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综合实训-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最终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告叮咚门铃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告叮咚门铃一、设计背景与目的随着智能家居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家庭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普通门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功能和安全性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语音通话和智能识别等功能的智能门铃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电子技术的相关原理,设计一个能够满足上述需求的智能门铃系统。
二、设计方案1.系统功能需求(1)远程监控: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可以远程监控门铃周围的环境。
(2)语音通话:能够实现与访客的远程语音通话,方便与访客进行交流。
(3)智能识别:能够通过人脸或语音等方式进行访客的智能识别,确保安全性。
2.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借助图像传感器、语音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实现拍摄和传输图像、语音的功能。
(2)软件设计:通过编程实现图像处理、语音通话和智能识别的功能。
使用C语言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
三、系统实现过程1.搭建硬件平台(1)选择并搭建适合的硬件平台,包括单片机、图像传感器、语音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
(2)连接各个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2.实现图像处理(1)采集图像: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门铃周围环境的图像。
(2)图像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人脸识别和动作识别等。
(3)图像传输:将处理后的图像传输到远程监控设备上。
3.实现语音通话(1)采集语音:通过语音模块采集访客的语音。
(2)语音处理:对采集到的语音进行处理,实现语音的压缩和编码。
(3)语音传输:将处理后的语音传输到远程监控设备上。
4.实现智能识别(1)人脸识别:设计算法实现对访客人脸的识别,判断是否是合法访客。
(2)语音识别:设计算法实现对访客语音的识别,判断是否是合法访客。
5.系统调试与测试(1)针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整体系统联调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四、结论与展望经过系统设计与实现,我们成功地设计了一款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语音通话和智能识别的智能门铃系统。
课程设计叮咚门铃试验说明书

课程设计叮咚门铃试验说明书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门铃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实现方法,了解门铃的工作原理,巩固和拓宽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器材:1.门铃电路实验箱2.电源3.多用电表4.开关5.电阻器6.铜导线三、实验原理:门铃是应用于家庭、办公及其他场所的声光提示器,用于通知进入者的到来。
其原理为通过触发器电路和振荡电路产生与按下按钮频率相同的声音信号,同时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提示。
四、实验步骤:1.将电源的正极与电源开关连接,在电源的负极连接下表的实验线路;2.控制电源开关,使门铃电路正常工作;3.通过拨动开关试验,即可实现门铃提示音的发声和发光功能;4.测量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5.可根据需要调整电阻器的大小来改变门铃的音量大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中记录以下数据:1.电源电压2.电流大小3.电阻器的阻值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以计算得到门铃的音量大小。
如果音量太大或太小,可以通过调整电阻器的阻值来调整门铃的音量大小。
七、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实验时,需遵守电路实验的安全规范,确保实验安全;2.需要正确连接电路,确保实验电路的正确性;3.测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以及正确使用多用电表;4.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的正确性;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门铃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实现方法,了解了门铃的工作原理,巩固并拓宽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调整电阻器的阻值来改变门铃的音量大小。
九、实验拓展:基于本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其他类型的门铃电路,探索不同的功能和应用。
十、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门铃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电路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牢固的掌握。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巩固了门铃电路的实现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安全操作电路的重要性。
实验的成功举行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门铃电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电子门铃电路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子电路设计、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的理解。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掌握电子门铃电路的设计原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学会如何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电子实验室四、实习单位和部门XX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五、实习内容1. 电路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电子门铃电路的基本原理。
电子门铃电路主要由按键、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和扬声器等部分组成。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设计了以下电路:- 按键:使用一个简单的按钮作为触发开关。
- 放大电路:采用晶体管作为放大器,放大按键信号。
- 振荡电路:使用555定时器搭建一个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信号。
- 扬声器:将振荡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2. 焊接在掌握了电路原理后,我们开始进行焊接操作。
首先,我们在电路板上按照设计图布置元件,然后使用电烙铁和助焊剂进行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焊接前确保电路板干净,无氧化物。
- 使用合适的焊接温度,避免损坏元件。
- 焊接时保持烙铁与元件接触时间短暂,防止过度加热。
3. 调试焊接完成后,我们对电路进行了调试。
首先,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然后检查各部分元件是否工作正常。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振荡电路不稳定,经过多次调整,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4. 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电子门铃电路的设计、焊接和调试方法。
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实习总结1. 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电子门铃电路的设计原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掌握了焊接技巧,并学会了如何调试电路。
2. 不足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够熟练,导致部分焊点不牢固。
叮咚 门铃实验报告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叮咚门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探究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并了解其电路连接和电器元件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 一台叮咚门铃2. 一个电源适配器3. 一根连接线三、实验步骤:1. 将电源适配器插入电源插座,并将其连接到叮咚门铃的电源接口上。
2. 将另一头的连接线插入门铃电路的输入接口。
3. 将连接线的另一头插入叮咚门铃的输出接口。
4. 关闭门铃电路的电源开关。
5. 现在,门铃已经连接好了,可以进行实验了。
四、实验原理:叮咚门铃实验中的门铃电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源、触发器和输出设备。
当门外的按钮被按下时,触发器将产生脉冲信号,然后将信号传递给输出设备,从而触发门铃发出声音。
五、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按下门外的按钮后,触发器会产生脉冲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发出叮咚声。
实验结果表明,门铃电路连接正确,并且门铃可以正常工作。
六、实验分析:1. 门铃电路中的触发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将门外按下按钮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
2. 输出设备则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实现门铃的功能。
3. 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为门铃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保证了门铃的正常工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叮咚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
门铃电路中的触发器和输出设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触发器将按钮按下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设备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门铃电路连接正确,并且门铃可以正常工作。
只有电源供应稳定,触发器和输出设备都能正常运行,门铃才能正常工作。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门铃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电路连接和电器元件的作用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叮咚门铃 设计电子门铃 电子电路设计

总成绩:一、设计任务①使用555定时器设计一个按下按钮后能发出“叮咚”声响的门铃。
②发出“叮”时,电路振荡频率约为1230Hz,发出“咚”时,电路振荡频率约为680Hz。
③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
④写出设计总报告。
二、设计条件本设计基于学校实验室的EEL-69模拟技术试验箱、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插板、直流稳压电源、双踪示波器等实验仪器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子门铃电路。
三、设计要求要求熟悉555定时器的引脚排列和工作原理;设计相应的电路图,标注元件参数,分析工作原理,并进行仿真验证。
四、设计内容1.电路原理图(含管脚接线)2.计算与仿真分析当闭合开关时,测量电路发声“叮”的振荡频率:当闭合断开时,测量电路发声“咚”的振荡频率:3.元器件清单NE555芯片*1;电阻:30kΩ*1、39kΩ*1、91kΩ*1、100kΩ*1;电容:47μF*1、68μF*1、10nF*1;二极管1N4936*2;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4.调试流程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适当的更改R2、R3、R4和C2的数值,相应的会改变电路的振荡频率,并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使扬声器分别发出频率不同的“叮”和“咚”声。
5.设计和使用说明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设计一个能发“叮、咚”声的门铃。
NE555集成电路与外围元件构成一个音频振荡器电路,其振荡频率由R2、R3、R4和C2的数值决定。
接通开关,振荡器振荡,振荡频率约1222Hz,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并给二极管D2给C3充电。
断开开关时,C3便通过电阻R1放电,维持振荡。
但由于开关的断开,电阻R2被串入电路,使振荡频率有所改变,大约为700Hz 左右,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直到C3上电压放到不能维持555振荡为止。
“咚”声的余音的长短可通过改变C3的数值来改变。
没有接通开关时,NE555的4引脚电位为0V,此时4引脚电位低于1v较多时3引脚对外输出的信号将被关断,该电路不能发出声音。
门铃电路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门铃电路设计与实现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门铃电路,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制作一个门铃电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了解门铃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选择合适的元件,设计电路图;3. 制作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4.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电路设计。
三、实习过程1. 了解门铃电路原理门铃电路通常由电源、开关、发声元件(如蜂鸣器)等组成。
当开关接通时,电流通过发声元件,使其振动产生声音。
2. 设计电路图根据门铃电路的原理,我们选择了合适的元件,设计出了如下的电路图:电源——开关——蜂鸣器3. 制作电路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我们购买了所需的元件,并进行了电路的制作。
首先,将电源正极和负极分别焊接在电路板上,然后将开关的一个端口焊接在电路板上,另一个端口通过导线连接到蜂鸣器的一个端口,最后将蜂鸣器的另一个端口焊接在电路板上。
4. 调试和测试制作完成后,我们对电路进行了调试和测试。
首先,打开电源,观察蜂鸣器是否能够发出声音。
然后,轻轻触动开关,观察蜂鸣器是否能够立即停止发声。
经过多次测试,发现电路制作成功,能够实现门铃的基本功能。
5.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电路设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蜂鸣器声音较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电路的优化设计。
我们将蜂鸣器的功率增大,并调整了电路中其他元件的参数。
经过再次调试和测试,发现优化后的电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门铃电路的设计和制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电路,如何进行电路的调试和优化。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电路设计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电子综合实训-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

电子综合实训-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
叮咚门铃电路设计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款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该电路采用的是一个多功
能可编程的电子组件,单片机(MCU),以及一些电源安装组件、及一些
基本的电路元器件。
1.首先,施工方应确定要安装的电路的功能,以及其所涉及到的元器件,以便确定所需组件的规格和数量。
2.确定元器件后,可以开始电路的设计,主要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1)硬件设计:
a.从电源开始,选择合适的电源,例如市电220V或者其他电源,然
后将电源通过继电器控制按钮与电路连接。
b.接下来主要是MCU电路部分,使用Atmel89C2051系列型号的MCU,便于编程和使用,并且可以连接两个按钮,一个用于开门铃,另一个用于
关闭,读取键盘数据,或者控制播放音乐文件等。
此外,还可以连接一些
外部控制组件,如数码显示器,音频模块等,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c.最后,可以选择一些用于接收和发射门铃声音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让用户收到门铃声音,从而实现开门的功能。
(2)软件设计:
a.使用单片机(MCU)提供的软件开发软件,可以轻松设计出一个叮
咚门铃程序,实现在按钮按下后播放叮咚音乐。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一、设计指标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0Hz,而300Hz~5000Hz 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
“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
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二、项目元器件清单及其功能特性1、项目元器件清单如下:2、项目元器件功能特性R1:给C1 充放电R2:SA 断开后,给C2 充电R3:给C2 充电R4:给C2 充放电C1:充放电控制NE555 的4 端口的,来控制扬声器的工作C2:充放电来控制NE555,使其发出脉冲波C3:滤波,防止干扰C4:滤波,使扬声器接收到稳定的脉冲波D1、D2:防止闭合SA 后,还有电流流过C1 使其充电SA:开关按钮,控制“叮咚”声的开始和叮声的结束扬声器:发出叮咚声的设备NE555:作为多谐振荡器,发出脉冲波三、器件介绍NE555 的介绍555定时器是一种将模拟功能和逻辑功能结合在同一块芯片上的集成电路,8 脚封装。
最初由美国SIGNETICS 公司在1972 推出投放市场,很快得到广泛应用,也因为应用广泛,许多其它公司也推出了功能一样的类似型号。
此芯片内使用了3个精度较高的5K 分压电阻,型号由此而得名。
NE555 是双极性器件的集成电路,内含 2 个555 电路的型号为NE556,为14 脚。
另有CMOS 工艺的7555和7556。
NE555 电压使用范围为4.5V - 18V。
7555 则为3V - 15V。
NE555 时基电路主要有3种基本应用1.多谐振荡器2.单稳态触发器3.RS 触发器4. NE555 的内部结构5.NE555 的管脚分布图6. NE555 的工作表7. 工作曲线图四、电路原理及原理图1、电路原理SA 是门上的按钮开关,在平日没有按下的时候,C1 无法接通不进行充电,因而C1 处的电压为0,NE555 的4 端口(复位端)一直处于低电平,导致 3 端口输出一直为0,扬声器无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电子综合实训题目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学院理学院专业XXX班级XXX姓名XXX指导教师贾信庭201X 年X 月X 日电子综合实训任务书学生姓名: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指导老师:贾信庭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题目: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初始条件: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一台、万用表一块、面包板一块、元器件若干、剪刀、镊子等必备工具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电子综合实训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技术要求: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门铃的较高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2、主要任务:(一)设计方案(1)按照技术要求,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多种)并进行比较;(2)以NE555时基集成电路为主,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实现方案);(3)依据设计方案,进行预答辩;(二)实现方案(4)根据设计的实现方案,画出电路逻辑图和装配图;(5)查阅资料,确定所需各元器件型号和参数;(6)在面包板上组装电路;(7)自拟调整测试方法,并调试电路使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8)撰写设计说明书,进行答辩。
3、撰写电子综合实训说明书:封面: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任务书目录(自动生成)正文:1、技术指标;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3、实现方案;4、调试过程及结论;5、心得体会;6、参考文献成绩评定表时间安排:电子综合实训时间:19周-20周19周:明确任务,查阅资料,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包括实现方案)并答辩;20周:按照实现方案进行电路布线并调试通过;撰写电子综合实训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名:2016 年 6 月27 日系主任(或负责老师)签名:2016 年7 月8 日目录1 技术指标 (1)2 设计方案及比较 (1)2.1 方案一 (1)2.1.1 方案一设计原理 (1)2.1.2 元器件参数 (2)2.1.3 相关数据计算 (2)2.1.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 (2)2.2 方案二 (3)2.2.1 方案二设计原理 (3)2.2.2 元器件参数 (3)2.2.3 相关数据计算 (4)2.2.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 (4)2.3 方案三 (4)2.3.1 方案三设计原理 (4)2.3.2 元器件参数 (5)2.3.3 相关数据计算 (5)2.3.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 (5)2.4 方案比较 (5)3 实现方案 (6)3.1 实现方案设计原理 (6)3.2元器件参数 (6)3.3相关数据计算 (7)3.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 (7)3.5实物图 (7)4 调试过程及结论 (7)5 心得体会 (8)6 参考文献 (8)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1 技术指标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门铃的较高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2 设计方案及比较2.1 方案一2.1.1 方案一设计原理图1 方案一的原理图方案一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方案是以NE555时基集成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电路。
在按钮开关未按下的情况下,D1没有导通,D2反向截止,又因为R3接地,所以555的4号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
而555的4号端口是复位端,当输入为低电平时,会使555输出复位,即3号端口输出为低电平,扬声器不工作。
当按钮开关被按下时,D1正向导通,通过R3向C1充电,C1两端的电压升高,此时555的4号端口被拉到高电平,555正常输出。
R4,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使驱动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
松开按钮开关后,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1,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使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
2.1.2 元器件参数元器件R1 R2 R3 R4参数(单位 欧姆) 20k 5k 100 1k 元器件C1 C2 C3 C4 参数(单位 法拉)1m0.1u 0.01u100u2.1.3 相关数据计算“叮”的频率:11422[(2)ln 2]1299f R R C Hz -=+⨯= (1)“咚”的频率:12122[(2)ln 2]476f R R C Hz-=+⨯= (2)“咚”声持续的时间:310.1t R C s =⨯= (3)2.1.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叮”的频率:减小R2,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的频率:减小R1,R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3,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
2.2 方案二2.2.1 方案二设计原理图2 方案二的原理图方案二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方案是以NE555时基集成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电路。
在按钮开关未按下的情况下,D1没有导通,D2反向截止,又因为R3接地,所以555的4号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
而555的4号端口是复位端,当输入为低电平时,会使555输出复位,即3号端口输出为低电平,扬声器不工作。
当按钮开关被按下时,D1正向导通,通过R3向C1充电,C1两端的电压升高,此时555的4号端口被拉到高电平,555正常输出。
R4,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使驱动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
松开按钮开关后,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1,R4,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使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
2.2.2 元器件参数元器件R1 R2 R3 R4参数(单位欧姆) 20k 5k 100 5k元器件C1 C2 C3 C4参数(单位法拉) 1m 0.1u 0.01u 100u2.2.3 相关数据计算“叮”的频率:11422[(2)ln 2]952f R R C Hz -=+⨯= (4)“咚”的频率:121422[(2)ln 2]408f R R R C Hz -=++⨯= (5)“咚”声持续的时间:310.1t R C s =⨯= (6)2.2.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叮”的频率:减小R2,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的频率:减小R1,R2,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3,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
2.3 方案三2.3.1 方案三设计原理图3 方案三的原理图方案三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该方案是以NE555时基集成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电路。
在按钮开关未按下的情况下,D1没有导通,D2反向截止,又因为R3接地,所以555的4号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
而555的4号端口是复位端,当输入为低电平时,会使555输出复位,即3号端口输出为低电平,扬声器不工作。
当按钮开关被按下时,D1正向导通,通过R3向C1充电,C1两端的电压升高,此时555的4号端口被拉到高电平,555正常输出。
R4,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使驱动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
松开按钮开关后,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1,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并通过三极管放大,使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
2.3.2 元器件参数2.3.3 相关数据计算“叮”的频率:11422[(2)ln 2]1299f R R C Hz -=+⨯= (7)“咚”的频率:12122[(2)ln 2]476f R R C Hz -=+⨯= (8)“咚”声持续的时间:310.1t R C s =⨯= (9)2.3.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叮”的频率:减小R2,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的频率:减小R1,R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3,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
2.4 方案比较3 实现方案3.1 实现方案设计原理图4 实现方案的原理图本欲将方案一作为实现方案,但由于所发实验器材与设计方案中的不尽相同,故将方案一做了些许调整(主要是电阻方面的调整),最终构成实现方案如图4所示。
在按钮开关未按下的情况下,D1没有导通,D2反向截止,又因为R3接地,所以555的4号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
而555的4号端口是复位端,当输入为低电平时,会使555输出复位,即3号端口输出为低电平,扬声器不工作。
当按钮开关被按下时,D1正向导通,通过R3向C1充电,C1两端的电压升高,此时555的4号端口被拉到高电平,555正常输出。
R4,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使驱动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
松开按钮开关后,已经充满电的C1开始放电,R1,R2,C2和555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使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
3.2元器件参数元器件R1 R2 R3 R4参数(单位欧姆) 33k 5k 10k 10k元器件C1 C2 C3 C4参数(单位法拉) 47u 0.1u 0.01u 100u3.3相关数据计算“叮”的频率:11422[(2)ln 2]714f R R C Hz -=+⨯= (10)“咚”的频率:12422[(2)ln 2]332f R R C Hz -=+⨯= (11)“咚”声持续的时间:310.47t R C s =⨯= (12)3.4声音频率调节和持续时间调节分析“叮”的频率:减小R2,R4,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的频率:减小R1,R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减小C2,频率变大,反之则变小。
“咚”声持续的时间:减小C1,R3,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
3.5实物图根据原理图,将准备好的器件组装成型,如图5所示:图5 实现方案的实物图4 调试过程及结论在这一次的实训中,由于所发的器材与所设计的方案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先将原先的方案进行了些许调整(主要是电阻方面的调整),最终构成实现方案。
但调整过后的实现方案在proteus中仿真出现了一些小错误,用所拥有的器材怎么也无法在proteus中设计出一个能仿真成功的方案。
但仔细检查所设计的方案后,却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错误,理论上完全可行,最终我们不管proteus的问题,将实物直接按照所设计的电路图链接好。
事实证明所设计的方案是正确的,链接好的电路确实正确的运行了。
在去给老师检验之后,老师提出了“叮”声频率较低,需要进行调整,于是我们将R2由原来的10千欧替换成了5千欧,将R4由原来的20千欧替换成了10千欧,以此达到了目的。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将理论进行了实际检验,用实际现象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排除proteus软件自身的错误,本次实验是圆满成功的。
5 心得体会本次电子综合实训的实训内容为叮咚门铃电路的设计,这是一个对NE555时基集成芯片的应用实验,大致原理就是让555芯片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提供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压供扬声器工作,并用电容控制555芯片的置位端,使其在电源提供的高电平取消后能通过电容放电继续短时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