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观察粪便中细菌的方法

观察粪便中细菌的方法

观察粪便中细菌的方法
观察粪便中细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样本采集: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可以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细菌、寄生虫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

2. 进行细菌培养:将粪便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以观察粪便中是否存在异常细菌。

3. 显微镜检查:将粪便样本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

4. 培养特性观察: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边缘是否整齐等。

5. 生化试验:通过生化试验可以进一步确定粪便中细菌的种类和性质。

6. 药敏试验: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观察粪便中细菌的数量、种类、生长情况等,有助于判断肠道疾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粪便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粪便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10 粪便培养标准操作程序一、粪便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见本手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原则》。

二、标本验收1.申请单验收:要求申请单除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应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收集方式、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验收时应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

2.标本验收:(1)检查标本标识是否与申请单相符;(2)检查送检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标本保存时间。

3.不合格标本处理:(1)对申请单信息不全者应设法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2)对标识不符、送检容器不合格,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标本应注明原因,退回,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记录。

三、实验室检查1、涂片检查当检查霍乱弧菌以及菌群失调优势菌时需作直接涂片检查。

(1)检查霍乱弧菌落染色检查:取新鲜送检标本涂片,干燥后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有无革兰阴性呈鱼群排列的弧菌。

悬液检查:取患者粪便,制成悬滴标本,检查细菌的动力,霍乱弧菌呈穿梭状活泼的运动,在悬滴涂下加O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原运动的现象停止,为制动试验阳性。

可初步推断为疑似O1群霍乱弧菌。

(2)酵母菌涂片检查:涂片染色在油镜下观察,是否有卵形的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即报告检出酵母样菌。

(3)粪便中优势菌: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染色性、细菌形态、排列、各自在涂下中所见到的相对比例、推定主要优势菌,并及时报告结果。

2、培养及结果观察(1)沙门-志贺菌:接种SS(或HE)及MAC(或中国兰),35℃、18-24h后检查平板,如未发现沙门菌或志贺菌的可疑菌落,48h重复检查一次。

如未发现可疑菌落,可报告:“未检出沙门/志贺菌”;如有疑似菌落,做推断性生化试验,初步生化反应符合两属生物学定义,并与志贺菌诊断血清中之一发生明显凝集者,可报告“检出**志贺菌”;与沙门菌多价及群因子诊断血清凝集者,只能报告“检出*群沙门菌”。

沙门/志贺菌的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此类培养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及暂时性抑制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生长,并促进沙门/志贺菌的生长。

医学检验-粪便标本处理

医学检验-粪便标本处理

粪便标本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厌氧链球菌种志贺菌属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荚膜杆菌弧菌属菌种艰辨梭菌气单胞菌种白色念珠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弯曲菌沙门-志贺氏菌:接种HE及麦康凯平板,35℃、18~24小时后检查平板,有疑似菌落,接种双糖,细菌分纯后用细菌鉴定仪上板鉴定后与沙门、志贺氏菌因子血清凝集,以确诊.霍乱弧菌培养:取疑似患者粪便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增菌,同时划线接种于碱性琼脂平板/双洗平板血琼脂平板,孵育.增菌培养孵育6小时后,取菌膜移种于上述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并同时做涂片,行革兰染色和悬滴标本,检查形态和活动力.各种分离平板在孵育18-24小时。

观察菌落,挑取可疑菌落,先与生理盐水混匀,观察有无自凝现象.再用O1群霍乱多价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 如发现霍乱病人,立即向当地防疫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培养: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四种--ETEC、EPEC、EIEC、EHEC.取液体状、脓血或糊状粪便或肛拭子划线接种于麦康凯或伊红美兰及血琼脂平板上,35℃孵育18-24小时,挑选乳糖发酵菌落5个,移种于KIA和MIU孵育过夜,并同时进行细菌分纯,用细菌鉴定仪上板鉴定并进行血清学分型.副溶血弧菌培养:取粪便接种于副溶血弧菌增菌液中,6-8小时后接种于TCBS和SS琼脂平板上,35℃孵育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挑取TCBS上绿色微隆、浑浊、湿润菌落,SS上挑取无色透明、不易挑起菌落进行分纯后用细菌鉴定仪上板鉴定.真菌培养:真菌性腹泻多继发于抗生素治疗后,常见于白色念珠菌、球拟酵母菌.将标本接种于含氯霉素的沙保氏琼脂及血琼脂平板,置25-30℃孵育24-48小时,根据菌落形态及涂片革兰氏染色所见结果,决定鉴定方法.菌群失调及菌交替症:根据临床提示粪便培养需选用数种培养基,包括强选择性和弱选择性肠道培养基、需氧及厌氧血琼脂平板、沙保氏琼脂等,按各类细菌分别进行培养鉴定,并观察其数量变化.3、操作流程(沙门-志贺氏菌属检查)分离培养增菌培养血清学鉴定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报告4、报告方式:以分离目的菌种的结果而决定,如:目前常规以SS/HE和中国蓝或伊红美兰分离粪便中的致病菌,阳性者应报告“沙门菌或志贺氏菌”,阴性应报告“未检出沙门菌属或志贺菌属”.其他培养结果报告方式与上述原则基本相同.5、注意事项(1)人类肠道中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亦多,在健康人肠道内经常寄居的大量的细菌,一旦肠道发生病理改变时,就可能侵入病变部位而引起疾病。

实验三 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三)

实验三  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三)

实验三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三)一、内容1.幼虫分离法(1)贝尔曼氏法(2)平皿法2.测微技术二、参考资料1.幼虫分离法有些蠕虫如网尾科线虫,其虫卵在新排出的粪便中已是幼虫;类圆属线虫的卵随粪便排出后,在外界温度较高时,经5-12小时后,即孵出幼虫;大部分圆形线虫卵因形态构造基本相似,必须培养至第三期幼虫再作鉴别,均可采用幼虫分离法检查。

(1)贝尔曼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亦称漏斗幼虫分离法取被检新鲜粪便15-20克,置于直径10-15厘米的衬以金属筛的漏斗上(可将金属筛布剪成圆片,放于漏斗中),漏斗下接一短橡皮管,管下再接一小试管,放入漏斗中铜筛上的粪便不必捣碎,加入40℃温水浸没粪球为止,此时应注意加入温水后,橡皮管内不应有气泡阻塞,如有气泡阻塞须排出,以免阻碍幼虫下沉.静置1-3小时,大部分幼虫游走于水中,并沉入试管底部,拔取小试管,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是否有运动活泼的幼虫.本法不仅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肺线虫幼虫的检查,它还应用于动物尸体剖解检查某器官和组织中的幼虫,对饲料中或土壤中的线虫幼虫液都可以用本法分离到。

(2)平皿法(法衣德氏幼虫分离法)取供检粪球3-10颗,放入盛有少量温水(约40℃)的平皿或表面玻璃上,约经5-10分钟后,除去粪球,把平皿或表面玻璃直接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或用吸管吸取液体滴于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看液体中有无运动活泼的幼虫.本法简单易行,效果亦佳,它主要用于绵羊、山羊和鹿的粪便检查,因这些动物粪便呈球星,较为干燥,不易破碎,幼虫常常集中在粪球表面,并且很易游出到温水中去。

上述两种方法,所得幼虫,运动活泼,不易看清楚其结构,可加卢戈氏碘液一滴,使幼虫死亡,并染成棕黄色,有利于详细观察其内部结构。

2.测微技术各种寄生虫成虫,幼虫和虫卵,常有恒定的大小,较大的虫体可以直接用尺测定,而虫卵和幼虫的测量需用测微器。

测微器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微一块圆形玻片,其上刻有50刻度,使用时将显微镜头取下,将目镜测微尺放于镜筒的内隔位上,再将目镜头装上,通过此镜即可在视野内见到清晰的刻度,但此刻度没有绝对的长度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临床微生物SOP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SOP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粪便培养。

3.标本标本类型粪便、直肠拭子。

标本采集3.2.1 自然排便采集自然排便后,挑取其脓血、黏液部分2~3 g,液体粪便取絮状物2~3ml,盛于灭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基中送检。

3.2.2 直肠拭子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病人及婴儿,可用直肠拭子采取,即以无菌棉拭用保存液或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幼儿2~3cm)轻轻转动取出,插入卡-布(Cary- Blair)运送培养基内或无菌容器内送检。

3.2.3 粪便标本应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能超过2小时,如不能及时送检可以放人磷酸盐甘油()或转运培养基,但不能超过24小时。

培养艰难梭菌的标本保存于-20℃以下。

培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标本应放置磷酸盐甘油溶液中保存。

(100mg/L)试剂。

保存弯曲杆菌和弧菌的标本,需加CaCl2标本拒收标准3.3.1 粪便标本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

3.3.2 送检的粪便标本混有尿液。

3.3.3 直肠拭子未置于运送培养基中。

4. 试剂、仪器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麦康凯平板。

SS平板、TCBS平板及相关生化试剂等。

VITEK 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细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细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细菌药敏卡(GPS)。

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ATB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培养箱。

接种针、接种坏、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诊断血清。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涂片检查粪便标本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辨别是否为病原菌。

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涂片检查。

只有怀疑霍乱弧菌及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时,才作直接涂片检查(观察动力和菌群比例)。

培养6.2.1 沙门一志贺菌培养参见《沙门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志贺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指南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具有重要意义,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式不当将导致病原体分离失败,或无法确定真正致病的微生物,给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造成困难,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证实验检测前标本质量。
标本
类型
采集
时间
温度
转运
报告时间
2、液体粪便取1~3ml
无菌
容器
常温
≤2h
住院超过3d或入院诊断不是胃肠炎的病人,不做常规粪便培养
直肠拭子
1、小心插入拭子超越肛门括约肌,轻轻旋转拭子,在肛门隐窝取样
2、用于检测病原的拭子应能见到粪便
无菌
试管
褥疮溃疡
1、一般不选择拭子标本
2、无菌盐水清洗表面
3、如得不到活检标本或抽吸物,则用拭子用力采集损伤底部
由于褥疮溃疡拭子提供不了什么临床信息,一般选择组织活检或针头抽吸标本
1/d#表示一天中仅需送检1次,无需多次重复送检相同标本







量多为宜
无菌容器

1h出报告
至少连续送3d,每日1次
尿(24h尿沉淀或12h全夜尿沉淀)
10ml
无菌管
留取24h尿或12h全夜尿于洁净容器中,必须静止2h后,弃上清液,收集沉渣约10ml于无菌容器送检
血培养瓶有两种规格,采血量不一样。
成人瓶:
8~10ml/瓶
小儿瓶:
1~3ml/瓶
≤2h
常温
禁止冷藏
阴性:5d
阳性:随时报告危急值,最终报告及时发出
建议从不同部位各采1瓶,共2瓶同时送检。
1、采集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为宜。

粪便检测

粪便检测

粪便检测第一节标本采集(一)概述正常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无机盐及大量的细菌等。

粪便检验的主要目的为:了解消化道以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溃疡、肿瘤及寄生虫感染等;根据粪便的性状与组成,判断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分析有无肠道致病菌或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治肠道传染病;粪便隐血试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过筛试验。

(二)标本容器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

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

(三)标本采集1.采集标本的量:一般采集指头大小(约3~5g)的新鲜粪便,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

细菌学检验时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无菌容器内。

2.送检时间: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1h内检验完毕,否则可因pH改变及消化酶的作用等,使有形成分分解破坏及病原菌死亡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验,冬季还需对标本进行保温处理。

3.采集标本的性质:应尽可能挑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

外观无明显异常时,应于粪便内外多点取样。

4.隐血试验标本: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素食3d后留取标本,禁服VitC 及铁剂等药品。

5.特殊情况的标本: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验时,可采用肛门指诊或采便管采集标本。

6.寄生虫检验标本:检查蛲虫时需要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清晨排便前拭取肛门四周,并立即镜检。

7.24h标本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时,应收集24h内粪便送检。

第二节理学检查(一)量粪便量的多少与进食量、食物的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

进食粗糙粮食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较多。

反之,则相对较少。

(二)外观1.性状正常成人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

(1)粘液便:正常粪便中含有少量粘液,但因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不易被发现。

粘液增多提示肠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粪便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1 检验目的
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 原理
正常人的肠道中栖居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了微生态菌膜屏障。

起着健康的作用,腹泻是因为病原细菌或病毒在肠道内繁殖的结果。

3 标本要求
(1)标本类型:粪便。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或未按要求部位采取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均使用灭菌器皿盛放标本
5 试剂
(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柯玛嘉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6仪器设备:
(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
(2)梅里埃ATB药敏鉴定仪
(3)显微镜、SPX-150B型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天平
7 校准程序
(送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
8 标本的处理
8.1 沙门-志贺菌:取粪便少许,增菌后转种或将粪便直接接种SS 及中国蓝或麦康凯、伊红美蓝平板,35℃、18-24h后进行鉴定。

沙门氏菌增菌37℃,16-24h,转钟在平板上,增菌液:粪便等于10:1。

志贺菌增菌37℃,4-6h,转种在平板上。

注:伤寒病人在发病1—2周采取血液,发病2—3周采取粪便和尿液。

8.2 霍乱弧菌培养: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增菌,增菌培养孵育6—8h后,取表面菌膜移种于碱性琼脂平板/庆大霉素一亚碲酸钾平板上。

8.3 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含氯霉素的沙氏琼脂及血琼脂平板上,置25-35℃和35℃孵育24—48h,来鉴定。

9 操作流程
粪便或肛门试子
分离培养增菌培养
麦康凯或中国蓝亚硒酸增菌培养基GN增菌培养基
(适用于沙门菌属)(适于
志贺菌属)
SS琼脂
SS及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
三糖或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鉴定生化反应鉴定药物敏感性
试验
报告
10 质量控制:
参加我科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
11 患者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
阴性:(1).“未检出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
(2).“未检出霍乱弧菌”
阳性:根据细菌鉴定结果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