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材料总结7

合集下载

三元材料总结范文

三元材料总结范文

三元材料总结范文三元材料是指由锂、镍、钴和锰四种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

它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源、电池储能等领域。

下面是一篇关于三元材料的总结范文,供参考。

三元材料是一种由锂、镍、钴和锰四种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源、电池储能等领域。

它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等优点,在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三元材料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相较于传统的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三元材料具有更高的储能能力。

由于其化学反应本身释放的能量比较大,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同时,三元材料还具有很高的耐高温特性,可以更好地适应电动汽车高温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储能能力。

其次,三元材料具有循环寿命长的特点。

钴材料本身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而锂镍锰材料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

这使得电池能够更好地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这意味着更少的更换电池的次数,节省了维护成本。

此外,三元材料具有充电速度快的优点。

充电速度是一个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元材料具有较快的充电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效率。

对于现代社会的节奏来说,这意味着更短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然而,三元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三元材料中的钴资源有限,导致成本较高。

钴是三元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球钴资源比较有限,价格较高。

这使得生产三元材料的成本较高,进一步提高了三元材料的价格。

其次,三元材料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

三元材料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没有适当的散热措施,有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

因此,在使用三元材料的电池时需要注意安全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三元材料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源、电池储能等领域。

在发展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过程中,三元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材料

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材料

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材料
1.锂:锂是一种金属元素,在地壳中以硬岩、盐湖和矿石的形式存在。

主要的锂矿石包括石榴石矿石、角砾石矿石和白云母矿石等。

目前,最大
的锂生产国是澳大利亚、智利和阿根廷等国。

2.镍:镍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可通过从镍矿石中提取。

常见的镍矿
石包括赤铁矿、蛇纹石和磁铁矿等。

主要的镍生产国包括菲律宾、印度尼
西亚和俄罗斯等。

3.锰:锰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可从锰矿石中提取。

主要的锰矿石类型
包括辉锰矿、菱锰矿和锰铁矿等。

锰的主要生产国包括南非、澳大利亚和
中国等。

4.钴:钴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可通过从钴矿石中提取。

常见的钴矿
石包括菱锰矿、钴石和绿泥石等。

刚果民主共和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
主要的钴生产国。

5.氧化物:氧化物是由氧原子和其他原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在三元
正极材料中,主要使用氧化镍、氧化锰、氧化钴和氧化锂等氧化物。

这些
氧化物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通过从天然矿石中提取来获得。

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适量的锂、镍、锰和钴杂质在一定比例下混合。

其次,将混合物通过化学反应或熔融
炉加热,使其形成结晶态的NMC材料。

然后,将NMC材料研磨成粉末状,
并通过其他工艺步骤进行后续处理,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总而言之,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地壳中的矿石和天然氧化物。

这些原材料通过提取和化学合成等过程,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最终
得到三元正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等电池应用。

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

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

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
首先,让我们从化学结构的角度来看。

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通常是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其化学结构是由镍、钴和锰的化合物组成的。

这些化合物的比例和结构可以对电池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其次,从电池性能的角度来看,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寿命。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并且在充放电循环中能够保持较长的稳定性能。

这使得它们成为锂离子电池中备受青睐的正极材料之一。

再者,从工艺制备的角度来看,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需要精密的控制和高温处理,以确保所得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电化学性能。

这需要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和设备。

此外,从市场应用的角度来看,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对能源密度和循环寿命要求的提高,这种材料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三元大单晶正极材料在化学结构、电池性能、工艺制备和市场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元材料镍钴锰的作用

三元材料镍钴锰的作用

三元材料镍钴锰的作用
1.高容量:镍钴锰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是指材料单位重量或体积
下储存/释放的电荷量。

这意味着锂离子电池可以以相对较小的重量和体
积获得更高的电荷储存容量,从而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对高性能和轻便的需求。

2.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镍钴锰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荷,并且能量密度
较高。

高能量密度意味着锂离子电池能够提供更多的电量,延长使用时间,并且更适合一些高能量密度要求的设备,如电动汽车。

3.高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放电循环使用的能量存储设备,而循环稳定性是其一个重要的指标。

三元材料镍钴锰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可保持电池性能长久稳定,延长电池寿命。

4.优异的安全性:三元材料镍钴锰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使用可以提高电
池的安全性能。

相比于其他材料,镍钴锰材料的热失控和安全事件风险较低,从而减少了电池过热、起火和爆炸的潜在风险。

5.快速充放电性能:镍钴锰材料对快速充放电具有较高的响应能力,
可以满足一些需要快速充电和释放能量的应用领域,如电动汽车、无人机等。

6.耐高温性能:由于镍钴锰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所以能
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这对于一些需要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使用的设备来说
非常重要,如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等。

综上所述,三元材料镍钴锰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优异的安全性、快速充放电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等优点。


些优点使得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全面)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全面)

1997年,Padhi等人最早提出了LiFePO4的制 备以及性能研 究。LiFePO4具备橄榄石晶体结构,理论容量为170 mAh/g,有 相对于锂金属负极的稳 定放电平台,虽然大电流充放电存在一 定的缺陷,但 由于该材料具有理论比能量高、电压高、环境友 好、 点击添加标题 成本低廉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等显著优点,是近期研究的重点替 代材料之一。目前,人们主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 粉 体,除此之外,还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软化学方法,这些 方法都能得到颗粒细、纯度高的LiFePO4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lini13co13mn13循环寿命长能够快速放电co贵重金属全球储量有限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好不会因为过充温度过高短路撞击而发生爆炸或燃烧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导电率低大电流放电时实际容量降低提高材料的导电并改善充放电循环性能licoolini13co13mn13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的脱出嵌入更加容易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电并改善充放电循环性能但是co含量过高会降低材料的可逆容量ni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可逆容量但ni过多又会使材料的循环性能恶mn含量过高则容易出现尖晶石结构从而破坏材料所需的层状结comnni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lini13co13mn13循环性能linio比容量limno成本和安全性能点击添加标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高速推进高能环保的的绿色能源必将受到更大发展
Mn含量过高则容易出 现尖晶石结构从而破 坏材料所需的层状结 构
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O2
LiCoO2 循环性能
LiNi1/3Co1/3Mn1/3O2
LiNiO2 比容量
LiMnO2 成本和安 全性能
点击添加标题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
三元材料,是指由三种化学成分(元素),组分(单质及化合物)或部分(零件)组成的材料整体,包括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矿物提取、金属冶炼、材料加工、新型能源等行业。

磷酸铁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化学式为LiFePO₄(简称LFP),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

与传统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结构
的LiMn₂O₄和层状结构的LiCoO₂相比,LiMPO₄的原物料来源更广泛、价
格更低廉且无环境污染。

因此,三元材料是一个大类,而磷酸铁锂是三元材料的一种具体应用。

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年终总结报告

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年终总结报告

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年终总结报告一、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宏观环境分析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尊敬的xxx实业发展公司领导: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行业领先标杆。

初步统计,2018年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66.08万元,同比增长32.42%。

其中,主营业业务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0719.9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5.89%。

一、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宏观环境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不仅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也为我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一些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也是直面新时代主要矛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须选择和紧迫任务。

进入新常态,我市面临着发展速度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

从表面看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内外整体需求不足,但从更深层次原因考究,则是经济发展已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质量矛盾开始上升到主导位置。

当前,我市亟需通过高质量发展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和长期稳定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新方位的科学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材料基础第7-8章小结

材料基础第7-8章小结

WL Ca - C0 = Wa C0 - CL
4. 二元相图中的几何规律
① 相图中所有的线条都代表发生相转变的温度和平衡相的成分,所以相 界线是相平衡的体现,平衡相的成分必须沿着相界线随温度而变化。
② 相邻相区的相数差1(点接触除外)-相区接触法则; ③ 二元相图中的三相平衡必为一条水平线,表示恒温反应。在这条水平 线上存在3个表示平衡相的成分点,其中两点在水平线两端,另一点 在端点之间,水平线的上下方分别与3个两相区相接。 ④ 当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则分界线的延长线应进 入另一两相区内,而不会进入单相区。
③ 亚共晶合金(Ⅲ合金)的结晶 过程
温度1:开始析出α相,L和α的成 分分别沿AE和AC线变化。 温度2:α相成分变至C点, L相成 分变至E点, E点等温共晶 反应: LE→αC+βD,全部 液体凝固完毕。 合金刚凝固完毕后相:α+β
C2 2D % 100% 100% CD CD 合金刚凝固完毕后组织: α初晶+(α+β)共晶
一、二元相图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3.杠杆定律——相含量的计算工具
(1)平衡相成分的确定(根据相律,若温度一定,则自由 度为0,平衡相成分随之确定。) (2)数值确定:直接测量计算或投影到成分轴测量计算。 (3)注意:只适用于两相区,并且只能在平衡状态下使用;三 点(支点和端点)要选准。
杠杆定律
在二元合金相图的两相区内,温度一定时,两相的重量比是 一定的。
二、 二元相图分析——匀晶
1 .匀晶相图及其分析
(1)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转变。 (2)匀晶相图:具有匀晶转变特征的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无限互溶) (3)相图分析 两点:纯组元的熔点; 两线:L, S相线; 三区:L,α, L+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材料总结7层状的Co02,其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容量在140~155mAh/g。

其优点为:工作电压高,充放电电压平稳,适合大电流放电,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

缺点是:实际比容量仅为理论容量的50%左右,钴的利用率低,抗过充电性能差,在较高充电电压下比容量迅速降低。

另外,再加上钴资源匮乏,价格高的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钻系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大型储备电源方面受到限制。

镍钴锰三元复合正极材料研究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1)合成工艺不成熟,工艺复杂。

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且材料中的Ni2+极难氧化成Ni3+,锰离子也存在多种氧化价态,因而合成层状结构的正极材料较为困难,尚未研究出最佳的合成工艺。

由于大量掺入过渡金属元素等因素,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相对复杂,需经过长时间的煅烧,并且大多只能在氧气气氛中,温度高于900℃的条件下合成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复合正极材料,这对于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2)忽略了镍钴锰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合成过程中前驱体的研究。

由于目前合成复合正极材料均需煅烧,而国内外普遍采用直接市售的、Ni-H电池及陶瓷行业专用的镍化物、钴化物和锰化物作为煅烧原料进行合成,仅考虑原料的化学组成,而未注意到煅烧前驱体的种类和相关性能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目前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思路主要有: (1)充分综合钴酸锂良好的循环性能、镍酸锂的高比容量和锰酸锂的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等特点,利用分子水平混合、掺杂、包覆和表面修饰等方法合成镍钴锰等多元素协同的复合嵌锂氧化物;(2)高安全性、价廉、绿色环保型橄榄石结构的LiMPO4(M=Fe、Mn、V等)的改性和应用;(3)通过对传统的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等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掺杂或修饰,以改善其理化指标和电化学性能。

其中利用具有多元素过渡金属协同效应的镍钴锰等复合嵌锂氧化物,因其良好的研究基础及可预见的应用前景而成为近年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达到的要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般均采用嵌入化合物,主要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一方面,过渡金属存在混合价态,电子导电性比较理想;另一方面不易发生歧化反应。

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l)正极材料中要有丰富的锂存在,这样才能够有大量的锂进行可逆嵌入和脱嵌反应,就可以使电池的容量得到提高。

在锂离子脱嵌时电极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不大,以保证电池充放电电压平稳。

(2)在进行嵌入/脱嵌过程中,锂离子要具有良好的嵌入和脱嵌可逆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正极材料的结构应该变化很少,这样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具有大量的界面结构和表观结构,有利于增加嵌锂的空间位置,提高嵌锂容量。

(3)正极材料需具有大孔径隧道结构,以便锂离子在“隧道”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和迁移系数,并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这样可减少极化,提供最大工作电流。

(4)作为正极材料的嵌入化合物,应该与电解液尽可能的少反应或者不反应,彼此间的化学相容性要好,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稳定性高,并且与电解质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以保证工作的安全。

(5)过渡金属离子在嵌入化合物中应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氧化还原电位随锂离子的变化尽可能少,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地变化,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6)电解液的稳定电位区间大于电池的应用电位区间。

(7)在产品的产业化方面,正极材料应该具备原材料容易获得,价格相对低廉,对环境无污染,能量密度高,易于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电极结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价格比。

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发展:近年来,为应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石油资源急剧消耗等负面影响,各国都在积极开展采用清洁能源的电动汽车EV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HEV的研究。

其中作为车载动力的动力电池成为EV和HEV发展的主要瓶颈。

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LiCoO2作为正极材料,LiCoO2存在安全性和耐过充性问题,Co属于稀有资源,价格昂贵,且金属钴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LiNiO2的稳定性差,容易引起安全问题,需在氧气气氛下合成,并且容易发生阳离子混排和生成非化学计量结构化合物。

锰系正极材料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中层状LiMnO2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材料,容量虽高,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层状结构会向尖晶石型结构转变,导致比容量衰减快,电化学性能不稳定。

LiMn2O4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晶型转变以及锰离子的溶解和Jahn-Teller效应,导致电池容量衰减。

LiFePO4可称为零污染正极材料,由于其在价格便宜和高安全性方面的优势,而倍受重视,近年来,该材料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该材料电导率低,且振实密度小,因而,其应用领域依然受到很大限制。

综合LiCoO2,LiNiO2,LiMnO2三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点,三元材料的性能好于以上任一单一组分正极材料,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正极材料。

通过引入Co,能够减少阳离子混合占位,有效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降低阻抗值,提高电导率。

引入Ni,可提高材料的容量。

引入Mn,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元材料可以按照不同比例,由镍钴锰三种金属元素组成复合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用通式LiNi1-x-yCoxMnyO2来表示。

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Ni/Mn两种金属元素的摩尔比固定为1:1,以维持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价态平衡,然后再调整它们与Co元素的比例,在平衡性能和成本的基础上,优化组成。

现在文献中最常见的组成是LiNi1/3Co1/3Mn1/3O2三元正极材料,此外还有LiNi2/5Co1/5Mn2/5O2,LiNi3/8Co2/8Mn3/8O2等。

作为一类具有三元协同效应的功能材料,Ni、Co、Mn的计量比对该材料的合成及性能影响显著。

一般来说,Ni的存在能使LiNixCoyMn1-x-yO2的晶胞参数c和a值分别增加,同时c/a值减小,晶胞体积相应增大,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可逆嵌锂容量。

但过多Ni2+的存在又会因为与Li+发生位错现象而使材料的循环性能恶化。

Co能有效地稳定复合物的层状结构并抑制3a和3b位置阳离子的混合,即减小Li层与过渡金属层的阳离子混合,从而使锂离子的脱嵌更容易,并能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改善其充放电循环性能;但随Co的比例增大,晶胞参数中的c和a值分别减小,c/a值反而增加,使得晶胞体积变小,导致材料的可逆嵌锂容量下降。

而Mn的引入除了大幅度降低成本外,还能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安全性能,但Mn的含量太高则容易出现尖晶石相而破坏材料的层状结构。

目前,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合成以及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上。

在实际电池中,正极材料颗粒的形貌、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振实密度等物性特征对材料的加工性能及电池的综合电性能影响很大,为了拓宽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将三元材料应用于对安全性、循环性以及倍率特性要求苛刻的动力电池上,高密度、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形三元材料的制备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如何在保证其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振实密度则是三元材料走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预计到2021年和2021年我国车用和储能锂离子电池将达到如下目标(表l,2),大规模应用于电动交通、智能电*等领域,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特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与LiCoO2相似的单一的基于六方晶系的α-NaFeO2型层状岩盐结构,空间点群为R3m。

锂离子占据岩盐结构(111)面的3a位,过渡金属离子占据3b位,氧离子占据6c位,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由6个氧原子包围形成MO6八面体结构,而锂离子嵌入过渡金属原子与氧形成的Ni1/3Co1/3Mn1/3O层。

因为二价镍离子的半径(0.069nm)与锂离子的半径(0.076nm)相接近,所以少量镍离子可能会占据3a位,导致阳离子混合占位情况的出现,而这种混合占位使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变差。

通常在XRD中,将(003)/(104)峰的强度比以及(006)/(012)和(018)/(110)峰的分裂程度作为阳离子混合占位情况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003)/(104)峰的强度比高于1.2,且(006)/(012)和(018)/(110)峰出现明显分裂时,层状结构明显,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良。

LiNi1/3Co1/3Mn1/3O2的晶胞参数a=2.8622Å、c=14.2278Å。

在晶格中镍、钴、锰分别以+2、+3、+4价存在,同时也存在少量的Ni3+和Mn3+,在充放电过程中,除了有Co3+/4+的电子转移外,还存在Ni2+/3+和Ni3+/4+的电子转移,这也使得材料具有了更高的比容量。

Mn4+只是作为一种结构物质而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Koyama等提出2个描述LiNi1/3Co1/3Mn1/3O2晶体结构模型,即具有[√3×√3]R30°型超结构[Ni1/3Co1/3Mn1/3]层的复杂模型,晶胞参数a=4.904Å,c=13.884Å,晶格形成能为-0.17eV和CoO2、NiO2和MnO2层有序堆积的简单模型,晶格形成能为+0.06eV。

因此,在合适的合成条件下,完全可以形成第一种模型,这种晶型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使晶格体积变化达到最小,能量有所降低,有利于晶格保持稳定。

[Ni1/3Co1/3Mn1/3]超晶格型结构模型LiNi1/3Co1/3Mn1/3O2有序堆积简模型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及热稳定性LiNi1/3Co1/3Mn1/3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能力,理论容量达278mAh/g,在充电过程中,在3.6V~4.6V之间有两个平台,一个在3.8V左右,另一个在4.5V左右,主要归因于Ni2+/Ni4+和Co3+/Co4+2个电对,且容量可达250mAh/g,为理论容量的91%。

在2.3V~4.6V电压范围内,放电比容量为190mAh/g,10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比190mAh/g还要多。

在2.8V~4.3V、2.8V~4.4V和 2.8V~4.5V电位范围内进行电性能测试,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9mAh/g、168mAh/g和177mAh/g.且在不同温度下(55℃、75℃、95℃)和不同倍率放电时充放电,材料的结构变化均较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高温性能良好,但低温性能有待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