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驾驶人疲劳驾驶制度

合集下载

防疲劳工作制度

防疲劳工作制度

防疲劳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防疲劳工作,防止和减少因疲劳驾驶等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确保道路运输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个体经营者、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防疲劳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把预防疲劳驾驶作为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二)科学合理,规范操作。

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根据道路运输的特点和驾驶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输任务,规范操作,避免疲劳驾驶。

(三)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切实保障驾驶人员休息时间,提高驾驶人员身体素质,降低疲劳驾驶风险。

四、防疲劳工作措施(一)企业、个体经营者应当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掌握防止疲劳驾驶的方法和技巧。

(二)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根据运输任务的特点和驾驶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输任务。

日间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夜间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驾驶时间间隔不得少于20分钟。

(三)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确保驾驶人员每日休息时间不少于6小时,休息环境应当安静、舒适,有利于驾驶人员充分休息。

(四)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驾驶要求。

对于身体不适的驾驶人员,应当立即停止驾驶,并进行休息和治疗。

(五)企业、个体经营者应当配置完善的防疲劳设备,如休息室、寝室、淋浴室等,为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和生活条件。

(六)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建立健全防疲劳工作责任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防疲劳工作落到实处。

(七)企业、个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应当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降低因车辆故障等原因引起的疲劳驾驶风险。

五、监督管理(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防疲劳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予以查处。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范文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范文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范文疲劳驾驶是一种危险行为,不仅会威胁司机自身的安全,还会危及其乘客和其他路上行车的人的安全。

为了预防疲劳驾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我公司特制定了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旨在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提高驾驶人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以确保驾驶人及乘客的安全。

一、疲劳驾驶的危害性疲劳驾驶是指由于长时间驾驶或长时间工作而导致驾驶员身体和精神疲劳的一种状态。

疲劳驾驶会降低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据统计,疲劳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性极大。

二、车队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的内容(一)休息时间的合理安排1.根据工作强度和行程安排,制定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表;2.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3.每天至少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4.长途驾驶后,应有适当的休息时间,确保身体恢复。

(二)驾驶人注意力的提高1.禁止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接听电话需使用免提设备;2.禁止与乘客过多交流,避免分散驾驶人注意力;3.避免在驾驶中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的工作。

(三)驾驶人身体健康的维护1.驾驶人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身体健康问题;2.驾驶人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增强自身体质。

(四)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法1.在发现疲劳驾驶迹象时,驾驶人应立即停车休息,必要时可安排其他驾驶员接替驾驶;2.车队应配备应急疲劳驾驶预警设备,一旦驾驶人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管理人员应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驾驶员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三、执行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1.明确工作责任,组建专门的疲劳驾驶管理小组,由相关领导负责制定和执行制度;2.建立疲劳驾驶管理档案,记录驾驶员的工作和休息情况,便于监管和考评。

(二)开展疲劳驾驶防治宣传教育活动1.定期组织疲劳驾驶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驾驶人对疲劳驾驶的认识;2.发布疲劳驾驶防治宣传材料,提醒驾驶人注意疲劳驾驶危害;3.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和资深驾驶人分享防止疲劳驾驶的经验和方法。

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十三、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防患驾驶员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办公室在招聘录用驾驶员时要严格把关,对应聘驾驶员要求提交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状况证明,身体健康的才能安排上岗,在岗期间,应每年组织驾驶员进行一次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第三条调度员要了解驾驶员心理状况,休息情况、家庭环境,具备一切良好状况才能安排驾驶员驾驶车辆。

第四条调度员在安排运输任务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客运驾驶员驾驶时间和休息时间等:
(一)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公里)的客运车辆应当配备2名及以上客运驾驶员;
(二)日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三)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四)任意连续7日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其间有效落地休息;
(五)禁止在夜间驾驶客运车辆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及以下山区公路;
(六)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从事线路固定的机场、高铁快线以及短途驳载且单程运营里程在100公里以内的客运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凌晨2时至5时通行限制。

第五条安技部监控员充分利用监控系统全程监控跟踪、监督驾
驶员按照相关规定安全行车,防止疲劳驾驶。

第六条驾驶员在接到运输任务出车前12小时,严禁喝酒、赌博和参加影响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有充足的时间安全驾驶。

防疲劳驾驶制度范本

防疲劳驾驶制度范本

防疲劳驾驶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道路运输的客运、货运、危化品运输、校车等驾驶员。

第三条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对于疲劳驾驶行为,驾驶员应自觉抵制,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第四条各单位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驾驶员对疲劳驾驶危害的认识,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第五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驾驶员疲劳驾驶监管机制,确保驾驶员不疲劳驾驶。

二、疲劳驾驶的定义及判定标准第六条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第七条判定疲劳驾驶的标准如下:1. 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小时,且中间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2. 连续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且中间休息时间少于30分钟;3. 连续驾驶时间超过12小时,且中间休息时间少于40分钟。

三、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第八条各单位应确保驾驶员每天充足的睡眠,提高驾驶员的睡眠质量。

第九条各单位应合理安排驾驶员的作息时间,避免驾驶员长时间连续行车。

第十条各单位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使驾驶员充分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如感到疲劳、困倦,应立即停车休息,待精神状态恢复后再继续行车。

第十二条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可适当播放轻松音乐,保持头脑清醒。

第十三条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困倦。

四、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驾驶员疲劳驾驶档案,对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行为进行记录和考核。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对驾驶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驾驶员身体健康,符合驾驶要求。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检查,确保驾驶员不疲劳驾驶。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1. 引言汽车交通事故中,疲劳驾驶是一种常见但又极具危害性的行为。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提高客运驾驶人工作效率,客运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止疲劳驾驶制度,以确保驾驶人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充足的精力和注意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的具体内容及有效实施方法。

2.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的制定客运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自身业务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内容:2.1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规定客运驾驶人的工作时间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上限。

同时,要合理安排驾驶人的休息时间,在连续驾驶一定时间后要进行必要的休息和休假。

2.2 值班制度与休假安排客运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合理分配每个驾驶人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时间。

要避免出现连续多天驾驶或长时间无休息的情况,确保驾驶人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来恢复体力。

2.3 客流监控与调度客运企业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客流监控技术,对车辆运行情况、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

通过合理分配车辆和驾驶人资源,可以避免驾驶人因客流过大而不得不连续驾驶过久的情况。

3. 疲劳驾驶预防措施3.1 健康体检与评估客运企业应对每个驾驶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

对于有潜在疲劳驾驶风险的驾驶人,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防范措施。

3.2 疲劳驾驶警示教育客运企业应定期组织疲劳驾驶警示教育,教育驾驶人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学习疲劳驾驶的识别和应对方法,以增强驾驶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3.3 疲劳监测技术应用客运企业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疲劳监测技术,如基于驾驶人眼睛疲劳程度的监测系统,及时警示驾驶人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发生。

3.4 司机休息区建设客运企业应在途中设立充足且舒适的司机休息区,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供驾驶人进行休息和娱乐活动,使其在工作间隙能够得到有效的放松和恢复。

3.5 疲劳驾驶应急处理措施客运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疲劳驾驶应急处理措施,当驾驶人出现疲劳驾驶的迹象时,可以及时安排替换驾驶人或为其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以避免疲劳驾驶导致事故的发生。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疲劳驾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它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为了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很多国家都实施了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的制度。

本文将对这一制度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疲劳驾驶的概念和危害。

疲劳驾驶指的是驾驶人因为长时间的驾驶或者睡眠不足导致疲劳,影响了其专注力、反应能力和判断力。

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等症状,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

针对客运驾驶人的防止疲劳驾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工作时间限制:国家规定客运驾驶人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一定的时限。

根据驾驶人的工作量和驾驶时间的不同,工作时间限制可以分为每天工作时间限制和每周工作时间限制两个方面。

这样可以确保驾驶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精力和体力。

2. 驾驶时间限制:为了减少驾驶人因为长时间驾驶而产生疲劳的风险,国家规定客运驾驶人每天的驾驶时间和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一定的时限。

这样可以保证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恢复疲劳和保持注意力。

3. 休息时间安排:为了保证驾驶人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得到休息,国家规定客运驾驶人每天必须有固定的休息时间。

这段时间驾驶人可以正常休息,以恢复精力。

休息时间的安排需要根据驾驶人的工作量和驾驶时间的不同进行调整。

4. 防疲劳驾驶培训:为了提高驾驶人对于疲劳驾驶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国家规定驾驶人必须参加防疲劳驾驶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疲劳驾驶的危害、疲劳驾驶的识别和预防方法等。

5. 监测和惩罚机制:为了监测驾驶人的驾驶状态,国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客运车辆进行监控。

例如,安装驾驶员监控设备,记录驾驶人的驾驶时间和驾驶行为。

同时,国家还会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惩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在实施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为了有效地防止疲劳驾驶,国家需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近年来,客运事故频发,疲劳驾驶也成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开始重视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客运驾驶员是保障乘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状态和精力充沛与否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建立健全的疲劳驾驶制度,对于客运企业和乘客都至关重要。

首先,客运企业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

包括对驾驶员的考核和培训,并严格执行工作制度。

为了减少疲劳驾驶,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合理安排班次对于客运企业来说,班次安排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企业应该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合理安排班次,避免过长的工作小时造成驾驶员疲劳。

可以考虑制定轮班制度,保证每位驾驶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二、定期体检客运企业应该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一些疾病或身体不适可能会导致驾驶员疲劳驾驶,建立体检制度有助于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三、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在长途行驶中,驾驶员需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场所。

客运企业应该在途中设立休息站或者驿站,供驾驶员休息,享受一定的服务。

这样既可以帮助驾驶员缓解疲劳,也可以提高客运服务的品质。

四、加强管理监督客运企业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

对于违反疲劳驾驶规定的驾驶员,应该进行相应处理,以示警戒。

同时,对于严格遵守规定的驾驶员,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其次,客运企业应该在技术方面加强对疲劳驾驶的预警和监测。

现代科技的应用可以为客运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一、安装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一些客运车辆可以安装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通过监测驾驶员的行为和状态,提前预警可能的疲劳驾驶情况。

这种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示,避免潜在的危险。

二、使用GPS定位系统客运企业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对车辆的行驶轨迹和驾驶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内江雄风道路运输集团鹏程长运
预防驾驶员疲惫驾驶制度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防患驾驶员疲惫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一、企业各部门在招聘录用上岗驾驶员时需要严格把关,根据要求对驾驶员进行体检,合格身体健康安排上岗后,仍需定时进行体检。

二、安全部、运务部要了解驾驶员心里情况,休息情况、庭环境,一切含有良好情况才能安排驾驶员驾驶车辆。

三、根据企业要求每台车按标准配足有驾驶员,运务部要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供优越工作环境,降低驾驶员疲惫,保持充沛驾驶精力。

四、企业严格实施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每名驾驶员连续驾车不得超出4小时,二十四小时内累计驾车不得超出8小时,夜间驾车不得超出2个小时。

五、安全部充足利用GPS全程监控跟踪、监督驾驶员按时换班,同时要求同车驾驶员在要求时间内换班,换班后按时正确真实填写换班时间,地点统计,收车后交企业安全部审核,符合要求才能安排下一趟发班,并由安全部保留归档立案。

六、驾驶员在接到生产任务出车应班前12小时,严禁喝酒、赌
博和参与影响身心健康娱乐活动,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安全驾驶,安全部要实施对驾驶员平时动态管理,采取明查暗访等安全保障手段,杜绝驾驶员疲惫驾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制度
为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合理安排运输任务,杜绝行车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客运驾驶人24小时内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特殊情
况下可延长两小时,但每月延长总时间不超过36小时),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400公里以上必须配双驾替换驾驶。

2、中长途客运班车经过服务区必须进区停靠休息。

单程300公
里(高速公路400公里)以上的线路设置一个中途休息站,在此基础上每增加300公里,须增设一个休息站,驾驶员在每个休息站的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长途客车车辆驾驶人必须在凌晨2点至5点停车休息。

4、对于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
的路段,不应在夜间(晚22时至6时)安排营运客车在该路段运行。

5、休班期间严禁过量饮酒,必须保持旺盛的精力以备调配。

6、公司要求驾驶人定期体检,保持良好体质上岗。

大连顺达汽车客运服务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