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170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170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纤维束
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 一起称纤维束。
神经nerve
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集聚称神经
神经外膜
包绕在每条神经外面的结缔组织。
神经束膜
结缔组织伸入束内将神经分为若干小束,并包围之。
神经内膜
包在每根神经纤维外面的结缔组织。
6
神经元胞体集聚 中枢部 神经纤维集聚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14
(二)白质
1.上行纤维束 (1)薄束 楔束 T5 以下 T4 以上
薄束 楔束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15
(2)脊髓小脑束 1)脊髓小脑后束 2)脊髓小脑前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
16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1)皮质脊髓侧束 2)皮质脊髓前束 3)Barne 前外侧束 (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 (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 (4)网状脊髓束:躯干四肢近端 肌的运动控制 (5)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 肌,抑制同侧颈肌 (6)内侧纵束:调节眼球运动与 头部姿势
皮质
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为皮质。
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集聚称白质。
髓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称为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 或柱称神经核。
5
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聚称神经节 感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 内脏运动神经节-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
18
端脑
间脑 脑干
脑分为六部分: 端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护理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护理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神经纤维 nerve fibers
有髓纤维:外包髓鞘和神经膜。 无髓纤维:只有神经膜包裹。
髓鞘
精选最新版ppt
朗飞氏节
7
(二)神经胶质 neuroglia
中枢神经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 卫星细胞
大脑白质内 纤维性星形 胶质细胞
大脑灰质内 原浆性星形 胶质细胞
第一章 概述
组成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作用 接受刺激,引起反应
调节控制人身各器官 系统的活动,起主导 作用。
精选最新版ppt
1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神经系(CNS)
神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统 周围神经系统(PN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大脑 端脑 间脑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 纤维束 神经
精选最新版ppt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31个节段
脑神经:12 对 脊神经: 31 对 内脏神经
精选最新版ppt
2
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分
按分布范围
躯体神经 somatic nerve 分布体表、 骨、 关节 、骨骼肌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 分布内脏、心血管、平滑肌、腺体
感觉神经 sensory nerve(传入神经)
精选最新版ppt
4
突 触 synapse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之间或与非神经组织间 特化的细胞连接形式。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精选最新版ppt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5
神经元分类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2 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2  PPT课件
-*-
前庭小腦的纖維聯繫
前庭神經核
小腦下腳
絨球小結葉
內側縱束 前庭脊髓束
眼外肌運動神經元 軀幹肌運動神經元
• 維持身體平衡、協調眼球運動
-*-
2、舊小腦(脊髓小腦) 小腦蚓 小腦半球中間部 頂核 中間核 ( 球狀核、栓狀核 ) 控制四肢及軀幹肌的肌張力。 協調肌肉運動。
-*-
脊髓小腦的纖維聯繫和功能
大腦皮質運動區 背側丘腦腹外側核
紅核脊髓束 皮質脊髓側束
紅核
齒狀核
• 控制四肢肌精細運動的計畫和協調
-*-
(四)小腦損傷的臨床表現
1.小腦損傷的典型表現 (1)不會引起隨意運動喪失(癱瘓)。 (2)一側小腦半球和小腦丘腦纖維在交叉前損傷時,運動障
礙出現在同側 (3)小腦損傷的典型體征:
共濟失調。運動時,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離上的障礙; 眼球震顫; 意向性震顫。
乳頭體區 乳頭體核 下丘腦後核
前連合 室旁核
前核
視上核
漏斗 室旁垂體束
垂體前葉
-*-
乳頭丘腦束
乳頭體核 視上垂體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垂體後葉
2.下丘腦的纖維聯繫
(1)與垂體的聯繫
視上核 — 視上垂體束 — 垂體後
葉(神經垂體) 室旁核 — 室旁垂體束 — 垂體後
葉(神經垂體)分泌加 壓素、催產素等。 漏斗核 — 結節垂體束 — 正中隆 起的毛細血管將神經內 分泌物質(促激素或抑 制激素)送至垂體前葉 (腺垂體)。
-*-
(2) 與背側丘腦的聯繫 乳頭丘腦束
-*-
(3)與腦幹和脊髓的聯繫 (1)前腦內側束與乳頭
腳接受腦幹的纖維 (2)經背側縱束→腦幹、
脊髓自主神經節 前神經元 (3)乳頭被蓋束→中腦 被蓋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29
丘脑的各核群及其功能(重点)
机体警觉水平 整合各种感觉
内核群
听觉皮质下中枢
内膝状体 外状体
视觉皮质下中枢
内脏功能调节基本情绪 活动
前核群
外核群
各种感觉输入大脑皮质 及深部核团中继站
ppt课件.
30
(二)下丘脑
下丘脑
ppt课件.
31
ppt课件.
下丘脑的分区及主要核团

视前区
视上区
室旁核 视上核
大脑纵裂
34
分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额叶 颞叶
ppt课件.
顶叶 枕叶
岛叶
35
ppt课件.
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重点): 表面为皮质(灰质),深部为髓质(白质)。
大脑皮质分层(以颞叶为例)含锥体C,各类C及Nf、 (1)分子层:含少量水平C和星形C,f与表面平行走向 (2)外颗层:含小型锥体C和星形C (3)外锥层:含中、小型锥体C (4)内颗层:C密集,多为星形C,发出f与其它各层联系 (5)内锥层:含大锥C,轴突向髓质,位中央前回,房中央小叶的此C最大 (6)多形层:含梭形与三角形的C
36
ppt课件. 37
ppt课件.
重要的功能中枢
(1)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半(厚3-4mm),Ⅲ、Ⅳ层锥C多。
(2)感觉中枢: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半,Ⅳ层内颗粒层厚。
人与 动物
(3)视觉中枢:距状沟旁的楔回与舌回,薄1.5-2.5mm(Ⅳ层厚)
相同 (4)听觉中枢:颞横回:厚3mm(Ⅱ、Ⅲ、Ⅳ、Ⅵ层厚)
Ⅶ面Ⅷ听Ⅸ舌咽; 迷走副N舌下完
Ⅰ—大脑
Ⅱ—间脑
2.脑N附着部位 Ⅲ—Ⅳ: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ppt课件60页PPT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ppt课件60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完整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完整ppt课件

二、脊神经
后根(感觉根) 在椎间孔处合成(混合性)
前根(运动根)
数目 (31对)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精选ppt课件
29
纤维成分
躯体传入纤维(皮肤及深层的肌腱)
感觉
内脏传入纤维(内脏、心血管、腺体)
运动
躯体传出纤维 (骨骼肌)
内脏传出纤维 (平滑肌、心肌、 腺体分泌)

向外下,绕过腓 骨颈分为 2 支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伴胫前血管进入 小腿前群肌间
进入腓骨 长、短肌间
小腿前群肌
小腿外侧群肌
小腿中、下1/3 浅出, 越踝关节 前方→足背
足背皮肤
越踝关节 前方→足背
足背肌 内侧1个半趾 皮肤
精选ppt课件
50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精选ppt课件
51
脑干
Brain stem
36
臂丛:由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 神经前支组成
主要分支
(1)正中神经
(2)尺神经
(3)扰神经
(4)腋神经 精选ppt课件
37
精选ppt课件
38
臂丛
神经
肌皮神 经 正中神 经
分布范围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
损伤症 状
皮支支配手掌面扰侧半3个半手指及手掌扰侧半皮肤 肌支支配前臂大部分屈肌、旋前肌和鱼际肌
reflex
精选ppt课件
6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
集在一起。

2024年度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课件

2024年度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ppt课件

2024/3/23
21
运动协调与平衡控制
2024/3/23
运动协调
指多个肌肉或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协同工作,以完成复 杂的动作。这需要大脑皮质、小脑和基底节等结构的参与, 它们共同确保运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平衡控制
指身体在静止或运动时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这主要由内耳 的前庭系统负责,它监测头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并将信息 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同时,视觉和本体感觉也参与平衡控 制的过程。
18
05
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
2024/3/23
19
运动传导通路与效应器
运动传导通路
包括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上运动神经元负责产生运动指令,下运动神经元负责 执行指令,将指令传递给效应器。
效应器
指执行运动指令的肌肉或腺体。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效应器产生相应的运动或 分泌活动。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 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 等。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中枢 神经系统的指令传达到身体各个部位 ,同时将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传回 中枢神经系统。
2024/3/23
4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2024/3/23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具有 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等结构。
复杂的神经网络。
2024/3/23
03
突触的形成与修剪
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之间会形成大量的突触连接。随着发育
的进行,一些突触连接会被修剪掉,使得神经网络更加高效和精确。
6
02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马尾临床意义: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腰椎穿刺部位:L3-4或L4-5。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①麻醉(腰麻) ②取脑脊液。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麻醉
马尾
组成: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各节段内部结构相似。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
灰质
灰质
白质
硬脑膜 脑蛛网膜
上面观
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冠状面
硬膜外隙与蛛网膜下隙的比较
硬膜外隙
位置 硬脊膜与椎管之间
内容 静脉丛、脊神经根
压力
负压
交通
与颅腔不通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脑脊液、脊神经根丝
正压 与颅腔相通
硬脑膜在颅顶部特征:结合疏松,易于分离,当硬脑膜血管损伤时可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
形成硬膜外血肿。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海绵窦 乙状窦
直窦
窦汇 乙状窦 海绵窦 横窦
岩上窦 横窦 窦汇 直窦
颅底上面观
海绵窦
颅底上面观
外侧壁内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窦内 展神经 颈内动脉
硬脑膜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直窦
岩上窦 岩下窦
2.在脊髓横断面上,灰质两侧向前扩大叫( 前角 ),由( 运动)神经元组成。
与第四脑室脑脊液汇合
正中孔和外侧孔
与第三脑室脑脊液汇合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脑脊液循环障碍:室间孔阻塞→脑积水;蛛网膜粒渗透受阻→颅内压增高,可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 出现脑疝而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中间外侧核 T1~L3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S2~S4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后角 中间带
板层 Ⅰ Ⅱ
Ⅲ,Ⅳ Ⅴ,Ⅵ

前角

中央灰质 Ⅹ
神经核 缘层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位于后角基部 中间外侧核(T1~L 3) 骶副交感核(S2~S4) 中间内侧核 胸核(C8~L3) 前角内、外侧核 脊髓中央管周围
第二节 脑
encephalon or brain
概述
脑组成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室系统
大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背侧 丘脑
小脑
脑干的外形 腹侧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1)脑桥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二)脑干内部结构
概述
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敞开 成为第四脑室底,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 背、腹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2.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不连续的细胞团 块(神经核)。
3.脑干纤维投射更复杂。 4.脑干网状结构更复杂。
1、灰 质
后角 前角
1.前角 Anterior horn
前角运动细胞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Renshaw 细胞 抑制 运动细胞
2.后角 Posterior horn
后角头 颈 基底
①后角边缘核 ②胶状质 ③后角固有核 ④胸核
3.灰质中间带
①胸核:C8~L3 脊髓小脑后束
②中间内侧核 接受内脏感觉
前索内 (5)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 躯干四肢的粗略触觉 压觉

2.下行(运动)纤维束
外侧索 ★(1)皮质脊髓侧束
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 ※(2)红核脊髓束
调节屈肌的肌张力


前索 ▼(3)皮质脊髓前束
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
◆(4)内侧纵束
联系平衡觉、眼球运动

和头颈部运动

▲(5)前庭脊髓束 调节躯干四肢的伸肌张力; 身体平衡反射活动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 髓
spinal cord 位置:椎管内
枕骨大孔 下:第1腰椎体下缘
42~45cm 宽:1~ 1.2cm
形态
6条沟:
2个膨大:颈膨大 腰骶膨大
1个脊髓圆锥
一条终丝
31个脊髓节段 31对脊神经:前根
后根
*脊髓节段平对椎骨的位置关系
脊髓节段
椎骨
C1~C4
C1~C4 0
■(6)顶盖脊髓束
参与完成视听觉防御 反射活动
※(7)网状脊髓束



调节骨骼肌(外侧索和前索内)的肌张力
3.其他传导束
※ 固有束
位于后索内

联系脊髓各节本身或各节间
的反射活动

★背外侧束(Lissuer束) 位于后索内 传导痛温觉、内脏感觉
三、脊髓的功能
①反射功能 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
②传导功能
(3)中脑
脚间窝 大脑脚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脑干的外形(背侧面)
(1)延髓
小脑下脚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2)脑桥(背侧观)
上外侧边界:
小脑上脚
下外侧边界:
小脑上脚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上外侧边界:
小脑上脚
下外侧边界:
小脑上脚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3)中脑(背侧观)
(1)脑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躯特体殊运内动脏运核动核 滑 展 舌 动三面疑车神下眼叉神核神经神神神经经核经经经核核核副运核动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副上神泌经涎核核 内一脏般感 躯觉 体核 感觉核孤迷 三 三下束走叉叉泌核神神神涎经经经核背中脑核脑桥核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三 蜗叉神神经经核脊束核 前庭神经核
C5~C8
C4~C7 -1
T1~T4
C7~T3 -1
T5~T8
T3~T6 -2
T9~T12
T6~T9 -3
L1~L5
T10~T12
S1~S5 和 C0、T12~L1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 灰质 白质 中央管 终室
(一)灰质 Gray matter
结构: 前角(前柱) 中间带 后角(后柱)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网状结构
脏器
4.内脏感觉核
脑神经核 位置 脑神经 功能 孤束核 延髓 Ⅶ,Ⅸ,Ⅹ 味觉和内脏一般感觉
5.一般躯体感觉核
脑神经核
位置 脑神经 功能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中脑 Ⅴ 咀嚼肌的本体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 脑桥 Ⅴ 头面部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延髓 Ⅴ 头面部痛、温觉
6. 特殊躯体感觉核
Ⅸ,Ⅹ, Ⅺ Ⅺ
功能 咀嚼肌
面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镫骨肌 软腭、咽、喉及食管 上部骨骼肌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脑神经核 位置 脑神经 功能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 Ⅲ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 脑桥 Ⅶ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 腺
下泌涎核 延髓 Ⅸ 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 延髓 Ⅹ 颈部、胸、腹腔大部分
(二)白质
Whiter matter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连合
1.上行(感觉)纤维束
后索内 (1) 薄束和楔束
▲ 薄束:T5以下的
※ 楔束:T4以上的
传导: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 ※
外侧索内
※(2) 脊髓小脑后束
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

◆(3)脊髓小脑前束


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
▼(4)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
白质前连合交叉为两侧后角固有核来的浅 感觉纤维,损伤平面双侧浅感觉障碍,深感觉 正常。
前角损伤 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脊神经前根,支配同 侧的骨骼肌,故同侧支配区肌瘫痪。
总结本次课内容
一、主要概念 1.反射 2.反射弧 3.灰质 4.白质 5.神经 6.纤维束 7.神经核 8.神经节 9.网状结构 二、基本理论 1.神经系统的组成、区分 2.脊髓的位置、内部结构及功能
1.一般躯体运动核
脑神经核 位置 脑神经 功能
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 Ⅲ 上睑提肌,上、下、 内直肌,下斜肌
滑车神经核 中脑下丘 Ⅳ 上斜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展神经核 脑桥
Ⅵ 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 延髓 Ⅶ 舌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
脑神经核 位置 三叉神经运 脑桥
动核 面神经核 脑桥
疑核 延髓
副神经核 延髓
脑神经 Ⅴ

脊髓C4节半横断损伤了哪些传导束?会有何表现? 1.薄束、楔束
同侧 C4 以下躯干和上下肢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消失。
2.脊髓丘脑束 对侧 C4 以下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
略触觉消失。
3.皮质脊髓前束 同、对侧躯干肌和颈深肌都不受影响。
4.皮质脊髓侧束 C4 以下同侧四肢肌瘫痪
白质前连合损伤(空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