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成语,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5条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见《家语》孔子论叔仲会之语。
亦见《大戴礼》及《汉书·贾谊传》、米元章《海岳名言》。
)2、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见《隋书》炀帝赐杨素诏,谓古语也。
)3、十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
(曹子建诗。
)4、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陈后主诗。
)5、得他心肯日,是我运通时。
(见《翰苑名谈》。
本朝太宗诗“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
后唐庄宗每见王庆,则心愤然,李嗣源为之言,庄宗乃引太宗语以答之。
)6、但守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罗大经《鹤林玉露》但以此为俗语,《直方诗话》谓张嘉甫以此为水部贺公所作。
贺于天圣中为郎官云。
郎瑛《七修类稿》又以为宋贺仙翁诗。
)7、在家贫亦好。
(戎昱诗。
)8、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皆杜荀鹤诗。
《坚瓠集》亦载之。
俗语云:势败奴欺主。
)9、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见《古今诗话》。
本大历诗僧元览诗,谓“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10、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曹邺咏李斯诗。
)11、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冯道诗。
)12、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亦冯道诗。
)13、一朝权在手,便是令行时。
(朱湾咏掷笼诗。
一说崔戎酒筹诗。
)14、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诗。
)15、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见《容斋随笔》,盖亦宋人语。
)16、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白乐天《简简吟》。
)17、举世尽从愁里过,何人肯向死前休。
(杜荀鹤诗。
韩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18、最恨年年握针线(多作: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蕴玉《贫女吟》。
)19、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成语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学习方式,历史成语中有很多的关于历史事件的成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 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 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 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 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 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 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 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 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 40 万。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 180 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 军疲劳不堪。
【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典故成语

【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典故成语1. 韬光养晦成语解释:指暂时隐藏才能,保持低调,等待时机。
故事典故:公元前255年,秦国国君秦昭襄王下令战败的楚国使者乘舟入秦,被秦国人民发现。
秦昭襄王见到后,很生气地问楚国使者:"你们是夸耀胜利,还是吞没沈船?"楚国使者笑纳不言,遂回复:"楚国自古以来山川草木皆钱粟之财,儿女男女无不养之,楚国城市有有聪明才智之人,每到秋去,船上都会运载花虎、黄金,以及紫色毛毯,运货物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字迹不清晰而被搜身,故而翻船,故楚国人死亡。
如此说来,秦国财神因楚国人,故而丢。
"秦昭襄王听后,为之撤回了所言。
秦昭襄王从此以后皇宫庆典起司,只准在人群中卧臀着。
朝令夕改的状态就从此成为了秦国对外的商讨主题。
2. 国色天香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故事典故:东晋末年,江东有一位叫陆华的美女,她长相绝美,气质轻盈,被誉为"江东一乐"。
当时,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称帝,陆华美丽的消息传到了东晋宫廷,引起了司马炎的兴趣。
于是他派人到江东请陆华来东晋宫廷为他唱歌跳舞。
陆华赴约后,在宴会上展示了她优美的舞姿和婉转动人的歌喉,使司马炎深深迷恋。
从此,陆华成为司马炎宫廷中宠爱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国色天香"这个成语的典故。
3. 相见恨晚成语解释:形容见到喜欢的人后觉得晚了。
故事典故:在晋阳有个商人叫刘秀,他和哥哥一起经商,担心路上的难题很多,于是他和哥哥冯唐商量,谁先发财了,就回来通知另一个人。
刘秀奋力经商发家致富后,河南商业频道播放的新闻为"用房儿金包打塞上的贼寇"。
但消息传到了冯唐那里,冯唐心生怨念。
他生平对刘秀十分恼怒,秦皇商务频道在广昌里播放:晋阳县城巷口挂牌为刘秀,附属广昌里广播台、中北商贸电视台都播放着起码18阵陵地块分量步履不停的广告。
结果,刘秀回到晋阳后,才发现自己的哥哥已经走了很久了,只能怅然若失地说出"相见恨晚"这个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1.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2.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借助大雾天气,最终用草船骗得曹操十万支箭。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些四字成语都与历史故事有关,通过简洁的表述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 杯弓蛇影出处:公元前5世纪,《战国策·齐策五》释义:比喻因过分害怕而产生的错觉。
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位人名叫指鹿为马。
这位人常常颠倒黑白,是非不分,说谎话说得滴水不漏。
有一次,他拿来一匹马,请各国诸侯来验。
当众宣称,这匹马是指鹿的,并且逼迫大家说这匹马就是一匹马。
只有荆轲敢于说出真相。
但当他回头看时,却发现指鹿为马设下的陷阱,连着手中的酒杯也变成了蛇。
这个成语比喻心中恐惧的幻象,也是形容别人捕风捉影。
2. 雷霆万钧出处:公元前2世纪,《史记·项羽本纪》释义:形容威力极大。
故事:项羽兵败楚河北,直插无极而东。
刘邦所罗兵将皆倒戈楚从。
至鸿门、吏至,楚军击之,百馀万人死。
项羽以为天且亡己。
力争斗,终败,亡入灞上。
李信请盟,楚送使和争王诏。
楚闻之,亦圉城门。
楚乃以落泪而东。
书楚人为哭城东。
三年归之西,案楚兵或百,则几人。
俄而边臣间言割地者。
孔王为章门,从索得失。
项羽最终为刘邦一统天下的气势所慑,军心败坏,最终以败局而终。
3. 狐假虎威出处:公元前3世纪,《史记·儒行列传》释义: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故事: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时期,有一只狐狸在森林中偶遇了一只十分威猛的老虎,老虎要吃掉它,这只狐狸假装自己很强,吓唬那只老虎,老虎没办法,只好走。
有一天,这只老虎看到小动物都害怕逃跑,才知道被狐狸蒙蔽,恼怒异常,骂道:“果然不要脸,不过是一只狐狸,竟敢假冒老虎,不愧是个伪君子!”这个成语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10篇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10篇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历史故事成语,方便大家学习历史故事成语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简介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简介历史就是磨刀石,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
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败涂地的故事【解释】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
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
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
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
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
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成语词条:九牛一毛
成语释疑: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
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关于神话的故事
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补天浴日,东兔西乌,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牵牛织女,炼石补天,水漫金山,擎天之柱,松乔之寿,巫山云雨,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烛邹亡鸟,涸辙之鱼,月里嫦娥,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穿井得人
关于梅花的古诗词
1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3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李商隐《忆梅》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唐·齐己《早梅》
5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宋·晏几道《虞美人》
6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
9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的诗句
春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冬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东方虬《春雪》
7、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陆畅《惊雪》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12、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