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专题六 化学计算方法技巧(学案)
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初中化学中的速算技巧,快速计算化学式、摩尔质量和化学方程式。
2. 能力目标:通过速算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速算化学式和摩尔质量。
2. 速算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式的速算方法。
2. 摩尔质量的速算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速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展示速算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速算化学式和摩尔质量的方法,理解简单的化学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规则。
3. 练习:设计一些速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4. 学习速算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掌握快速平衡反应方程式的技巧。
5.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速算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6. 总结: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速算技巧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
1. 化学教科书。
2. 讲义及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每节课末尾布置速算题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2. 考试评价:以速算题目形式出现在考试中,评估学生对速算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拓展延伸
1.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速算题目,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2. 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速算的准确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案设计结束】。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技巧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彭科忠化学计算永远面临着思维求异和解法优化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注重考查考生审题思路是否敏捷、清晰、縝密,解题过程是否细心、耐心,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应试的心理素质。
对同一道题运用不同的化学思想、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即形成不同的求解思路,因此要注重解题技巧的掌握:“巧”的前提是“变”,“变”的前提是“思”。
解计算题常用的几个方法技巧:(一)极值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简化以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实际计算时常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
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肯定一个大于平均值,一个小于平均值,才能符合条件,从而可以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此方法在有机计算中比较常见。
(二)差量法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因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所以可使问题简化。
但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使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求解的方法。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对固体、液体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之差;对气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积差。
(三)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推理得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常用的守恒包括: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2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数守恒。
4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守恒。
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守恒。
6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
(四)关系式法应用于多步连续反应(即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

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速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教授化学速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训练学生准确、快速的进行化学计算。
二、教学内容
1.化学速算的概念和特点;
2.化学速算的基本原理;
3.常见的化学速算技巧;
4.练习和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介绍化学速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讲解化学速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介绍常见的化学速算技巧,如单位换算、摩尔计算、质量比计算等;
4.进行练习和应用案例,训练学生的化学速算能力;
5.总结与提高:复习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要点和难点
1.化学速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单位换算、摩尔计算等常见的化学速算技巧;
3.学生对于速算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手段
1.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练习题等;
2.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示范引导,讨论互动等。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做一定量的化学速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馈
1.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反馈;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讨论互动,及时解决学习难点。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的范本,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技巧和方法教案设计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技巧与方法:(1)差量法(差值法)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
但有的化学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州时,会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根据该变化的差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一方法叫差量法。
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①2KClO3-^-2KCI+3O2l△2KMnO4^=K2MnO4+MnO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氧气的质量A②H2+金属氧化物一金属+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或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③C0+金属氧化物金属+C02,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气体质量的增加量。
④C+金属氧化物金属+C0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⑤2H2+02=2H20,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小,其减小值为生成水的质量。
⑥金属+酸一盐+H2,该变化中金属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其增加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差值。
⑦金属+盐一盐+金属,该变化中金属质量若增加,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否则相反。
其差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的金属质量的差值。
△⑧难溶性碱一金属氧化物+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水的质量例题:为了测定某些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甲、乙两组同学根据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分别利用两种方法测定了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己知磁铁矿与一氧化高温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304+4C0=3Fe+4C02(1)甲组同学取该磁铁矿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5.5g,请你根据甲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
(2)乙组同学取该磁铁矿样品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g,请你根据乙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速算技巧快速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速算技巧,提高化学计算效率。
教学重点:化学速算技巧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速算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1. 化学速算技巧资料;
2. 习题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化学计算中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复杂的计算问题,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速算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2. 提出问题:你们在化学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复杂的计算问题?有没有想过如何快速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速算技巧
1. 讲解速算技巧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2. 展示实例,讲解速算技巧的具体操作步骤;
3. 学生跟随老师练习速算技巧,掌握其操作要领。
三、完成习题
1. 给学生分发习题集,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习题;
2. 引导学生用速算技巧来解决习题中的计算问题;
3.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技巧。
四、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速算技巧的重要性;
2. 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速算技巧的熟练程度;
3. 鼓励学生在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时勇于尝试新的速算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速算技巧来解决化学计算问题,需要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让学生理解原理并能够灵活应用。
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练习,提升速算技巧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案

教案:初中化学速算技巧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速算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常用的化学速算技巧;3. 能够运用速算技巧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教学内容:1. 化学速算的概念和重要性;2. 常用的化学速算技巧;3. 速算技巧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速算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2. 引发学生对速算技巧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二、教学技巧(15分钟)1. 讲解常用的化学速算技巧,如单位换算、浓度计算、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等;2. 通过示例演示速算技巧的应用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三、应用实例(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化学计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算技巧进行解决;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3. 分析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速算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进行速算技巧的拓展学习,提高自身的化学计算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积极主动;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计算结果准确;3. 学生反馈:学生对速算技巧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速算技巧的示例和应用实例;2. 练习题目:提供一些实际化学计算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速算技巧;2. 鼓励学生进行速算技巧的拓展学习,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练习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速算技巧,提高自身的化学计算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考点点拨] 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化学计算应占试卷总分的15%左右,与有机化学、元素化合物具有同等的比例。
化学计算涉及的面很广,知识点也很多,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的技能、技巧,同时借助于化学计算的形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化学计算的高考要求: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7、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8、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9、以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二)化学计算在高考试题中的两大类题型:1、选择型计算题;2、综合型计算题.因为选择型计算题的命题意图是以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为主,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通过合理的巧妙的方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过程。
选择型计算题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概念解析法、原理解析法、巧解法(如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极值法、估算法等)。
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命题趋势,继续保持技巧性强、智能要求高的题型。
[智能整合]解题特点:“不要过程,只要结果,解题入口宽,方法多。
”解题时应运用题干给的条件,备选答案给出的提示,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巧解妙算,实施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
解题方法:要注意从题干上抓信息,从备选答案中找启示,从定量关系上作判断,从限制条件中寻答案,从例题分析中学方法,要能自觉运用估算、极限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等去巧解速算。
化学计算(技巧)

通入盛有8克 的试管中, 例6、将H2通入盛有 克CuO的试管中,加热一会儿后停 通入盛有 的试管中 继续通入H2到试管冷却 到试管冷却, 止加 热, 继续通入 到试管冷却,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 量为7克。求剩余物中Cu的质量为多少克? 量为 克 求剩余物中 的质量为多少克 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析:该反应中试管中的固体质量减少, 解析:该反应中试管中的固体质量减少,其减少量为参加反应的 氧元素的质量。 氧元素的质量。 设剩余物中Cu的质量为 克 设剩余物中 的质量为χ克
2、关系量法在多步化学反应一步计算中的运用。 、关系量法在多步化学反应一步计算中的运用。 ——感受简便计算的快乐。 ——感受简便计算的快乐。 感受简便计算的快乐
这类计算根据多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量 的关系,建立起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式, 的关系,建立起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进 行计算。
一、巧找关系
1、关系量法在化学式计算中的运用。 、关系量法在化学式计算中的运用。 ——感受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 感受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 感受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 (1)依据: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依据: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和的比;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 总和的比;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各元素的 原子(微粒)个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比。 原子(微粒)个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比。 (2)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MnO2 △ 高温 CaO+CO ↑ 2 △ △
2KCl+3O2 ↑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其差值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其差值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2)H2+金属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 CO+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去的氧元素的质量。 去的氧元素的质量。 (3)C+金属气化物 ) 金属气化物 金属+水 金属 水 金属+CO2 金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方法技巧复习方法指导化学计算目的是从定量角度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加深对化学概念、原理及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技能和技巧。
在化学计算复习中,首先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质量分数等重要概念。
其次,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善于从题给信息中发掘出问题,再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有关知识与问题对应,进而架构起解题思路;然后立式、运算、并要应用规律、法则寻求最简捷、准确、巧妙的方法,迅速完成解题。
拿到一个计算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题,粗读、精读,直到读清搞明白为止,找出已知和求解,有哪些化学反应,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哪些数据,单位及结果保留小数的位数。
然后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隐含条件,找出突破口,确定解题思路、方案。
另外,书写时步骤要齐全,格式要规范,切忌乱写乱画。
最后,还要养成认真检验结果的正误,判断结论是否符合化学实际等的良好习惯。
相信在复习完本章内容后,你的审题、运算、表达等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
知识结构梳理初中阶段的化学计算,按知识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由于在前面的复习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基本计算,因此,本章主要复习常用的解题方法(关系式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等)和综合计算技巧。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计算溶解度概念的简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式的计算 综合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溶液的计算方法一守恒法“守恒”使化学充满丰富的内涵。
守恒法是化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它的运用可涉及到计算、推理等具体问题。
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守恒”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化合价守恒、溶质守恒、溶质质量分数守恒、关系量守恒和变量守恒等。
运用这种方法,只须找到不变量。
有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解题方法指导1、元素守恒:包括元素种类守恒,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1 在空气中加热4.8g铜粉,使其全部变为氧化铜,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待反应完毕后,再加热蒸发溶剂,可制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A、9.38gB、18.75gC、12gD、24g例题2 根据化学方程式,3AB + C2B3 = 2C + 3X,确定X的化学式为。
2、质量守恒:质量守恒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例题3 在反应A、+ 3B、== 2C、+ 3D中,已知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28 : 33,若A和B的混合物244g经充分反应后,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
例题4 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3.2g,跟54.6g稀硫酸作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计算:(1)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2)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化合价守恒:化合价守恒是指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
例题5 某元素M的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4%,已知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1,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4、关系量守恒:关系量守恒是指题目中所化的关系量相等的条件。
例题8 煅烧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使其完全分解。
若要使煅烧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钙、镁两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原混合物中碳酸和碳酸镁的质量比是多少?5、变量守恒:变量守恒是指在题目所给的不同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的内在联系。
例题9 将一定质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后使其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固体质量不变,则容器内Cu粉和CaCO3的质量比是()A、11 : 4B、20 : 14C、16 : 25D、44 : 25知识能力训练1、某纯净物4.6g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由此可判断该纯净物中()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只有碳元素D、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 6 : 12、点燃7.4g氢和氧气的混和气体,爆炸后冷却至室温,还剩0.2g气体,则混合气体中可能含( )A、0.6gH2 6.8gO2B、0.8gH2 6.6gO2C、1gH2 6.4gO2D、0.8gH2 6.4gO23、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10g该气体混合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可得白色沉淀多少克?(怎样理解“足量”二字,根据氧元素质量守恒,求出CO2的质量)4、80g稀硫酸与过量的锌完全反应后,制得0.4g氢气。
求(1)稀硫酸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分数。
5、有一块已部分被氧化的锌片,质量为13.91g,跟153.3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0.4g氢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Na2O和NaOH的混合物20.4g,加入179.6g水中完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21.4g一定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1.4g沉淀。
求(1)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80g稀硫酸与100gBaCl2溶液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到的液体过滤,得滤液156.7g,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钠溶液和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3.3g,过滤后得滤液151.7g,求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答案:20%) 9、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g,加热至气体不再发生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4g,求(1)制得氧气多少克?(2)剩余固体各是什么?各多少克?方法二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解题的关键是从数学和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方面入手,设法确定有关物质间量的关系式或其代数式。
优点是省去了多步计算的繁琐和比较复杂的运算。
解题方法指导1、多步化学反应中关系式的确定例题1: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2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2、根据化学式确定关系式例题2:现有FeCl2和FeCl3样品各一份,已经测定它们中所含氯元素的质量相同,则FeCl2和FeCl3样品的质量比为多少?所含铁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例题3:测得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28%B、31%C、36.8%D、无法计算知识能力训练1、分解79g高锰酸钾与分解多少克氯酸钾所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
2、有两块质量相等的锌片,使其中一片跟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另一片先燃烧转化成氧化锌,然后也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不用计算能知道两种方法制得的硫酸锌的质量相等吗?3、钠、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盐酸反应,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时,则消耗钠、镁、铝三种金属的质量比是( )A、23:27:24B、46:27:24C、46:18:24D、23:18:125、用足量的CO与20.2g氧化铜充分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25g,求氧化铜的纯度。
9、为给某麦田施氮肥,经测定需施尿素[CO(NH2)2]7Kg,因缺货改施硝酸铵(NH4NO3),若要达到相同的施肥效果,应购买硝酸铵多少千克?10、取Mg和MgCO3组成的混合物7.80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所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可得5.0g沉淀。
若用组成相同的此混合物39.0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至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铜?11、由硫酸镁和硫化镁(MgS)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Na2O和NaOH混合物20.4g,加入17.96g水,完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21.4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1.4g沉淀,求(1)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CaCO3完全分解,炭完全氧化,结果生成CO2总质量等于混合物的总质量。
试计算混合物中炭的质量分数。
14、铜和炭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的黑色物质跟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铜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15、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
16、用氢气还原14gCuO,反应一般时间后会反应停止,生成6.4gCu,剩余CuO恰好跟100g稀H2SO4完全反应,计算:(1)被还原的CuO的质量。
(2)原稀H2SO4溶液中溶质量分数。
(3)已知18℃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g,欲将反应后的溶液变为18℃时饱和溶液,至少需要蒸发掉水多少克?17、甲、乙、丙三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所用试剂及质量如下表:试剂及质量所得溶液质量甲CaO(固) a1g 10%盐酸 b1g C1g乙Ca(OH)2(固) a2g 10%盐酸 b2g C2g丙CaCO3(固) a3g 10%盐酸 b3g C3g已知:a1+a2+a3=23.04g, b1+b2+b3=189.3g, C1+C2+C3=206.16g试求所得溶液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
方法三差值法差值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如果能找出造成差量的原因,并掌握其运算范围,既使题目形式多变,也能迅速作出答案。
差量法所用的数学知识是等比定理,主要运用它的两种衍生形式。
等比定理,可表过为:a:b=c:d=(a-c):(b-d) a:b=c:d=e:f=(a+c-e):(b+d-f)……………解题方法指导例题1 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 1.92gB、 2.4gC、 6.4gD、 0.8g例题 2 在94.6g稀硫酸中放入一小块铁块,待铁块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问反应前放入的铁块质量为多少克?产生氢气多少克?例题3 已知NaHCO3煅烧按下式分解:2NaHCO3 = Na2CO3+H2O↑+CO2↑,Na2CO3煅烧不分解。
现有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95g,经充分煅烧后质量减少了31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知识能力训练1、实验室用8gKMnO4分解制氧气,反应后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7.2g,则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A、K2MnO4和MnO2B、KMnO4和K2MnO4C、KMnO4D、KMnO4、K2MnO4和MnO22、将一定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固体质量未变,则容器中Cu和CaCO3的质量比是( )A、11 : 4B、20 : 4C、44 : 25D、16 : 253、在试管中有ag氧化铜,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并称量试管中的固体物质为bg,则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A、a-bgB、b-agC、(a-b)/8gD、(b-a)/8g4、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20.4g,求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多少克?5、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物质26g,若求氯酸钾的分解率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请补充条件后,再计算氯酸钾的分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