟人修辞,赋予椰花以人的行为和情感,语言生动形象)以它的甘汁洒向生它养它的土地,饱含着对故乡的一片情,一片爱。
不知椰花开了多少次,如今,“沙沙”的秋风又起了。
(句解: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对亲人的思念心情)伯父离开故乡已经几十年了。
(段解:开篇因景生情,由花思人,表达了对伯父的思念之情,为下文叙写内容做铺垫。
)奶奶盼呀盼,盼得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伯父仍杳无音讯。
唉,人生自古伤离别!(段解:写奶奶对伯父的离别的伤感。
)突然有一天,鸿雁衔着伯父的信伴着秋风飞来了,信中说他即将归来。
(段解:喜从信来,终于盼到了伯父要归来的消息。
)爸爸读着信,奶奶的泪刷刷地掉下,念叨着:“回来了,到底回来了……”(句解:“奶奶的泪”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
喜极而泣这是人之常情。
)伯父这游子终于从海峡那边归来了,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对故土的深情,带着一腔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
(段解:这段写阔别多年的伯父将要回到家乡)一辆面包车在往故乡的路上奔驰。
车窗外,掠过一幢幢新楼房和哨兵似的椰林,那金黄的田野里,阵阵秋风吹过,掀起一层层稻浪;(句解“优美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回归故乡的愉悦心情)玩耍的孩童那银铃般的笑声远远传来……伯父把头伸出车窗,看见这一切,沉吟着:故乡啊,故乡。
每每北雁南归时,望着秋风中的归雁,我这游子流过多少泪啊!故乡,不羁的游子又回到你的怀抱了!凝视着故乡的一切,伯父两行热泪洒向生他养他的土地……车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停下,伯父一步跨下车门。
(句解:这几句是写伯父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伯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奶奶正倚在家门口,不时往这边看着盼着。
伯父一眼望见奶奶,踉跄地扑到奶奶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奶奶面前,哽咽着:“妈妈,我回来了!”(句解:“踉跄”、“扑”“跪倒”等几个动词形象具体的表现了伯父见到“妈妈”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心情)(段解:这段写伯父回归故乡的的心理感受和见到亲人后心情)奶奶颤抖着,伸出哆嗦的双手,捧起伯父的脸庞,仔细地、深情而慈爱地端详着,泪无声地滴到伯父脸上,和伯父的泪交融到一块儿,顺着伯父的两颊流了下来……奶奶的嘴唇颤动了好一会儿,才喃喃地说:“雄儿,你真的回来了?雄儿呀,你可回来了!”(段解:“颤抖”、“哆嗦”“端详”“颤动”等词语细致又真实的描写了奶奶见到儿子回到身边的激动)“妈妈,我在海峡那边,总是想着故乡和您老人家,盼着回故乡与亲人团圆,可海峡隔断了我这个游子啊!夜里,故乡和亲人,总悄悄闯入梦乡,醒来时,唯有他乡残月还挂在天上,孤独呀!”(段解:写伯父向母亲表露心迹,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看着这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