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大战,王老吉与加多宝
10年拉锯战,加多宝与王老吉落个双输,凉茶行业也“凉”了

10年拉锯战,加多宝与王老吉落个双输,凉茶行业也“凉”了炎炎夏日,燥热难耐,身乏体困,在两广地区,要是来杯红罐凉茶,那真是清凉解暑,祛热消火。
凉茶,一种喜闻乐见的饮料。
说起凉茶,你一定会想到“王老吉”“加多宝”,对于这两个品牌的商业鏖战,虽然不知全貌,但一定略知一二。
最早的“王老吉”,是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名叫王泽邦的人发明的凉茶配方。
当时,王老吉凉茶很受老广人认可,一时之间,小商小贩们都跟着挂起了“王老吉”的招牌,卖起了凉茶。
靠着“王老吉凉茶”的核心配方,王泽邦脱贫致富,发财了,最重要的是,创下了一份家业,福泽子孙。
1883年王泽邦过世之后,他的子孙们,继承家业,把凉茶铺子发扬光大了。
不仅如此,还打起来配合,王家子孙一支,留在广州,继续耕耘本土品牌;另一支跑香港定居了,把凉茶走向国际化了。
1956年,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席卷华夏大地,所有的民营企业要公私合营啦。
“王老吉”广州分部,顺势而为,借着中草药凉茶的家学渊源,和政府合办了一个制药厂,也就是后来的“羊城药厂”,成了一家国企。
又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了,羊城药厂开始继续研制王老吉清凉茶饮料,并在1992年获得了正式的注册商标。
再看香港那头的王氏子孙呢?他们也整了个老祖宗名号的公司,叫“香港王老吉国际”,手里也攥着老祖宗的王牌配方。
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深圳吹来了,一批嗅觉敏锐的香港商人,闻到了内陆市场的巨大潜力。
这其中就有香港鸿道集团的主席,陈鸿道。
他一眼就瞅准了一个商机:王老吉凉茶,萌生了“把广东凉茶发扬光大”的念头。
随着香港人陈鸿道的横空出世,一场旷日持久的凉茶之争,就这么打响了……1.一个商业选择,一颗定时炸弹陈鸿道先跑去找了香港王老吉国际的执行董事王健仪,拿下了王老吉的配方。
紧接着,为了进军内陆市场,陈鸿道和羊城药厂合作,让他们把“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授权给自己。
1995年,陈鸿道创立了“加多宝”公司,和羊城药厂,也就是后来的广药集团,正式签订了商标租用合同。
王老吉PK加多宝,又胜诉了!两家恩怨诉讼纠纷大盘点!!

王老吉PK加多宝,又胜诉了!两家恩怨诉讼纠纷大盘点!!来源: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导读】:2016年3月8日,白云山发布公告,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虚假诉讼及商业诋毁纠纷一案,广东高院二审维持原判,王老吉再度胜诉。
从2011年商标之争开始,加多宝与王老吉两家凉茶企业开展官司大战。
双方十几个回合中,王老吉取得压倒性胜利,加多宝仅胜诉一回。
这些年,两家企业到底打了多少官司,结果又如何?小编为您盘点盘点。
商标之争1995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租给了加多宝。
1997年,广药集团与加多宝的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2001年至2003年间,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贿赂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签了两份“补充协议”: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
2010年8月30日,广药集团向鸿道集团发律师函,申诉李益民签署的两补充协议无效。
2011年4月,广药向贸仲提出仲裁请求,并提供相应资料,5月王老吉商标案立案。
2012年5月11日,仲裁裁决补充协议无效,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2012年5月17日,加多宝向北京一中院提出撤销该仲裁裁决书。
2012年7月13日,北京一中院终审裁定加多宝禁用王老吉商标。
2014年,广药集团向广东省高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六家加多宝公司因侵害广药集团“王老吉”注册商标造成广药集团经济损失10亿元,后又将原10亿元赔偿金额变更为29亿元。
随后六加多宝公司向广东高院提起反诉,请求广东高院判令:广药集团赔偿6加多宝公司经济损失10亿元;反诉诉讼费由广药集团负担。
2015年5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裁定书,对包括广东省加多宝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六家加多宝公司针对“王老吉”商标使用权问题反诉广药集团索赔10亿元一案不予受理。
商业揭秘:王老吉与加多宝“打架”,为什么输的是和其正?

商业揭秘:王老吉与加多宝“打架”,为什么输的是和其正?凉茶可以说在国内的饮料行业里核心组成成分,在中国的凉茶市场,现在最为有名的就是加多宝和王老吉,但是只要是90后都记得,在几年前有一款凉茶叫做和其正,同样是凉茶市场上的一位霸主,但是这两年和其正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之中,虽然依旧在凉茶市场活跃,但已经不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凉茶品牌,甚至在很多商店里已经看不见和其正的影子。
而导致和其正没落的原因,起源于凉茶行业的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
就让我们先来回顾,那一场大战的开始。
简单来说就是加多宝公司和广药集团原来是相互合作的.加多宝向广药集团购买了王老吉这个商标.然后出产红罐王老吉,众所周知,因为加多宝公司强大的营销能力,红罐王老吉很快就火了,2002年当年销售额就达1.8亿元,2003年更升至6亿元,红罐王老吉2011年销售收入160亿元,超过可口可乐。
而反观广药集团旗下的绿盒王老吉,这里要强调的是加多宝拥有的是红罐的王老吉商标,而广药则主要生产的是绿色盒装的王老吉。
但是绿色王老吉并不能赢得人们的热衷,似乎在人们的认知里,王老吉就应该是红罐的。
绿色王老吉2011年的销售不足20亿元,而即使这样的成绩,还有可能是搭了红罐王老吉热销的顺风车。
而加多宝公司通过对王老吉做了一系列的宣传,出现市面上最为流行的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给加多宝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而同,可能由于合同原因,广药集团每年收到加多宝对广药集团的王老吉这一商标没有随之巨大的利润而升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官司。
2012年7月4日:广药将销售带有“王老吉”字样的加多宝产品的两家广东经销商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分别索赔50万。
2012年7月9日:广药宣布已经以侵权为由向各地海关申请扣留加多宝产品,其中广州黄埔海关扣留加多宝产品多达17吨,广药同时宣布加多宝侵犯“王老吉”商标装潢权并提出诉讼。
2012年7月1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鸿道集团提出的诉讼申请,为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画上了句号。
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之争真相解密

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之争真相解密广药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一直未停过,自从去年5月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后纷争越演越烈,甚至中间还出现过数次加多宝员工殴打王老吉员工的事件。
这样的一些恶意相向,不禁让我们广大消费者思考:为什么王老吉和加多宝两家不能和解?为何广药王老吉加多宝不能良性竞争?为何王老吉加多宝官司没完没了?5月29日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召开的广州市国资委和广州市检察院领导出席的王老吉凉茶媒体沟通会上,这些问题得以首次解密:王老吉之争的所有根源皆源于英资企业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的行贿畏罪潜逃。
广州市检察院在会上表示,目前对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的追捕仍在进行中。
而近日针对加多宝精心炮制带有恶意攻击性质的《传人篇》广告,广州市公证处做出10份公证材料,权威证明广药集团王老吉185年从秘方到工艺一脉相传,拥有独家正宗秘方。
广州市国资委对此也首度表态,王老吉属于国有资产,由广药集团拥有,广药集团是王老吉唯一合法传承实体,拥有和王老吉相关的所有权益。
广药集团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王老吉官网)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陈鸿道行贿导致“史上最廉价商标租赁”去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终局裁定广药集团获胜,成功收回红罐和红瓶王老吉凉茶生产经营权,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过去。
全程参与了王老吉商标案的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揭秘了王老吉纷争的整个来龙去脉。
据悉,王老吉创始于1828年,主要有两个广州和香港两脉,其中香港支脉于1890年前后单独发展,民国二年正式和广州王老吉分家,一百多年间来无任何经营关系。
广州王老吉继承了王老吉的祖业和秘方,也就是今天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前身。
广州王老吉在民国时期,注册了王老吉商号、商标、王老吉公孙父子图商标等一系列无形资产。
1956年按照公私合营政策,国家以赎买方式从王老吉第四代传人手中承接了广州王老吉商标、秘方、工艺、员工等所有生产资料,成为国有企业并发展至今。
1996年广药集团成立,广州王老吉作为下属企业纳入广药集团管理,王老吉商标等无形资产归广药集团持有。
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争市场,为什么和其正几乎“消失”了呢?

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争市场,为什么和其正几乎“消失”了呢?说到凉茶品牌,大家都会想到王老吉和加多宝,同时也会联想到和其正。
2019年的春节,大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事情,今年超市里的凉茶只有加多宝跟王老吉在极其努力的竞争,而和其正似乎就此销声匿迹了,既没有锣鼓喧天的广告,也没有年节促销的礼盒,只有1.5L瓶装、550ml瓶装和310ml罐装3个产品静静的呆在超市的货架上。
很多市民表示,年节聚会较多吃的比较油腻辛辣,非常适合喝凉茶,而加多宝跟王老吉的促销礼盒也非常适合过节送礼,所以大家一般都会选择加多宝或者王老吉。
但几乎没有选择和其正的时候。
和其正作为达利集团推出的一款凉茶,早年间达利集团推出的一款凉茶产品,最早期的时候销量非常好,曾拥有近20亿的年收入,成为凉茶界的老二。
当然,这些成绩都是在加多宝上市之前的成绩。
加多宝跟王老吉本是一家,只是因为王老吉品牌归属、红罐使用权等问题开始打官司,而这个官司一打就是很多年。
那么,为什么加多宝与王老吉打官司,和其正会从市场中“消失”呢?凉茶行业整体走势呈下坡路线从行业看,凉茶领域也进入了增长放缓期。
2011-2015年,我国凉茶行业市场年均复合增速为12.34%;2016年以后,市场规模增速下降至个位数。
2017年,我国凉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78亿元,较去年增长了仅9.1%。
上清饮凉茶、太极凉茶、贵州百灵的火透等一些品牌已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品牌竞争力较差和其正是达利集团旗下的一个产品,所以达利集团并没有必须要争第一的想法,因为达利集团还有很多其他优势产品。
当年能推出和其正,也是因为看到凉茶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再加上和其正本身并没有足够强大的产品优势,王老吉主打去火,广告一出来就让大家记住了,而和其正本身没有比加多宝跟王老吉更突出的优势,所以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就很弱。
行业老大老二竞争,弱者淘汰更快加多宝与王老吉采取的几乎是紧随的战略,两个产品在包装、定价、促销渠道等等方面都有竞争,而且是你追我赶的势头,如此一来,两个产品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去竞争市场。
王老吉与加多宝纠纷案

7
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了解和认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 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经验教训
总之,王老吉与加多宝 纠纷案对于整个凉茶行 业以及商业竞争中的企 业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企业应该从中吸取经验 教训,加强自身的规范 化和专业化管理,推动 行业的健康发展
-
展示完毕 感谢您的聆听
Hale Waihona Puke 包装纠纷纠纷细节除了广告语之外,王老吉和加多 宝在包装上也存在纠纷。王老吉 认为加多宝的新包装侵犯了自己 的知识产权,而加多宝则认为王 老吉的包装设计过于雷同,存在 侵权行为。双方在包装设计上展 开了激烈的竞争,互相指责对方 侵权
渠道纠纷
此外,王老吉和加多 宝在渠道上也存在纠 纷。王老吉认为加多 宝在某些渠道上存在 窜货行为,而加多宝 则认为王老吉在某些 区域市场上的表现不 够积极。双方在渠道 管理上存在分歧,互 相指责对方不遵守市 场规则
PART 2
纠纷细节
广告语纠纷
王老吉和加多宝在广告语上存在 明显的纠纷。王老吉认为加多宝 的广告语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而加多宝则认为王老吉的广告 语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具体来说 ,王老吉的广告语强调"王老吉" 品牌的正宗性和历史渊源,而加 多宝则强调自己在凉茶市场上的 领导地位和品质保障
纠纷细节
到以下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尊重知识产权: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加强自身
1 的知识产权保护,防止被他人侵权
遵守市场规则:企业在市场运作中要遵守市场规则,不进行不正当竞争和窜货等行为。同时也要加强对
2 渠道的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3
凉茶之争 加多宝赢了

凉茶之争加多宝赢了
本文作者:易拥对于凉茶之争,广州药业集团收回了王老吉商标,可谓是占了品牌与包装,而加多宝没有了品牌,没有了市场。
但他利用广告让自己重新站起来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事在人为!
为什么加多宝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能够成功呢?
前瞻产业研究院易拥分析认为:
第一、获得了人心,加多宝捐款救灾,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时,捐款1亿人民币,让人众所周知。
第二、对渠道商的把控,巩固其渠道系统,稳住现有渠道商,另一方面通过渠道商掌控终端,避免渠道商投向王老吉,同时积极开拓新的渠道商以填补失去的部分渠道商的市场空白。
第三、大力广告推广,加多宝在开展电视、地铁广告、发布会等传统营销传播方式外,也同时注重通过QQ、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获取消费者支持打造一个立体传播策略。
2012年5月,加多宝推出自有品牌加多宝,而反观王老吉,王老吉药业两大股东广药白云山与同兴药业出现内讧,传言两大股东“拆伙”在即。
数据显示,2011年度,绿盒王老吉的收入增长39.32%,2012年度,该数字下
转载此文章请标明来源:前瞻网。
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之争

87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之争十大危机事件2011年,广药集团要求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一场长达7年的诉讼拉锯战自此展开。
王老吉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创始人王泽邦被公认为凉茶始祖。
随着时代的变迁,王老吉凉茶成为广药集团下属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产品。
该公司掌握着王老吉的配方,并注册了王老吉商标。
1993年,鸿道集团得到王老吉后人王建仪授权,可永久使用王老吉配方,同时也允许集团下属公司加多宝集团使用相应授权。
鸿道集团分别与广药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广药集团签署商标许可权,获准使用王老吉商标。
也就是说,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加多宝集团使用的配方均为王泽邦当年研制的配方。
因拥有商标使用权,所以,在1993至2011年间,加多宝集团一直使用着广药集团的商标“王老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上销售的红罐王老吉主要由加多宝集团生产,而绿盒王老吉主要由广药集团生产。
它们虽都名为“王老吉”,但由于加多宝集团的成功营销,红罐王老吉一路呈现爆炸式增长。
相比之下,绿盒王老吉要逊色很多。
如此巨大悬殊下,广药集团坐不住了,一系列争夺自此开启。
按照最初签署的王老吉商标许可协议,加多宝集团可使用王老吉商标至2010年。
也就是说,2011年,加多宝集团对于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已超出限期。
但当时,王老吉商标已被估值超过1000亿元,对加多宝集团而言,物归原主如同割肉。
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以及下属公司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同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终审裁定驳回加多宝集团二次上诉。
广药集团首战告捷。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不通换一条。
2012年,加多宝集团开始对红罐王老吉“变身”,强化“加多宝”品牌,并开始在红罐王老吉罐身上,印上同等字号的“王老吉”与“加多宝”。
广告语也随之更换,开始投放“加多宝凉茶连续7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等广告语。
由此也引发了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的第二次大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茶大战
背景:背景:2011年4月广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5月王老吉商标案正式立案,此后王老吉和加多宝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
历经约一年的血拼,2012年5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王老吉”归广药所有,凉茶大战落下帷幕。
具体分析:
第一,“王老吉”商标争议的根源是商标背后的价值。
早在1995年广药授权鸿道集团(加多宝)生产经营红色罐装和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然而那时王老吉这块牌子并没有多大价值。
经过多年的努力,加多宝把王老吉从默默无闻做到年销售160亿,而它仅享有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并且还是有期限的。
2011年经广药评估,王老吉的品牌价值为1080.15亿,看到这样的巨大的价值潜力广药必定动心;再加上和加多宝签署的协议到期,凉茶大战呼之欲出。
第二,“王老吉”品牌归属。
从法律上看,协议明确规定加多宝仅享有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且有时间期限,2011年正好到期,返还商标使用权无可厚非。
虽然,加多宝一直强调陈鸿道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与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大限分别延至2013年和2020年。
不过后来却曝出这两份协议签署的背景是李益民收受陈鸿道300万港元贿款,鸿道集团
(加多宝)最终败诉。
从情理上看,在加多宝的呵护下王老吉从默默无闻成长为价值逾千亿的大品牌确实不易,广药的做法有些卸磨杀驴的意味。
第三,商标之争双方都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在整个斗争中加多宝一直是气势如虹,冠名《中国好声音》、借助奥运宣传、、、、、、甚至一时之间,终端尽是加多宝,当时我真的以为王老吉改名加多宝了。
为了这些成绩加多宝可是下了血本。
而作为战争的赢家的广药就显得暗淡了些,虽然赢了战争,但却失去了渠道,此后终端就不见了王老吉的踪影,很多人甚至怀疑它的能力。
总结:为了利益,广药和加多宝深陷凉茶大战无法自拔,不管广药和加多宝谁赢谁输,双方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和平协商呢?加多宝有渠道和人员,广药有商标权和配方,强强联合才是双赢之道。
波特模型
一、分析
(1)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网络的发展使商城之间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不同厂商间的价格比较,从而推测出供应方大致的成本水平,从而使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降低。
(2)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价格是目前B2C电子商务公司竞争最主要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网购还不是消费者主要的消费模式,整个B2C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争相降价,打出全网最低价的招牌是企业常用的市场推广手段。
在这里相同品牌可以比价格,相同价格还可以比服务,所以消费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在这里是相对较高。
(3)新进入者威胁
当前中国电商进入门槛低,新进入者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类潜在竞争者:第一,是大型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比如苏宁、国美等;第二,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区等高流量媒体利用网络平台介入电子商务运营,形成全网的营销局势,如百度;第三,是如雨后春笋般新生的电子商务网站,这股新生的力量以一个极大的速度增长,在市场上会加剧市场竞争态势。
(4)替代品的威胁
对于中国电商来说替代品威胁还是相当大的,例如:传统的商品销售渠道和购物渠道,像家电卖场、超市,有着直观、简捷、风险小等优势,还限于现在的互联网发展局限,毕竟不能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5)行业竞争者的竞争
同行业竞争主要来自那些实力相当或者高于自己的电商企业,这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无可避免的,肯定是一场血雨
腥风的拼杀,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目前中国做的好的电商有很多,如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凡客等,下面我就凡客谈谈它的营销战略。
第一,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凡客来说是很低的,因为他有自己的品牌“凡客”,只是生产外包;第二,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于凡客也是不存在太大威胁,应为它有自己的品牌、渠道,而且都是平价甚至低价,没什么可讨价的;第三,说道新进入者的威胁,凡客的营销模式是很特别的,目前似乎还没有什么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迹象。
第四,替代品德威胁同所有的电商所面临的一样,就是传统商品销售和购物方式;第五,行业竞争压力来自如淘宝、拍拍、京东等电商企业。
所以凡客的优点也就是它的营销战略,主要是依托高品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渠道网络把自己的商品以平价卖到全国各地,实现薄利多销,事实证明它的营销战略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