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无菌检查操作规程无菌检查是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确保手术操作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的必要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检查的操作规程。

一、无菌检查前准备1.收集必要的无菌检查器具,如指套、无菌钳、口罩等。

2.穿戴严密的无菌工作服和手术帽,要求紧贴身体,无污染。

3.清洁工作台面和清理无菌区的地面,准确地摆放器具,以使工作区面积最大化。

4.设定无菌检测计时器和偏光镜。

5.检查仪器是否器具过期,并做好记录。

二、无菌检查程序1.无菌检查前要先洗手,并在手部戴上0级无菌手套,以保证手部不会对无菌操作产生污染。

2.按照有关技术操作要求,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按规定时间和密闭条件完成无菌操作。

3.使用特制口罩,以减少口腔的细菌排放。

4.无菌操作过程中,必须避免与外界发生接触。

如果需要进行人员进出等活动,必须在无菌状态下进行。

5.在完成无菌操作后,对已安装的无菌器具进行检查。

如发现污染或异常,必须及时更换或处理。

6.对于发现无法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的器具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保留记录,不得进入无菌资料保存范围内。

7.无菌操作完成后,器具必须储存在有关的储存库中,做好记号,并严格实行发放原则。

三、无菌检查后处理1.除去手套并脱穿手术服之后都要再次手洗。

2.检查各种登记单、记录表格的更新,并原样归档。

3.及时整理无菌工作区,对无菌区域内的物品进行清洗和整理。

4.定时地进行系统、设备、器具的清理和维护,并进行记录以便复查。

4.做好无菌器具、设备的外观和功能的检查,有问题及时报告或处置。

5.在每次结束无菌检查操作之后,要对检查器具和环境进行检查,检查是否符合无微量、无孔度和微生物数量的要求,确保工作质量。

结论无菌检查是医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保障手术操作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

同时,也需前后准备工作、归档整理和对设备的维护以做好应急处理。

操作人员必须具有清洁消毒、设备保障、清洁管理等基本知识,以确保医疗卫生的质量和安全。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的基本操作,为无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QC无菌检查的操作。

4. 职责:QC无菌检查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 定义: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无菌器具及适用于药典要求无菌检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2.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控(18~26)℃及除湿装置,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2.1. 无菌室的清洁与消毒应符合QC洁净室清洁、消毒规程(SOP ZL0014)。

5.2.1.无菌室无菌程度的检查应符合规定:见沉降菌监测规程(SOP ZL0006)、悬浮粒子监测规程(SOP ZL0005)。

实验设备及用具:5.3.1.电热干燥箱、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试管、注射器、针头、试管架、刻度吸管、手术剪、手术镊、砂轮、注射器盒、搪瓷托盘、双碟、75%酒精棉球、无菌工作服(衣、裤、帽、口罩等)。

5.3.2.微孔滤膜:直径50mm、孔径0.45μm,应符合规定。

5.3.3.除菌滤器:除菌滤器采用的是HTY-2000型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5.3.4. 所有进入无菌室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或灭菌,应严格按照进入QC无菌室物品清洁、消毒、灭菌规程(SOP ZL0015)进行操作。

5.4. 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5.5. 培养基:5.5.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真菌培养基。

5.5.2. 培养基的使用,配制、管理及灵敏度检查应按照培养基管理规程(SMP ZL0036)、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规程(SOP ZL0019)、培养基配制规程(SOP ZL0016)进行操作。

5.6. 对照用菌液:5.6.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occus s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无菌检验室操作流程

无菌检验室操作流程

无菌检验室操作流程
无菌检验室操作流程如下:
1.试验前将被检样品及试验用品放入传递窗,关闭外门,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2.打开高效过滤风机、紫外灯和电源开关,紫外灯照射30分钟。

3.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室前洗手,在缓冲间内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更换拖鞋后,进入工作室。

4.用消毒剂消毒手和腕部,将所需物品经传递窗传进。

5.工作期间不得进出工作室。

6.试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台面和地面,室内留用物品摆放整齐,其他物品经传递窗传出。

工作人员关好内门,进入缓冲间,更换拖鞋和无菌衣,离开工作室,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7.打开传递窗,取出接种好的培养物送去培养,剩余样品根据实验室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8.关闭风机和紫外灯电源。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号:BR3-SR0版本:01制定: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修订记录序修订内容摘要版本变更日期号《无菌检验操作规程》2016-02-22 1生效时间2016.02.22 页次4-1 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一次性使用体腔热灌注治疗管道组件的无菌检测3.职责负责对一次性使用体腔热灌注治疗管道组件的无菌检测4.内容4.1检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1101 无菌检查法4.2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4.3.培养基4.3.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4.3.2 霉菌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4.3.3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每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无菌性检查(可与产品无菌检验同步进行)。

检查时,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4.4.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4.4.1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4.4.2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

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10Pa。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

4.4.3 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和《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每月检测一次,沉降菌的监测每周检测一次。

6.4 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1. 引言无菌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技术操作,旨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本文档旨在提供无菌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2. 规程以下是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循的规程:2.1 准备工作- 在无菌室内进行操作,确保环境清洁和无菌。

- 洗净双手并穿戴合适的无菌手套和个人防护装备。

2.2 准备试验器材- 所有试验器材应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 使用已经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器材。

2.3 消毒操作区域- 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 确保操作台面无菌,并进行适当的消毒。

2.4 打开培养皿- 对培养皿的外表进行消毒处理。

- 打开培养皿时,尽量减少周围环境和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2.5 液体传递- 使用无菌移液器和无菌吸管进行液体传递操作。

- 避免直接接触试管或培养皿的口部。

2.6 摇荡和混合- 使用无菌方式进行试管的摇荡和混合操作。

- 避免摇荡时造成液体溅出和微生物扩散。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与非无菌物体接触,如皮肤、衣物、工作台等。

- 避免喷嚏、咳嗽或大声说话,以防微生物扩散。

- 严格遵循操作顺序和规程,减少错误和污染的可能性。

- 定期检查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状态,确保其无菌性。

- 注意药品和试剂的保存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物品。

4. 总结无菌操作是保证实验准确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规程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高质量和可重复性。

任何操作都应着重于无菌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以上为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您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方法处理后的医疗器械(具)、植入物品、敷料等是否达到无菌标准的一种方法。

临床部门不应常规进行无菌检验,如有需要,可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人来采样检测。

二、试验前准备1.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以上的洁净实验室内实施,并证实该实验室各项指标符合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等相关要求,且在有效期范围之内。

2.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制备无菌检验用洗脱液、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见附)。

3.在无菌检验前三日,分别在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

4.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1)在检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一环至需氧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h 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可通过比浊法或稀释后用1m1接种平板来确认)。

(2)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18~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3)取白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三、样本制备根据检样的类型与大小,以及带孔(腔)与否,可以按照以下不同的方法进行制备。

1.敷料类等非管道类样品:取2个包装内的样本,剪成约10mm×30mm 大小的样片21片,接种需氧一厌氧菌培养管5管与真菌培养管2管。

每培养管含培养基40m1,各接种3片样片。

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是在医疗、实验室等领域中进行的一种重要操作。

它的目的是保持环境的无菌状态,防止外界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无菌操作的一般规程和注意事项,以期帮助读者正确地进行无菌操作。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操作的场所清洁整齐,并保持室温适宜。

其次,要准备好所需的无菌器械和培养基等物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

再次,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消毒,包括洗手、穿戴无菌衣物和戴上无菌手套等。

二、无菌操作步骤1. 打开试验台:在无菌试验台上进行操作时,首先应按照操作规程打开试验台,确保室内的无菌环境。

2. 洗手消毒: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洗手消毒。

先用流动水洗手,然后使用无菌洗手液进行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

最后,用无菌酒精进行手部消毒。

3. 穿戴无菌衣物:完成洗手消毒后,接下来要穿戴无菌衣物。

无菌衣物包括无菌帽、无菌口罩、无菌手套和无菌鞋套等。

穿戴时要注意不要碰触到其他物品,以免引入污染源。

4. 开始操作:在穿戴好无菌衣物后,可以开始进行无菌操作了。

操作前要将所需的器械和试剂置于无菌台上,避免污染。

5. 使用无菌器械: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务必使用无菌器械。

无菌器械是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可以保证其无菌状态。

使用时要注意不要碰触其他非无菌物品,同时注意不要使器械碰撞,以免影响无菌性。

6. 注意无菌培养基的使用:无菌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基础,使用前要检查培养基是否有变色、变质等情况,同时要注意不要碰触到其他物品,以免引入污染。

7. 触摸操作:在触摸培养基或其他无菌物品时,要注意手部的无菌性。

当需要触摸无菌物品时,要用无菌手套轻柔地触摸,避免使用指尖接触,以免杂菌附着。

8. 包装无菌物品:当需要将培养基或其他无菌物品包装时,要使用专门的无菌包装袋或容器,并在包装过程中保持手部的无菌性。

三、注意事项1. 避免大面积的污染: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要避免大面积的污染,尽可能将无菌区域与非无菌区域分隔开来,防止跨区域传播。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无菌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检测是对生产环境、物品和人员进行无菌状态的监测,以保障生产过程的无菌条件,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实验室等需要进行无菌检测的场所。

三、设备和试剂准备1. 无菌检测器具:包括无菌采样器、玻璃培养皿、无菌滤膜等。

2. 无菌试剂:包括无菌生理盐水、无菌琼脂培养基等。

3. 其他辅助设备:无菌手套、试验操作台、灭菌器等。

四、操作步骤1. 所有操作人员需佩戴无菌手套并消毒双手。

2. 检测前检查无菌器具是否完好无损,无菌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3. 打开灭菌器,按照灭菌器操作规程进行灭菌。

4. 取出灭菌的无菌器具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

5. 打开无菌生理盐水,用无菌采样器采集样品,将样品转移到无菌琼脂培养基上。

6. 用无菌滤膜过滤空气样品,将滤膜放置在无菌琼脂培养基上。

7. 将培养皿密封好,标记好样品信息和日期。

8.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置在37℃左右,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9. 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菌落的形成,通过目测判断是否有无菌条件被破坏。

10. 将培养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登记表上,并及时处理无菌条件被破坏的情况。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台面整洁,避免产生细菌交叉污染。

2. 操作前要先进行培养皿的灭菌,防止细菌的污染。

3. 操作人员要注意穿戴无菌手套,避免手部污染物的接触。

4. 操作完毕后要将废弃物经过正确处理,避免外源性菌的传播。

5. 操作人员要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技能评估。

六、操作记录和报告1. 每次进行无菌检测都要详细记录操作时间、地点、样品名称、操作人员等信息,形成操作记录。

2. 若有无菌条件被破坏的情况,要及时报告负责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操作规程的验证1. 操作规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验证,包括设备的灭菌效果、样品的灭菌效果等。

2. 验证结果要记录并备案,为操作规程的修订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查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检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硫酸、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实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6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

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培养14天,用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钟存中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F)64 941]
白色念球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5.2.9.2.2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h,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1ml菌数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入3-5ml 0. 05%(mo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孢子数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用。

5.2.9.2.3培养基接种: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

5.2.9.2.4 结果判定:空白管应无菌生长,加菌的管生长良好,说明该培养基灵敏度符合规定。

5.3 方法实用性试验
进行产品无菌检查时,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已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产品的无菌检查。

若检查程序或产品发生可能影响检查结果时,应重新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方法适用性试验按“5.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及下列要求进行操作。

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方法。

5.3.1 菌种及菌液的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菌株及菌液制备同“5.2.9.2培养基灵敏度检查”。

5.3.2 薄膜过滤法:每种培养基规定接种的供试品总量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小于100cfu试验菌,过滤。

加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至滤筒内。

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容器,加入等量试验菌,作为对照。

置规定温度下培养,培养时间不得超过5天,各试验菌此方法作。

5.3.3 直接接种法: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6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孢梭菌各2管,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6管,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杆菌、白色念球菌、黑曲霉各2管。

其中1管接入每只培养基规定的供试品接种量,另1管作对照,置规定的温度培养,培养时间不得超过5天。

5.3.4 结果判断:与对照管比较,如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说明供试品的检验量在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若供试品的任一容器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检验量在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采用增加冲洗量、增加培养基的用量、用中和剂或灭活剂、更换滤膜品种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重新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方法适用性试验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5.4供试品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实验过程中,若需用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

5.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