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52:平面几何的综合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52:平面几何的综合一、选择题1. (2012湖北鄂州3分)如图,四边形OABC 为菱形,点A 、B 在以O 为圆心的弧上,若OA=2,∠1=∠2,则扇形ODE 的面积为【 】A.π34B.π35C.π2D.π3【答案】A 。
【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如图,连接OB .∵OA=OB=OC=AB=BC,∴∠AOB+∠BOC=120°。
又∵∠1=∠2,∴∠DOE=120°。
又∵OA=2,∴扇形ODE 的面积为21202 4 3603ππ⋅⋅=。
故选A 。
2. (2012湖南岳阳3分)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AD 、BC 分别切⊙O 于A 、B 两点,CD 切⊙O 于点E ,AD 与CD 相交于D ,BC 与CD 相交于C ,连接OD 、OC ,对于下列结论:①OD 2=DE•CD; ②AD+BC=CD;③OD=OC;④S 梯形ABCD =CD•OA;⑤∠DOC=90°,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答案】A 。
【考点】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052629【分析】如图,连接OE ,∵AD 与圆O 相切,DC 与圆O 相切,BC 与圆O 相切,∴∠DAO=∠DEO=∠OBC=90°,∴DA=DE,CE=CB ,AD∥BC。
∴CD=DE+EC=AD+BC。
结论②正确。
在Rt△ADO 和Rt△EDO 中,OD=OD ,DA=DE ,∴Rt△ADO≌Rt△EDO(HL )∴∠AOD=∠EOD。
同理Rt△CEO≌Rt△CBO,∴∠EOC=∠BOC。
又∠AOD+∠DOE+∠EOC+∠COB=180°,∴2(∠DOE+∠EOC)=180°,即∠DOC=90°。
结论⑤正确。
∴∠DOC=∠DEO=90°。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58:开放探究型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58:开放探究型问题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 (2012陕西省3分)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6-的图象无.公共点,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只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即可). 【答案】5y x=(答案不唯一)。
【考点】开放型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 y x =, 联立y=2x+6-和k y x=,得k 2x+6x -=,即22x 6x+k 0-= ∵一次函数y=2x+6-与反比例函数k y x= 图象无公共点, ∴△<0,即268k 0<--(),解得k >92。
∴只要选择一个大于92的k 值即可。
如k=5,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5y x=(答案不唯一)。
2. (2012广东湛江4分) 请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 ,使它的解是x=2y=1⎧⎨-⎩. 【答案】x+y=1x+2y=0⎧⎨⎩(答案不唯一)。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围绕x=2y=1⎧⎨-⎩列一组等式,例如: 由x +y=2+(-1)=1得方程x +y=1;由x -y=2-(-1)=3得方程x -y=3;由x +2y=2+2(-1)=0得方程x +2y=0;由2x +y=4+(-1)=3得方程2x +y=3;等等,任取两个组成方程组即可,如x+y=1x+2y=0⎧⎨⎩(答案不唯一)。
3. (2012广东梅州3分)春蕾数学兴趣小组用一块正方形木板在阳光做投影实验,这块正方形木板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是可能是▲ (写出符合题意的两个图形即可)【答案】正方形、菱形(答案不唯一)。
【考点】平行投影。
【分析】根据平行投影的特点:在同一时刻,平行物体的投影仍旧平行。
所以,在同一时刻,这块正方形木板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是平行四边形或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例如,正方形、菱形(答案不唯一)。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59:新定义和跨学科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59:新定义和跨学科问题一、选择题1. (2012浙江丽水、金华3分)如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的序号是【】A【答案】【考点】【分析】2. (A.B.C.D.【答案】D。
【考点】跨学科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分析】∵在公式I=UR中,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不反比例函数关系,且R为正数,∴选项D正确。
故选D。
3. (2012湖北随州4分)定义:平面内的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分别为a 、b ,则称有序非实数对(a ,b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2,3)的点的个数是【 】A .2B .1C . 4D .3【答案】C 。
【考点】新定义,点的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
【分析】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到l 1的距离为2的直线有2条,到l 2的距离为3的直线有2条,看所画的这些直线的交点有几个即为所求的点的个数:4. ( 】A .2I=R 【答案】【考点】【分析】5. (2012湖南益阳4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能反映水在均匀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T )随加热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
【考点】跨学科问题,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后水温不会继续增加,而是保持100℃不变,据此可以6. (3)=(3,2),g(6,﹣5)【答案】【考点】【分析】7. (20122【】A.32B.25C.425D.254【答案】B。
【考点】新定义,求函数值。
【分析】根据所给的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发现:当x=52时,在2≤x≤4之间,所以将x的值代入对应的函数即可求得y的值:112y===5x52。
2012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2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5分)(2012•陕西)集合M={x|lgx>0},N={x|x2≤4},则M∩N=()A.(1,2)B.[1,2)C.(1,2]D.[1,2]考点: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集合M、N,再利用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定义求出M∩N.解答:解:∵M={x|lgx>0}={x|x>1},N={x|x2≤4}={x|﹣2≤x≤2},∴M∩N={x|1<x≤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定义和求法,属于基础题.2.(5分)(2012•陕西)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A.y=x+1 B.y=﹣x2C.D.y=x|x|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专题:探究型.分析:对于A,非奇非偶;对于B,是偶函数;对于C,是奇函数,但不是增函数;对于D,令f(x)=x|x|=,可判断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故可得结论.解答:解:对于A,非奇非偶,是R上的增函数,不符合题意;对于B,是偶函数,不符合题意;对于C,是奇函数,但不是增函数;对于D,令f(x)=x|x|,∴f(﹣x)=﹣x|﹣x|=﹣f(x);∵f(x)=x|x|=,∴函数是增函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判断,属于基础题.3.(5分)(2012•陕西)设a,b∈R,i是虚数单位,则“ab=0”是“复数为纯虚数”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复数的基本概念;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ab=0”与“复数为纯虚数”互为前提与结论,经过推导判断充要条件.解答:解:因为“ab=0”得a=0或b=0,只有a=0,并且b≠0,复数为纯虚数,否则不成立;复数=a﹣bi为纯虚数,所以a=0并且b≠0,所以ab=0,因此a,b∈R,i是虚数单位,则“ab=0”是“复数为纯虚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4.(5分)(2012•陕西)已知圆C:x2+y2﹣4x=0,l为过点P(3,0)的直线,则()A.l与C相交B.l与C相切C.l与C相离D.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将圆C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找出圆心C坐标和半径r,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P与圆心C间的长,记作d,判断得到d小于r,可得出P在圆C内,再由直线l过P 点,可得出直线l与圆C相交.解答:解: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x﹣2)2+y2=4,∴圆心C(2,0),半径r=2,又P(3,0)与圆心的距离d==1<2=r,∴点P在圆C内,又直线l过P点,则直线l与圆C相交.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涉及的知识有:圆的标准方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d与r的关系来确定:当d<r时,直线与圆相交;当d=r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r时,直线与圆相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为圆的半径).5.(5分)(2012•陕西)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A1B1C1,CA=CC1=2CB,则直线BC1与直线AB1夹角的余弦值为()A.B.C.D.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可设CB=1,CA=CC1=2,分别以CA、CC1、CB为x轴、y轴和z轴建立如图坐标系,得到A、B、B1、C1四个点的坐标,从而得到向量与的坐标,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结合空间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可以算出直线BC1与直线AB1夹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分别以CA、CC1、CB为x轴、y轴和z轴建立如图坐标系,∵CA=CC1=2CB,∴可设CB=1,CA=CC1=2∴A(2,0,0),B(0,0,1),B1(0,2,1),C1(0,2,0)∴=(0,2,﹣1),=(﹣2,2,1)可得•=0×(﹣2)+2×2+(﹣1)×1=3,且=,=3,向量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就是直线BC1与直线AB1夹角,设直线BC1与直线AB1夹角为θ,则cosθ==故选A点评:本题给出一个特殊的直三棱柱,求位于两个侧面的面对角线所成角的余弦之值,着重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的概论,属于基础题.6.(5分)(2012•陕西)从甲乙两个城市分别随机抽取16台自动售货机,对其销售额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中位数分别为m甲,m乙,则()A.,m甲>m乙B.,m甲<m乙C.,m甲>m乙D.,m甲<m乙考点:茎叶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求出甲与乙的平均数,以及甲与乙的中位数,即可得到选项.解答:解:甲的平均数甲==,乙的平均数乙==,所以甲<乙.甲的中位数为20,乙的中位数为29,所以m甲<m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茎叶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7.(5分)(2012•陕西)设函数f(x)=xe x,则()A.x=1为f(x)的极大值点B.x=1为f(x)的极小值点C.x=﹣1为f(x)的极大值点D.x=﹣1为f(x)的极小值点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先求出f′(x)=(x+1)e x,利用导数研究出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x=﹣1为f(x)的极小值点解答:解:由于f(x)=xe x,可得f′(x)=(x+1)e x,令f′(x)=(x+1)e x=0可得x=﹣1令f′(x)=(x+1)e x>0可得x>﹣1,即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令f′(x)=(x+1)e x<0可得x<﹣1,即函数在(﹣∞,﹣1)上是减函数所以x=﹣1为f(x)的极小值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导数及掌握求极值的步骤,本题是基础题,8.(5分)(2012•陕西)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先赢三局者获胜,决出胜负为止,则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各人输赢局次的不同视为不同情形)共有()A.10种B.15种C.20种D.30种考点: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计数原理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分类计数原理,所有可能情形可分为三类,在每一类中可利用组合数公式计数,最后三类求和即可得结果解答:解:第一类:三局为止,共有2种情形;第二类:四局为止,共有2×=6种情形;第三类:五局为止,共有2×=12种情形;故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共有2+6+12=20种情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的运用,组合数公式的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属基础题9.(5分)(2012•陕西)在△ABC中,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若a2+b2=2c2,则cosC的最小值为()A.B.C.D.考点:余弦定理.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通过余弦定理求出cosC的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cosC的最小值.解答:解:因为a2+b2=2c2,所以由余弦定理可知,c2=2abcosC,cos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10.(5分)(2012•陕西)如图是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程序框图,P表示估计结果,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A.B.C.D.考点:循环结构.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题意以及框图的作用,直接推断空白框内应填入的表达式.解答:解:法一:由题意以及程序框图可知,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程序框图,M是圆周内的点的次数,当i大于1000时,圆周内的点的次数为4M,总试验次数为1000,所以要求的概率,所以空白框内应填入的表达式是.故选D.法二:随机输入xi∈(0,1),yi∈(0,1)那么点P(xi,yi)构成的区域为以O(0,0),A(1,0),B(1,1),C(0,1)为顶点的正方形.判断框内x2i+y2i≤1,若是,说说明点P(x i,y i)在单位圆内部(圆)内,并累计记录点的个数M若否,则说明点P(x i,y i)在单位圆内部(圆)外,并累计记录点的个数N第2个判断框i>1000,是进入计算此时落在单位圆内的点的个数为M,一共判断了1000个点那么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即π12÷1=∴π=(π的估计值)即执行框内计算的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程序框图的作用,考查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方法,考查计算能力.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5分)(2012•陕西)观察下列不等式:,,…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1+++++<.考点:归纳推理.专题:探究型.分析:由题设中所给的三个不等式归纳出它们的共性:左边式子是连续正整数平方的倒数和,最后一个数的分母是不等式序号n+1的平方,右边分式中的分子与不等式序号n 的关系是2n+1,分母是不等式的序号n+1,得出第n个不等式,即可得到通式,再令n=5,即可得出第五个不等式解答:解:由已知中的不等式1+,1++,…得出左边式子是连续正整数平方的倒数和,最后一个数的分母是不等式序号n+1的平方右边分式中的分子与不等式序号n的关系是2n+1,分母是不等式的序号n+1,故可以归纳出第n个不等式是1+…+<,(n≥2),所以第五个不等式为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的三个不等式得出它们的共性,由此得出通式,本题考查了归纳推理考察的典型题,具有一般性12.(5分)(2012•陕西)(a+x)5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10,则实数a的值为1.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x2的系数是10,得到方程,求出a 的值.解答:解:(a+x)5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因为(a+x)5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10,所以=10,解得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系数的性质,考查计算能力.13.(5分)(2012•陕西)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为2米.考点:抛物线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将A点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m,得到抛物线方程,再把y=﹣3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x0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x2=my,将A(2,﹣2)代入x2=my,得m=﹣2∴x2=﹣2y,代入B(x0,﹣3)得x0=,故水面宽为2m.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利用抛物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5分)(2012•陕西)设函数,D是由x轴和曲线y=f(x)及该曲线在点(1,0)处的切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则z=x﹣2y在D上的最大值为2.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简单线性规划.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先求出曲线在点(1,0)处的切线,然后画出区域D,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出目标函数z的最大值即可.解答:解:当x>0时,f′(x)=,则f′(1)=1,所以曲线y=f(x)及该曲线在点(1,0)处的切线为y=x﹣1,D是由x轴和曲线y=f(x)及该曲线在点(1,0)处的切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如下图阴影部分.z=x﹣2y可变形成y=x﹣,当直线y=x﹣过点A(0,﹣1)时,截距最小,此时z最大.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规划,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切线,同时考查了作图的能力和分析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5.(5分)(2012•陕西)(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A.(不等式选做题)若存在实数x使|x﹣a|+|x﹣1|≤3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a≤4.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在圆O中,直径AB与弦CD垂直,垂足为E,EF⊥DB,垂足为F,若AB=6,AE=1,则DF•DB=5.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直线2ρcosθ=1与圆ρ=2cosθ相交的弦长为.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A;利用表示数轴上的x到a的距离加上它到1的距离,它的最大值等于3,作图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B;利用相交弦定理AE•EB=CE•ED,AB⊥CD可得DE=;在Rt△EDB中,由射影定理得:DE2=DF•DB=5,即得答案;C;将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分别为:x=,(x﹣1)2+y2=1,从而可得相交弦长.解答:解:A.∵存在实数x使|x﹣a|+|x﹣1|≤3成立,而|x﹣a|+|x﹣1|表示数轴上的x到a的距离加上它到1的距离,又最大值等于3,由图可得:当表示a的点位于AB之间时满足|x﹣a|+|x﹣1|≤3,∴﹣2≤a≤4,故答案为:﹣2≤a≤4.B;∵AB=6,AE=1,由题意可得△AEC∽△DEB,DE=CE,∴DE•CE=AE•EB=1×5=5,即DE=.在Rt△EDB中,由射影定理得:DE2=DF•DB=5.故答案为:5.C;∵2ρcosθ=1,∴2x=1,即x=;又圆ρ=2cosθ的普通方程由ρ2=2ρcosθ得:x2+y2=2x,∴(x﹣1)2+y2=1,∴圆心(1,0)到直线x=的距离为,∴相交弦长的一半为=,∴相交弦长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A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的意义,求出|x﹣a|+|x﹣1|的最大值是3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作图与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本题B考查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掌握相交弦定理与射影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C着重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普通方程是关键,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16.(12分)(2012•陕西)函数(A>0,ω>0)的最大值为3,其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1)求函数f(x)的解析式;(2)设,则,求α的值.考点: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1)通过函数的最大值求出A,通过对称轴求出周期,求出ω,得到函数的解析式.(2)通过,求出,通过α的范围,求出α的值.解答:解:(1)∵函数f(x)的最大值为3,∴A+1=3,即A=2,∵函数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T=π,所以ω=2.故函数的解析式为y=2sin(2x﹣)+1.(2)∵,所以,∴,∵∴,∴,∴.点评:本题考查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考查计算能力.17.(12分)(2012•陕西)设{a 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且a5,a3,a4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a n}的公比;(2)证明:对任意k∈N+,S k+2,S k,S k+1成等差数列.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综合题.分析:(1)设{a n}的公比为q(q≠0,q≠1),利用a5,a3,a4成等差数列结合通项公式,可得,由此即可求得数列{a n}的公比;(2)对任意k∈N+,S k+2+S k+1﹣2S k=(S k+2﹣S k)+(S k+1﹣S k)=a k+2+a k+1+a k+1=2a k+1+a k+1×(﹣2)=0,从而得证.解答:(1)解:设{a n}的公比为q(q≠0,q≠1)∵a5,a3,a4成等差数列,∴2a3=a5+a4,∴∵a1≠0,q≠0,∴q2+q﹣2=0,解得q=1或q=﹣2∵q≠1,∴q=﹣2(2)证明:对任意k∈N+,S k+2+S k+1﹣2S k=(S k+2﹣S k)+(S k+1﹣S k)=a k+2+a k+1+a k+1=2a k+1+a k+1×(﹣2)=0∴对任意k∈N+,S k+2,S k,S k+1成等差数列.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熟练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通项是解题的关键.18.(12分)(2012•陕西)(1)如图,证明命题“a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是π外的一条直线(b不垂直于π),c是直线b在π上的投影,若a⊥b,则a⊥c”为真.(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不需要证明)考点:向量语言表述线面的垂直、平行关系;四种命题;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的垂直、平行关系.专题:证明题.分析:(1)证法一:做出辅助线,在直线上构造对应的方向向量,要证两条直线垂直,只要证明两条直线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得到结果.证法二:做出辅助线,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到线线垂直,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垂直,再根据性质得到结论.(2)把所给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出你命题的正确性.解答:证明:(1)证法一:如图,过直线b上任一点作平面α的垂线n,设直线a,b,c,n 对应的方向向量分别是,则共面,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存在实数λ,μ使得,则=因为a⊥b,所以,又因为a⊂α,n⊥α,所以,故,从而a⊥c证法二如图,记c∩b=A,P为直线b上异于点A的任意一点,过P做PO⊥π,垂足为O,则O∈c,∵PO⊥π,a⊂π,∴直线PO⊥a,又a⊥b,b⊂平面PAO,PO∩b=P,∴a⊥平面PAO,又c⊂平面PAO,∴a⊥c(2)逆命题为:a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是π外的一条直线(b不垂直于α),c 是直线b在π上的投影,若a⊥c,则a⊥b,逆命题为真命题点评:本题考查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线线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证明线线垂直,考查命题的逆命题的写法,本题是一个综合题目,是一个中档题.19.(12分)(2012•陕西)已知椭圆C1:+y2=1,椭圆C2以C1的长轴为短轴,且与C1有相同的离心率.(1)求椭圆C2的方程;(2)设O为坐标原点,点A,B分别在椭圆C1和C2上,=2,求直线AB的方程.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求出椭圆的长轴长,离心率,根据椭圆C2以C1的长轴为短轴,且与C1有相同的离心率,即可确定椭圆C2的方程;(2)设A,B的坐标分别为(x A,y A),(x B,y B),根据,可设AB的方程为y=kx,分别与椭圆C1和C2联立,求出A,B的横坐标,利用,即可求得直线AB的方程.解答:解:(1)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椭圆C2以C1的长轴为短轴,且与C1有相同的离心率∴椭圆C2的焦点在y轴上,2b=4,为∴b=2,a=4∴椭圆C2的方程为;(2)设A,B的坐标分别为(x A,y A),(x B,y B),∵∴O,A,B三点共线,且点A,B不在y轴上∴设AB的方程为y=kx将y=kx代入,消元可得(1+4k2)x2=4,∴将y=kx代入,消元可得(4+k2)x2=16,∴∵,∴=4,∴,解得k=±1,∴AB的方程为y=±x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椭圆几何量关系,联立方程组求解.20.(13分)(2012•陕西)某银行柜台设有一个服务窗口,假设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互相独立,且都是整数分钟,对以往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统计结果如下: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分)1 2 3 4 5频率0.1 0.4 0.3 0.1 0.1从第一个顾客开始办理业务时计时.(1)估计第三个顾客恰好等待4分钟开始办理业务的概率;(2)X表示至第2分钟末已办理完业务的顾客人数,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设Y表示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用频率估计概率,可得Y的分布列,A表示事件“第三个顾客恰好等待4分钟开始办理业务”,则时间A对应三种情形:①第一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时间为1分钟,且第二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②第一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且第二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1分钟;③第一个和第二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均为2分钟,由此可求概率;(2)确定X所有可能的取值,求出相应的概率,即可得到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解答:解:设Y表示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用频率估计概率,得Y的分布如下:Y 1 2 3 4 5P 0.1 0.4 0.3 0.1 0.1(1)A表示事件“第三个顾客恰好等待4分钟开始办理业务”,则时间A对应三种情形:①第一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时间为1分钟,且第二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②第一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且第二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1分钟;③第一个和第二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均为2分钟.所以P(A)=0.1×0.3+0.3×0.1+0.4×0.4=0.22(2)X所有可能的取值为:0,1,2.X=0对应第一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超过2分钟,所以P(X=0)=P(Y>2)=0.5;X=1对应第一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1分钟且第二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时间超过1分钟,或第一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为2分钟,所以P(X=1)=0.1×0.9+0.4=0.49;X=2对应两个顾客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均为1分钟,所以P(X=2)=0.1×0.1=0.01;所以X的分布列为X 0 1 2P 0.5 0.49 0.01EX=0×0.5+1×0.49+2×0.01=0.51.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的求解,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变量的取值与含义.21.(14分)(2012•陕西)设函数f n(x)=x n+bx+c(n∈N+,b,c∈R)(1)设n≥2,b=1,c=﹣1,证明:f n(x)在区间内存在唯一的零点;(2)设n=2,若对任意x1,x2∈[﹣1,1],有|f2(x1)﹣f2(x2)|≤4,求b的取值范围;(3)在(1)的条件下,设x n是f n(x)在内的零点,判断数列x2,x3,…,x n的增减性.考点:数列与函数的综合;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根据fn()f n(1)=(﹣)×1<0,以及f n(x)在区间内单调递增,可得f n(x)在区间内存在唯一的零点.(2)当n=2,由题意可得函数f2(x)在[﹣1,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M≤4,分当>1时、当﹣1≤﹣<0时、当0≤﹣≤1 时三种情况,分别求得b的取值范围,再取并集,即得所求.(3)证法一:先求出f n(x n)和f n+1(x n+1)的解析式,再由当x n+1∈时,f n(x n)=0=f n+1(x n+1)=+x n+1﹣1<+x n+1﹣1=f n(x n+1),且f n(x)在区间内单调递增,故有x n<x n+1,从而得出结论.证法二:设x n是f n(x)=x n+x﹣1在内的唯一零点,由f n+1(x n)f n+1(1)<0可得f n+1(x)的零点在(x n,1)内,从而有x n<x n+1(n≥2),由此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于n≥2,b=1,c=﹣1,fn(x)=x n+bx+c=x n+x﹣1,∴f n()f n(1)=(﹣)×1<0,∴f n(x)在区间内存在零点.再由f n(x)在区间内单调递增,可得f n(x)在区间内存在唯一的零点.(2)当n=2,函数f2(x)=x2+bx+c,对任意x1,x2∈[﹣1,1],有|f2(x1)﹣f2(x2)|≤4,故函数f2(x)在[﹣1,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M≤4.当>1时,即b>2或b<﹣2时,M=|f2(﹣1)﹣f2(1)|=2|b|>4,这与题设相矛盾.当﹣1≤﹣<0时,即0<b≤2时,M=f2(1)﹣=≤4 恒成立.当0≤﹣≤1 时,即﹣2≤b≤0时,M=f2(﹣1)﹣=≤4 恒成立.综上可得,﹣2≤b≤2.(3)证法一:在(1)的条件下,x n是f n(x)=x n+x﹣1在内的唯一零点,则有f n(x n)=+x n﹣1=0,f n+1(x n+1)=+x n+1﹣1=0.当x n+1∈时,f n(x n)=0=f n+1(x n+1)=+x n+1﹣1<+x n+1﹣1=f n (x n+1).由(1)知,f n(x)在区间内单调递增,故有x n<x n+1,故数列x2,x3,…,x n单调递增数列.证法二:设x n是f n(x)=x n+x﹣1在内的唯一零点,f n+1(x n)f n+1(1)=(+x n﹣1)×1=+x n﹣1<+x n﹣1=0,故f n+1(x)的零点在(x n,1)内,∴x n<x n+1(n≥2),故数列x2,x3,…,x n单调递增数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个数判断,树立与函数的综合,体现了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难题.。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代数式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代数式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2分)计算:2x⋅(−3x2y3)=()A.6x3y3B.−6x2y3C.−6x3y3D.18x3y3【答案】C【解析】【解答】解:2x⋅(−3x2y3)=2×(−3)×x⋅x2×y3=−6x3y3.故答案为:C.【分析】单项式乘单项式,积的系数等于原来两个单项式的系数的积,它的各个变数字母的幂指数,等于在原来两个单项式中相应的变数字母的幂指数的和,对于只在某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据此计算.2.(2分)计算:(﹣23x2y)3=()A.﹣2x6y3B.827x6y3C.﹣827x6y3D.﹣827x5y4【答案】C【解析】【解答】解:(﹣23x2y)3=(−23)3⋅(x2)3⋅y3=−827x6y3.故答案为:C.【分析】先根据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再根据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式乘方的积.3.(2分)计算:(−3)0=()A.1B.0C.3D.−13【答案】A【解析】【解答】解:(−3)0=1。
故答案为:A。
【分析】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4.(2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2+3x2=4x4B.x2y•2x3=2x4yC.(6x2y2)÷(3x)=2x2D.(﹣3x)2=9x2【答案】D【解析】【解答】解:A、原式=4x2,错误;B、原式=2x5y,错误;C、原式=2xy2,错误;D、原式=9x2,正确,故选D【分析】A、原式合并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B、原式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C、原式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D、原式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此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单项式乘单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5.(2分)计算:(a3b)−2=()A.1a6b2B.a6b2C.1a5b2D.−2a3b【答案】A【解析】【解答】解:(a3b)−2=1a6b2,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的负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正整数指数幂的倒数.”和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可求解.6.(2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a2⋅3a2=6a2B.(−3a2b)2=6a4b2C.(a−b)2=a2−b2D.−a2+2a2=a2【答案】D【解析】【解答】解:A. 2a2⋅3a2=6a4,故A不符合题意;B. (−3a2b)2=9a4b2,故B不符合题意;C. (a−b)2=a2−2ab+b2,故C不符合题意;D. −a2+2a2=a2,故D符合题意。
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七及答案

2012年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61~70)61.【2012吉林】 26.问题情境如图,在x 轴上有两点(,0)A m ,(,0)B n (0n m >>).分别过点A ,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2y x =于点C 、点D .直线OC 交直线BD 于点E ,直线OD 交直线AC 于点F ,点E 、点F 的纵坐标分别记为.E y 、F y .特例探究 填空:当1m =,2n =时,.E y =____,F y =______.当3m =,5n =时,.E y =____,F y =______. 归纳证明对任意m ,n (0n m >>),猜想.E y 与F y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拓展应用.(1) 若将“抛物线2y x =”改为“抛物线2(0)y axa =>”,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E y 与F y 的大小关系.(2) 连接EF ,AE .当.3O F E O F E B S S =△四边形时,直接写出m 和n 的关系及四边形OFEA 的形状.[答案] 特例探究2,2;15,15.归纳证明 猜想E F y y =.证明(略)拓展应用(1)E F y y =.(2)四边形OFEA 是平行四边形.[考点]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综合运用,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解析] 特例探究当1m =,2n =时,(1,1)C ,(2,4)D ,所以直线OC 的解析式为:y x =;直线OD 的解析式为:2y x =;此时解2x y x =⎧⎨=⎩,得(2,2)2E E y ⇒=.解12x y x=⎧⎨=⎩,得(1,2)2F F y ⇒=.所以,此时122E F y y ==⨯=当3m =,5n =时,(3,9)C ,(5,25)D ,所以直线OC 的解析式为:3y x =;直线OD 的解析式为:5y x =;此时解53x y x =⎧⎨=⎩,得(5,15)15E E y ⇒=.解35x y x=⎧⎨=⎩,得(3,15)15F F y ⇒=.所以,此时3515E F y y ==⨯=归纳证明 猜想:对任意m ,n (0n m >>),都有:E F y y =.证明:对任意m ,n (0n m >>)时,2(,)C m m ,2(,)D n n ,所以直线OC 的解析式为:y mx =;直线OD 的解析式为:y nx =;此时解x ny mx=⎧⎨=⎩,得(,)EE n mn y mn ⇒=.解x m y nx =⎧⎨=⎩,得(,)F F n mn y mn ⇒=. 所以,此时E F y y mn ==. 拓展应用(1)若将“抛物线2y x =”改为“抛物线2(0)y axa =>”,其它条件不变,仍然有:E F y y =.此时,2(,)C m am ,2(,)D n an ,所以直线OC 的解析式为:y amx =;直线OD 的解析式为:y anx =;此时解x n y amx =⎧⎨=⎩,得(,)E E n amn y amn ⇒=.解x my anx =⎧⎨=⎩,得(,)F F n amn y amn ⇒=.62.【2012济南】28.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3与x 轴相交于点A (-3,0),B (-1,0),与y 轴相交于点C ,⊙O 1为△ABC 的外接圆,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cos ∠CAB 的值和⊙O 1的半径;(3)如图2,抛物线的顶点为P ,连接BP ,CP ,BD ,M 为弦BD 中点,若点N 在坐标平面内,满足△BMN ∽△BPC ,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N 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答图1所示,由△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确定∠CAB =45°,从而求出其三角函数值;由圆周角定理,确定△BO 1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半径的长度; (3)如答图2所示,首先利用圆及抛物线的对称性求出点D 坐标,进而求出点M 的坐标和线段BM 的长度;点B 、P 、C 的坐标已知,求出线段BP 、BC 、PC 的长度;然后利用△BMN ∽△BPC 相似三角形比例线段关系,求出线段BN 和MN 的长度;最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点N 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 =ax 2+bx +3与x 轴相交于点A (-3,0),B (-1,0),∴933030a b a b -+=⎧⎨-+=⎩,解得a =1,b =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4x +3. (2)由(1)知,抛物线解析式为:y =x 2+4x +3, ∵令x =0,得y =3, ∴C (0,3),∴OC =OA =3,则△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AB =45°, ∴cos ∠CAB =22. 在Rt △BO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21310+=. 如答图1所示,连接O 1B 、O 1B , 由圆周角定理得:∠BO 1C =2∠BAC =90°, ∴△BO1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 1的半径O 1B =22BC =5. (3)抛物线y =x 2+4x +3=(x +2)2-1, ∴顶点P 坐标为(-2,-1),对称轴为x = -2. 又∵A (-3,0),B (-1,0),可知点A 、B 关于对称轴x =2对称.如答图2所示,由圆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点D 、点C (0,3)关于对称轴对称, ∴D (-4,3).又∵点M 为BD 中点,B (-1,0),∴M (52-,32), ∴BM =22533[(1)]()2222---+=; 在△BPC 中,B (-1,0),P (-2,-1),C (0,3),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BP =2,BC =10,PC =25. ∵△BMN ∽△BPC ,∴ ==BM BN MNBP BC PC ,即322 21025==BN MN , 解得:3102=BN ,MN 35=. 设N (x ,y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2222223(1)(10)253()()(35)22x y x y ⎧++=⎪⎪⎨⎪++-=⎪⎩, 解之得,117232x y ⎧=⎪⎪⎨⎪=⎪⎩,221292x y ⎧=⎪⎪⎨⎪=-⎪⎩∴点N 的坐标为(72,32-)或(12,92-).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重要知识点,涉及的考点较多,试题难度较大.难点在于第(3)问,需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符合条件的点N 有两个,并画出草图;然后寻找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最终正确求得点N 的坐标.63.【2012达州】23.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2)、点B (-2,0),过点B 和线 段OA 的中点C 作直线BC ,以线段BC 为边向上作正方形BCDE . (1)填空:点D 的坐标为( ),点E 的坐标为( ).(2)若抛物线2y ax bx c(a 0)=++≠经过A 、D 、E 三点,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若正方形和抛物线均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 同时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的顶点E落在y 轴上时,正方形和抛物线均停止运动.①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 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平移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②运动停止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答案】解:(1)D (-1,3),E (-3,2)。
2012年高考数学理科陕西卷-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理科数学答案解析【解析】{|M x ={|1M N x =【提示】根据集合的表示法(描述法)即可求出集合的交集. 【考点】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1(2,2,1)AB ∴=-,1(0,2,BC =11cos ,AB BC =故选A .【提示】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即可求出异面直线夹角的余弦值.【解析】()(1f x '=1,)-+∞递增,.12)20C =.【解析】15r r T C +=【提示】根据二项式定理及其性质求出【考点】二项式定理【解析】1()f x x'=其中最优解是(0,1)-【提示】根据导函数求出切线方程,【解析】Rt DEF △DF BD , 又由相交弦定理得=155DE AE EB =⨯=,5DF BD ∴=.DF DB ,然后根据相交弦定理求出结果.(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答案】3 【解析】(Ⅰ)13A +=又函数图象相邻对称轴的距离为半个周期,π,(Ⅱ)2f α⎛⎫= ⎪⎝⎭62α-=⎪⎭π02α<<, 6α∴-<πα∴-=【答案】(Ⅰ)5a ,3a ,3q ,10a ≠(Ⅱ)证法一:(等差中项法)k +∈N ,证法二:(公式法)2(1)21k k a q S q-=-,21)(1k q a q ++0(2)q =-,【答案】(Ⅰ)证法一:(向量法)如图过直线b 上任一点作平面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c ,n ,则b ,c ,n 共面,使c b n λμ=+, 0a c a b n a b a n λμλμ∴=+=+=()()(), πa ⊂,πn ⊥, 0a n ∴=, 0a c ∴=,a c ∴⊥;证法二:(利用垂直关系证明)如图,c b A =,a b ⊥,PO b P =, c ⊂平面a c ∴⊥;32e =,21a ∴-216a ∴=,2OB OA =,O ∴,A ,∴设直线AB 方程为14k +2OB OA =,214x x ∴=216164k ∴=+1(1)2f f ⎛⎫ ⎪⎝⎭()f x ∴在又当x ∈。
2012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真题汇编动态综合型问

2012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真题汇编:动态综合型问题十、动态综合型问题1.(北京模拟)已知抛物线y =-x2+2x +m -2与y 轴交于点A (0,2m -7),与直线y =2x 交于点B 、C (B 在C 的右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BFE =∠CFE ,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动点P 、Q 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每秒2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C 运动,以PQ 为斜边在直线BC 的上方作直角三角形PMQ (直角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设运动时间为t 秒.若△PMQ 与抛物线y =-x2+2x +m -2有公共点,求t 的取值范围.2.(北京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1=ax2+3x +c 经过原点及点A (1,2),与x 轴相交于另一点B .(1)求抛物线y 1的解析式及B 点坐标;(2)若将抛物线y 1以x =3为对称轴向右翻折后,得到一条新的抛物线y 2,已知抛物线y 2与x 轴交于两点,其中右边的交点为C 点.动点P 从O 点出发,沿线段OC 向C 点运动,过P 点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OA 于D 点,以PD 为边在PD 的右侧作正方形PDEF . ①当点E 落在抛物线y 1上时,求OP 的长;②若点P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线段OC 上另一点Q 从C 点出发向O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Q 点到达O 点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过Q 点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AC 交于G 点,以QG 为边在QG 的左侧作正方形QGMN .当t 为何值时,这两个正方形分3.(北京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2+bx +4经过A (-3,0)、B (4,0)两点,且与y 轴交于点C ,点D 在x 轴的负半轴上,且BD =B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A 以某一速度向点A 移动.(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经过t 秒的移动,线段PQ 被CD 垂直平分,求此时t 的值;(3)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MQ +MA 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北京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折线AC -CB -BA 运动,点P 在AC ,CB ,BA 边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每秒3,4,5个单位.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以每秒43个单位的速度沿CB 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保持l ∥AC ,且分别与CB ,AB 边交于E ,F 两点,点P 与直线l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点P 第一次回到点A 时,点P 和直线l 同时停止运动.(1)当t =5秒时,点P 走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_;当t =_________秒时,点P 与点E 重合; (2)当点P 在AC 边上运动时,将△P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使得点P 的对应点M 落在EF 上,点F 的对应点记为点N ,当EN ⊥AB 时,求t 的值;(3)当点P 在折线AC -CB -BA 上运动时,作点P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Q .在运动过程中,若形成的四边形PEQF 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 的值.5.(北京模拟)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B =10,CD =6,AD =BC =4.点P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A 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过点P 作直线BC 的垂线PE ,垂足为E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A =___________°;(2)将△PBE 沿直线PE 翻折,得到△PB ′E ,若△PB ′E 与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D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 B M C A Pl F N B C A 备用图 A C B D P EB ′AC BD 备用图6.(北京模拟)已知二次函数y=-33mx2+3m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23,0)、点B,与y轴交于点C.(1)求点B坐标;(2)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CO向O点运动,到达点O后停止运动,过点P作PQ∥AC交OA于点Q,将四边形PQAC沿PQ翻折,得到四边形PQA′C′,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①当t为何值时,点A′恰好落在二次函数y=-33mx2+3mx-2图象的对称轴上;②设四边形PQA′C′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7.(北京模拟)已知梯形ABCD中,AD∥BC,∠A=120°,E是AB的中点,过E点作射线EF ∥BC,交CD于点G,AB、AD的长恰好是方程x2-4x+a2+2a+5=0的两个相等实数根,动点P、Q分别从点A、E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由A向B运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EF由E向F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线段AB、AD的长;(2)如果t>1,求△DPQ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DPQ是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如果存在,求出时间t;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天津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y=-x+42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在线段OA上有一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O向点A匀速运动,以OP为边作正方形OPQM交y轴于点M,连接QA和QB,并从QA和QB的中点C和D向AB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F和点E.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四边形CDEF的面积为S1,正方形OPQM与四边形C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2.(1)直接写出A点和B点坐标及t的取值范围;(2)当t=1时,求S1的值;(3)试求S2与t的函数关系式(4)直接写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C和点D9.(上海模拟)已知Rt△ABC中,∠ACB=90°,点P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P,过点B 作BD⊥CP,垂足为点D.(1)如图1,当CP经过△ABC的重心时,求证:△BCD∽△ABC;(2)如图2,若BC=2厘米,cot A=2,点P从点A向点B运动(不与点A、B重合),点P的速度是5厘米/秒,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BCD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若△PBC是以C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BCD的面积.CAP BD图1CAP BD图2CA B备用图ABDQPE F10.(重庆模拟)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O 是AC 的中点,OB =12,动点P 在线段AB 上从点A 向点B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以点P 为顶点,作等边△PMN ,点M ,N 在直线OB 上,取OB 的中点D ,以OD 为边在△AOB 内部作如图所示的矩形ODEF ,点E 在线段AB 上.(1)求当等边△PMN 的顶点M 运动到与点O 重合时t 的值; (2)求等边△PMN 的边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3)设等边△PMN 和矩形O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当0≤t≤2秒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对应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4)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M ,使得△EFM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浙江某校自主招生)如图,正方形OAB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且OA 边和AB 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分别为y =34x 和y =-4 3 x + 253. (1)求正方形OABC 的边长;(2)现有动点P 、Q 分别从C 、A 同时出发,点P 沿线段CB 向终点B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 沿折线A →O →C 向终点C 运动,速度为每秒k 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2秒.当k 为何值时,将△CPQ 沿它的一边翻折,使得翻折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 (3)若正方形以每秒53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 下滑,直至顶点B 落在x 轴上时停止下滑.设正方形在x 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滑行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12.(浙江某校自主招生)如图,正方形/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移动(点P 不与点A /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 、Q E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当点Q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点P (2)设△APE 的面积为S (cm 2),求S (3)当4<t <8时,求函数值S 的范围.A O D CB F E 备用图 AO DC BFE 备用图13.(浙江模拟)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6且∠DAB =60°,以点A 为原点、边AB 所在直线为x 轴且顶点D 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折线D -C -B 向终点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A 出发沿x 轴负半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终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直线PQ 交边AD 于点E . (1)求出经过A 、D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2)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Q ⊥BD ?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AE 长为y ,试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若F 、G 为DC 边上两点,且点DF =FG =1,试在对角线DB 上找一点M 、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N ,使得四边形FMNG 周长最小并求出周长最小值.14.(浙江模拟)如图,直线y =-x +5和直线y =kx -4交于点C (3,m ),两直线分别交y 轴于点A 和点B ,一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从点C 出发水平向左平移,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且分别交AC 、BC 于点P 、Q ,以PQ 为一边向左侧作正方形PQDE . (1)求m 和k 的值;(2)当t 为何值时,正方形的边DE 刚好在y 轴上?(3)当直线l 从点C 出发开始运动的同时,点M 也同时在线段AB 上由点A 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运动,问点M 从进入正方形PQDE 到离开正方形持续的时间有多长?15.O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坐标为(3,1),以OB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将△OAB 作轴对称变换得△OCB .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线段OA 向点A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O 向点O 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AOC 的度数; (2)记四边形BCQP 的面积为S (平方单位),求S 与t(3)设PQ 与OB 交于点M .①当△OM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 的值. ②探究线段OM 长度的最大值,说明理由.16.(浙江模拟)已知直线y =43x +4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C 从O 点出发沿射线O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D 从A 点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当点D 到达B 点时C 、D 都停止运动.点E 是CD 的中点,直线EF ⊥CD 交y 轴于点F ,点E ′与E 点关于y 轴对称.点C 、D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当t =1时,AC =___________,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__(2)设四边形BDCO 的面积为S ,当0<t <3时,求S 与t (3)当直线EF 与△ABO 的一边垂直时,求t 的值;(3)当△EF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 的值.17.(浙江模拟)如图1,矩形ABCD 中,AB=21,AD =12,E 是CD 边上的一点,DE =16,M 是BC 边的中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边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设动点P 的运动时间是t 秒. (1)求线段AE 的长;(2)当△ADE 与△PBM 相似时,求t 的值;(3)如图2,连接EP ,过点P 作PH ⊥AE 于H . ①当EP 平分四边形PMEH 的面积时,求t 的值;②以PE 为对称轴作线段BC 的轴对称图形B ′C ′,当线段B ′C ′ 与线段AE 有公共点时,写出t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18.(浙江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6,0)、B (19,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8),直线CD ∥x 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 .动点P 、Q 分别从C 、D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点P 向射线DC 方向运动,点Q 向射线BD 方向运动,设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AQ 交CD 于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APQ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连接BE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AEB =∠BDC ?D A CE B M P 图1 D A C E B M P H 图2 D A CE B M 备用图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浙江模拟)如图,抛物线y =ax2+bx +c (a >0)交x 轴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交y 轴于C 点,已知B 点坐标为(8,0),tan ∠ABC =1 2,△ABC 的面积为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直线EF (EF ∥x 轴,且分别交y 轴、线段CB 于E 、F 两点)从C 点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下运动,与x 轴重合时停止运动;同时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O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O 运动,连接FP ,设运动时间为t 秒.是否存在t 的值,使以P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连接AC 交EF 于点G .当t 为何值时,A 、P 、F 、G 所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20.(浙江模拟)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为等腰三角形,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2x +6,将△AOC 沿直线AC 折叠,点O 落在平面内的点E 处,直线AE 交x 轴于点D . (1)求直线AD 解析式;(2)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Q 是射线CE 上的点,且∠P AQ =∠BAC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PO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CE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以点F 、A 、D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值及Q21.(江苏无锡)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cm ,∠DAB s 的速度,沿AC 向C 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点Q 也从A 作匀速运动.当P 运动到C 点时,P 、Q 都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 (1)当P 异于A 、C 时,请说明PQ ∥BC ;(2)以P 为圆心、PQ 长为半径作圆,请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 为怎样的值时,⊙P 与边BC 分别有1个公共点和2个公共点?C22.(江苏苏州)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与矩形EFGH 的边FG 重合,将正方形ABCD 以lcm /s 的速度沿FG 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A 与点F 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 始终与边FG 重合,连接CG ,过点A 作CG 的平行线交线段GH 于点P ,连接PD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lcm ,矩形EFGH 的边FG 、GH 的长分别为4cm 、3cm .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x (s ),线段GP 的长为y (cm ),其中0≤x≤2.5.(1)试求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y =3时相应x 的值;(2)记△DGP 的面积为S 1,△CDG 的面积为S 2,试说明S 1-S 2是常数;(3)当线段PD 所在直线与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垂直时,求线段PD 的长.23.(江苏连云港)如图,甲、乙两人分别从A (1,3)、B (6,0)两点同时出发,点O 为坐标原点.甲沿AO 方向、乙沿BO 方向均以4km /h 的速度行走,t h 后,甲到达M 点,乙到达N 点.(1)请说明甲、乙两人到达O 点前,MN 与AB 不可能平行. (2)当t 为何值时,△OMN ∽△OBA ?(3)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MN 的长,设s =MN 2,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甲、乙两人之间距离的最小值.24.(江苏南通)如图,在△ABC 中,AB =AC =10厘米,BC =12厘米,D 是BC 的中点.点P 从B 出发,以a 厘米/秒(a >0)的速度沿BA 匀速向点A 运动,点Q 同时以1厘米/秒的速度从D 出发,沿DB 匀速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秒.(1)若a =2,△BPQ ∽△BDA ,求t 的值;FECBDA Q P(2)设点M 在AC 上,四边形PQCM 为平行四边形.①若a =52,求PQ 的长; ②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点P 在∠ACB 的平分线上?若存在,请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江苏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 y 中,已知直线l 1:y =12x 与直线l 2:y =-x +6相交于点M ,直线l 2与x 轴相交于点N . (1)求M 、N 的坐标;(2)在矩形ABCD 中,已知AB =1,BC =2,边AB 在x 轴上,矩形ABCD 沿x 轴自左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设矩形ABCD 与△OMN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移动的时间为t (从点B 与点O 重合时开始计时,到点A 与点N 重合时计时结束).直接写出S 与自变量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给出解答过程);(3)在(2)的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并求出最大值.26.(江苏模拟)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B 、C (1,0)两点,与y 轴交于点A ,顶点坐标为(52,-2716).P 、Q 分别是线段AB 、OB 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 、O 向B 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设P 、Q 运动时间为t (0≤t ≤4).(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P 点的坐标(用t 表示);(2)当△OPQ 面积最大时求△OBP 的面积; (3)当t 为何值时,△OPQ 为直角三角形?(4)△OPQ 是否可能为等边三角形?若可能请求出t 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并改变Q 点的运动速度,使△OPQ 为等边三角形,求出Q 点运动的速度和此时t 的值. 27.(江苏模拟)如图,在梯形纸片ABCD 中,BC ∥AD ,∠A +∠D =90°,tan A =2,过点B 作BH ⊥AD 于H ,BC =BH =2.动点F 从点D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DH 运动到点H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F 作FE ⊥AD 交折线D -C -B 于点E ,将纸片沿直线EF 折叠,点C 、D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C 1、D 1.设F 点运动的时间是t (秒). (1)当点E 和点C 重合时,求t 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EFD 1或四边形EFD 1C 1与梯形ABCD 重叠部分面积为S ,求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平移线段CD ,交线段BH 于点G ,交线段AD 于点P .在直线BC 上存在点Q ,使△PG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线段QB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8.(江苏模拟)如图1,直线l :y =-34x +3分别交x 轴、y 轴于B 、A 两点,等腰Rt △CDE 的斜边C D 在x 轴上,且C D =6.若直线l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同时点C 从(6,0)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2),设运动后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于N 、M 两点,以OM 、ON 为边作如图所示的矩形OMPN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运动后点E 、点N 的坐标(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设矩形OMPN 与运动后的△CDE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l 和△CDE 运动后,直线l 上存在点Q 使∠OQC =90°,则当在线段MN 上符合条件的点Q 有且只有两个时,求t 的取值范围.(4)若H 是MP 的中点,当△PHE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值.29.(江苏模拟)如图,抛物线y =ax2+bx +c 的顶点为C (0,-3),与x 轴交于点A 、B (A 在B 的左侧),连接AC 、BC ,得等边△ABC .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 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y 轴负方向运动,连接PQ 交射线BC 于点D ,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Q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PQC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以点P 为圆心,PB 为半径的圆与射线BC 交于点E ,试说明: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DE 的长是一定值,并求出该定值.30.(河北)如图,点A (-5,0),B (-3,0),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CBO =45°,CD ∥AB ,∠CDA =90°.点P从点Q (4,0)出发,沿x 轴向左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D 1 A B C F ED H A B C D H 备用图备用图(1)求点C 的坐标; (2)当∠BCP =15°,求t 的值;(3)以点P 为圆心,PC 为半径的⊙P 随点P 的运动而变化,当⊙P 与四边形ABCD 的边(或边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t 的值.31.(河北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10,AC =6.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PB -BC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P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 (1)当t =______________秒,直线DE 经过点B ;当t =______________秒,直线DE 经过点A ; (2)四边形DPBE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点E 是BC 的中点?(4)以E 为圆心,EC 长为半径的圆能否与AB 、AC 、PQ 同时相切?若能,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2.(山东青岛)如图,在Rt △ABC 中,∠C =90º,AC =6cm ,BC =8cm ,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连接DE .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停止运动.连接PQ ,设运动时间为t (s )(0<t<4).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AB ?(2)当点Q 在B 、E 之间运动时,设五边形PQBCD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Q 分四边形BCDE 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S △PQE ∶S五边形PQBCD=1∶29?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以及点E 到PQ 的距离h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3.(山东烟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1,0),C (3,0),D (3,4),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y =ax2+bx +c 过点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AB C 备用图E DBP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向点D 运动.点P ,Q 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E ⊥AB 交AC 于点E .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 作EF ⊥AD 于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t 为何值时,△AC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 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 ,使以C ,Q ,E ,H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34.(山东模拟)把Rt △ABC 和Rt △DEF 按图1摆放(点C 与点E 重合),点B 、C (E )、F 在同一条直线上.∠BAC =∠DEF =90°,∠ABC =45°,BC=9,DE =6,EF =8.如图2,△DEF 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CB 向△ABC 匀速移动,在△DEF 移动的同时,点P 从△DEF 的顶点F 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FD 向点D 匀速移动.当点P 移动到点D 时,P 点停止移动,△DEF 也随之停止移动.DE 与AC 相交于点Q ,连接BQ 、PQ ,设移动时间为t (s ).(1)设△BQE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当t 为何值时,三角形DPQ 为等腰三角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 、Q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5.(山东模拟)如图,在△ABC 中,AB =AC =10cm ,BD ⊥AC 于D ,且BD =8cm .点M 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同时直线PQ 由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PQ ∥AC ,直线PQ 交AB 于P ,交BC 于Q ,连接PM ,设运动时间为t (s ).(1)当四边形PQCM 是等腰梯形时,求t 的值;(2)当点M 在线段P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t 的值;(3)当t 为何值时,①△PQM 是等腰三角形;②△PQM 是直角三角形;(4)是否存在时刻t ,使以PM 为直径的圆与BC 相切?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 ) A B D C F 图1 A B DE F 图2PQC36.(内蒙古包头、乌兰察布)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4cm ,BC =5cm ,点D 在BC 上,且CD =3cm .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l cm /秒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运动;点Q 以1.25cm /秒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运动.过点P 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接EQ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 秒(t >0).(1)连接DP ,经过1秒后,四边形EQDP(2)连接PQ ,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 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 与线段AB (3)当t 为何值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37.(内蒙古呼伦贝尔)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Rt △ABC ≌Rt △FED ,点C 、D 与原点O 重合,点A 、F 在y 轴上重合,∠B =∠E =30°,AC =FD =3.△FED 不动,△ABC 沿直线BE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直到点B 与点E 重合为止,平移过程中AB 与EF 的交点为M . (1)求出图①中点B 的坐标;(2)如图②,当x =4秒时,求出过F 、M 、A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此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 ,以点P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与y 轴相切的情况,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移动x 秒后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出整个运动过程中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8.(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Rt △OAB 的直角边OA 在x 轴正半轴上,且OA =4,AB =2,将△OAB 沿某条直线翻折,使OA 与y 轴正半轴的OC 重合.点B 的对应点为点D ,连接AD 交OB 于点E . (1)求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连接BD ,若动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 运动,线段AM 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AD 于点N ,交直线BD 子Q ,设线段QN 的长为y (y ≠0),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y 与t 之问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MN ,当t 为何值时,直线MN 与过D 、E 、O 三点的圆相切,并求备用图图① 图②39.(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b 与x 轴交于点A ,与正比例函数y =-43x 的图象交于点B ,过B 点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C (0,8).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O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O 匀速移动,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交折线A -B -O 于点P .设M 点移动的时间为t 秒,线段BP 的长为d ,求d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动点Q 同时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 -C -B 向点B 移动,当动点M 停止移动时,点Q 同时停止移动.当t 为何值时,△BPQ 是以BP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40.(哈尔滨模拟)如图,直线y =43x +12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直线BC 交x 轴于点C ,且AB =AC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点P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O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O 运动,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BC 、直线AB 于点Q 、M ,过点Q 作QN ⊥AB 于点N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线段MN 的长为d ,求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若经过A 、N 、Q 三点的圆与直线BC 交于另一点K ,当t 为何值时,KQ :AQ =10 :10?41.(哈尔滨模拟)如图,直线y =-kx +6k (k>0)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且△AOB 的面积是24.(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 -AB 运动;同时点E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 轴正半轴运动,过点E 作与x 轴平行的直线l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F ,备用图备用图当点P 与点F 重合时,点P 、E 均停止运动.连接PE 、PF ,设△PEF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过P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l 相交于点M ,连接AM ,当tan ∠MAB =12时,求t 的值.42.(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AOB 为等腰三角形,且OA =OB ,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30,点C 在线段BD 上,点D 关于直线OC 的对称点在腰OB 上. (1)求点B 坐标;(2)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BC -CO 运动;同时点Q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对角线OB 向终点B 运动,当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PQC 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PQ ,设PQ 与OB 所成的锐角为α,当α=90°-∠AOB 时,求t 的值.43.(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56,0),点B (3,4),将△OAB 沿直线OB 翻折,点A 落在第二象限内的点C 处. (1)求点C 的坐标;(2)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OB 向终点B 运动,连接AP ,将射线AP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与y 轴交于一点Q ,且旋转角α=12∠OAB .设线段OQ 的长为d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时间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CP .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CP ∥AQ ,若存在,求此时t 的值,并辨断点B 与以点P 为圆心,OQ 长为半径的⊙P 的位置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