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21-30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

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0)

1.多言何益[战国]墨子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 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选择题(分,每题分)、填空题(20分,每题1 分)31.寒鸦飞尽水悠悠32.何人不起故园情33.行人临发又开封34.君看八幅南朝事35.车如流水马如龙36.桃花流水窅然去37. 一蓑烟雨任平生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0.日暮乡关何处是41.清泉石上流42.影徒随我身43 . 无案牍之劳形44.志人45.小人之交甘若醴46.寡德之人47.名词作状语48.卖柑者言49.谪(贬)50.梅花落三、阅读理解题(30分)( - _) (14 分)51.(2分)如梦令52.(6分)颜色(2分)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6分)武陵(2分)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 分)54.(4分)(1)攀缘(2)很,极(3)慢慢地,缓缓地(4 )完55.(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1)做人要正直(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四、鉴赏评析题(20分)58.(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领联写景,景中含情, 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60.略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中预组)一、选择题(共 40 分, 每题 2 分)1.B 2.D 3.B 4.C 5.C6.D7.A 8.D 9.C 10.B 11.B 12.D 13.A 14.C 15.D16.A 17.B 18.C 19.B 20.A、填空题(共 40分,每题 2 分)39. 久居外地,思念家乡40. 参考: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等等(符合要求即可) 三、阅读题( 20 分)(一)(12 分)41. (2 分)书圣 兰亭序42.(4 分)集市 名词 买 动词43.(4 分)(1)为鹅被烹而叹息 ( 2)为得好鹅,不惜墨宝(或:写字换鹅) (意思对即可) 44.(2 分)任性率真(或:洒脱放达、特立独行等) (意思对即可)(二)(8 分)45.(2 分)俗人 李白(或:作者) 46.( 2 分)喜悦而矜持 轻松愉快47.(4 分)从字面上看没有回答;三、四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写了碧山的自 然美景,实际上也就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古诗文背诵篇目21--30

21雁门太守行(1)(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2),甲光(3)向日金鳞(4)开。
角(5)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6)。
半卷红旗临(7)易水(8),霜重鼓寒声不起(9)。
报君黄金台(10)上意,提携玉龙(11)为君(12)死。
【注释】(1)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现在山西大同东北一带。
(2)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临危形势。
(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4)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鳞片。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5)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6)塞上燕脂凝夜紫:晚霞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一样凝成,夜色中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现在写作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
这里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
(7)临:抵达。
(8)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9)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10)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臵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
(11)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12)君:君王。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鉴赏《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押i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023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1.“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拦住你:“俺老孙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看的故事......你倒是说说,又是“三打’又是‘三调’的,《西游记》这样讲故事为什么吸引人?”请你从情节设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4分)22.一路游园来到出口,“唐僧”端坐在树下,对你说了一番话(见右图)。
请你评判并简述理由。
(6分)六、作文23.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
请以“会心之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阅读1.古来共谈 2.万里送行舟 3.有朋自远方来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词牌名吕氏春秋 6.(1)断(2)挑选7.像太山(泰山)一样高峻8.D9.鸣蝉夏喜悦(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10.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锤子期那样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美妙,没有人懂,又有什么意义?珍惜纯真、深挚友情(珍惜知音、珍惜友情)二、现代文阅读11.12.13.第6段首先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有更广阔的空间;第6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新思路,同时,呼应标题。
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本土化程度高,为第7段呼吁“实现技术的中国式现代化”,所以不能删去。
14.15.17.18.开篇由杨利伟对“敲击声”的疑惑引发小申的遐想,进而引出小申与外星人的奇遇与对话。
结尾处小申对神秘敲击声的提问,与开篇情节呼应。
刻画了一个对太空探索充满好奇的少年形象。
结尾留下有问未答的悬念,给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感。
三、综合运用19.20.21.22.示例一:我认为你的做法是错的。
对于邪恶的妖怪伤害了你,而孙悟空去保护你,你却责怪他,分清恶与善,如遇善良的妖怪,我们也要心存善念,而对于恶势力我们要用于反抗。
示例二:我认为你没有错。
虽然悟空是为了保护你,但他选择的方式可能过于激进,直接将妖怪打死。
古诗词大赛题目及答案

古诗词大赛题目及答案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篇1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每小题2分)1、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 × )2、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
( × )3、纤纤捉素手,扎扎弄机抒。
( ×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 ×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
( × )6、淮水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 )7、苍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
( × )8、楼船夜雨瓜州度,铁马春风大散关。
( × )9、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10、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 × )二、单选题。
(150分,每小题3分)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 B )A、304篇B、305篇C、306篇D、307篇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 B )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3、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 B )A、灯火辉煌B、灯火即将熄灭C、灯火忽明忽暗D、灯火次第闪烁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 )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
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B )A、八月B、九月C、十月 D十一月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D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D )A、鬼节B、死节C、冥节D、寒食节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文学文化常识总结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知识/文学常识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墨子》。
墨翟及其后学的言论、著作集,墨家经典著作。
共71篇,今存53篇。
每篇又分上中下,内容一致而详略有异。
其中《尚贤》《兼爱》《非攻》等篇,体现了墨子的基本主张。
其散文虽保留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作者已自觉运用逻辑理论进行论证,常以设问、设难法使论述深入。
多用比喻,文意晓畅。
2.掉。
文言中的“掉”与现代汉语中的“掉”含义相差很大。
上文“即掉尾奋耳”中的“掉”,指“摆动”“摇动”,句意为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
又,“其人忿,掉臂而去”,意为那人生气了,摆动手臂就离去。
又,成语有“尾大不掉”,原指尾巴太大不好摇动,后比喻下级单位或人员太多,指挥不灵。
又,“掉舌”,本指摆动舌头,形容能言善语,后多指搬弄是非。
3.臣。
“臣”本指男性奴隶。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隶。
后用作君主时代官吏和庶人的统称。
“大臣”指官员,“小臣”指百姓。
“群臣拜见皇帝”,这“臣”便指官员。
又用作对话时谦卑的自称。
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
4.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
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了,河流干涸了。
竭还有一个意思是“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5.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养牲畜的圈),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6.班超是东汉(朝代)出使匈奴的名将。
他的哥哥(《汉书》的作者)班固,与其父班彪、其妹班昭均为史学家,并称为“三班”。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预初、初一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D D D D D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C D A D B D C C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大学中庸22.诗圣诗王(诗魔)23.记住比24.善于卖25.怎么他的 26.尽(学完)认为(以为)27.现在通“无”,没有28.离去回头看29.到打开30.摆动尾巴相斗31.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32.文武之道33.逸于作文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35.麦花雪白菜花稀36.散作乾坤万里春37.曲名(《折杨柳》)38.衬托(反衬)39.水面如镜,山色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40.热情淳朴、天真可爱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41.晚上睡在西山,早上打水烧柴,然后摇船去打鱼(3分)42.宁静、安逸(2分)43.政坛失意的孤愤和寄情山水的逍遥。
(3分,大意符合即可)(二)44.曾经(2分)认为(2分)45.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而是知道时机有利、不利的分别。
(2分)(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2分)46.管鲍之交(管鲍之谊)(2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分)(初二、初三组)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BD C B C A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D B C A D C D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CB DC B C A B二、填空题(共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32.纪传司马迁33.魏晋刘义庆34.白居易新乐府35.春秋陶渊明36.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3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9.指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安史之乱40.倒装说的就是这个驼背老人吧41.称王大王的这样的行为越多,距离称王的目标就越远了42.比喻深厚的友谊经得起任何考验43.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要求齐王给他增加出使礼物44.世上利令智昏的人不猛醒回头,必然会葬身名利之中45.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坚守节义(意思对即可)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一)46.李商隐(2分)47.深切思念故乡(2分)48.(1)全部选择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把旅途中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2)动静结合,画面外的动衬托着画面内的静,更突出了旅途中早行的寒冷凄清,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
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王子猷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眠觉〕睡醒了。
(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
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
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
学问广博,隐居不仕。
〔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州。
〔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
宿:一整夜。
方:才。
〔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
造,到、至(因起彷徨)因:于是.彷徨:徘徊。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即:即刻。
之:代词,代剡。
人物分析:《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 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 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22.欧阳修文章成于“三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选自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译文: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别的爱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即读先秦百家著作)、史书,躺着则读各种杂记,如厕的时候则读小辞。
大概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
”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大概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1. 虽:虽然2. 而:却3. 少所嗜好:很少有别的爱好4. 西洛:指西京洛阳5. 僚属:官府中的下属官员6. 惟:只7. 小说:各类杂记8. 小辞:唐代以来即有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当时算不得文学正宗,故称“小辞”,也叫“小词”9. 盖:大概10. 笃学:好学11. 余:欧阳修自称12. 因:因此13. 顷刻:片刻14. 乃:是,就是15. 属思:构思16. 尔:句末助词。
同“耳”,罢了。
17. 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国王钱俶的第二子,后随父降宋。
18. 小说:各类杂记。
19. 宋公垂:即宋绶,字公垂,曾在国史实录院任职。
20. 余:欧阳修自称。
21. 琅然: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
22. 讽:诵读。
23. 释:放下欧阳修(1007 ~1072年),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
诗歌《踏莎行》 。
并著作著名的 《醉翁亭记》 。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 (今 河南新郑) ,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今绵阳南 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 《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
欧阳修文章成于“三上”。
‘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典出欧阳修《归田录》23. 刘备纳贤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 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瓒使 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 涿郡张飞相友善, 备与二人寝则同 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 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 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判断句) 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 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 自己的耳朵; 他胸怀大志, 很少说话(倒装句) ,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 (倒装句) 。
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 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
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 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
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 涿郡人张 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 关羽 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
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 不逃避艰难险阻。
常山人赵 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 刘备见到赵云后, 以赵云的胆识为奇, 十分用心去交结。
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后:后代。
顾:回头看。
依:依靠。
以为:把⋯⋯作为。
诣:拜访。
奇:以⋯⋯为奇。
涿( zhu 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
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24. 刮目相待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 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 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 在。
公孙瓒 (z àn ) :人名。
为:任命。
事:侍奉。
往:前往。
因:就。
主:掌管、统领。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1、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泛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过去的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同“尔”,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等到。
18、过:经过。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若:比得上。
24、就:靠近。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始:开始。
30、与:和。
31、论议:谈论,商议。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5、复:再。
36、即:就。
37、拜:叩拜,叩见。
38、待:看待。
39、吴下阿蒙: 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 指吴县, 现 在江苏苏州。
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比喻知识浅薄的人。
40、更:重新。
4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
42、邪:有时通“耶”,吗;语气词。
43、乎:啊。
表感叹语气。
44、以:用。
45、见事:认清事物。
46、岂:难道。
47、当:应当。
48、益:好处。
49、别:离开。
50、劝 : 劝告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当: 但当涉猎。
(助动词 , 应当) 当涂掌事。
(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辞: 旦辞爷娘去。
(告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古今异义名称。
见: 古意:认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今义:看见。
阿蒙, 辞: 古义: 推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古义: 研究。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古义: 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古义: 到。
(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古义: 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古义: 只。
(但当涉猎) 今义 :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 学士 往事: 古义:历史。
(见往事耳) 大:古义:很。
(自以为大有所益) 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就: 古义:从事。
( 蒙乃始就学)今义:过去的事。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 今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