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调养法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这些脏器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相互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系统,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一、心的理论与调理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主管血脉循环。
心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和情绪波动。
2. 适量锻炼: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B群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全谷类食品等。
4. 水果蔬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毒和补充必要的营养。
二、肝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贮藏血液,对情绪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以下是肝的调理方法:1. 情绪平稳: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时间的愤怒和焦虑。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调理: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花生、黄瓜、豆芽等。
4.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三、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脾视为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以下为脾的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遵循饮食卫生原则,少食过饱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菜等。
2. 远离寒冷:脾喜温而恶寒,避免过度受冷和饮冷饮料。
3.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度搭配,减少油炸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4. 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四、肺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肺视为呼吸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肺的调理方法:1. 增强肺功能: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
2. 注意空气质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呆留。
3. 合理保暖:肺喜温而恶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4.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红萝卜、橙子、柠檬等。
五、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肾是生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肾的调理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或久立。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中国传统医学中,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五脏包含心、肝、脾、肺、肾,它们对应着人体五个方面的功能。
情志的平衡对五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一、心脏:养心防护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调节情绪以及控制血液循环。
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应保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肝脏:疏肝理气肝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保护血液,调节情绪和脾气。
肝与情绪之间紧密相连,当情绪波动大或者过于压抑时,容易影响肝脏的健康。
因此,平衡情绪对肝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艺术、散步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锻炼,也有助于疏肝理气。
三、脾脏:调养脾胃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中央",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产生能量。
脾脏和情绪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情绪不稳定或者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虚弱。
要调养脾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脾脏健康。
四、肺脏:宣肺养护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官员",主要功能是呼吸、排泄、水液循环调节等。
肺与情绪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过度悲伤或者抑郁会对肺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要宣肺养护,可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增加体内水分、远离烟尘等环境污染,都是维护肺健康的重要措施。
五、肾脏:滋养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将相",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控制生殖和水液代谢等。
肾脏的健康与情绪也有一定关联,过度恐惧或者焦虑会损伤肾脏功能。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中医在养生保健中注重调理五脏,以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目的。
五脏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系统,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调理五脏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中医五脏调理的有效途径,帮助大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一、心脏调理中医认为,心脏是主宰人体气血运行的核心器官。
心脏的健康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要保护心脏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1. 调节情绪:心脏与情绪密切相关,负面情绪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放松按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2. 控制饮食:心脏对于高胆固醇、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敏感。
适当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E、B群等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对心脏健康有益。
3. 适当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免疫力。
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对心脏的锻炼效果良好。
二、肝脏调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养生中,肝脏调理被认为对免疫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中医肝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调节情绪:情绪是肝脏健康的关键。
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2. 合理饮食:肝脏对于油腻、辛辣食物敏感。
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
3.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的健康有益。
三、脾脏调理脾脏是中医养生中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调理脾脏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中医脾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脾脏健康的重要性。
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适量增加粗粮、杂粮、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 注意饮食习惯: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过度进食以及过食生冷食物。
适量饮用温开水,有助于促进脾脏的健康。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与调理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与调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一直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和推崇。
中医强调人体内脏器官的健康与平衡,注重通过调理来维护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五脏六腑的概念和功能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系统,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1. 心:中医将心称为“君主”,主管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情绪活动。
养心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和压力过大,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2. 肺:中医将肺称为“皇后”,主管呼吸功能和气机运行。
保护肺部健康的方法包括避免烟草和污染物的吸入,注意呼吸道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 肝:中医将肝称为“将军”,主管气血运行和情绪调节。
保护肝脏需适度运动,注意情绪的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过量。
4. 脾:中医将脾称为“参谋”,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湿代谢。
保护脾脏需注意饮食卫生,否则易引发脾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5. 肾:中医将肾称为“元帅”,主管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
保护肾脏需保持适度的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和滥用药物。
二、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调理方法中医通过调理五脏六腑来保持人体的平衡和健康。
下面将针对每个器官系统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法。
1. 心:中医注重心的情绪调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激动和焦虑,参与适度的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此外,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食物,如酸枣仁、佛手等。
2. 肺:中医调理肺脏的方法包括注意呼吸习惯,适当进行气功锻炼如太极、八段锦等,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此外,经常食用一些具有滋润肺部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等,也有助于肺的健康。
3. 肝:中医调理肝脏的方法主要包括情绪调节和饮食调理。
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

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在调理过程中密切合作,维持人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
一、调理肺脏肺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金脏”,其主要功能是呼吸、控制水液代谢和宣发气机。
常见的调理肺脏的方法有:1. 呼吸锻炼: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2. 饮食调理:食用一些具有养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花生、莲子等,可以滋养肺脏。
3. 中药调理:常用一些具有清热、润肺作用的中药,如银翘片、麦冬、杏仁等。
二、调理心脏心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火脏”,其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控制情绪和记忆力。
以下是调理心脏的几种常见方法:1. 冥想放松:定期进行冥想,有助于放松大脑和心脏,减少焦虑和压力。
2.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舞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3. 心态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和愤怒,对心脏健康大有益处。
三、调理肝脏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木脏”,其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情绪和血液循环。
以下是调理肝脏的几种方法:1. 良好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可以有效调理肝脏。
2. 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葡萄等,有助于肝脏的排毒功能。
3. 调理情绪:避免过度情绪波动,可以通过运动、放松技巧等方式保持情绪稳定。
四、调理脾脏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土脏”,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营养和产生血液。
以下是调理脾脏的几种方法:1. 饮食调理:少食多餐,避免过度进食,多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2. 中药调理:常用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可以促进脾脏功能的恢复。
3. 合理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脏的血液循环,提高消化能力。
五、调理肾脏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水脏”,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液平衡和生殖机能。
以下是调理肾脏的几种方法:1. 多饮水:每天饮水量要足够,有助于促进肾脏的排毒功能。
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与调理方法

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与调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的身体由五脏六腑组成,每个器官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正确了解五脏六腑的功能,并采取适当的调理方法,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肺肺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主要负责呼吸功能。
肺的调理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 呼吸调理:通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式,保持呼吸畅通,增加肺的功能。
2. 锻炼身体: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
3.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肺的免疫力。
二、心心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主要负责循环系统的功能。
心的调理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2.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3. 饮食调理: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
三、肝肝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重要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肝的调理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
2. 饮食调理:限制高糖、高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肝脏。
3. 避免过度饮酒:过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应适量饮酒或者避免饮酒。
四、脾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
脾的调理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 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保护脾脏。
2. 温热调理:脾喜欢温暖的环境,可以适当饮用温热的茶水,保暖脾脏。
3. 避免生冷食物: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
五、肾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排泄和调节水盐平衡。
肾的调理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 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中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利于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
2. 忌烟戒酒:长期烟酒嗜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应尽量戒烟戒酒。
五脏养生知识 五脏养生方法

五脏养生知识五脏养生方法五脏养生知识五脏养生方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五脏养生知识五脏养生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五脏养生知识一、养心1、踏豆按摩可安心:将绿豆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双脚洗净擦干后踩踏绿豆,边踩边揉。
每天睡前1小时做30分钟左右,可强心安神,(注意气血虚弱者不能用此方法)。
2、按压肚脐安抚心绪:肚脐有神阙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压肚脐5~7分钟,可敛心静气,安然入睡。
3、枸杞枣仁茶养心:枣仁、枸杞可养心血,五味子可敛心气。
将枸杞30克、炒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泡茶,3天后睡眠质量就能得到改善,工作起来当然活力无限。
4、心脏先天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睡前喝一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能养心;5、对于心血亏虚者,可多食用“龙眼粥”。
龙眼肉(即桂圆肉)100克,糯米120克。
先将糯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加入龙眼肉煮熟即成。
常服此粥可养心、安神、补血、润肤、红颜。
龙眼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糖,其中糖的成分主要是葡萄糖,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龙眼肉是极好的美容补品。
二、舒肝1、“阿是穴”疗法舒缓肝脏不适:“阿是穴”的意思就是“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不用分析辨认。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动,即可缓解肝部痉挛、疼痛和不适。
2、“五味灵芝茶”让你心明眼亮:将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和刺五加做成茶包,常饮可保肝、抗衰老。
3、因肝脏在体表开窍于眼睛,至少应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4、多吃青色、酸味食品:五色、五味中青入肝、酸补肝,所以肝虚要常吃青色、酸味食品。
青梅子青色入肝,酸味补肝,所以用青梅煮酒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5、用玫瑰花泡茶,一次1~3朵,可以助疏肝解郁;6、养肝食疗粥:可将银耳、菊花各10克,枸杞子15克,糯米100克,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
五脏养生方法三、健脾1、隔姜艾灸:用姜片将艾蒿炷和穴道隔开施灸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等,可以调顺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则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器官的中枢,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密切相关。
下面详细讲解一下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调理方法。
1.心脏(心)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和控制血液的运行。
心脏有开窍于舌,所以通过舌象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运动对心脏保健非常重要。
心脏疾病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保持定期复诊。
2.肺(肺)肺主气,主要功能是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适度的呼吸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肺部健康。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对肺有益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有助于肺脏的保养。
3.肝(肝)肝主疏泄,主要功能是调整气血的运行。
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饮食调理方面,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调理肝脏的食物,如苦瓜、柠檬、红枣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肝脏的保健。
4.脾(脾)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水谷精气、水液和血液。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脾脏保养的关键。
避免过度饮食,不要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脾脏调理的食物,如山药、白果、山楂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脾脏保健有好处,如散步、晨跑等。
5.肾(肾)肾主藏精,将精液输送到生殖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和性生活不节制,有助于肾脏的保养。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肾脏调理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芝麻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肾脏保健有好处,如太极拳、跳绳等。
6.六腑胆:胆下行于肝,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泄废物。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和暴饮暴食,有助于胆腑的健康。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胆腑调理的食物,如荠菜、柿子等。
胃:胃主受纳,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调养法五脏调养是在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下,以五脏为核心,以维持脏腑功能稳定协调为目的的综合养生方法。
五脏是生命的基础,是身体强壮的根本。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以五脏为中心进行调养,使“五脏所藏”、“五脏所主”功能正常,则人能长久保持健康,却病延寿。
各种养生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使五脏坚固、气血平和,即要使生命的基础得以巩固加强,使五脏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进而使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生命系统保持正常与协调。
五脏调养=调畅神志+日常调养+食疗养生+运动导引。
接下来每个脏器调养方式将由以上四大版块展开。
第一节肝(应春)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人体各脏腑组织需要得到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内经》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而且,肝脏还能根据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活动状态,对血液进行合理的调节和输布。
肝为将军之官,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善于升发阳气。
疏泄既是肝脏之功能,也是肝气条达的具体表现。
人体的气、血、津液和精神情志都必须在肝脏疏泄功能的支配调节下,才能发挥各自应有的表现。
因此,调养肝脏,最主要的就是要顺应肝喜条达的特性,保持其正常的疏泄,从而维持人体气血津液和精神情志的条达顺畅。
一、调和情志法针对肝的调和情志法,主要包括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调节、控制不良情绪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主观上应要求自己保持积极向上、愉悦宁静的精神状态,达观、从容地看待和处理世事人情,常保持平常心,以仁爱精神,把各种分外之求、身外之物看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常处顺,享受生命,过好每一天。
至于控制不良情绪,则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1.戒忿怒。
“怒则气上”,忿怒的情绪导致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最终“怒伤肝”,因此,对于难以避免的精神刺激,要学会控制情绪,不激愤、不暴怒,就必须加强平时的自我修养,增强自我控制、调节情志反应的能力,心平气和、理性地对待周遭的不平之事、不顺之事。
2.摆脱抑郁。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抑郁症的发生,既有社会心理因素,也有生理改变因素。
前者,如营求不遂、际遇不佳、人事关系紧张等,均可使人悒悒不乐,郁郁寡欢,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化解,就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后者,如围绝经期妇女,由于经行断绝,生理周期的改变,可逐步形成精神抑郁的状态。
抑郁症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要摆脱抑郁,也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耐心以及适时调节自我情绪。
但总的来说,学会交流,懂得倾诉,放松自我,适当的发泄,得失不萦于怀,爱憎不留于意,是预防抑郁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3.减少焦虑。
由于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许多人在职场、家庭、情感上陷入高度紧张、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在各种工作、生活压力之下,焦躁急切,烦思苦虑,甚至寝食难安,形颜憔悴。
因此,要想摆脱这种身心不安的状态,就必须走出焦虑,不为名利枷锁所困。
调养情志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的雅趣之外,还可寄情于草木,乐志于山水;赏菊篱下,垂钓江滨;优游山岳,远足域外;枕石漱流,听松观涛。
所谓“音声动耳,诗语感心”,“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水声养耳,草色养目”,凡此之类,触物皆有会心处,均有助于保持或恢复肝气的条达舒畅。
二、日常调养法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
因此,在日常起居中养护肝脏,就需顾护肝血,舒畅肝气。
1.生活规律早睡早起,按时就寝,不熬夜,是养肝血的关键。
人卧则血归于肝,应在23:00前就寝。
夜半为水火交泰之际,阴气最盛,人体自我修复旺盛,若常熬夜,则会导致肝血不足、肝火上炎,出现眼睛干涩、疲劳困乏、头晕、易怒等症状。
白天要养成定时午睡的习惯,小憩片刻,可减轻疲惫。
“肝为罢极之本”,日常生活中还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2.适当运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以运动后不过于疲劳为度。
慢跑、骑车、游泳等运动,都可促进体内血液流通,保持精力旺盛。
切忌过于剧烈的运动,因肝主筋,四肢活动过于剧烈,则会伤及筋膜,进而影响肝脏。
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而筋膜的充养,源于肝血,肝血的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
3.按摩保肝穴位可常点按大敦穴、太冲穴、行间穴、太溪穴、肝俞穴。
肝经循行于胁肋部,还可配合推搓两胁法,疏肝解郁。
4.健脾以护肝肝属木,脾属土,木旺则乘土。
肝主藏血,能贮藏血液,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因此,提高脾胃的消化功能,就能增加气血,进而使肝脏有血可藏。
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薏仁、扁豆等健脾的中药适宜服用。
此外,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
如果肝血不足,眼失濡养,就会视物昏花。
反过来,用眼过度,也会导致肝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现代科技文明正在急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上班看电脑,回家看电视,走路看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现象。
由于过度用眼,易导致肝血暗耗。
因此,闭目养神,不仅是养眼的功夫,也是养肝的方法。
三、食疗养生法从药食性质的角度,养肝宜适当服食味酸、甘,或色青的药食。
肝在五行属木,在味为酸。
酸味之食物、药物摄入体内后,入肝而主收敛,可以制约肝气的过度升散,从而保证肝血的潜藏,发挥其补养作用,故“酸补肝”。
肝为将军之官,志怒而急,急则自伤。
而甘味食物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故肝病出现急躁易怒或经脉拘急时,可用甘味食物缓和,同时也是增甘味来补脾土,防止肝气过亢,乘克脾土。
平常还可多吃些青色的食物,色青入肝,如各种绿叶蔬菜:黄瓜、菠菜、西兰花等。
绿豆色青,经现代研究发现可以降低胆固醇、保肝、抗过敏,又可帮助肝脏排毒,可以将之煮成绿豆粥服用。
从五味所伤角度,养肝忌过食酸、辛。
五味虽然可以调理、补养五脏之气,但多食或偏嗜某味,也会损伤身体。
若“味过于酸”则“肝气以津”,即酸味太过,则会伤害肝脏,如使肝气过敛,则可能出现木气抑郁、筋缓脉阻。
过量食用辛味的食物和药物容易影响肝的藏血、主筋功能。
从药食功效的角度,宜适当选择补血、行气或清肝之品。
①肝主藏血,只有充足的阴血,才能使其生理功能正常运行。
常用药膳有鸡肝大米粥、生地天冬猪肝汤、海带黄豆煲鸡汤等。
其中之阿胶,补血功效虽佳,但由于其胶质特性,入煎剂会黏附于药罐或其他药物上,故应以开水烊化,即用少许热水或黄酒溶化,或与黄酒、冰糖共蒸,做成固元膏服用。
消化功能弱的人不宜服用过量阿胶,防其滋腻碍胃,且应空腹时服用。
②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故养肝当顺肝之喜好,选择疏肝理气的药食。
常用药膳有梅花扁豆粥、九制陈皮黄鱼、海蜇膏等。
食物中,如谷物类的高粱能养肝益胃,可以炒食;生麦芽能疏肝行气,可取一小撮,开水冲泡代茶饮。
另外,可以用玫瑰花、代代花等芳香开郁的花类,酌加冰糖,代茶饮,能起到疏肝解郁,使心情愉悦的作用。
③肝火易炽,因此在养肝之时,若发现有肝火亢盛之势,也当选用适宜药食以清之。
例如,可泡菊花、密蒙花、决明子等代茶饮,以清肝明目;药膳可选用银耳莲子粥、枸杞甲鱼羹、芝麻桃仁粥等。
四、肝之导引法1.《灵剑子》导引法《灵剑子》载录“补肝脏导引三势”,春用之。
此导引法共三势:第一势:取站式或正坐,双目垂帘,似闭非闭,舌抵上腭,用双手掩口鼻,取热气,再上下搓面36遍,使面部极热。
闭气,意想从肝脏中一股清气缓缓入肩背,引中丹田气入肝脏,复引入下丹田。
第二势:平身正坐,两手胸前用力交叉,然后向上绕头置于项后,仰头,手用力上托,头仰下压。
反复多次至力极。
第三势:接上势,两手叠放压于左大腿腹股沟处,用力向上挺身,反复多次至力极,再换右腿重复前法。
此导引法于春季修炼。
肝属木,应春,春为肝气所主,故调肝养肝多宜在春季。
第二节心(应夏)心为阳脏,位于胸中而居膈上,故为“阳中之太阳”。
心在五行属火,又称“火脏”。
心之所以喻为阳脏、火脏,说明心有主持阳气而恶热的特性。
心之阳气不但可以维持心脏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具有温煦的作用,推动血液,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心对全身各脏腑的功能活动起着指挥和协调作用,故“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这种主宰地位,主要是由心“主血脉”和“主神明”的功能所决定。
只有气血供养充足,人体各脏腑才能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只有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各脏腑的活动才能相互协调。
因此,中医养生十分重视养心,务使心阳振,心血充,心脉畅,心神明。
心正常发挥“君主”功能,人才能“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一、心神保养法心神保养,就是要保持心脏清静澄明的本性,发挥其任物应事的主宰作用。
心神保养的方法很多,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寡欲人之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必须要有节制,否则就会带来各种损害。
《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要求人们“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所以,节制嗜欲是保养心神的关键。
2.少思虑劳心伤神,思虑太过,尤其是焦思苦虑最容易伤害心神。
《内经》指出:“心怵惕思虑则伤神”。
减少思虑,并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是不要脱离实际,空想、妄想,要通过修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理性地分析处理事物,这样自然就能避免那些无谓的伤神之虑。
3.调情志。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不良的情绪反应不仅直接伤害心神,影响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会影响人体的生命基础,因此,保持乐观愉悦、平和宁静的精神状态,“和喜怒”而“无恚嗔”。
增强自我调节控制情志反应的能力,化解不良情绪,才能使心神处于“安然不惧”的状态。
另外,养心神还要保持情绪的舒畅。
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血脉的通畅;但是过喜则会导致心气涣散、心神不宁。
二、日常调养法1.运动要适度。
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剧烈的、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劳动和体育锻炼,以免汗出过多,损伤心阴、心阳。
心脏不好的人不宜在清晨锻炼,因为清晨血压骤然升高,血液黏稠度高,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注意劳逸结合。
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吸烟者都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因此,要养成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有度,有张有弛,避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若疲劳蓄积,并长期处于过劳的状态,易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甚至有猝死的危险。
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
每天11:00~13:00之午时,最好小睡片刻,以养足心气。
有烟酒嗜好者,应戒烟、限量饮酒。
3.季节交替时要警惕心脏病发作。
人体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都可能诱发心脏病。
因此在季节交替时,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凉或过热对身体造成影响。
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以下两点:①排便时不可用力过猛,过于用力会引起腹压升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诱发心肌缺血;②洗澡时不可密闭门窗过久,以免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