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威先生ppt-北京版必修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2.6华威先生同步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2.6华威先生同步

《华威先生》同步练习一. 本周教学内容:《华威先生》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中“自相矛盾”、“夸张”等讽刺手法。

2. 感受华威先生这类丑恶的人群是可笑的,令人憎恶的。

三. 教学重点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分析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四. 教学过程1. 关于作者和背景介绍: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张元定,号一之,曾用笔名张无诤、铁池翰、哈迷蚩等。

湖南湘乡人。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移行》等12部,中篇小说《清明时节》,长篇小说《鬼土日记》《一年》《在城市里》《齿轮》等5部。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儿童文学作品有《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罗文应的故事》等,语言生动,符合儿童心理,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中。

现有《张天翼小说选》《张天翼文集》(10卷)问世。

这篇小说写于抗日时期。

当时前方战事紧张,而后方的华威先生,也在天天忙碌着为抗战做“贡献”——到各个组织开会、讲话,然而总是讲不了两句,就又赶到下一个会场去了。

他是真的在关心抗战组织的发展吗?不,他不过是想把各个组织的权力抓到手罢了,强调“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小说巧妙地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国民党顽固派。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思考一下,这样一个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2. 本文涉及的典型环境明确:抗日战争时期。

3. 本文介绍了华威先生的哪几件典型事件明确:难民救济会……通俗文艺研究会……文化界抗战总会……战时保婴会……日本问题座谈会……4. 华威先生的外在贯穿性动作明确:“忙”。

5. 华威先生忙碌的内容明确:开会、抗战——“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

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6. 文章列举了华威先生开的哪几个会议?他的表现有何异同?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会议表现的不同性格特征难民救济会(详)第17段;“很客气…当主席”“推举主席”“拍几下手板”;粗鲁地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边抽烟一边讲话;“把帽子…出去”旁若无人;对别人提出的困难“唔…”;对年轻人“冷冷地…”不理不睬。

华威先生课件

华威先生课件

时代大事记 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1935年的华北事变前后,仍然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但 是这次加了一个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3.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宣布准备自卫发表自卫宣言,准 备抗战,到8•15会战后国民党开始了真正的抗战。 4.1938年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 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 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 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 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失败后 国民党开始了消极抗日的政策,至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正 式确立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1.小说为了讽刺华威先生的庸俗可笑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举2-3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 鲜明的对比 1、仪表和风度上优雅与失范的对比。他“上帽子”, “永远挟着公文皮包”,“永远带着那根老粗老粗黑油油 的手杖”,同时还“戴着戒指”,十分注意仪表和形象; 他经常“划洋火”、“抽雪茄”、“翘兰花指”、“拍几 下手板”,显得很有领导风度,风雅高贵;当没能参加战 时保婴会时,“他开始打听,调查”,“把下巴挂了下 来”,“食指点对方的胸脯”;当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 会时,他“发脾气”、“吼着”、“猛地跳起来了”、 “瞪着眼”、“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没命地喝许 多酒”、“嘴里嘶哑地骂着”、“打碎了一只茶杯”等等。 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吓唬人的,哪怕 是一点点威胁到其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就令他丑态毕露、 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尊
2、日常“工作”中快与慢的对比。他坐的包车“‘叮当, 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往左 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让到路边”, “行人赶紧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来不及看清楚就跑得老 远老远”,“像闪电一样快”,“速度全城第一”,总让人觉 得他有十分要紧的事情;他经常“掏出表来看一看”,“把表 放在面前”,“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起来、眉毛皱着、嘴 唇使劲撮着”,“立刻就走”,让人觉得他时间观念非常强; 但他每到一个会场,“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 “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照例——会场里的人全 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有几位拉长了脸”,“有一位甚 至抓着拳头瞪着眼”,对他敢怒不敢言,每次开会总是迟到早 退;“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 “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这就戴起 帽子去赴一个宴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 是他请人吃饭”。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 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虚伪无聊而又毫无时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2.6华威先生1课件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2.6华威先生1课件

• B.对于畸形社会各种类型的小市民、小地主 和小官僚和一些空虚无聊的知识分子,作了 生动的描绘和无情的鞭笞,出色地刻画了20 年代后期和30年代旧中国形形色色的“众生 相”。
• C.他的冷嘲热讽,不是浅薄地把世态化为一 笑,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社会的弊病。
二、作品分析:华威先生
• (一)常规性的把握 • 1.华威先生在体裁上属于短篇小说.在结集出版时作
• 3)宏观上,《华威先生》通过两大功能序列来揭露华 威先生的丑恶嘴脸,对不同的故事序列采用了不同的 叙述速度:
• 一是“开会”序列;
• 二是“冲突”序列;
• 其中“开会”序列占据了大半个文本,采用的是“减 速”法,“冲突”序列仅占小半个文本,采用的是“加 速”法。
• ①在“开会”这个大序列中,又含有三个小序列,即 分别写了“三场”会议。
• 他挂着“抗日”的招牌到处插手, 包而不办, 装样子骗人,他忙得宣布“恨不得取消晚上睡 觉的制度”,逢会即抢先发言以示公务忙碌,但 “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这样一对照,就将华威先生的虚伪庸俗暴露无 遗。
(二)拓展性学习:精湛的叙述——对《华威先生》的 叙述学解读
• 1.叙述角度、叙述者 • 在文本中,作者巧妙地选择了内部视角,且以故事中一个仅起
个迟叙事件,均属外在迟叙事件。
• 4)战时保婴会与日本问题座谈会这两场冲突被处理 成外在迟叙事件,不但打破了故事的自然时序,设置 了解读障碍,达到了“陌生化”效果,从而使文本有 了跌宕摇曳之美,而且也大大拓展了文本的深广度, 加强了故事的张力,对凸现华威先生的本质有着不可 或缺的意义。
3.叙述频率
• 3)文本《华威先生》十分成功地运用了②、④两种 频率类型。
• (1)巧用“讲述N次发生过N次的事”这种频 率类型,不断强调、重复华威先生某些具有实 质意义的恒常性行为动作。反复渲染,不断曝 光华威先生那粗鄙滑稽的丑态。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华威先生教案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华威先生教案

华威先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的领悟,理解华威先生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

(虚伪、庸俗、包而不办、欺骗民众、抢夺领导权、国民党忠实的鹰犬、抗战运动的破坏分子。

)了解小说中“自相矛盾”、“夸张”等讽刺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注悟课文,收集资料,制作自学卡片等步骤,从而使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份学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华威先生这类丑恶的人群是可笑的,令人憎恶的。

课前准备:学生:1、通过注悟方式研读课文。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作者个人资料,写作时代背景,作者自己创作回顾和反思。

)3、完成三、四张自学卡片a、所收集信息的汇编。

b、质疑问题记录c、研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注悟,选自己感受较深、有自己独特理解的注悟,择其要点制成卡片内容中的一部分。

教师:阅读学生的自学卡片,略加批注修改,并做相关整理记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信息交流1、师:今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张天翼先生为我们创造的一个艺术典型人物——华威先生,课前请同学们做了学案的前期准备工作,初步注悟课文,研读文章,收集资料,制作了自学卡片。

同学们收集的那么多资料,老师都一一学习了,现在请大家先简要介绍一下你们已掌握的这些资料。

2、学生反馈参考作者个人资料:张天翼(1906~1985)祖籍湖南湘乡,现当代作家,早年当过小职员、记者和职员。

1929年在鲁迅主编的《奔流》月刊上发表小说。

抗战初期,张天翼发表了《速写三篇》,其中一篇就是《华威先生》,发表与1938年4月16日。

参考写作背景:《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揭露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载《中国语文》1952年第10期)师:看来这些资料搜索途径多是来自于以下几个网站……都有用!有的帮助你了解张天翼先生,有的帮助你了解文章的出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6《华威先生》教案 北京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6《华威先生》教案 北京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6《华威先生》教案北京版必修5《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的一篇讽刺性的小说。

小说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等描绘,鲜明的塑造了一位在抗战后方表面上整日忙着为抗战工作而实际效果是阻碍了抗战运动发展的灵魂丑恶的社会“混混”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设计此文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文本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学生缺少生活的体验,在预习作业中,竟有部分同学同情华威先生的工作节奏,觉得他真的太忙了,很敬佩他的忘我的工作态度,故虽是自读课文,我还是设计了两节课的教时。

并且把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放在全文学习将结束时再讲。

否则学生的学习思路一开始就会按统一的轨道前进,不利二期课改理念的落实。

第一节课,着重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情节和人物的第一印象。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 华威先生一天开了几次会?(4次----)文中具体写了几次?(3次-----)2. 华威先生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忙”)。

他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开会和宴会)3. 他每次参加会议有什么共同点?(迟到早退;说相似的两句话--努力工作和一个领导中心。

)4. 全文一共写了几个华威先生的生活片段?(5个-----)第二节课,在学生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味文本的讽刺性的特点。

然后着重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的分析和领悟,理解华威先生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

在对文本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再导入作家张天翼写的写此文章的原因和目的。

(“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揭露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载《中国语文》1952年第10期)从上的课的效果而言,如此安排教学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反响较好。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5全套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5全套PPT课件
(2) To press a handle so as to allow something to move.拉开 她放开了车子的手刹. She released the handbrake of the car. (3)公开发表,发布新闻 新的贸易数字刚刚公布.
7. end up v. to be in the end(in the
sunglasses, uniform
Special moustache, beard, features straight nose, deep-set eyes
Warm-up
Hair
cuSlrohlyoekbiislnoggnodwoihtdha-ir.Shreedhahsalior.ng
She has shoulderlength dark
The fortune-teller predicted that I would marry a doctor. 很难预见 这件事什么时候发生.
It’s hard to predict when it will happen.
Prediction n. 她的预言证明是正确的. Her prediction turned out to be correct. 他预言政府在大选中会被击败. He made a predic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2) To allow to continue, accept without complaining(一般用于否定和疑问句)忍受,容忍 如果我们是你,我就不能容忍那种待遇.
I wouldn’t stand for that sort of treatment if I were you. (3) Support 主张,支持 在我们投他的票之前,我们想知道他主张什么.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套中人、变形记、铸剑、华威先生单元教学分析ppt课件(优质推荐版)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套中人、变形记、铸剑、华威先生单元教学分析ppt课件(优质推荐版)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

68.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另一个人 用心的 结果。


69.累了,就去看海吧,你会发现自己 的烦恼 其实有 多么的 渺小。


70.人生中不可挽回的几样东西:说出 去的话 ,消逝 的时间 ,失去 的机会 。


71.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比起失望 、随欲 ,以及 冷热交 替后的 纵横来 说,孤 独会让 人更踏 实。
话题作文
我们心中的那些“怕” 我看套子 规矩、规则与套子 场景素描
拓展阅读
《饥饿艺术家》卡夫卡 《卡夫卡与那些先驱者》博尔赫斯 《陈奂生上城》高晓声 《鲜血梅花》 余华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钱理群
《药》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或者更直捷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而牺牲 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 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 用……”
眉间尺
《铸剑》
宴之敖
“执着如怨鬼,纠缠如毒蛇”
精神利器
看/被看 对“之后”的追问
《套中人》1898年发表,
《变形记》1912年,
《铸剑》1926年,
“在生活里,人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开 枪自杀,悬梁自尽,谈情说爱,都在谈聪 明话,人们不过是吃饭而已,仅仅在吃饭 时,他们的幸福就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 活毁掉了。”
寻求作品阅读和师生精神成长之间的关系
1.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关 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2.关注全篇,文本细读比什么都重要 3.适度补充参照文本或小说原文 4.读写结合
《套中人》
其一,为什么别里科夫可以辖制整个中学 乃至全城;

华威先生ppt (1)

华威先生ppt (1)

写作背景:

《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时 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 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 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 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揭露 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 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 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词语:
转弯抹角 救亡 寒噤 救济 怠工 踌躇 颤抖

1.初读文本

快速整理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旨:

华威先生表面是一个_______的抗日文化工 作者,实际上是一个______的________。 为什么?
2.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述华威先生 的行程

12——42

像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我们民族 痈疽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 ,这种劣根性也时有所见。
写作特点

1、作者将华威先生虚伪、庸俗和无赖的 嘴脸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揭露 。 2、小说多处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华 先生的虚伪、庸俗、无赖和卑劣。
总结
通过多种写作手法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深化 了讽刺的主题。 塑造了一个忙而无功,只知抓权弄权的虚伪、 虚弱、骄妄专制、粗鲁庸俗、趋炎附势的官 僚形象。
1.仪表和风度上的优雅与失范的矛盾。 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哪 怕是一点点威胁到他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 都令他丑态毕露、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 ,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阻延,显示了 他内在的虚弱。

本小说主要表现手法:对比、矛 盾、夸张、反复
2.日常工作快与慢的矛盾。 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 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 虚伪无聊又毫无时间观念。 3.对不同人和事的态度之对比。 三个会议,三种态度,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 、虚伪、庸俗的嘴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华威先生参加 文化界抗敌总会 会议。
6.华威先生加入 战时保婴会 的情形。
7.华威先生因未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
而感到 愤怒失落与恐惧 。
2020年10月2日
6
请用一个字形容华威先生的生活状态
2020年10月2日
7
1.比较华威先生几次参加会议的异同。
同:每次开会都迟到兼早退;都要中途 打断别人的讲话,且都说的是空话;讲 话内容基本一致,强调确立一个领导中 心。
第三,具有虚伪而做作、色厉内荏的性格本质。 华威先
生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一副现代文明人兼绅士的派头,
实质却是独断专横,在遭到冷落的时候,更是会立刻撕下
其斯文的假面具,抛弃文明人的教养,显得气急败坏、骄
横跋扈。在遇到沉重打击的时候,还会露出其本质虚弱的
一面2020年
2020年10月2日
3
转弯抹角 交涉
撮嘴
救济
踌躇
怠工
胸脯
颤抖zhàn
寒噤jìn
2020年10月2日
4
2020年10月2日
5
梳理文章结构
1.简介“我”与华威先生的关系和他繁忙。
2.通过与黄包车对比 进一步写华威先生的
匆忙。
3.华威先生参加难民救济会 会议。
4.华威先生参加 通俗文艺研究会 会议。
2020年10月2日
1
一、快速浏下面的材料,用笔画勾画重要信息。
作者简介
张天翼,原名张元定,祖籍湖南湘乡,出 生于南京。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作家、文 学家,儿童文学作家。他善用轻松明快的笔调, 讽刺与幽默的手法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 可笑和罪恶。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 讽刺作家。代表作有《大林与小林》《宝葫芦 的秘密》等。《华威先生》发表于1938年4月 16日。
时保婴会时,“他开始打听,调查”,“把下巴挂了下
来”,“食指点对方的胸脯”;当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
会时,他“发脾气”、“吼着”、“猛地跳起来了”、
“瞪着眼”、“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没命地喝许
多酒”、“嘴里嘶哑地骂着”、“打碎了一只茶杯”等等。
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吓唬人的,哪怕
是一点点威胁到其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就令他丑态毕露、
2020年10月2日
8
异:第一个会议,他到会场时,别人都在等他,他“点点 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旁若无人,态 度傲慢;“他不大肯当主席”,“拿着雪茄烟打手势”,指 定“刘同志当主席”,限定“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 完”,他在主席报告时“猛地站了起来”,“摆摆手”打断 主席报告,然后抢先发言,发言后“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又“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 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第二个会议,他到会场时,会 议已经开始,虽有几分不悦,但在抢先发言前,先“拍了三 下手板”,请示了主席,申明了理由,然后才开始发言,态 度比第一个会议要收敛些。第三个会议,他在入场时“脸上 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点头”,“伸了伸舌头,好像闯 了祸怕挨骂似的”,抢先发言前先递个纸条请示主席,发言 时“点点头站了起来”,并且分别向主席和各位参会人员 “腰2020年板10月微2日 微地一弯”,显得卑躬屈膝。三个会议,三种态9 度, 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虚伪、庸俗善变的国民党党棍和文化
2020年10月2日
2
时代大事记
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1935年的华北事变前后,仍然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但 是这次加了一个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3.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宣布准备自卫发表自卫宣言,准 备抗战,到8•15会战后国民党开始了真正的抗战。
4.1938年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 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 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 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 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失败后 国民党开始了消极抗日的政策,至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正 式确立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2.概括华威先生性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首先,具有“开会迷”、“会议阀”的外部特征。作者赋
予了 华威 先生一个贯穿的动作“忙”,仿佛是一个热心
抗日的积极分子,但他的忙却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只
是“包而不办”、伸手攫取一切领导权力。其次,具有强
烈的权力欲和投机性,企图垄断和操纵一切群众性组织的
活动, 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文化官僚的典型。
11
1.小说为了讽刺华威先生的庸俗可笑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举2-3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 鲜明的对比
1、仪表和风度上优雅与失范的对比。他“上帽子”,
“永远挟着公文皮包”,“永远带着那根老粗老粗黑油油
的手杖”,同时还“戴着戒指”,十分注意仪表和形象;
他经常“划洋火”、“抽雪茄”、“翘兰花指”、“拍几
下手板”,显得很有领导风度,风雅高贵;当没能参加战
2020年10月2日
12
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尊
2、日常“工作”中快与慢的对比。他坐的包车“‘叮当, 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往左边 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让到路边”,“行 人赶紧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来不及看清楚就跑得老远老 远”,“像闪电一样快”,“速度全城第一”,总让人觉得他 有十分要紧的事情;他经常“掏出表来看一看”,“把表放在 面前”,“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 劲撮着”,“立刻就走”,让人觉得他时间观念非常强;但他 每到一个会场,“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 “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照例——会场里的人全 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有几位拉长了脸”,“有一位甚 至抓着拳头瞪着眼”,对他敢怒不敢言,每次开会总是迟到早 退;“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 “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这就戴起 帽子去赴一个宴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 是2他020年请10月人2日 吃饭”。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13张 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虚伪无聊而又毫无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