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纪念碑”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选高中语文综合测评6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精选高中语文综合测评6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测评(六)(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1.(2015·福建高考)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________(1分)(2)修改:(2分)【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的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④搭配不当,“善待”与“动物的尊严”不搭配,应将“善待”改为“维护”,或删除“的尊严”。

【答案】(1)④;(2)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去“的尊严”)。

2.(2015·长治期末)请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3分) 示例: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重在善于发现。

小草拱破硬土顽强生长,是一种生命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其实无处不在。

【解析】示例句以小草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之美。

在仿写语句时,要注意选取相关的事物,通过这个事物的特点表现其蕴含的美。

【答案】(示例)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是一种力量的美哲人弃掉执念勇敢探索,是一种智慧的美凡人献出爱心无私奉献,是一种人格的美3.(2015·荆州期末)为提倡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某校语文组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校内阅读文学经典讨论会,假如你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

要求:联系你学习过的文学经典,谈谈阅读文学经典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4分)【答案】(示例)同学们,名著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排比)。

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谨的态度。

让我们在古今中外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吧(比喻)!4.(2015·齐齐哈尔模拟)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另一种阅读》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另一种阅读》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另一种阅读》现代文阅读附答案《另一种阅读》现代文阅读附答案另一种呼唤黄晓萍①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

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

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

②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

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

③屈原像民间不常见。

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

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

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

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

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

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

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皱褶如破箐注冷流,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

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

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

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

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

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

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

④文人迂腐而可爱。

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

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

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

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

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五(含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班级:姓名:一、阅读专项训练。

当时国民党不但怕活鲁迅,而且也怕死鲁迅。

国民党对鲁迅的葬礼如临大敌,派出军队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拿着长枪刺刀监视送殡队伍。

但送殡者们毫不畏惧,他们跟着灵柩,唱着挽歌前进:“……你的笔尖是枪尖,刺透了中国人的脸,你的发音是晨钟,唤醒了奴隶的迷梦……”一路上自动参加送葬的人愈来愈多,有工人、店员和小学生,浩浩荡荡,足有二十多里长。

他们高喊抗日口号,高唱救亡歌曲,把送葬行列变成了宣传抗日救亡的群众示威游行队伍。

正如郁达夫所说:“鲁迅的葬事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一座纪念碑,他的葬仪可以说是民众对当时国民党和侵略主义的一种示威运动。

”1、理解关键词语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前提。

“纪念碑”有两种意思:①为纪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②比喻值得记载或保存的成就或事件,在下面的句子中应选哪种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我们在鲁迅墓前立了一块纪念碑...。

( )(2)鲁迅的葬事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一座纪念碑...。

( )2、结合时代背景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要方法。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用手中的笔批判了当时病态的社会,揭露了一个个丑恶的嘴脸,用自己的文章唤醒了精神麻木的百姓B.鲁迅先生用笔尖当作枪尖,把中国人的脸刺穿,让他们知廉耻;用如晨钟般的声音把沉睡中的奴隶惊醒,让他们恢复神志。

3、联系短文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一说国民党为什么“不但怕活鲁迅,而且也怕死鲁迅”。

二、阅读综合训练。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

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

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

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

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

2019-2020年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优质版】

2019-2020年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优质版】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一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名句默写(5分,每格1分)1.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5分)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譬.如(bì) 幽.远(yōu) 萧索.(suǒ) 潭柘.寺(hè)B.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癸.丑(uǐ)C.箜.篌(ōnɡ ) 否.泰(pǐ) 嗟.叹(jiē) 伶俜.(pīnɡ )D.折.去(shé) 情趣.(qù) 点缀.(huì) 一椽.(yuán)3.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风过处,送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B.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今安在哉?A.不吾知其亦已兮 B.夫晋,何厌之有?C.沛公安在?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③伏清白以死直兮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⑥叶叶相交通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⑦ D.③④⑤⑦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谢家贵门多谢后世人C.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始适还家门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7-10题(19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李锐《另一种纪念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锐《另一种纪念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另一种纪念碑李锐①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

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

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

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

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②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

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

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③其实,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

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

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

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

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

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④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

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

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民歌集成”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

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

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呜?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⑤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

2015顺义一模

2015顺义一模

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2015.03 一、本大题共11小题。

共2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题。

【材料一】《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

宋代还不准下层人取字。

到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

尽管也遭到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仍然普及开来。

先秦时代,字是行冠礼时由选定的嘉宾给起,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师长或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到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的。

当然,也有成人之后才请人起字的。

上古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

《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

‛是说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起来,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

这一礼制,秦汉后没能承袭。

虽然上层妇女有的也有名有字,但不一定‚许嫁笄而字‛。

女性一般自幼至成年,只有一个小名(闺名)。

不过,这一礼制虽未推行开,却在汉语中留下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称‚待字闺中‛‚未字人‛‚未字‛。

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

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宋代楼伯圭字禹锡,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

名字的组合方式,自古及今,当不下几十种。

习见而常用者,约为以下八种。

第一、同义相协。

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

如宋欧阳修字永叔,《广雅》:‚修,长也。

‛《说文》:‚永,水长也。

‛第二、反义相应。

名与字皆为反义词,二者对立相应,各从反面作解。

如孔子弟子曾点字皙,《说文〃黑部》:‚点(繁体作‚點‛),小黑也。

‛,‚皙‛,意为洁白,点、皙相对。

第三、连类相及。

义类相近或相似,因甲而及乙。

三国孙策字伯符,策、符皆为信物,只形制与用途不一。

第四、景仰前贤。

因为倾慕前代圣贤,向他们看齐,于是就袭用其名字。

汉司马相如字长(zhǎng)卿,《史记》说他‚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蔺相如为赵国上卿,故以‚长卿‛为字。

2015北京各区一模散文阅读作文含答案

2015北京各区一模散文阅读作文含答案

海淀纸上思量①把一张六尺宣纸徐徐展开,铺在宽大的案上。

两边用厚重的镇纸压住,纸面一下子就平整起来。

我的心情也随之渐渐平静,眼前宛若出现一片素淡的旷野、一片晴朗的天幕、一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河面。

②真的要下笔,我反而谨慎了。

对如此精良的雪一般的宣纸我一直心存郑重。

有好几次,柔软的羊毫在砚边濡染了润泽的墨汁,我提了起来,踌躇再三,还是把笔搁下了,那个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③通常我不是这样。

平时用廉价的宣纸练字,废纸千万,每一张都在线条的纵横交错中默契淋漓,写到密不容针方才放弃。

无数的廉价宣纸训练出了一个人的胆量,还有手上准确精到的技巧。

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眼神,我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上乘(chéng)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濡养的拙(zhuó)劣书手。

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行。

结局是可望而知的。

这种人永远都无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们不惜纸,更不善用纸,只是以蹂躏糟蹋纸为快意。

④少年学书,成年以后把笔挥毫成为我的专业,更成为精神上的倚重。

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把玩古帖,独自书写。

书法给予我的快乐就是这种独立性,可以避免受人牵绊(pàn),也不必迁就他人,享受孤独之趣,因此才得笔无凝滞、圆融无痕。

琴师抚琴与书法家动笔极为相似。

白居易在《夜琴》中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正是在自弄自罢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

抚琴和挥毫都有一种萧疏感,他们甚至【相辅相成】。

秋风黄叶,林壑清肃,这边琴师弹的是《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清逸的琴声汨汨而出,冲和疏淡。

那边的书家静听中凝神绝虑,墨香氤氲,填词抒怀,笔底清旷飘逸。

秋色点染,琴音笔调都附着了萧疏淡远的韵味。

琴声随风而逝,而形于纸上的晕化之痕,却可以留存下来,成为一次雅集的印迹。

⑤少年时我曾想改学绘画,色泽斑斓的画面,那么富贵、冶艳,整个世界就像浸在缤纷的春光里。

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肖复兴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肖复兴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阅读专项训练—肖复兴选文重到腾冲肖复兴①重到腾冲,心里还是有些隐隐的激动。

到腾冲,主要为看国殇墓园。

心里在问自己,如果没有它,腾冲,你还会来吗?真的,到一个地方,无论第一次到,还是重到,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或者说,心里都有一个挂牵,就像惦记着一个你自己的亲人或友人。

重到,便有一种阔别重逢的感觉。

②我是8年前来过一次腾冲,也是秋天,远远地看到门楣上“国殇墓园”四个隶书大字,心里便禁不住发紧。

秋风瑟瑟中,到这里似乎更合乎心情,满墓园的松柏谡谡之声,像小鼓击打着人的心房。

这一次,秋风中,带有细雨,更是苍天契合的一种感情,如丝似缕的扑面而来。

这一次,是从侧门进的,我买了一支白菊花,攥在手中,好像攥着一只看不见人的手,总觉得花枝上有温度,也有雨的泪珠。

③一眼就看到屹立在来凤山上的纪念塔和塔下面的烈士陵园。

心里便想起李根源老人,他是滇军抗战名将,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了可以让我们面对历史并可以凭吊先烈的这座墓园。

是李根源先生力主在旧有的火山上修建而成了这座墓园,大门上“国殇墓园”四个大字便是李老先生题写的。

字如其人,那种遒劲中带有的苍凉,是心情的挥洒。

冷却的火山的若浆深处,成为了烈士的归宿,当初喷发的炽热岩浆,曾经是烈士的一腔热血,烈士冢选择了好地方,火山是他们形象与心灵最好的写照。

地热与心热,一起温暖到现在,让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到这里来,都会忍不住血流加速。

像熄灭了曾经冲天的火焰,储存在煤层一样,把每一寸悲壮的记忆铭刻在山里,只要一星火苗,立刻能够把整座火山重新点燃。

④上得山来,是忠烈祠。

祠堂前的山石上是“碧血千秋”四个苍劲大字。

祠堂内的四壁墙上都满满地镶嵌着石碑,一共76块,石碑上雕刻着全部阵亡的9168位烈士的名字。

那一年持续了127天全歼日军惨烈的腾冲保卫战中,有石碑记下每一位烈士洒下的鲜血。

那每一个名字,便有了生命,可以呼之欲出,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

⑤由于阴雨,祠堂里的光线黯淡,一切恍若梦中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种纪念碑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

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

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

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

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

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

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其实,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

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

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

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

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

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

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

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民歌集成”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

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

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呜?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

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

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

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国语”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卓尔不群。

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

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

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

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

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

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对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

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

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

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

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有删改) 1.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请概括作答。

(4分) 2.解释下列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6分)(1)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意。

(3分)(2)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

(3分) 3.文中第4段写到了对沈从文先生的“误解和误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作答。

(6分) 4.题目“另一种纪念碑”的在文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答:(1)取材湘西,富有诗意(2)暗含悲痛,悲天悯地(3)从容镇静,优美大度(4)超然世外,率真自然(答出一点给
2分,共6分) 2.(1)中国独有的带有悲悯的诗意,在沈从文表现湘西文化的作品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2)(2)沈从文用诗意的文笔讲述了他对生活深沉而独到的思考,而这种深沉悲痛的情怀往往被隐藏在文字中。

不易被人所理解。

(2分) 3.对比,突出沈从文在深沉美丽的文字中蕴含着悲悯情怀,表现沈从文的伟大;(2分)表现作者对沈从文被误解的痛心,引起人们的深刻反省。

(2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 答:“另一种纪念碑”指的是沈从文创作的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沈从文不朽的纪念。

(2分)这一题目表现了沈从文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及深远了艺术影响,深沉蕴藉,引人深思。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