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胃肠炎腹泻综合征

合集下载

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防治

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防治

等 也 可 致 其 过敏 而腹 泻 。
1 . 4 营 养 物 质 中 毒
仔 猪 营 养 物 质 中 毒也 是 引发 腹 泻 的一 个 重 要 的 原 因 .主要 是 因 为 饲 料 中 的化 学 物 质 引 起 胃肠 炎 .从 而 发 生 腹泻 。 比如 饲 料 不 均 匀 混合 、 矿 物元 素 粒 度 太 粗 、预 混 料 过 量 均 可 导 致 中 毒 现象 的发 生 。 造成消化道损伤 , 引 发 腹 泻 :再 如 维 生 素 及 微 量 元 素 缺 乏 或 不 平衡 , 氨 基 酸及 电解 质 不 平 衡 , 可 引 起 渗透 压 改 变 ,酸 碱 平 衡 、水 盐 代 谢 失 调。 从 而 导 致肠 道 菌群 平 衡 失 调 , 均 可 导致 严 重 腹 泻 。
疗, 减 少 因 患腹 泻 带 来 的 经 济 损失 。
2 防 控 措 施
2. 1 加 强环 境 控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 8 5 8 . 2 8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号 : 1 0 0 8 — 41 0 4 ( 2 0 1 4 ) 0 3 — 0 0 8 0 — 0 2
在养 猪过程 中要搞好 环境卫 生 , 尽 量减少 因环境带来 的应激反 应 , 为
断 奶 仔 猪 腹 泻 是 集 约 化 养 猪 生产 条 件 下 的 一 种 复 杂 的典 型 的 多 因 素性 疾 病 。是 导致 仔 猪 死 亡 的一 个 重 要 的 因素 之 一 ,给 养 猪 业 造 成 巨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据 统 计 ,仔 猪 患 腹 泻 率 一 般 在
1 . 5 饲 喂方 式 的 影 响
经济 损 失 。
1 腹 泻 发 生 因 素 分 析 1 . 1 饲 养 管 理不 当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也称猪肠病毒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猪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感染疾病。

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了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猪流行性腹泻的相关知识。

1. 病理学表现病理学检查是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的确诊依据。

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病变表现为肠道结构改变,肠黏膜出现充血、浸润和坏死,肠道上皮细胞丧失功能,肠道微绒毛破坏,肠道腺体水肿,肠道壁变薄等。

这些病理学表现对于确定病理诊断和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另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

该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结肠和直肠,引起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

在早期感染的猪中,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3天,而在严重的感染中,症状可能持续一周或以上。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补充手段,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病毒分离技术,可以从病死猪中分离出病毒,实现对病毒的诊断。

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病毒特异性抗体,但由于病毒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血清学检测通常用于病毒感染后的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可检测出病毒核酸,是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手段。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不存在特定的药物治疗办法。

治疗措施主要集中于加强预防和对症治疗。

1. 加强预防预防是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的重点。

首先要进行卫生防疫,保持猪圈的清洁、干燥,禁止流浪猪的进入,避免交叉感染;其次要加强营养饮水管理,选择高质量饲料,并且要保持猪圈内的饮水、饲料无污染,避免食物中毒;最后要进行加强免疫,按照猪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缓解病猪状态、加快其康复的重要手段。

在药物治疗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药物,比如能够抑制病原体增殖的抗生素,还可以给猪喂食营养丰富的饲料、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促进猪的消化、吸收和康复。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分布地区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为区别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ofswine,TGE),Avon称之为“流行性腹泻”(Ⅰ型)。

1976年Wood报道了在英国各年龄段的猪群(包括乳猪)中暴发了类似TGE的急性腹泻,被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其与Ⅰ型腹泻的区别在于暴发时可侵害哺乳仔猪。

1978年Chasey和Cartwright在Wood送检的病料中检出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与Ⅱ型腹泻暴发有关。

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从四个猪场病料检测到的原发性致病因子是冠状病毒样颗粒,并肯定地排除了TEGV病毒感染的可能,这种病毒被他们称为猪“类冠状病毒因子”(coronavirus-likeagent,CVLA),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CV777(比利时株)[5-6]。

从而证实1978年流行于比利时和英国的流行性腹泻由PEDV(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

因Ⅰ型和Ⅱ型腹泻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故统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

1980年,西德Hess等报道了相似的猪下痢病例,并与Witte等合作,于1981年指出西德的猪下痢与比利时、英国的PED一致,从而最终证实PEDV导致了PED的发生。

几乎与此同时,在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都相继报道了这种疾病。

然而,目前关于Ⅰ型和Ⅱ型腹泻暴发的临床差异的基础仍然未知。

PED在亚洲已成了地方性疾病,这种严重的病情并非由于病毒发生了变异,而可能与受害猪群缺乏免疫力有关。

1973年,在我国上海首先发生了猪群类TEG的急性腹泻,最终于1983年证实该病的病原是PEDV。

1984年,宣华等PEDVJ株(吉毒株)及其它地方分离的H株、CH株(川毒株)培养于猪胎肠单层细胞,并经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我国猪群中确实存在PED。

猪腹泻综合症解决方案(1)

猪腹泻综合症解决方案(1)

猪腹泻综合症解决方案孙鲜刚来安县雷官镇畜牧兽医站猪腹泻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

病原科类繁多,病因较为复杂。

它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感染,饲料因素及不良环境的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

各年龄段的猪都可以发生,尤其是出生后至10天前及断奶阶段的仔猪最为严重。

病猪常表现为不吃、呕吐、腹泻、被毛粗乱,饲料利用率低等症状。

发病率为20—60%,冬、春季死亡率为20—50%。

仔猪腹泻治愈后表现为生长迟缓,耗料增多,疾病不断,甚至成为僵猪。

防治猪腹泻综合症关键在哺乳阶段,防治的基础是加强怀孕母猪饲养管理和免疫预防。

整个猪场要建立和完善以消毒、防疫为核心的生物安全体系。

一、病因(一)生物性因素1.细菌性:仔猪黄痢、白痢、红痢、副伤寒、猪痢疾、增生性肠炎、结肠螺旋体等。

2.病毒性: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等。

3.寄生虫性:猪球虫病、猪弓形体病、隐孢子虫感染、猪小袋纤毛虫病、类圆线虫病等。

(二)仔猪的内在因素猪腹泻综合症多发于仔猪阶段,初生仔猪由于先天胃酸不足,所食母乳中缺乏足够的大肠杆菌抗体,缺少维生素,仔猪饲养管理不善等极易造成仔猪腹泻。

(三)饲料与营养因素1.饲料因素,饲料中含有引起仔猪腹泻发生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植物蛋白的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

这种抗原物质可引起仔猪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损伤使双糖酶的数量和活性降低造成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另外刚断奶的仔猪消化道酶功能尚不完善,特别是蛋白酶的活性较低,同时胃酸含量较低,不利于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降低了蛋白质在小肠内的吸收,未被吸收的蛋白质涌入大肠,在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腐败物质。

对结肠产生刺激导致结肠损伤,使结肠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导致腹泻。

同时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配比不合理,纤维素含量较低也可导致腹泻。

2.营养因素,母猪在怀孕后期营养和配合不当造成母猪泌乳量大,乳脂比较高,乳猪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

猪场常见疾病鉴别

猪场常见疾病鉴别

浆膜及浆膜腔
纤维素性胸膜炎及粘连 积液
猪肺疫、气喘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
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
猪副嗜血杆菌病
睾丸
1个或2个睾丸肿大、发炎、坏死或萎缩
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
臀肌、肩甲肌、咬肌等外有米粒大囊泡
猪囊尾蚴病
肌肉
肌肉组织出血、坏死,含气泡 腹斜肌、大腿肌、肋间肌等处见有与肌纤维平行的毛根
消化道
仔猪白痢
大肠杆菌
10-30日龄内仔猪,10-20日龄最甚 无季节性,条件致病
消化道
猪水肿病
大肠杆菌
断奶前后仔猪,健壮者尤甚 多见于春季和秋季,条件致病
消化道
仔猪红痢
魏氏梭菌
3日龄内仔猪
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
猪痢疾
蛇形螺旋体
各年龄,2-3月龄仔猪
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
仔猪副伤寒
沙门氏菌
6月龄内仔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 无季节性,潮湿、寒冷,季节
脑炎 猪流感
病原
CSFV
FMDV
PRRSV
PCV-2
PEDV
TGEV RV PRV PPV JEV SIV
发病日龄
任何年龄,20日龄内仔猪死亡严重
任何年龄
发病季节
传播方式
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 接触,消化道、鼻腔黏膜和破
雨季节为多
裂的皮肤
无明显的季节性,且春秋 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
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伤口
萎缩性鼻炎 口蹄疫、水疱病
猪瘟 猪瘟 猪水肿病 气喘病 口蹄疫 猪瘟、湿疹、猪链球菌病 慢性猪丹毒、猪圆环病毒病 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痘 口蹄疫、水疱病等 链球菌病、猪肺疫等 真菌感染 蓝耳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弓形体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治
咬螨 防治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与 猪 流 行 性 腹 泻 的 鉴 别 诊 断 及 综 合 防 治
杨 作 丰 ’,董 娜 ,马 建 山 ’ (1.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 阳 110164; 2.辽宁省沈 阳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辽宁 沈阳 110031)
中图分 类号 ¥856.4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672—9692(201 1)o6—0029-03
黄色 黏稠乳块或未 消化的食物 ,继而发生频 繁水 正常 。
样 腹泻 。粪便 常含 有未 消化 的凝乳 块 ,呈黄 色 、 5 病理 剖检 变化
淡绿色或 灰 白色 。病猪精神 萎靡 ,迅速脱 水 ,极 5.1 TGE 主要病变在 胃和 小肠 。胃内充 满血凝
度 消瘦 ,体 重下降 ,被毛逆 立、粗乱无光 ,常于 块 , 胃底 黏膜 充 血 ,有 的有 出血 点 ;小 肠壁 变
4 临床症状
水 ,粪便 呈水样 ,黄 色或灰 黄色 ,内有气泡 。1
4.1 TGE临床表现 哺乳仔猪往 往突然 发病 ,首 周 龄 以 内的哺乳 仔猪 常于腹 泻后 2~4 d内死 亡 ;
先 出现 呕吐症状 ,多发生于哺 乳之后 ,呕 吐物 为 断奶猪 、育肥猪 症状轻 ,发病 4—7 d后逐渐恢 复
似 ,难 以区分 ,经常 出现 误诊现象 ,延误 了治疗 2.2 PED 外有 囊膜 ,囊膜 上有花瓣 状突起 ,呈
时机【1]。因此 ,对 猪传 染性 胃肠 炎 与猪 流行性 腹 多形态 ,近似球形 ,病毒只 能在肠上 皮组织培养
泻 进 行鉴 别 诊 断就 显 得尤 为 重 要 。本 文从 病 原 物 内生长 。病 毒破坏 小肠绒毛 ,减 小营养吸收面
染病 ,对新生仔猪具有 高度致死率 (通常 100%)。 病毒 也不发病 ,却能 从 口服病毒后动物 的粪便 中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
炎症状。

该疾病主要通过口腔摄入病毒感染,导致猪出现黄水样泻便、高烧、食欲不振、
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

1.高烧:猪出现高烧,体温可以一天之内上升到40℃以上。

2.呕吐:猪患有病毒性腹泻病时,常伴有频繁的呕吐。

3.腹泻:猪腹泻的表现为黄绿色水样便。

4.热度:患病后的猪会出现食欲不振、苍白、体重下降等表现。

治疗方法:
1.隔离和消杀:发现猪群中存在人病毒性腹泻病患者时,应尽快进行隔离和消杀。


杀包括环境消毒、设备消毒、衣物、工具等消毒处理。

2.抗生素治疗:目前尚无针对PED治疗的药物,但猪病毒性腹泻病是急性胃肠炎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并治疗病情。

3.营养支持治疗: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饲料的营养质量,适当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
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增强猪的免疫力。

总之,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预防。

一旦发现病情,应尽快采取隔离消杀、抗感染治疗等措施。

为了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必须对
猪病毒性腹泻病有充分的了解并加以预防和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养猪技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都属于高度接触性的消化道传染病,分别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和类冠状病毒而导致。

猪传染性胃肠炎一般潜伏期很短,传播速度快,数日内可蔓延到全群,在治疗方面常用药物没有疗效。

猪流行性腹泻有一定的季节性,对仔猪进行治疗后可痊愈。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控。

1、发病特点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至第二年的3-4月份发生,夏季有时也会出现发病,但发病率相对较低。

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以及育肥猪感染病毒后都会出现发病,而成年母猪较少出现发病,发病率大约只有15% -19%。

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最严重的危害,死亡率平均能够达到50%左右。

一般有1头猪出现发病,就会在1周内导致同圈或者相邻猪出现发病,2-3周之后就会终止。

猪流行性腹泻,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能够发生该病,其中哺乳猪以及生长期、育肥期猪都能够发病,而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变化。

小于2周龄的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能够达到100%,而大于10日龄的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往往越小日龄患病越容易发生死亡。

病猪和康复后病猪排出的粪便都存在大量病毒,从而传播该病。

2、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胃肠炎。

哺乳仔猪通常突然出现发病,先发生呕吐,往往在哺乳后吐出黄色黏稠乳块或者含有没有消化食物的呕吐物,接着经常出现水样腹泻,排出灰白色、淡绿色或者黄色粪便,且其中含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

精神沉郁,快速发生脱水,体质严重消瘦,体重减轻,被毛粗乱、逆立且失去光泽,往往经过2-5天发生死亡。

对于小于10日龄患病的仔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往往会全部死亡。

而随着猪日龄的增长,机体耐受力不断增强,从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病愈后的仔猪增重缓慢,抑制生长发育,甚至形成僵猪。

幼猪的发病率要比哺乳仔猪低,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水样腹泻,排出灰褐色和绿色的稀糊状粪便,食量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少数猪在腹泻初期会伴有呕吐,病程可持续1周左右,如果没有发生严重失水且没有出现继发感染,能够逐渐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腹泻概述
猪腹泻 ()
拉稀、下痢
排粪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
病理产物? 有
胃肠炎
腹泻——常见肠道炎症变化;胃肠道炎症——并不一定腹泻

血液、脓汁

未消化的饲料
脱落黏膜
下痢类疾病 总体趋势
逐年降低 危害严重
• 科学饲养管理 • 疫苗普遍应用 • 环境卫生加强 • 药物预防下痢
• 猪腹泻是现代规模化养猪场一种常见多因素性疾 病。在猪病中,出现腹泻症状占~左右,尤其是 仔猪,发病率更高,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六) 中毒性 胃肠炎
腹泻
、饲料中毒:食盐;酒糟;马铃 薯;菜籽饼;棉籽饼;亚硝酸盐等
、农药中毒:有机磷、鼠药中毒
、真菌毒素中毒:霉玉米、毒素 中毒
、重金属中毒:、、、
(七) 细菌性 胃肠炎
腹泻
、猪红痢(魏氏梭菌)
、大肠杆菌病 (黄、白痢,水肿病)
、猪副伤寒
、血痢(密螺旋体—猪痢疾) 、空肠弯杆菌病、小肠结肠耶尔森
妊娠母 猪不全 价饲养
仔猪发育不良 母 管理及护
理不当
()初生仔猪采食初乳时间和量;() 人工哺乳不当; ()不适当的饲喂方式; ()哺乳期补饲不当; ()仔猪饲料; ()仔猪管理不当
仔猪小肠表面具有大量的病原结合位点——仔猪 易感因素
(二) 应激性
分泌>吸收
内源性促分泌物质:肠肽、胃泌素、 羟色胺、前列腺素、降钙素
其他
药物:拟胆碱药 食物过敏及变态反应性肠炎 砷等重金属中毒
特点
粪便量多,呈水样; 中性或偏碱 禁食后腹泻仍存在
运动异常性 腹泻
肠内容物增多 肠运动神经异常
渗出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蠕动加快
单纯运动 异常性腹泻
内源性促蠕动物质:肠肽、胃泌素、 羟色胺、前列腺素
烟酸缺乏、 砷中毒
特点
粪便含渗出液、血液等 腹部或全身有炎症反应
渗透性腹泻
消化功能不全:胰腺疾病 药物:盐类泻剂
肠渗透压
不吸收溶质 吸收障碍
肠黏膜淤血:心衰、肝静脉高压 脂
胆盐不足:肝脏疾病、胆道蛔虫 肪 其他(肠黏膜):球虫感染 泻
特点 粪便量多;酸度高
禁食后腹泻好转
分泌性腹泻
细菌肠毒素:大肠、沙门、痢疾、梭菌 导泻药物:油类泻剂、中药 前列腺素
动用体内贮铁,但仅 能维持数日即告枯竭
生理性贫血期
仔猪日龄后如果无 外源铁的来源
缺铁性贫血
三、原因及分类
多因素性 疾病
遗传因素 饲料因素 管理因素
病原微生物
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细病
菌毒
性性
腹腹


寄 生 虫 性 腹 泻
中 毒 性 腹 泻
其他因素
营 养 饮应 气 药 性 食激 候 物 腹 性性 性 性 泻 腹腹 腹 腹
日 ,容积扩大倍 龄
长度增长倍; 哺乳期;
容积增长倍
断奶后
• () 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全(新生仔猪只有母乳的酶 系,消化非乳饲料酶系在周后才开始发育)
乳糖酶 初生时活性高 周降至低线 凝乳酶 初生较高 周达高峰 以后下降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蔗糖、果糖、 麦芽糖酶
高峰 出生 周 周 周 周
植物性蛋白饲料消化能力差
• ()胃内酸性低 ,缺乏游离盐酸(日龄开始产生 月龄接近成年猪水平)
胃液酸度
哺乳期 成年猪
结合酸总酸
• ()杀菌力低,胃肠排空速度快
日龄
月龄
月龄
仔猪胃排空 速度快
• () 肠黏膜易受损,肝脏解毒机能弱
(三)免疫能力差、抗病力弱
• ()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由于胎盘屏障,胎儿不能从 母体获得免疫能力。
低血糖症
• 初生最适温度℃。仔猪保温非常重要,尤其是周龄。 • ()大脑皮质发育不全(日龄才完善) • ()新生仔猪缺乏皮下脂肪(需周后)。 • ()通过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来提高脂肪、糖
类氧化产热的效率低。 • ()仔猪出生后天内,缺乏糖异生的酶。
(五)母乳含铁量少—营养(缺铁)性贫血
• ()铁储量低:出生时,全身含铁量约; • ()需铁量大:每天需铁(成年猪外源铁天); • ()外源铁少:母乳提供铁,每天不超过。
腹泻
2、 原虫病
球虫病 弓形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
四、腹泻产生的机理及分类
肠道运动增强
分泌机能旺盛
消化与吸收 功能障碍
渗出性腹泻 (炎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运动异常性 腹泻
渗出性腹泻 (炎性腹泻)
炎症、溃疡 肠黏膜破坏
大量 分泌
运动
渗出 吸收
感染性:病毒、细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肠道肿瘤、肠缺血、
氏菌病等
(八) 病毒性 胃肠炎
腹泻
、猪瘟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 、轮状病毒性肠炎 、圆环病毒病 、细小病毒病(少)
(九) 寄生虫 性胃肠

1、 胃肠道 寄生虫
吸虫病: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
华枝睾吸虫
线虫病:蛔虫,结节虫(食道口线
虫)、鞭虫(毛首线虫)
棘头虫病:蛭形巨吻棘头虫病
腹泻
饲养环境 断奶应激 疫苗应激
()环境应激 ()生理应激 ()营养应激 ()抵抗力最低阶段
运输应激
(三) 气候性
腹泻
(四) 药物性
腹泻
气候突变(寒冷刺激); 夏季高温腹泻 滥用抗生素——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 应用大剂量泻剂 应用大剂量拟胆碱药
(五) 营养性
腹泻
1、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2、硒-维生素E缺乏—仔猪腹泻 3、仔猪低血糖症 4、维生素缺乏(冬季—VitA)
泻泻 泻 泻
胃肠炎性腹泻
消化不良性腹泻
胃肠炎的分类
病程 经过
病因
炎症性质
其他
急慢 性性 胃胃 肠肠 炎炎
原继 发发 性性 胃胃 肠肠 炎炎
黏 液 性 胃 肠 炎
出 血 性 胃 肠 炎
化 脓 性 胃 肠 炎
纤 维 素 性 胃 肠 炎
霉伪 菌膜 性性 肠肠 炎炎
(一) 食物性
腹泻
消化不 良性腹

、主要因素—先天因素
• ()被动免疫力(母源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来源——母乳 (周内)
•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出生天后迅速下降;日龄后才开始产生抗 体,日龄抗体数量还很少,此后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周龄 内—主动免疫)。仔猪周龄左右是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 (日龄首免)。
• 周龄为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的过渡期
(四)体温调节能力差、体质弱
二、仔猪消化生理特点
(一)新陈代谢旺盛, 生长发育快 高能、 高蛋白营养特点
出生 <成年


>初生重 初生重


日 >倍
日龄仔猪每千克增重需营养与成年猪比较
蛋白
代谢能




(二)胃肠功能差、消化机能不完善
• ()仔猪胃肠重量轻、容积小

出 ,体重,成年猪; 生 容纳乳汁
小肠 ,成年猪;
大肠 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