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培养法)

合集下载

GM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GM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注射剂进行无菌检查。

3.责任: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定义: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内容:5.1无菌操作设备: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灯等。

5.1.1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超净工作台。

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1.2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

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半小时。

5.1.3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

取直径90mm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在35-37℃预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将3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1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好,置35-37℃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10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 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

5.1.4无菌室内应准备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灯、火柴、镊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

5.2仪器、用具:5.2.1真空泵、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精度0.1g)、抽滤瓶(500ml)、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规格)、试管、双碟(9cm)、注射针、镊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纱布、棉花(原棉)、不锈钢吸管筒、接种环、微孔滤膜(直径约5cm),孔径应在0.45±0.02μm )载玻片、洒精灯、取样勺、吸耳球、喷雾瓶。

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1. 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无菌检查操作的标准化和正确性,以保证无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无菌产品的生产和质检过程中的无菌检查。

3. 责任与义务(1) 生产人员应确保在无菌检查操作中遵守本操作规程,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质检人员应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检查,并确保检查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督人员应对生产和质检过程中的无菌检查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4. 设备和试剂(1) 无菌工作台:具备净化和无菌过滤功能的工作台。

(2) 紫外线灯:用于灭菌工作台和无菌操作区域的紫外线照射。

(3) 无菌检查培养基:用于培养和检测无菌产品中的微生物。

(4) 无菌接种环:用于取样和转移样品至培养基。

5. 操作步骤5.1 环境准备(1) 打开无菌工作台并等待净化系统启动,确保工作台内部洁净无菌。

(2) 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工作台和操作区域20分钟,杀灭空气和表面的细菌。

(3) 把无菌检查培养基准备好,摆放在无菌工作台上。

5.2 样品准备(1) 取无菌接种环,焰烧消毒后待其冷却。

(2) 打开无菌产品包装,取出样品。

(3) 用消过毒的剪刀将样品切取一小块,果皮向内。

5.3 样品接种(1) 将取好的样品迅速转移到无菌工作台上的无菌检查培养基上。

(2) 将样品放在培养基的中央,轻轻压一下以确保样品与培养基接触。

(3) 焚烧消毒无菌接种环,接种环冷却后用它切取一部分培养基上样品。

5.4 培养(1) 将接种好的无菌检查培养基盖好,记录好样品的相关信息。

(2) 将培养基培养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适宜的培养温度。

(3) 根据培养基的类型,进行适当的培养时间。

5.5 结果判断(1) 在培养时间到达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2) 如果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表示样品不符合无菌要求。

(3) 如果培养基上没有细菌生长,表示样品符合无菌要求。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制定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操作正确。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大容量注射剂无菌检验操作。

责任者:质管部、化验室主任、QC检验员内容:1、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I H。

2、简述:无菌检查方法系用于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检查。

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了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3、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C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A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污染,但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操作前环境洁净度应经验证。

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5、方法验证:进行该项检查前应按照《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规程》确认该方法的适用性。

4、人员要求: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培训。

6、检验数量及检验量:6.1、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最少检验数量:2%或10个(取较少者),供试品无菌检查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用;若采用直接过滤法,应增加供试品无菌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用。

6.2、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半量(100ml≤V≤2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检验量应不少于直接接种的供试品总接种量,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7、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真菌培养温度为23~28℃。

8、仪器用具: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离心机、双碟、试管、三角瓶、刻度离心管、注射器(针头)、剪刀、镊子、注射器盒、75%酒精棉球、紫外光灯365nm、真空泵、一次性使用集菌培养器。

9、消毒剂配制:9.1、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

9.2、0.2%新洁尔灭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9.3、2%来苏尔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10、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10.1、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使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7.1±0.2,分装,灭菌。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方法处理后的医疗器械(具)、植入物品、敷料等是否达到无菌标准的一种方法。

临床部门不应常规进行无菌检验,如有需要,可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人来采样检测。

二、试验前准备1.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以上的洁净实验室内实施,并证实该实验室各项指标符合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等相关要求,且在有效期范围之内。

2.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制备无菌检验用洗脱液、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见附)。

3.在无菌检验前三日,分别在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

4.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1)在检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一环至需氧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h 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可通过比浊法或稀释后用1m1接种平板来确认)。

(2)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18~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3)取白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三、样本制备根据检样的类型与大小,以及带孔(腔)与否,可以按照以下不同的方法进行制备。

1.敷料类等非管道类样品:取2个包装内的样本,剪成约10mm×30mm 大小的样片21片,接种需氧一厌氧菌培养管5管与真菌培养管2管。

每培养管含培养基40m1,各接种3片样片。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制定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操作正确。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大容量注射剂无菌检验操作。

责任者:质管部、化验室主任、QC佥验员内容:1、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I H。

2、简述:无菌检查方法系用于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检查。

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了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3、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C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A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污染,但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操作前环境洁净度应经验证。

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5、方法验证:进行该项检查前应按照《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规程》确认该方法的适用性。

4、人员要求: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培训。

6检验数量及检验量:6.1、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最少检验数量:2%或10个(取较少者),供试品无菌检查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用;若采用直接过滤法,应增加供试品无菌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用。

6.2、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半量(100ml w V< 2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检验量应不少于直接接种的供试品总接种量,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7、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C,真菌培养温度为23〜28C。

8、仪器用具: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离心机、双碟、试管、三角瓶、刻度离心管、注射器(针头)、剪刀、镊子、注射器盒、75%酒精棉球、紫外光灯365nm真空泵、一次性使用集菌培养器。

9、消毒剂配制:9.1、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

9.2、0.2 %新洁尔灭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9.3、2%来苏尔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无菌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检测是对生产环境、物品和人员进行无菌状态的监测,以保障生产过程的无菌条件,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实验室等需要进行无菌检测的场所。

三、设备和试剂准备1. 无菌检测器具:包括无菌采样器、玻璃培养皿、无菌滤膜等。

2. 无菌试剂:包括无菌生理盐水、无菌琼脂培养基等。

3. 其他辅助设备:无菌手套、试验操作台、灭菌器等。

四、操作步骤1. 所有操作人员需佩戴无菌手套并消毒双手。

2. 检测前检查无菌器具是否完好无损,无菌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3. 打开灭菌器,按照灭菌器操作规程进行灭菌。

4. 取出灭菌的无菌器具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

5. 打开无菌生理盐水,用无菌采样器采集样品,将样品转移到无菌琼脂培养基上。

6. 用无菌滤膜过滤空气样品,将滤膜放置在无菌琼脂培养基上。

7. 将培养皿密封好,标记好样品信息和日期。

8.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置在37℃左右,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9. 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菌落的形成,通过目测判断是否有无菌条件被破坏。

10. 将培养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登记表上,并及时处理无菌条件被破坏的情况。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台面整洁,避免产生细菌交叉污染。

2. 操作前要先进行培养皿的灭菌,防止细菌的污染。

3. 操作人员要注意穿戴无菌手套,避免手部污染物的接触。

4. 操作完毕后要将废弃物经过正确处理,避免外源性菌的传播。

5. 操作人员要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技能评估。

六、操作记录和报告1. 每次进行无菌检测都要详细记录操作时间、地点、样品名称、操作人员等信息,形成操作记录。

2. 若有无菌条件被破坏的情况,要及时报告负责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操作规程的验证1. 操作规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验证,包括设备的灭菌效果、样品的灭菌效果等。

2. 验证结果要记录并备案,为操作规程的修订提供依据。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每次操作时,均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及冲洗液同法操作,作为 阴性对照。 4.1.3 实验完毕
将废液和实验物品及已操作完毕的含培养基的集菌培养器等移至 传递窗并拿出,擦拭工作台面,检查电源是否关闭,是否有遗留物品 等。按照《人员进出实验室的净化更衣规程》脱掉无菌服并装入配套 的袋中,开启无菌室紫外灯半小时,将无菌服送至特定的洗衣机进行 清洗灭菌。实验完毕的样品按照《检验用样品管理规程》进行销毁处 理。 4.1.4阳性对照
关闭紫外灯10分钟后,进入缓冲间,按照《人员进出实验室的净化 更衣规程》进入,并按照此规程穿戴无菌服、口罩。
4.操作
4.1薄膜过滤法 4.1.1操作前准备
检查无菌室电源和仪器是否完好,标示状态卡是否正确,是否有前 次遗留物品及废液等,戴上无菌手套将供试品及所需物品移入无菌操作 室,开启超净工作台并擦拭工作台面。 4.1.2操作 4.1.2.1根据药液性质选用不同型号的培养器,对于普通药液选用型号
菌检查法的要求。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
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必须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
法重试,若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 合规定。
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 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无菌检查法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 接种法。 1.2 检验数量
指一次检验所用供试品最小包装容器的数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表 1规定的最少检验数量进行,最少检验数量不包括阳性对照试验的供试 品用量。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做阳性对照用; 采用直接接种法,增加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为阳性对照用。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BI无菌检查操作规程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管理部门:发放部门:生产部 质管部 工程部 研发部 PMC 采购部 仓库 营销中心 人事行政中心 财务部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BI无菌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以指导检验员按规定的作业标准进行操作。

2、范围适用于用BI无菌试验,包括片状和自含式的BI。

3、职责检验相关人员对该规程负责。

4、仪器设备及试剂4.1恒温培养箱4.2高压蒸汽灭菌器4.3超净工作台4.4酒精灯4.5 营养肉汤/TSB、酒精4.6夹子,镊子,剪刀,记号笔,试管架。

5、操作步骤5.1自含式BI的无菌试验5.1.1灭菌循环结束后,2小时之内将PCDS(BI)取出并进行无菌试验(若不能马上进行无菌试验,需将BI 放入冰箱中冷藏,但必须在48小时之内进行无菌试验).5.1.2打开PCDS(BI)包装袋,取出里面的BI,保持BI竖直且塑料盖朝上,然后用夹子住塑料管,轻轻用力,使塑料管内的安瓿破裂,使安瓿内的培养基与塑料管内的载体接触,接着用手指轻轻弹塑料管,使培养基与载体充分浸润。

5.1.3将上述BI竖直放到35±2℃(或根据产品说明书的培养条件)的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每24小时观察并记录培养结果。

5.2片状BI的无菌试验5.2.1灭菌循环结束后,2小时之内将PCDS(BI)取出并进行无菌试验(若不能马上进行无菌试验,需将BI 放入冰箱中冷藏,但必须在48小时之内进行无菌试验)。

5.2.2将PCDS(BI)取出后,将外包装纸塑袋和培养基放到传递窗中,用消毒液喷在袋子上进行紫外灯消毒30分钟。

5.2.3消毒30分钟后将BI和培养基转入超净工作台,培养基试管用记号笔编号,所编的号与BI外包装带上的编号需一致。

5.2.4打开外包装袋,取出里面的BI,撕开BI内层包装,将菌片直接投放入装有10mL无菌的TSB的试管中,将试管盖及口子在酒精火焰上消毒后盖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草人:起草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武汉仝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uhan Togo Biotechnology Co.,Ltd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测的基本操作,为无菌检测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通过无菌检验后,确保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进行细胞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

3、内容
3.1 简述:无菌检测系用于检查细胞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检查。

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3.2 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3.3人员要求:无菌检测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及检验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检验培训。

4、无菌检验前的准备
4.1器具灭菌、消毒
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可置高压灭菌锅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

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电子天平,工作台面等,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4.2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开启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需在一更区脱去一般区工作鞋,换无菌检验室工作鞋,并在二更区穿戴无菌服、口罩和手套,口罩掩住口鼻,帽子包裹所有头发。

进入无菌检验室的所有培养基、供试品等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拆除后,查看所有进入无菌检验室的器具上的灭菌、消毒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符合要求的于传递窗进行表面紫外消毒,传入无菌检验室。

5、无菌检验室操作要求
1)人员进入后,首先进一步消毒擦拭工作台面。

2)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3)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避免破损,以防培养物扩散。

4)所有操作均应在近火焰区进行,且不得有大幅度或快速动作,以免搅动空气中的尘埃微粒。

5)使用金属接种器具时,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

6)在接种培养物时,动作应轻、准,防止培养物溅出,产生汽溶胶,造成污染。

7)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带菌物品,用后均应作消毒、灭菌处理。

可在检验过程中随用随时放入消毒液缸内浸泡或消毒桶内,或在检验完成后经传递窗传至一般区,立即用压力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分钟。

6、培养基制备
6.1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制备
所用试剂:
酪胨(胰酶水解) 15.0g
葡萄糖 5.0g
L-胱氨酸 0.5g
硫乙醇酸钠 0.5g (或硫乙醇酸)(0.3ml)
酵母浸出粉 5.0g
氯化钠 2.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琼脂 0.75g
水 1000ml
制备: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为7.1±0.2。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氧化层的颜色要求: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刚需经100℃水浴加热到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应防止被污染。

6.2 霉菌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制备
所用试剂:
胨 5.0g
酵母浸出粉 2.0g
葡萄糖 20.0g
磷酸二氢钾 1.0g
硫酸镁 0.5g
水 1000 ml
制备: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和,微温溶解,调节pH值约为6.8,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pH为6.4±0.2。

还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

培养基配制后应尽快灭菌,避免微生物繁殖。

一般采用高压蒸汽121℃灭菌30分钟。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在2~25℃保存,在3周内使用。

6.3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每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无菌性检查(可与产品无菌检验同步进行)。

检查时,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7、稀释液、冲洗液的制备
0.1%蛋白胨水溶液:
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后置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21℃灭菌30分钟后,于4℃保存备用。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钾7.23g、氯化钠4.30g、蛋白胨1.0g,加水1000ml。

微温溶解,滤清,分装后置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21℃灭菌30分钟后,于4℃保存备用。

浸提介质:9g/L无菌氯化钠溶液。

8、对照菌液制备
无菌检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至营养琼脂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8~24h 后备用,同时制备0.9%氯化钠溶液加入6支小试管内,每支试管内加9.0ml的0.9%氯化钠溶液,在高压灭菌锅内经121℃灭菌30分钟备用。

将已配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菌液取1.0ml加入第一支小试管内,稀释成浓度1:10的菌液;取第一支试管内1.0ml菌液加入第二支小试管内,稀释成浓度1:100的菌液,同法稀释成浓度1:106(每ml含菌量≤100CFU)即可。

采用平皿计数法测定活菌数。

9、无菌检验培养温度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3~28℃培养。

10 、无菌检验
灭菌前、后菌片应按菌片说明书规定条件保存。

10.1 接种
开启单向层流,分别将灭菌后的菌片成对放入已灭菌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阳性对照,以未接种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未接种的改良马丁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

10.2 培养
阳性对照管于30~35℃细菌培养箱培养48~72小时,其余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于30~35℃细菌培养箱培养7天。

10.3 结果判定
培养后,阳性对照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和被检样品未见需氧菌、厌氧菌和霉菌生长的即为合格。

11、质量记录
《无菌检验原始记录》
《菌种外购、转种记录》
《培养基制备记录》
《实验中废弃的带菌物品灭菌处理记录》
《实验用稀释液、冲洗液、缓冲液制备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