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十八周教案

合集下载

十八周

十八周

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午)(一)数学活动《年、月、日》活动目标:1、理解年、月、日的关系,能初步区分大、小月份。

2、感知自己生日日期与年历的对应关系,对查找年历感兴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的生日日期。

2、物质准备:自制课件、年轮图、年历、生日皇冠活动过程:1、以“说说自己的生日”引题,引发幼儿对年、月、日的关注。

提问:(1)你知道今年是20多少年吗?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那今天是星期几呢?几月几日?(如果孩子们不知道,可以提醒昨天是几月几日)(2)那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吗?小结:太棒了,这么多的小朋友都能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有三月的,四月的,有十月的,还有一月的,那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今天呢,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年妈妈和她的日宝宝》。

2、播放课件“年妈妈和她的日宝宝”,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年、月、日的关系。

提出问题:(1)年妈妈的宝宝叫什么名字?她有几个日宝宝?(2)每个日宝宝代表一天,年妈妈有这么多的宝宝,它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这些宝宝住下来的呢?盖了几间房子?这些房子代表十二个月,这些房子都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房子住几个日宝宝?分别是哪几月房?较小的房子住几个日娃娃?分别是哪几月房?最小的房子,住几个日娃娃?是哪一月房?过渡语:刚才我们从故事里面知道了一年有几个月呀?这些月里面有大月,大月有几天?(大月房子里住了几个日宝宝?)那小房子里面住了30个日宝宝,代表几天?最小最小的月几天?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帮助王老师把这些大月小月的图片摆到年轮图上来。

3、幼儿分组操作“年轮”对应卡,进一步梳理已获得的经验。

(1)请幼儿分成四组,按教师的提示操作“年轮”对应卡。

(2)引导幼儿从不同色彩的月份卡片中,区分大、小月份。

(3)展示幼儿操作完成的“年轮图”,引导幼儿发现:7月与8月、12月与1月是相连的两个大月。

4、以游戏“点拳头”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区分大月、小月。

十八周四年级第3课时

十八周四年级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与计算器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04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复习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并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及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明确教学任务:今天我们上一节条形统计图与计算器的复习课。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复习知识点1.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图上有的箭头、分别是它的纵轴、横轴、一般表示什么?每个小格子都各表示什么、数据怎么表示?注意它的一个格代表多少。

3.让学生说说计算器的作用并说说计算器上各个键的用处。

4.用计算器计算327489+678999= 987868-5678756=7890073×7= (67843+78900)×5=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范例讲解:出示:1989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密度如下表。

(1)根据上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1989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密度统计图年月日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亚洲人口密度约是非洲人口密度的多少倍?(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道题是全面巩固条形统计图知识的题目。

练习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范例讲解:(1)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再找一找积有什么规律。

142857×1= 142857×4=142857×2= 142857×5=142857×3= 142857×6=(2)小组汇报这6道算式的答案都是由1、4、2、8、5、7这6个数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六位数。

第十八周四年级第1课时

第十八周四年级第1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5--95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2.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复习除法口算720÷80= 480÷60= 360÷90=240÷30= 420÷70= 900÷30=180÷20= 560÷80= 250÷50=450÷90= 630÷70= 4000÷8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2)估算368÷60≈ 422÷80≈ 720÷89≈722÷90≈ 350÷68≈ 455÷70≈578÷60≈ 507÷80≈ 289÷50≈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再组织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独立订正。

思考交流:你觉得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哪些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

数字18教案

数字18教案

数字18教案教案标题:数字18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8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通过多种互动活动和实际应用,巩固数字18的认知和技能。

3. 培养学生对数字18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包括数字1-20)2. 计数器或计数工具3. 数学游戏和活动材料(如拼图、计数游戏等)4. 彩色纸、彩笔等辅助教具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1-10的认知,通过问答或展示数字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这些数字。

2. 引入数字18,展示数字卡片“18”,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数字18的意义和特点。

可以提问:“数字18有几个数字组成?它是一个偶数还是奇数?”概念理解:1.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感知18个物品的数量。

可以使用小球、糖果等,让学生亲自数数,感受数字18的大小。

2. 利用计数器或计数工具,让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理解数字18的概念。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计数活动,如数数跳、数数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

巩固练习:1. 分发彩色纸和彩笔,让学生用这些材料制作数字18的卡片或海报。

鼓励他们在卡片或海报上画出18个物品,如18个星星、18个花朵等,加深对数字18的印象。

2. 制作数字拼图游戏,将数字18拆分成两个数字,如1和8,让学生组合成数字18。

可以设计多种拼图形式,增加趣味性。

3. 进行数学游戏,如“找出数字18的邻居”、“找出数字18的倍数”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数字18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拓展应用:1.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字18的身影,如车牌号码、电视节目时间等。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2. 设计数字18的故事或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字18解决问题,并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1. 回顾数字18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数字18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十八周教案docx -(2)

十八周教案docx -(2)

D岁寒三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把课文读懂读通。

了解文中反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过程与方法1.引导他们课余时间找一些类似的文章读。

2.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若学生有兴趣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把课文读懂读通。

了解文中反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学习课时4课时墨梅图题诗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预习交流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ï)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妥协:屈服、低头。

卓尔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交流材料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

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

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

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

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

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

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三、呈现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数学第十八章整体讲解教案

数学第十八章整体讲解教案

数学第十八章整体讲解教案教案标题:数学第十八章整体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学第十八章的整体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掌握第十八章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应用整体讲解中的数学概念。

2. 掌握整体讲解中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和应用整体讲解中的复杂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教材第十八章相关内容。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等。

3. 学具:学生练习册、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第十八章的标题和学习目标。

2.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的内容,为本章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讲解(30分钟)1. 通过示例和图解,引导学生理解第十八章的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2. 结合实际问题,解释和演示整体讲解中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提醒学生注意常见错误和易混淆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2.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小结与反馈(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解答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2. 建议学生多做相关的习题和练习,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作业本,评估他们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十八周教案

第十八周教案

第十八周教案第二课时总复习——百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7题。

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

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

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

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第18周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18周备课
第周星期第节2014年月日
课题:
第四单元复习题
教学目标
掌握按要求改写句子
教学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词、句、段
教学难点
掌握本单元的词语盘点、选择恰当的词语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xī shēng kǒu shào shāo hǔi kǎi xuán gòng xiàn
()()()()()
小华奇怪地问:“是虫子把我的牙咬的?我嘴里有虫子呀!”
张医生认真地说:“不是虫子咬的,是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的缘故。”
这时妈妈插嘴说:“这也怨我,我总认为他还小呢,睡前他还总要吃些糖果。”
张医生接着说:“怪不得,就是因为不能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特别是睡前吃了甜食,这些食物的残渣(存留存放)在口腔和牙缝里;时间一长就会发酵产生酸性物质。牙齿表面有一层坚硬的保护牙齿的珐琅质,可是它就怕酸,被酸性物质长期腐蚀,就会形成蛀洞,最后会把整个牙齿蛀空的。”
二、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擦伤(chācā)仰卧(yǎngrǎng)
波澜(lánluán)柔嫩(nènlèn)
三、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公路盘曲__________而上。刚才还高兴得唱曲________儿的几个年轻人,此时也屏________息凝神,车里顿时安静了。那屏________障似________的山峰在车窗外,有的近在身边,似________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
()()()
发侯肖
()()()
三、选词填空
①大言②危言③格言④恶言⑤戏言
()阴险狠毒的话()令人吃惊的话
()张扬扩大的话()随便说并不当真的话
四、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填入的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角形的内角和
3、三角形边的关系
4、四边形分类的方法
【知识链接】
复习上节课内容
学习流程
自主
探究
一、复习拍摄照片的顺序
1、实物投影呈现情境图。
2、让学生想象一下,随着起球的上升,看到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变化,并和同学交流。
【学法指导】
合作
交流
精彩
展示
3、汇报想法。
4、实物投影气球上升时不同时间的照片,并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时整理并板书)
【学法指导】
巩固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作
交流
精彩
展示
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3页第11题。
2、完成第104页第12题。
3、完成第104页第13题。
4、完成第104页第14题。
5、完成第104页第15题。
【温馨提示】
【问题生成】
南屏学区导学设计
课题
数与代数
课时
1
课型
复习
审阅
学习
目标
1、结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整理与复习的重要。
2、能主动整理知识,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巩固小数读和写;小数四则的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及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小数四则的应用,养成认真、仔细的演算习惯,进一步培养数感。
学习
重点
巩固小数读和写;小数四则的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及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小数四则的应用。
2、能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学习
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学习
难点
能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学习
准备
预习
导学
脱式计算
6.3+10.2-7.85
1.32×4.3÷0.5
8.65×0.2-1.03
【知识链接】
学习流程
自主
探究
揭示复习课题
5、让学生说序号顺序和理由。
6、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体会。进一步理解由高到低(或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看景物时,看到的范围变化情况。
【温馨提示】
【问题生成】
测评
反馈
完成课本第106页的第4、5题。
【整理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南屏学区导学设计
课题
可能性问题
课时
1
课型
复习
审阅
学习
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法、
合作
交流
精彩
展示
(1)完成105页第1题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3)说一说为什么有的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时都有它。
2、三角形内角和、边的特征。
(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如何证明的?
(2)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
【温馨提示】
【问题生成】
测评
反馈
完成课本第105页的第2、3题。
自主
探究
分项整理复习,巩固方法
(一) 口算
1、我能行: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2题,并核对
2、交流口算方法并提醒容易出错的地方
3、闯关练习。第103页第3题。
【学法指导】
讨论复习口算的方法和技巧
合作
交流
精彩
展示
(二)笔算
1、我最棒:独立完成第103页第5题(请个别后进生板演后交流方法)
2、反馈小结,对积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和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引导说出算理和原因。
【整理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南屏学区ຫໍສະໝຸດ 学设计课题空间与图形
课时
1
课型
复习
审阅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
重点
能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
难点
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学习
准备
预习
导学
1、三角形分类的方法
【整理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南屏学区导学设计
课题
数与代数
课时
1
课型
复习
审阅
学习
目标
1、结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整理与复习的重要。
2、能主动整理知识,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巩固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点
巩固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
难点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
学习
重点
1、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明确各类三角形的定义特点,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征。
学习
难点
1、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征。
学习
准备
预习
导学
解方程
4x=5.8 x-2.5=13.6
学习
难点
小数除法竖式和小数四则的应用。
学习
准备
预习
导学
创设情境,回顾相关知识
想一想:这学期在计算方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时整理并板书)
【知识链接】
巩固小数读和写;小数四则的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及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小数四则的应用,养成认真、仔细的演算习惯,进一步培养数感。
学习流程
3、小考官,自己编题和好朋友交换做,互相评价。
(三)你想怎样算?
1、说一说:在小组里轮流说一说第103页第8题各小题的运算顺序。
2、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小结。
(四)解决问题
1、第102页第4题。
2、第103页第6题。
3、第103页第7题。
4、交流方法,互相评价。
【温馨提示】
【问题生成】
测评
反馈
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学习体会?还有什么问题?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巩固的?能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心得吗?
2m+4m=12.3 4y+5=63
【知识链接】
复习解方程。
学习流程
自主
探究
一、四边形认识。
1、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说一说各个四边形应在哪个位置。
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剪一剪。
(1)让学生取出梯形模型。
(2)在梯形上剪出一个三角形(剪一刀)。
(3)探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什么形。
准备
预习
导学
1、口算
1.2+3.6= 4.8-2.3= 1-0.08=
6.4÷2= 1.5×4= 0.13×0.4=
2、用竖式计算
67.2÷1.2 28.8×0.8 2.09÷3.8
【知识链接】
巩固口算和小数的乘除法。
学习流程
自主
探究
回顾相关知识
1、这学期在方程方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小组里说一说。(要求:认真倾听,注意比较谁说的让你觉得很满意,怎么说的?)
测评
反馈
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学习体会?还有什么问题?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巩固的?能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心得吗?
【整理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南屏学区导学设计
课题
空间与图形
课时
1
课型
复习
审阅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明确各类三角形的定义特点,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