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制剂设计 初思路
冻干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冻干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冻干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制剂技术,由于其具备“干燥”的优点,使药剂制剂的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冻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药业中的制剂开发和生产,成为目前制剂研究领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冻干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冻干技术的原理和分类2.1 冻干技术的原理冻干技术是通过将药物样品液态混合物先冻结成为固态物质,再在真空环境下对减少压力,加热样品使冰晶直接从固态物质转变为气态,从而将水分去除,最后制得粉末状固体制剂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低温”和“真空干燥”。
2.2 冻干技术的分类冻干技术依据不同的操作方式和不同的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类:1. 普通的板式冻干机:较为常用,适用于少量制药和样品的冻干。
2. 斜面卧式冻干机:比板式冻干机效率高,适合大量批量生产。
3. 旋转式冻干机:利用气旋力将材料乱坍产生旋转并加热处理。
适用于小批量生产。
第三章:冻干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3.1 泡腾片泡腾片是一种将固体药物制成泡沫状,加入可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在与水混合时产生药效的新型制剂。
冻干技术不仅可以破坏药物的嗜水性,防止泡腾片之间的粘连,而且可以冻干不易处理的泡腾片制品。
3.2 乳剂乳态制剂是指固体药物与悬浮液混合而成的制剂。
冻干技术可用于稳定这些药剂含量、控制粒径及避免沉淀现象。
在乳制剂中添加一定量的乳多糖、菌多醇等,冻干过程中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3.3 蛋白质药物蛋白质药物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药物,如生长因子、因子品类等。
由于长期保存条件的限制,较小的误差就会导致活性失效,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冻干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将药物冻结,并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最终制得粉末状药物。
第四章:冻干技术的优缺点4.1 优点1. 可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
2. 可以降低药物配制过程中的湿度,提高制剂稳定性。
3. 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类型的制剂制备,可根据不同类型药物改变不同参数完成制药制备。
冻干制剂工艺流程

冻干制剂工艺流程冻干制剂是一种将药物通过冻结和真空干燥的方法制成的固体剂型。
它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和良好的稳定性,且能够在加入适量的水后迅速溶解,便于患者使用。
冻干制剂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性和预冷冻、真空干燥和密封包装。
首先,选择性和预冷冻是冻干制剂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选择适合冻干制剂制备的药物。
一般来说,药物应具备较低的冻结点和较高的挥发性,以便在真空干燥过程中更好地去除水分。
然后,药物溶液通过注射器或灌装机注入符合要求的瓶子中。
接下来,瓶子放置在冷冻器中进行预冷冻。
预冷冻的目的是在真空干燥过程中将药物迅速冷冻,以防止结晶和保存药物的活性。
第二步是真空干燥。
在预冷冻的瓶子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瓶子放入真空干燥器中。
真空干燥器通过提供适当的温度和真空条件,将冰冻的水分转变为气态,从而实现药物的干燥。
真空干燥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冰冻阶段、领域转移阶段和干燥阶段。
冰冻阶段是指将瓶子中的水迅速冷冻成冰,这个过程通常在-40°C以下进行。
领域转移阶段是指将真空干燥器中的温度升高,使冰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通常在0°C至20°C之间进行。
干燥阶段是指继续加热瓶子中的药物,以去除剩余的水分,使药物完全干燥。
真空干燥的时间和温度根据具体药物和制剂的要求进行选择。
最后,密封包装是冻干制剂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真空干燥完成后,将瓶子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并立即进行密封包装。
密封包装的目的是防止湿气和氧气进入瓶子,以保持制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常用的密封包装方式有铝箔包封、胶囊包封和玻璃瓶封口。
总结起来,冻干制剂工艺流程包括选择性和预冷冻、真空干燥和密封包装。
这个工艺流程可以将药物迅速冷冻并去除水分,制备出稳定性好且易于溶解的冻干制剂。
这种制剂相比于其他剂型具有更长的保存期限和良好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研究领域。
药物冻干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原理_蔡紫阳

235《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 年第 10 卷第 12 期冻干是冷冻干燥的简称,冻干的药物大多呈现出多孔形状,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贮存,而且容易重新吸收水分和恢复活性。
所以,冷冻干燥技术被普遍应用在口服速溶药物、固体蛋白质药物和药物包埋剂脂质体的制备。
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需求的增多促进了药物冷冻干燥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在药物冻干工艺以及药物冻干损伤和保护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药物冻干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综合生物学、药学、真空、制冷等相关知识,所以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冻干理论相关概述1.1 定义冻干是冷冻干燥的简称,它是一个稳定化的物质干燥过程。
在该过程中,溶剂先结晶,在产品中形成一定的结构,然后靠升华和解析作用将溶剂的量减少至不足以维持生物生长和化学反应的程度。
1.2 优点冻干能够使药物保持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且有效成分损失极少。
此外,冻干制剂特有的疏松多孔结构,可以使药物易于复水而恢复活性,而且冻干制剂含水量低,易长期稳定保存。
所以冻结干燥是最柔和的干燥方法。
1.3 冻干需要的条件通常,产品冻干需要三个条件:①产品完全固化温度在设备容许的范围;②产品的崩解温度在设备容许的范围;③水的结晶度大于0.5。
1.4 冻干技术的应用冻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微生物的冷冻干燥;食品冷冻干燥;药品冷冻干燥;人细胞的冻干。
2 药物冷冻干燥原理及特点2.1 原理药物冷冻干燥,是指先在低温下冻结药品溶液,接着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升华和干燥以除去冰晶,升华结束后进行解析干燥以除去部分结合水的方法。
药物冷冻干燥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准备药品、预冻、升华(一次)干燥、解析(二次)干燥、密封保存。
依照上述步骤冻干后的药品,可以在室温下长期进行避光贮存,需要使用的时候,添加合适的溶剂复溶后,便可恢复到冻干前的状态。
注射用冻干制剂新药申报中的药学常见问题和基本考虑

注射用冻干制剂新药申报中的药学常见问题和基本考虑注射用冻干制剂新药申报中的药学常见问题和基本考虑一、引言冻干制剂(lyophilized preparations)是指将药物溶液冷冻后,疏脱溶剂,得到固态制剂,再将制剂置于真空下加热,使水分直接从固态向气态转变而蒸发,最后封存得到的制剂。
冻干法主要是将药物冷冻,通过降低压力,使水分直接从固态向气态转变。
在新药申报过程中,冻干制剂的研发和申报面临着许多药学常见问题和基本考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和考虑。
二、冻干制剂申报中的关键问题1. 冻干工艺的优化和控制冻干工艺是制备冻干制剂的关键环节,对于制剂保持稳定、可复溶和成品合格至关重要。
冻干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冷冻、真空干燥和封闭等步骤。
在申报过程中,需要详细描述冻干工艺的参数和条件,以确保制备的冻干制剂质量可控。
2. 药物稳定性的评价和保护冻干制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在申报中,需要充分评价药物在冷冻和真空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添加稳定剂、调整pH值等,以确保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和活性。
3. 冻干制剂的复溶性和稳定性评价复溶性是指冻干制剂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复溶性的评价包括对冻干制剂溶解的步骤、条件和速度的研究,并在申报中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还需要评价制剂在复溶后的稳定性,以确保制剂在使用时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4. 注射用冻干制剂的容器和封闭系统选择容器和封闭系统的选择对于冻干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在申报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容器和封闭系统,确保冻干制剂在制剂和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基本考虑及个人观点1. 品质控制品质控制是冻干制剂申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申报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品质控制标准,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流程。
个人观点是,应加强对制剂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评价,以确保制剂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
2. 存储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冻干制剂的存储条件和有效期是保证制剂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
冻干制剂的工艺流程

冻干制剂的工艺流程冻干制剂是一种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固体形式的制剂,常用于制备生物制品和药物。
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冷冻、干燥和封装。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步骤。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冻干制剂工艺流程的第一步,目的是对药物进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冷冻和干燥过程。
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原料、调整药物浓度、添加辅料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等。
二、冷冻冷冻是将药物溶液迅速冷却至低温的过程,通常使用液氮或低温冷冻器进行冷冻。
在冷冻过程中,药物溶液会形成固体结晶,其中溶剂会转变为冰晶。
冷冻的目的是使药物分子稳定并减小其活性,以便于后续的干燥过程。
三、干燥干燥是冻干制剂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其目的是将冷冻的药物溶液中的冰晶转化为水蒸气,从而实现药物的干燥。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药物溶液中的水分子会经过升华的方式转化为水蒸气,从而达到干燥的效果。
四、封装封装是冻干制剂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将干燥后的药物制剂包装起来,以保护药物的稳定性和质量。
封装通常采用密封容器,如玻璃瓶或铝箔袋等。
在封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无菌和干燥,以避免对药物制剂的污染。
总结:冻干制剂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冷冻、干燥和封装。
预处理是为了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冷冻是将药物溶液迅速冷却至低温,使药物形成固体结晶;干燥是将冷冻的药物溶液中的冰晶转化为水蒸气,实现药物的干燥;封装是将干燥后的药物制剂包装起来,保护药物的稳定性和质量。
冻干制剂的工艺流程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以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和效果。
2023年冻干制剂工艺与车间设计方案方案模板 (2)

简化冻干制剂工艺方案设计流程
自动化设计工具和软件
数据和资料准备
快速实施和准确性
优化设计流程
冻干制剂工艺方案设计中设备选型至关重要
冻干机及其配套设备的选择与更新
设备选型更新
工艺创新改进
1.冻干制剂工艺方案设计冻干制剂工艺方案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它可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产量。为了提高工艺效率,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创新改进措施。
冻干工艺参数的影响因素
冻干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
1. 温度控制优化:合理调节冻干过程中的冷却温度和加热温度,以确保良好的冷却效果和充分的干燥速度。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可以提高冻干产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2. 压力控制优化:正确设置冻干过程中的冻结压力和干燥压力,以确保冻干工艺的正常进行。合适的冻结压力可避免样品分子结构破裂,而适当的干燥压力能够提高冻干速度和有效去除冰晶。
1. 冻干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冻干制剂生产的冻干设备,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冷冻功率、真空度和灭菌能力等指标。同时,需根据产品的特性,如冻干速度要求、温度和压力范围等,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
2. 冷冻控制参数设定: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工艺要求,确定冷冻控制参数。这包括冷冻介质的选择和温度设定,冻结速率的控制,冷冻过程中的气体扩散、混合和排除等。合理设定冷冻参数,能够保证产品的冻结过程均匀和稳定,确保冻干产品的质量。
2. 冻干设备的优化: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如冻干机、冷冻器、真空系统等,以满足制剂冻干工艺的需求。优化设备可以提高冻干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并确保工艺操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车间布局的优化:合理规划车间布局,包括设备摆放、工艺流程的优化等方面的考虑。优化车间布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叉感染和物料交叉污染的风险,提高工作安全性和人员操作便捷性。
年产4000万支冻干粉针剂车间工艺设计

冻干粉针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其干燥过程通过减少温度和压力来移除溶剂,保持药物活性。
在一个年产4000万支冻干粉针剂的车间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原料药的处理。
车间应该设有药材的接收和存储区域,对原料药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查,并依据不同药品的特性进行正确的存储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原料药的品质。
其次,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生产线流程。
该生产线应包括冻干设备、装瓶机、贴标机和密封机等设备,以实现产品的连续生产和包装。
在生产线布局中,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合理布置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产能和效率。
第三,需要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合适的冻干工艺。
冻干工艺一般包括前处理、冷冻、真空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在前处理阶段,需要根据药品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剂和辅料,以获得最佳的冻干效果。
在冷冻阶段,需要使产品迅速冷冻成冰晶形态,并通过控制冷冻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冰晶的大小和分布。
在真空干燥阶段,需要逐渐升高温度,使冷冻的溶剂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体状态,达到干燥的目的。
最后,在包装阶段,应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
冻干粉针剂通常会采用小容量玻璃瓶进行包装,并通过贴标和密封来确保产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车间内部的洁净度和环境控制。
洁净室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GMP规范,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和无菌性。
同时,应配备适当的空气过滤和恒温恒湿设备,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年产4000万支冻干粉针剂的车间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原料药的处理、生产线流程设计、冻干工艺设计、包装阶段和洁净度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2013.4唐勇刚--无菌药品冻干制剂产品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冻干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无菌药品冻干制剂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概要 符合法规要求、满足产品工艺需求; 实现高效精益生产、信息化管理; 提高无菌保障水平、降低生产质量风险; 有效的投资成本控制。
冻干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组成及示意图
药液配制过滤 胶塞清灭 铝盖洗灭
冻 干 机 灌装加塞机 自动进出料系统
冻干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常规布局方式与L型布局方式对比表
布局方式 车间及无菌区面积 操作面 基建、运行成本 药液与胶塞无菌对接 人流与物流 生产区与维护区 生产对药品污染风险 维护对环境污染风险
大
直线型
小
L(U)型
双侧
高 灌装与加塞工位分别位于设备 两侧,对接操作不方便 人员需穿越轨道,存在交叉 均在灌装间,风险较大 不易控制,风险较大 不易控制,风险较大
固定式
一托二、三、四 简单 稳 定,无调动对接项
移动式
一托三、四或二托四及以上 复杂,安装时需与土建工程配套 对接点多,长期使用后对接易产 生偏差,导致进出瓶不稳定
小 小 低 低
大(层板中间垂直流难保证) 大 高 高
冻干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推荐采用
对比项目
常用连接方式 对接结构 输瓶稳定性 生产质量风险 B级区面积 维护成本 采购成本
对比项目 总建造面积 B级区面积 操作面 运行成本 人流与物流
图1 700m2 126m2 双侧 高 交叉
图2 590m2 88m2 单侧 低 不交叉
冻干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常规布局方式与L型布局方式对比表
布局方式 车间及无菌区面积 操作面 基建、运行成本 药液与胶塞无菌对接 人流与物流 生产区与维护区 生产对药品污染风险 维护对环境污染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干制剂SOP
冻干前准备
制剂规格:
现有规格冻干瓶3mL、5mL、10 mL、20mL、30mL和50 mL,冻干溶液的装量约规格的1/2~1/3。
复溶体积可以接近冻干瓶规格,复溶过程中要在冻干瓶中溶掉单瓶规格量的药物。
以此计算出冻干溶液的目标浓度。
制剂复溶溶液所需的浓度。
溶解度
API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溶解度。
根据稳定性特性,可不必局限为平衡溶解度。
API在冻干常用溶剂(叔丁醇)中溶解度。
API在不同浓度叔丁醇-水中溶解度,必要时测定叔丁醇- pH缓冲液中API溶解度。
API溶液稳定性
此处溶液稳定性依据需要设置药物浓度的浓度和稳定性考察时间。
若为配液稳定性,可选择目标溶剂和目标药物浓度,检测室温或冰水浴中API有关物质的变化,检测时间点可设置为0-1h-2h-3h-4h等。
时间点覆盖整个配液时间段。
若为复溶稳定性,选择复溶浓度,检测室温或4℃下API有关物质变化,检测时间点可设置为0-15 min-30 min-60 min-90min-2h-3h-4h-6h-12h-18h-
24h。
检测点密度可以根据样品稳定性调整更密或更疏。
冻干体系的选择
冻干溶剂选择:
根据制剂规格和配液稳定性结果选择适当的溶剂。
溶剂体系应满足在可操作的时间(2h或1h)内有关物质增长最小(小于
0.5%或更小),同时在有限体积内(冻干瓶选用项详细说明)载药量大于制剂规格。
混合冻干溶剂的选择:如果调整水溶液pH冻干溶液的浓度仍不能满足制剂规格要求,可考虑选择用叔丁醇-水体系作为冻干溶剂。
此外当目标浓度的水溶液性状不佳(粘稠)或稳定性差,也可以选择有机溶剂-水的混合体系。
不推荐混合溶剂选用甲醇-水、乙醇-水、DMF/DMSo-水等其他有机溶剂-水的混合体系。
选用混合溶剂时除了要考虑API在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和溶解度,还要考虑辅料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因此在能满足冻干溶液稳定性和溶解度的前提下,水相比例可稍高。
冻干溶液缓冲体系:
冻干溶液中如需调整pH,是否需要加缓冲体系以及选择哪种缓冲体系,需根据制剂成品性状、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的考察结果才能最终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来讲,常用的缓冲体系为磷酸-Na/K盐、,如果冻干制剂为注射类,则避
免K+的使用。
如果API对pH极为敏感,则尽量避免磷酸-Na盐,避免在预冻过程中因缓冲盐析出造成的pH偏移。
文献中推荐使用的pH偏移较小的缓冲体系调节试剂多为低温仍保持高溶解度的缓冲盐。
除了常用的磷酸盐也可以尝试柠檬酸盐、琥珀酸盐、乳酸缓冲体系、组氨酸缓冲体系等。
冻干辅料选择:
常用冻干辅料蔗糖、甘露醇、甘氨酸、海藻糖、精氨酸(碱性)、环糊精(磺丁基β环糊精、羟甲基β环糊精)、羟乙基淀粉、PVP K12、葡聚糖40k(右旋糖苷)、乳糖、葡萄糖等。
选择冻干辅料时应充分考虑冻干辅料的酸碱性对溶液和API稳定性带来的影响。
pH敏感的API在使用酸/碱性辅料尤其应该注意。
比如碱性水解的API使用精氨酸做冻干辅料时,可现配置精氨酸溶液,并将精氨酸溶液通过加入酸溶液使精氨酸溶液pH下降,以保护API,不被水解。
同时碱性辅料比如精氨酸可以用于pH中性或弱酸性的缓冲体系中。
抗氧化剂选择:
当有数据显示API容易产生氧化杂质时,可以考虑在冻干体系中加入抗氧化剂。
需根据体系pH选用不同抗氧化剂。
注意:抗氧化剂使用时要保证其抗氧化效应,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抗氧化剂。
平时注意抗氧化剂的保存。
所内已有项目显示,抗氧剂的加入未必都能有效降低有关物质的增长。
(可采用其他措施降低氧化杂质的增长。
)
螯合剂的使用
对部分项目,如有关物质中含氧化杂质可考虑加入螯合剂。
螯合剂去除金属离子,降低金属离子对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所内冻干常用螯合剂为EDTA、EDTA-2Na和EDTA-2NaCa。
注意:EDTA (酸)溶解度较小,使用时需注意。
EDTA-2Na常用浓度0.2%。
冻干体积选择:
冻干体积影响冻干溶液在冻干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看,进而影响冻干工艺时间长短。
冻干体积不大于冻干容器1/2。
某些项目采用冻干手段固化API,这类项目对辅料浓度要求不高,或者不含辅料,尽可能选用浓度高API溶液进行冻干,且冻干体积不易过大。
防止因冻干产品密度太小高度太高,固体物质被升华蒸气气流带飞,损失产品,污染冻干机。
冻干容器注意事项
冻干瓶
材质选择。
如无特殊要求,选用南京所通用中硼硅玻璃管制西林瓶(20A)。
样品量较少的制剂,可选用5mL中硼硅玻璃管制瓶(小口径)。
注:普通配液用西林瓶,可选用低硼硅西林瓶,库房有。
规格选择。
需考虑冻干溶液浓度*10mL>制剂规格和复溶溶液体积<冻干瓶最大体积两个条件。
胶塞选择和预处理:
如样品需在样品舱内完成压塞,则胶塞可以选择冻干胶塞。
无需此操作则冻干样品瓶可以不加胶塞,出箱后自行完成后续胶塞或冻干样品收集工作。
如无特殊要求,冻干胶塞可选用南京所普通冻干胶塞,材质为卤化丁基胶塞。
特殊情况,可选用覆膜胶塞(南京所备货较少)供特殊项目用。
如冻干样品量较少,则在稳定性试验过程中冻干胶塞自身所含水分可能进入容器内,影响样品含水量,引起样品的潮解或有关物质的增长或复溶时间的增长。
胶塞出厂含水量最低可控制在<1%。
因此建议对水分敏感的产品在冻干前将胶塞在80℃或100℃烘箱中烘干2-4小时,烘干后置干燥器中保存,并尽快使用。
冻干产品制备
使用混合溶剂时,如冻干辅料辅料在混合溶剂中溶解较慢。
可以将辅料先溶解至水中,再同有机试剂混合,得到目标辅料浓度。
对酸碱敏感的API,在配置过程中加酸或加碱的过程,一定要慢,一定要充分搅拌。
同时一定避免溶液表面有泡沫,如有,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消泡。
对于室温条件下不稳定的API,可以采用手段缩短API溶于溶液-冻干预冻这两步的时间。
比如先配制辅料溶液;采用低温溶剂溶解API;配制过程冰水浴。
冻干批量的确定。
冻干制剂单处方的制备支数应能满足样品出箱后各部分检测实验的需求量。
尽量避免单支样品的再次分装。
冻干产品检测
冻干前冻干溶液检测:含量、有关物质、溶液pH检测。
(样品出箱后尽快完成铝塑压盖。
)
冻干样品出箱后检测:含量、有关物质、水分、残留溶剂(溶剂含有机试)、渗透压、复溶时间、复溶溶液的稳定性。
稳定性试验的样品放样和检测:样品制备前配制足够量的冻干溶液,分装支数满足稳定性试验需求,每个取样点每个检测项至少一支样品,同条件稳定性放样多放1~2支样品以备样品复测。
避免样品分装放样和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