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模块关系图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2
2
|→
a |= (x2-x1)2+(y2-y1)2
概念
模
线性运算
加、减、数乘
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 1 ⃗1 + 2 ⃗2 ,⃗1 、⃗2 不共线
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
→
几何意义
数量积
⃗ ∙ ⃗⃗ =|⃗||⃗⃗|cosθ
→
→
a·b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为|→
b |cos=——
2
离心率: = = √1 ± () .
21±co源自 抛物线 2 = 2的焦半径公式:|| = 0 + =
关于点(a,b)对称 点(2a-x ,2b-y )
点(x1,y1) ───────→
1
1
中心对称
关于点(a,b)对称 曲线 f (2a-x,2b-y)=0
曲线 f (x,y)=0 ───────→
概念
表示
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1 +
(−1)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类比
列表法
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
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
性质
an≠0,q≠0
数列
图象法
na1,q=1
n
Sn=a1(1-q )
,q≠1
1-q
常见递推类型及方法
an=a1+(n-1)d
an=am+(n-m)d
an=a1qn 1
弦长公式
|| = 2√2 − 2 .
相离、外切 = + 、相交、内切 = − 、包含.( ≥ ))
曲线与方程
轨迹方程的求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 分段函数 复合函数 抽象函数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应用 分段探究,整体考察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模型 零点
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建立函数模型
平移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0 函数图象 及其变换 对称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翻折变换:������ = ������(������) → ������ = |������(������)|,������ = ������(������) → ������ = ������(|������|) 伸缩变换:������ = ������(������) → ������ = ������������(������),������ = ������(������) → ������ = ������(������������)
������
第二部分
角的概念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弧长公式������ = ������������、扇形面积公式������ = ������������
2 1 π 2
高中数学重难点图表

1.课程内容: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必修是高中生必学的,选修部分安排如下:理科学习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文科学习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全部

,
+∞
⎞ ⎠⎟
为减函数.
① 图像是双曲线;
当 k < 0 时,
② 定义域为{x x ∈ R, x ≠ 0} ,
值域为{y y ∈ R, y ≠ 0} ;
③ 奇函数. ④ 没有零点;
在 (−∞,0) 和 (0, +∞) 为增函数
①
值域为
⎡ ⎢ ⎣
4ac − 4a
b2
,
+∞
⎞ ⎟ ⎠
②
在
⎛ ⎜⎝
−∞,
−
顶点坐标是
⎛ ⎜ ⎝
−
b 2a
,
4ac − 4a
b2
⎞ ⎟ ⎠
④ 当 b = 0 时是偶函数;
⑤ 当 Δ > 0 ,有两个零点;当 Δ = 0 ,
有一个零点;当 Δ < 0 ,没有零点.
①
值域为
⎛ ⎜ ⎝
−∞,
4ac − 4a
b2
⎤ ⎥ ⎦
②
在
⎛ ⎜⎝
−∞,
−
b 2a
⎞ ⎟⎠
为增函数,
在
⎛ ⎜⎝
−
b 2a
辑
2.若 p 的充分条件是 q ,则 q ⇒ p ;
用
若 p 的必要条件是 q ,则 p ⇒ q .
语
原命题 若 p ,则 q
互 否
互逆
逆
逆
否 否
逆命题 若 q ,则 p
互 否
四个命题 的关系
否命题 若 ¬p ,则 ¬q
互逆
逆否命题 若 ¬q ,则 ¬p
1.一个命题为真命题,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不 一定是真命题,但逆否命题必然是真命题. 2.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也互为逆否命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脉络图

掌 握
三 不等式
理 解
1.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 2.| |a|-|b|| ≤|a+b|≤|a|+|b|;
掌 握
1.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 2.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3.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和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六 数列
十概率、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 。
了 解
1.互斥事件的意义,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2.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相互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3.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 的概率; 1.组合的意义,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几何概型的定义与计算;
理 解
1 .分数指数的概念,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 .对数与指数的概念; 3. 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1.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函数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 3.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
高中数学知识点脉络图
高中数学
必修
代数
函数 不等式 三角 函数 平面向量 数列
集合
几何
直线. 平面. 简单几何体
直线与圆
圆锥曲线 概率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选修 导数与极限 统计 复数. 推理与证明 .算法
一.集合、简易逻辑
理 解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人教版)(2021年整理)

(完整)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映射的概念。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树状图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树状图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知识点繁多而复杂。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对各个数学分支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其中,集合论作为数学的一部分,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通过归纳整理,展示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的树状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集合的定义与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是指由确定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在集合的定义中,常见的符号有大括号“{}”和“∈”表示“属于”。
例如,{1, 2, 3}表示一个由元素1、2和3构成的集合,而1∈{1, 2, 3}表示元素1属于该集合。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在集合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关系需要了解。
其中,包括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
1. 交集:表示两个集合的共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使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
2. 并集:表示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使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3. 差集:表示集合A中有而集合B中没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使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
4. 补集:表示全集中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使用符号“c”表示。
例如,A’表示集合A的补集。
三、集合的特殊性质除了基本概念和关系外,集合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需要了解。
1.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使用符号“Φ”表示。
2. 全集:包含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
3. 子集:如果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那么这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4. 幂集:集合的幂集是指所有子集所构成的集合。
四、集合运算与集合关系的性质在集合的运算和关系中,存在一些重要的性质。
1. 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律表示交集和并集的操作次序不影响结果;结合律表示交集和并集具有结合性质。
2. 分配律:交集和并集之间存在分配律,可以用来简化复杂的运算。
3. 同一律和零元律:集合的交集和并集与全集、空集之间具有同一律和零元律。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框架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框架第一章集合、映射、函数、导数及微积分集合学习要点:(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映射学习要点:((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函数学习要点: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导数学习要点:(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3)掌握函数,y=c(c为常数)、y=xn(n∈N+)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4)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5)会利用导数求某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微积分学习要点:(1)微积分基本定理揭示了导数与定积分之间的联系,同时它也提供了计算定积分的一种有效方法;(2)根据定积分的定义求定积分往往比较困难,而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比较方便。
知识体系框架结构图:第二章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学习要点:(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8)“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s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