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全册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近代物理-原子核及核反应

1.5×107 K,不断进行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反应,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故B正确;高温能使原子核克服库仑斥力而聚变,故C错误;轻核聚变平均每
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重核裂变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故对相
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D正确。
6.(多选)(2020全国Ⅰ卷)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1、X2、X3、X4代表α粒子的
置。2018年11月,该装置实现了1×108 ℃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为
未来和平利用聚变能量迈出了重要一步。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B.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C.高温能使原子核克服核力而聚变
D.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
答案 ABD
解析 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故A正确;太阳主要成分是氢,中心温度高达
1
B.235
U+
n→
Ba+
Kr+3
0
0n
92
56
36
234
4
C.238
U→
Th+
2 He
92
90
30
27
D.42 He+13
A1→15
P+10 n
答案 A
解析 核聚变指两个较轻的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所以选项A正确。
2.232
90 Th
(
208
232
经过一系列的 α 衰变和 β 衰变后变成 82 Pb,则 82 Pb 比 90 Th 少
3.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 X ,其中A表示 质量数
,Z表示核电荷数。
二、天然放射现象
故B正确;高温能使原子核克服库仑斥力而聚变,故C错误;轻核聚变平均每
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重核裂变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故对相
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D正确。
6.(多选)(2020全国Ⅰ卷)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1、X2、X3、X4代表α粒子的
置。2018年11月,该装置实现了1×108 ℃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为
未来和平利用聚变能量迈出了重要一步。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B.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C.高温能使原子核克服核力而聚变
D.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
答案 ABD
解析 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故A正确;太阳主要成分是氢,中心温度高达
1
B.235
U+
n→
Ba+
Kr+3
0
0n
92
56
36
234
4
C.238
U→
Th+
2 He
92
90
30
27
D.42 He+13
A1→15
P+10 n
答案 A
解析 核聚变指两个较轻的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所以选项A正确。
2.232
90 Th
(
208
232
经过一系列的 α 衰变和 β 衰变后变成 82 Pb,则 82 Pb 比 90 Th 少
3.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 X ,其中A表示 质量数
,Z表示核电荷数。
二、天然放射现象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03
电磁场理论
静电场基本性质与规律
01
电场强度
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反映电 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的作用力
。
02
电势与电势差
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反映电 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势能的变
化。
03
电场线与等势面
形象地描述电场强度和电势的 分布情况。
恒定电流电路分析
欧姆定律
描述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 关系。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掌握正确读数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理解其 测量原理。
电火花计时器
熟悉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其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区别。
打点计时器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 法及纸带的处理。
示波器
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 使用方法和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熵增加原理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即自然界中的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 行。
气体性质与状态方程
气体性质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粘性等 特性。同时,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非 常微弱,因此气体的很多性质可以用 理想气体模型来描述。
状态方程
描述气体状态变化的方程,如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压强, 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 数,T为热力学温度。
0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形成影、日食、月食等现
象。
02
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 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
象,遵循反射定律。
03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 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
象,遵循折射定律。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8章知识点复习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纯电阻
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训练突破
1.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
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
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
大小为( C )
2
A. 2
C.ρnev
2
B.
D.
解析:金属棒的电阻
R=ρ ,金属棒中的电流
故棒两端电压 U=IR=ρnevl,电场强度大小
I=neSv,
E= =ρnev,选项
C 正确。
2.如图所示,M和N是形状相同的玻璃容器,厚度相同,上、下表面为正方
形,但M和N的尺寸不同,M、N的上表面边长关系为a1>a2。现将相同的电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1
B.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
2
1
C.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
2 -1
D.对应 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 PQOM 所围面积的大小
解析:I-U图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电阻逐渐增大,A正
1
确。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IM,就能确定电动机的电功率P=UMIM,根据电流IM和电动机的电阻r可求出
热功率 Pr=M 2 r ,最后求出输出功率P出=P-Pr。
2.首先,对其他纯电阻电路、电源的内电路,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计算,确
定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然后,利用闭合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间接确
部分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知识点三
电功率、焦耳定律
适用于任何纯电阻
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训练突破
1.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
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
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
大小为( C )
2
A. 2
C.ρnev
2
B.
D.
解析:金属棒的电阻
R=ρ ,金属棒中的电流
故棒两端电压 U=IR=ρnevl,电场强度大小
I=neSv,
E= =ρnev,选项
C 正确。
2.如图所示,M和N是形状相同的玻璃容器,厚度相同,上、下表面为正方
形,但M和N的尺寸不同,M、N的上表面边长关系为a1>a2。现将相同的电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1
B.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
2
1
C.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
2 -1
D.对应 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 PQOM 所围面积的大小
解析:I-U图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电阻逐渐增大,A正
1
确。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IM,就能确定电动机的电功率P=UMIM,根据电流IM和电动机的电阻r可求出
热功率 Pr=M 2 r ,最后求出输出功率P出=P-Pr。
2.首先,对其他纯电阻电路、电源的内电路,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计算,确
定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然后,利用闭合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间接确
部分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知识点三
电功率、焦耳定律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1章知识点复习

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
方法。
4.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
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备考指导
1.本章公式、规律较多,熟练记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参考系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
24 h 37 min 22.6 s。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
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24 h 37 min 22.6 s”是指时刻
B.研究火星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C.火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火星、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思维点拨题目中所给出的初、末速度大小分别是4 m/s和10 m/s,因方向
未知,因此速度可能为±4 m/s和±10 m/s,由此可求得不同加速度。
-0
解析: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a=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
方法。
4.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
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备考指导
1.本章公式、规律较多,熟练记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参考系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
24 h 37 min 22.6 s。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
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24 h 37 min 22.6 s”是指时刻
B.研究火星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C.火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火星、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思维点拨题目中所给出的初、末速度大小分别是4 m/s和10 m/s,因方向
未知,因此速度可能为±4 m/s和±10 m/s,由此可求得不同加速度。
-0
解析: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a=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章 第3讲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63张PPT)

必考部分 必修 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讲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回扣教材 自主学习
题型归类 深度剖析
误区反思 感悟提高
回扣教材
考点梳理
自主学习
习题化 厚积薄发 抓基础
知 识 梳 理 一、x-t 图象 1.x-t 图象的意义.
时间 位移 随 ______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_______
题型归类
解析
由甲和乙两物体的 x-t 图象均为倾斜的直线可知, 甲、
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 项正确;乙图象的斜率大,运动速度大, 故 C 项正确;乙在 0~t1 时间内静止在 x=0 处没动,而甲在 t=0 时从 x=x0 处开始运动,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
ABC
2. 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 1-3-2 所示,则( )
也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考 点 自 测 考点一 x-t 图象
1.(多选题)如图 1-3-1 所示为甲、 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 点的 x-t 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1-3-1
A.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x0 C.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 D.乙比甲早出发 t1 的时间
2.两种常见的图象形式.
平行 的直线. (1)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与横轴______ 倾斜 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______
特别提示
①无论是 x-t 图象还是 v-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
运动;②x-t 图象和 v-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问题的概述.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 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越来越 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讲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回扣教材 自主学习
题型归类 深度剖析
误区反思 感悟提高
回扣教材
考点梳理
自主学习
习题化 厚积薄发 抓基础
知 识 梳 理 一、x-t 图象 1.x-t 图象的意义.
时间 位移 随 ______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_______
题型归类
解析
由甲和乙两物体的 x-t 图象均为倾斜的直线可知, 甲、
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 项正确;乙图象的斜率大,运动速度大, 故 C 项正确;乙在 0~t1 时间内静止在 x=0 处没动,而甲在 t=0 时从 x=x0 处开始运动,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
ABC
2. 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 1-3-2 所示,则( )
也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考 点 自 测 考点一 x-t 图象
1.(多选题)如图 1-3-1 所示为甲、 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 点的 x-t 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1-3-1
A.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x0 C.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 D.乙比甲早出发 t1 的时间
2.两种常见的图象形式.
平行 的直线. (1)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与横轴______ 倾斜 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______
特别提示
①无论是 x-t 图象还是 v-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
运动;②x-t 图象和 v-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问题的概述.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 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越来越 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6章 专题强化8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W 克 fDA=μmgcos θ·sinh θ+μmgs,
④
联立③④得W克fAD=W克fDA,
⑤
联立①②⑤得WF=2mgh,故A、C、D错误,B正确.
例2 (多选)(2021·全国甲卷·20)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
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Ek,向上滑动一段距离 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E5k.已知sin α =0.6,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3)小球的释放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答案 0.35 m
小球从释放到运动到 A 点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 mgH-μmgL= 12mvA2,代入数据解得 H=0.35 m.
动能定理在往复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往复运动问题:在有些问题中物体的运动过程具有重复性、往返性, 而在这一过程中,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多数是变化的,而且重复的次数又 往往是无限的或者难以确定. 2.解题策略:此类问题多涉及滑动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做功,其做功的特 点是与路程有关,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将非常繁琐,甚至无 法解出,由于动能定理只涉及物体的初、末状态,所以用动能定理分析 这类问题可简化解题过程.
1234567
3.如图所示,两倾角均为θ的光滑斜面对接后固定在水平地面上,O点为
斜面的最低点.一个小物块从右侧斜面上高为H处由静止滑下,在两个斜
面上做往复运动.小物块每次通过O点时都会有动能损失,损失的动能为
小物块当次到达O点时动能的5%.小物块从开始下滑到停止的过程中运动
的总路程为
A.s4i9nHθ
ma下=mgsin α-μmgcos α, 解得a下=g5 ,B正确;
物体向上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上=mgsin α+μmgcos α,解得a上=g, 故a上>a下, 由于上滑过程中的末速度为零,下滑过程中的初速度为零,且走过 相同的位移,根据位移公式l=12 at2,则可得出t上<t下,D错误.
版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四章 机械振动、机械波 光和电磁波+14.2

4.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1)波长 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 离. (2)频率 f:在波动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是相同的, 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 v、波长 λ 和频率 f、周期 T 的关系: 公式:v=Tλ=λf.机械波的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 机械波的频率无关.
答案:ACE
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多选)由波源 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 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 20 Hz,波速为 16 m/s. 已知介质中 P、Q 两质点位于波源 S 的两侧,且 P、Q 和 S 的平衡 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 的平衡位置到 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分别为 15.8 m、14.6 m.P、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t=7 s 时,P 点振动了74个周期,所以这时 P 点位置与 t=34T=3 s 时 位置相同,即在平衡位置,所以选项 E 正确.
答案:ACE
6.(2018·河北石家庄调研)(多选)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 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 x=2 m 处的质点 P 以此时刻为计时 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2.求解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初末两时刻的波形图确定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通式. (2)根据题设条件判断是唯一解还是多解. (3)根据波速公式 v=ΔΔxt或 v=Tλ=λf 求波速.
多维练透 8.(2018·河北正定模拟)(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列减幅传播的简谐横 波,x=0 与 x=75 m 处的 A、B 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 线所示.则这列波的( )
A.P、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 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 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 E.当 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
人教版必修一高三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1.1 运动的描述课件.ppt

岸才是静止的,选项B正确; 典 只有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跟这段
例 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相等,除此之外,都是位移大小小于路 程,选项C错误;
解 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它对应着两个时刻之间,在时间轴
析 上对应着一段长度,选项D错误。
考点一 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
精
编 精 [典例2] 一船夫划船逆流而上,驾船沿河道逆水航行,经 选 过一桥时,不慎将心爱的酒葫芦落入水中,被水冲走,但
精 编 2. 如图所示,小球以v 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 精 一墙壁经Δt=0.01 s 后以v 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
弹回,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C ) 选
A.100 m/s2,方向向右 B.100 m/s2,方向向左 C.500 m/s2,方向向左 D.500 m/s2,方向向右 典 例 解析:由 a=ΔΔvt 得:a=v2-Δ-t v1=2-0.0-1 3 解 m/s2=500 m/s2,方向与 v2 方向相同,水平 析 向左,故 C 正确。
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变
形 1、(多选)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
ACD 题 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
组
运动
B.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为零时,物体停止运动
拓 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又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
(2)x-t图象、v-t图象 结合追及和相遇问题;
的应用;
(2)对于图象问题要由注
(3)与牛顿运动定律、电 重对状态的分析转向注
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重对过程的理解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