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件《高考调研》1-3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件《高考调研》单元专题14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二、通过计算题的形式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波速公式的应用. 机械波的多解问题.
三、综合考查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 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
第4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四、考查光学的基本规律和实验 通过选择题考查光的折射、全反射和色散规律. 通过填空题考查两个光学实验.
第17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2)(2017·湖南三模)如图所示,将半径为 R 的 透明半球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方,O 为球心,直径 恰好水平,轴线 OO′垂直于水平桌面.位于 O 点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的点光源 S 发出一束与 OO ′夹角 θ=60°的单色光射向半球体上的 A 点,已知透明半球体 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c,不考虑半 球体内光的反射,求:第10页源自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向沿 y 轴正方向,故 C 项错误;D 项,由于 P、Q 间的距离 x= 6 m=1.5λ,振动情况总是相反,则当质点 Q 位于波峰时,质点 P 在波谷,故 D 项正确;E 项,当 x=2 m 处的波峰传到 Q 点时, Q 点第一次形成波峰,所经历的时间为 t=xv=2+107 s=0.9 s.故 E 项正确.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单元综合专题(十四)
选修3-4高考模拟题组专练
第1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考向分析
第2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选修 3-4 高考命题主要有五个方 向:
一、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机械振动运动规律.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指导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二、认真阅读课本
课本中有一些简单问题需要学生自己阅读理解 记忆,老师不讲并不代表这些问题不重要,高 考不涉及,而是要自己结合课本复习效果更好。 比如原子物理部分,该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但不 难,自己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就不怕考题变化 了。因为高考出题总是源于课本。
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到位;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要 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怎么想到这样做,有没有其他做法等等;课后 做题检测要敢于下手,善于推理,题目一看 不会怎么办?再读题,再审题,从力和运动的 交互关系入手再研究运动过程,多些“假 如”,多些尝试。做到每晚一小结,每周一 大结,一月一自测。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研讨PPT课件

总之,我认为,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复习方法多种多 样,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使学生学好的教法,才是好的教法; 能使学生学好的教师,才是好的教师;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提高 的课堂,才算有效的课堂。各校学生的习性都不同,各届学生 的习性也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应当用心去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找到学生的固有频率,老师再确定驱动力的频率,这样才可以 使之产生较大的振幅。高考复习我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华 山中学我感觉我们物理组氛围很好,也很和谐,我学到了很多, 也很感激组内的每一位同仁,我会继续向你们请教和学习。同 时,我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教 学方法,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梦想成真。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研讨PPT课件
前言:一则笑话的启示
军训时,连队间举行行军比赛,看谁先到达目的地。某 连举行战术研讨会,商议怎样提高比赛效果。
甲说:要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单位时间行走的路程。 乙说:要延长行军时间,用时间来换取空间。 丙说: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要在竞争中取胜,既要提 高速度,也要比其它连队延长连续行军的时间。 连长认为丙有道理,于是就按丙的思路去做。全连一大 早就起来,比干劲,拼体力,一路上十分辛苦。 中午大家吃饭时,连长拿着地图、登上高地,察看地形。 突然无语了:路线错了,方向反了。
三、学生怎么错?
通过平时作业和考试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问 题
1、概念不清 原理模糊 。 2、知识零乱 考虑不全。 3、思路不通 不会建模。 4、实验不熟 方法不会。 5、漏洞百出 处处失分。 6、时间失控 留有空白。
四、老师怎么做?
1、明确难度结构特点,找出复习主攻方向:高考是集 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难度结构有 一定梯度,分析历年物理试卷结构可知,易、中、难的比 例大约为 3:5:2。 容易题——约30% ,中档题——约 50%,即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 本方法、基本能力。难度较大的题——约20%。难题不是 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 所以,应对高 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降低容易题的失误率,提高中 低档题的正确率,是复习的主攻方向。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ppt完美课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必修1一轮复习课 件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 高考物 理必修1 一轮复 习ppt 完美课 件(精 品系列P PT)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 高考物 理必修1 一轮复 习ppt 完美课 件(精 品系列P PT)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 高考物 理必修1 一轮复 习ppt 完美课 件(精 品系列P PT)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 高考物 理必修1 一轮复 习ppt 完美课 件(精 品系列P PT)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 高考物 理必修1 一轮复 习ppt 完美课 件(精 品系列P PT) 《高考调研》同步用书(全国通用): 人教版 高考物 理必修1 一轮复 习ppt 完美课 件(精 品系列P PT)
《高考调研》2018-2019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3-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4. (2015· 山东日照 )某学校教室里的磁性黑板上通常粘挂一 些小磁铁,小磁铁被吸在黑板上可以用于“贴”挂图或试题答 案.关于小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内容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要求 Ⅱ Ⅱ Ⅰ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梳理基础·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清单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两个重要内涵 (1)该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定律指出了: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有力的作 用.即指出了“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点是牛顿 第一定律揭示的.
思路点拨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不同的物体上.二力平 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 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 惯性描述的是一种性质, 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的性质;而惯性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所遵循的规律 (牛 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分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甲对乙的力为作用力,反作用力必 为乙对甲,不涉及第三个物体.
(16套)通用版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实验复习PPT课件汇总(高考全考点) (2)

������4-������2 −
2������
2���(������12��� )B×21������(2=)C������44-���2���(2������32)=12.1.0 m2/.s02。
关闭
解析 答案
-2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4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图乙是实验中得 到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 s。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
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
使用的有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停表
D.刻度尺 E.天平 F.重锤 G.弹簧测力计 H.滑动变阻器
(2)如果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得纸带如图乙所示,则x1、x2、
2×0.1
m/s=0.640 m/s。
(2)速度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由题丙图可得直线的斜率 k=0.506.03--00..4100
m/s(21=)打0.8点00计m时/s2器,小打车E的 点加时速小车度的为瞬a=时0.速80度0 mvE/=s2。
m/s; 关闭
((31))图(02.6)象小40在车纵运(2轴)动0.上8的0的0加截速(距3度)0表为.3示2a0=计时起点的m速/s度2; vA=v0=0.320 m/s。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本实验是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 等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 等特点。多从原理演化和数据处理技巧上进行创新。 1.原理演化(如图所示)
一轮复习《高考调研》全套复习课件和练习5-133页PPT

授 人
(3)① A→B+ B→C=A→C,A→B+B→A= 0,A→B-A→C= C→B
以
渔
②A→1A2+A→2A3+……+An-1An+A→nA1= 0
③ ||a|- |b||≤ |a± b|≤ |a|+ |b|
课 时 作 业
高三数学(人教版)
高考调研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第五章 ·第1课时
课
前 实数与向量的积(数乘) 自
人
以
现高难度的题目,所以复习时应以基本内容为主.
渔
课 时 作 业
高三数学(人教版)
高考调研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第五章 ·第1课时
课
课前自助餐
前
自
课本导读
助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餐
授
1.向量的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人 以
2.向量的长度:表示A→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A→B的大小叫做A→B的长度或
(2)若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则=是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
以
充要条件;
渔
(3)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4)两向量a、b相等的充要条件是|a|=|b|且a∥b;
(5)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
【解析】 (1)不正确,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因此由|a|=|b|推不出a=b.
高三数学(人教版)
高考调研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第五章 ·第1课时
课
5. 2011·衡水市联考卷 在△ABC中, A→B=c, A→C
前 自
=b,若点D满足→ BD=2D→C,则A→D=(
)
助 餐
A.23b+13c B.53c-23b
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件《高考调研》作业33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三)一、选择题1.(2016·课标全国Ⅰ)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试题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两极板的电压不变,若将云母介质移出,相对介电常数减小,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所以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距离不变,所以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2.(2017·山西名校联考)由电源、开关、滑动变动器及电容器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滑动变动器的滑片相连接,并将开关S1、S2闭合.则()A.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陶瓷片,电容器的带电量将减少B.将滑片向右移动,电容器带电量将会增大C.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断开,将滑动变动器滑片向左移电容器上带电量减少D.保持开关S2闭合,将开关S1断开,将滑动变动器滑向右移电容器上带电量增加【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根据C=εS4πkd,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陶瓷片,介电常数ε增大,电容增大,再根据C=QU,电压U不变,故电容器的带电量Q增大,所以A项错误;将滑片向右移动,电容器电压增大,电容不变,所以电荷量Q增大,所以B项正确;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断开,电容器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移动滑片电容器电压不变,所以电容器电荷量不变,所以C项错误;保持开关S2闭合,将开关S1断开,电容器放电完毕,电荷量始终为零,所以D项错误.3.(2017·南昌调研)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M、N相距d,两极板分别与电压为U的恒定电源两极连接,极板M带正电.现有一质量为m 的带电油滴在极板中央处于静止状态,且此时极板带电荷量与油滴带电荷量的比值为k,则( ) A.油滴带正电 B.油滴带电荷量为mgUdC.电容器的电容为kmgdU2D.将极板N 向下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将向上运动 【试题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带电油滴在电场中受重力与电场力处于静止状态,故所受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M 板带正电,故油滴带负电,A 项错误;由平衡条件有:mg =U d q ,故q =mgdU ,B 项错误;电容定义式为C =Q U ,由题意得Q =kq ,解得:C =kmgdU 2,C 项正确;电容器与电源保持连接,两极板电势差不变,N 板下移,板间距离d 增大,故场强减小,油滴所受电场力减小,故油滴将向下运动,D 项错误.4.(多选)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题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动能减小,所以A 、C 项错误,D 项正确;因为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钝角,所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B 项正确.5.(2017·福建模拟)(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R 1为光敏电阻(其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R 2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S 闭合时,电容器C 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增大R 1的光照强度,电压表示数变小B.只增大R 1的光照强度,电流表示数变小C.只将滑片向上端移动时,微粒将向下运动D.若断开开关S,带电微粒仍处于静止状态【试题参考答案】AC【试题解析】只逐渐增大R1的光照强度,R1的阻值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大,内电压增大,则路端电压减小,因此电压表示数变小,故A项正确,B项错误;只将分析可知,板间场强减小,油滴所受电场滑片向上端移动时,电容器板间的电压变小,由E=Ud力减小,则微粒将向下运动.故C项正确;若断开开关S,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电荷量变小,板间场强减小,带电微粒所受的电场力减小,将向下运动,故D项错误.6.(2017·湖南模拟)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2α角,在平行板间存在着一个匀强电场,线CD是两板间一条垂线,竖直线EF与CD交于O点;一个带电小球沿着∠FOD的角平分线从A点经O点向B点做直线运动,则在此过程中,对该小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带正、负电荷都有可能B.小球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通过O点时所受电场力一定指向DD.小球动能的减少量是电势能增加量的2倍【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项,一个带电小球沿着∠FOD的角平分线从A点经O点向B点做直线运动,所以小球合外力沿着AB;又由于小球受重力,所以电场力的方向由O到D;由于此电场的方向未知,所以小球的电量不确定,故A、C两项正确;B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项错误;D项,由以上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等于电场力,运动的位移和夹角相同,所以二力做的功相同,据功能关系可知,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电势能的增加量,即小球动能的减少量是电势能增加量的2倍,故D项正确.7.(2017·孝感一模)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所示,A、B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减小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A.断开开关S 后,将A 、B 两极板分开些B.断开开关S 后,增大A 、B 两极板的正对面积C.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拉近些D.保持开关S 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 【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 项,断开开关,电容器带电量Q 不变,将A 、B 分开一些,则d 增大,根据C =εS4πkd 知,电容C 减小,根据C =QU 知,电势差增大,指针张角增大,故A 项错误;B 项,断开开关,电容器带电量Q 不变,增大正对面积,根据C =εS 4πkd 知,电容C 增大,根据C =QU 知,电势差U 减小,指针张角减小.故B 项正确;C 、D 两项,保持开关闭合,不论使A 、B 两板靠近些,还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右移动,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总不变,则指针张角不变.故C 、D 两项错误. 8.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正检验电荷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C 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 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 点的电势,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l 0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 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试题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电容器的电容C =εS4πkd ,两板间距随负极板向右平移而逐渐减小,电容C 与d成反比,A 项错误;电容器与电源断开后,电荷量不变,根据E =U d ,U =Q C ,C =εS4πkd ,可知E =4πkQ εS保持不变,B 项错误;负极板接地,电势为零,P 点的电势φ等于P 点到负极板的电势差,即φ=El ,E 不变,l 减小,φ线性减小,C 项正确;由W =qφ可知,W 随φ的变化而变化,即W随l 的变化而变化,D 项错误.9.如图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两极板间距为d.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 由两极板间的A 点移动到B 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x,连线AB 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静电力对试探电荷+q 所做的功等于( )A.qCx QdB.qQx CdC.qQx 2CdD.qCx 2Qd【试题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 =Q C ,场强为E =U d =QCd .而A 、B 两点间电势差为U AB =Exsin30°=Qx 2Cd ,静电力对+q 所做的功为W =qU AB =qQx2Cd ,C 项正确.10.(2017·临汾二模)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 处的P 点有一带电液滴,该液滴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d4的金属板,则从P 点开始下落的相同液滴将( )A.在两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为53gB.在金属板上表面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2返回D.在距上极板处35d 返回【试题参考答案】AD【试题解析】对下极板未移动前,从静止释放到速度为零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 ·(1+1)d -qU =0.若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d 4的金属板,相当于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4,设运动到距离上极板x 处返回.根据动能定理得,mg ·(d +x)-x3d 4·qU =0 联立两式解得x =35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q U3d4-mg=ma,解得:a=53g,故A、D两项正确,B、C两项错误.11.(2017·福州联考)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且B板接地,其间有用绝缘细线悬挂的带电小球,当给两金属板充电Q后,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π3,因电离作用,两金属板的电荷量缓慢减小(小球电荷量假设不变),以致悬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则在夹角减少到π6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线拉力逐渐增大B.细线拉力大小不变C.电容器两极板减小的电荷量为Q2 D.电容器两极板减小的电荷量为2Q3【试题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小球受到重力mg,细线的拉力F T和水平向右的电场力F的作用而处于动态平衡(如图所示),由F T=mgcosθ可知,θ减小,F T也减小,A、B两项错误;令两极板间距离为d,电容器的电容为C,由图知tanθ1=Fmg=qQmgCd,令减小的电荷量为ΔQ,同理可得tanθ2=q(Q-ΔQ)mgCd,联立解得ΔQ=23Q,C项错误,D项正确.12.如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荷量Q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bt+a(a、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像如图(2)所示,那么图(3)、图(4)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和物体速率v随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试题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C =Q U 知,U 不变,Q 减小,C 减小,由C =εS 4k πd 知,d 增大.由E =Ud =4k πb εS (t +a )知②图像正确.由C =Q U =εS 4k πd =bU (t +a )知d =εSU (t +a )4k πb ,即d 与t 为一次函数,故v 的大小不变,③图像正确. 二、非选择题13.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恒定的直流电压相连,两极板间距离d =10 cm.距下板4 cm 处有一质量m =0.01 g 的不带电小球由静止落下,小球和下极板碰撞瞬间带上了q =1.0×10-8 C 的电荷,反跳的高度为8 cm,这时下板所带电荷量Q =1.0×10-6 C.如果小球和下板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g 取10 m/s 2)求:(1)该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2)该电容器的电容.【试题参考答案】(1)5.0×106 V/m (2)2.0 pF【试题解析】(1)设小球下落高度为h 1,到下极板时的速度为v 1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12mv 12反弹后的速度为v 2,由于没有机械能损失,所以v 2=v 1 设电场强度为E ,小球带电后,向上运动的高度为h 2, 由动能定理,有qEh 2-mgh 2=0-12mv 22由以上各式,得E =mg (h 2-h 1)qh 2代入数据,解得E =5.0×106 V/m(2)设极板间的电压为U ,电容器的电容为C 由公式C =QU 和U =Ed得该电容器的电容C =Q U =QEd=2.0×10-12 F =2.0 pF14.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板上,用长为L 的轻质绝缘细线悬挂一个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当滑动变阻器R 在a 位置时,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θ1=30°,当将滑片缓慢地移动到b 位置时,夹角为θ2=60°.两板间的距离大于L,重力加速度为g.问:(1)小球在上述两个平衡位置时,平行金属板上电势差之比U 1∶U 2=?(2)若保持变阻器滑片位置在a 处不变,对小球再施加一个拉力,使绝缘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从θ1=30°缓慢地增大到θ2=60°,则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 =? 【试题参考答案】(1)1∶3 (2)(233-1)mgL【试题解析】(1)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qEmg =tan θ设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 ,则U =Ed所以在两个平衡位置时,两金属板间电势差之比为: U 1∶U 2=tan30°:tan60°=1∶3(2)设该过程拉力对小球做功W ,用动能定理得: W +qEL(sin60°-sin30°)-mgL(cos30°-cos60°)=0 又qE =mgtan30° 解得W =(233-1)m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三、竖直上抛运动 特点: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大小为 g,方向竖直向下. 规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速度公式:v=v0-gt 位移公式:h=v0t-12gt2 速度-位移关系式:v02-v2=2gh 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g2 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T=vg0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 不同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匀变速运动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理并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验证 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伽利略通过实验求出了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值
【答案】 D 【解析】 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向下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的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kt;由此伽利略推断运动的位移与 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则:x=k′·t2,即:k′=tx2,结合以上的 分析,则比较tx2,即可:tx112=312;tx222=12320=625=321.5;tx332=23928=
第11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331.11;tx442=54226=32.1875;tx552=85224=321.96;tx662=1 61292≈331.11;tx772 =1 76200≈321.65;tx882=2 91204=32.1976;由以上的数据比较可知, 各组数据中tx2都约等于 32.5,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 为tx2是一个常数,即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四个 选项中,A、B、C 三项错误,D 项正确.
第12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考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1.题型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有两个特点:①初速度为零;②加速度为 g. 解题时不要忽略这两个默认的已知条件,注意应用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关系. 2.解题模型 如图所示,小球从 O 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通过 了 AB 两点,已知通过 AB 两点的时间为Δt,两点间的距离为Δ s,则 OA 两点间的距离 h 为多少?
历时 t1,B 落地前瞬间速率为 v1,从 B 落地到 A 落地历时 t2,A
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1 2 3 4 5
6
7
8
距离 32 130 298 526 824 1 192 1 600 2 104
A.vt=v0+at
B.ΔT2x=k
C.vt2-v02=2ax
D.ts112=ts222=ts332…=k
第10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1.3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第1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知识清单
第2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逻辑推理:用假设法论证“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是
错误的. 猜想假设:猜想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验证:用斜面实验验证了小球沿斜面的运动是匀加速
第5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考点讲练
第6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考点一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概括如下:问题—猜想—数学推理— 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要掌握各环节的具体内容(见 上).
第7页
A.0.6 s C.0.4 s
B.0.5 s D.0高三总复习 ·物理
【答案】 D
【解析】 手指在 A 位置为 55.0 cm,当看到测量人放开手
时,受测人立即握住直尺,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 B 位置为 10.0
cm,所以直尺下降的距离是 45.0 cm=0.45 m.
根据 h=12gt2 得,反应时间 t=
①
由OA段可得:2gh=vA2
②
第15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方法三:推论法 由AB段可得:-v AB=ΔΔst -v AB=g(t1+Δ2 t) 由OA段可得:h=12gt12
① ② ③
第16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2017·广西模拟)如图甲所示,两位同学利用自由落体 运动测量反应时间,受测人手指位置不变;如乙所示,A、B 两 点分别是开始和结束时受测人手指对应刻度尺上的位置,取 g= 10 m/s2,则受测人的反应时间大致为( )
第8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答案】 BC 【解析】 根据教材中有关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 内容,得出正确答案 B、C 两项.
第9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2017·西安市模拟)伽利略在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用
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下表
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
第13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方法一:初始法
利用自由落体初速为零的特点,从初始位置
开始列关系式:
由OA段可得:h=12gt12
①
由OB段可得:h+Δs=12g(t1+Δt)2 ②
两方程解两个未知量.
第14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方法二:衔接法
利用衔接点的速度列关系式:
由AB段可得:Δs=vAΔt+12g(Δt)2
2h= g
2×0.45 10
s=0.3
s,
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错误.
第18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2017·福建模拟)(多选)可视为质点的小球 A、B 用一根
长为 3L 的轻质细线连接,将 A、B 提起至 B 球距离地面 L 的位
置,并由静止释放 A、B,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释放到 B 落地
直线运动. 合理外推: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到 90°,小球是自由落
体运动,从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3页
高考调研 ·高三总复习 ·物理
二、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g,方向竖直向下. 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
关推论均适用. 速度公式:v=gt 位移公式:h=12gt2 速度与位移关系:v2=2gh 由平均速度求下落高度:h=v2t 连续相等时间 T 内下落的高度之差Δh=g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