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文、自然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丰富多样,有助于丰富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种类和价值,并分析其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一、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洞穴等。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美丽壮观,而且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自然旅游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例如,中国的黄山以其险峻的山峰、奇特的云海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每年数百万游客涌向黄山,体验其壮丽的自然景观。
另一个例子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它是世界遗产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海底美景,吸引游客进行潜水和浮潜。
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瑰宝。
这些资源包括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
人文旅游资源能够向游客展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历史。
例如,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遗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观赏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建筑。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泰姬陵,这座白色大理石陵墓是莫卧儿帝国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象征之一。
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首先,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旅游支出和就业机会。
其次,旅游业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通过旅游,人们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文化和历史遗迹,从而确保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得到保护和传承。
最后,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当游客涌入一个地区时,他们会消费当地的食物、住宿和商品,这将直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一种富有吸引力和价值的资源形式。
它们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对壮丽景观和丰富文化的需求,而且对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各国和地区应该加强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融合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融合一、市场开发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旅游业是依托旅游资源、通过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向游客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旅游业因其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对改善地方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旅游业的发展对景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景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兼具两者的优势。
(二)研究意义1.景区市场开发能够使消费者得到满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游客至上”已成为景区市场发展的重要理念,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景区的市场方向所在,如何进行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景区市场开发,就成为景区开发者长期探究的问题。
单纯的把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人数作为衡量景区发展的标准,而缺乏对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的考量,势必无法使消费者得到满足,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发展。
景区具有一定的市场规划,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对威胁景区市场的因素进行评估;市场活力的带动下,把游客的体验感受放在服务过程中的第一位,有利于更好的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把游客虚无缥缈的感受引导到实实在在的消费体验中去,为游客创造感知价值,真正做到游客至上,拥有源源持续的愉悦的游客才是景区最大的成功与财富。
2.景区市场开发能够推动旅游景区竞争力的增强不同的旅游景区都会根据自身的特色以及受众的特点,来采取多种方式向消费者进行旅游信息的传递,当景区旅游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产生差异时,作用在市场上就会出现有价值的信息,反过来也给景区市场开发带来导向。
当消费者在选择旅游景区而难以定夺时,旅游景区中存有的有形旅游人文产品以及自然景观,就成为了推动其作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同等条件下,具有特色的旅游市场开发下的产品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新鲜的体验,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吸引力的增强。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这个旅游景区的同时,也就代表着旅游景区品牌推广工作的成功,以及旅游景区将获得更好的品牌推广前景。
全域旅游案例

全域旅游案例一、背景介绍全域旅游是指以全域为范围,以旅游为主导,依托全域的自然、人文、历史、民俗等资源和优势,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和产品,实现旅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旅游发展模式。
二、案例介绍本案例以中国浙江省乐清市为例进行分析。
乐清市作为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
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如永嘉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麂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在过去,乐清市的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
但是,在2014年,乐清市政府开始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并制定了《乐清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该规划明确提出要将乐清打造成为“浙江省东南沿海重要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实施步骤1.整合资源乐清市政府将永嘉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麂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资源和乐清古城、大荆古村等人文景观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以“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全域旅游产品。
2.提升服务乐清市政府加强了旅游服务的管理和监管,推出了“乐清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旅游线路规划、住宿预订等一系列服务。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
3.推广营销乐清市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对全域旅游进行推广营销。
他们在各大旅游网站上发布了全域旅游产品信息,并举办了多次推介会和展览会。
此外,政府还制作了宣传片和海报,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
四、效果分析乐清市政府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和推广营销等措施,成功地将全域旅游模式引入该地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增加就业机会全域旅游发展带动了乐清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根据乐清市旅游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年共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0亿元人民币。
2.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乐清市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休闲。
3.促进经济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旅游收入,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https://img.taocdn.com/s3/m/33d7692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8.png)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从业队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较低,市场秩序较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树立大旅游观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旅游发展规模,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作用。
加强部门协同和地区合作,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二)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企业改革,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三)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影响大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
推进旅游产品多样化,在发展观光旅游并不断注入新内容的同时,积极探索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特种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档次、不同消费兴趣旅游者的要求。
旅游资源开发挖掘和保护地方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挖掘和保护地方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和保护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地方旅游资源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是指对地方的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需要充分发掘地方的特色和优势,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首先,要充分了解地方的自然资源,包括山川、水域、森林、动植物等。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可以开发出各种户外运动、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等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其次,要挖掘地方的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设文化体验项目等,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地方的文化底蕴,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此外,还可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农家乐、民宿、特色美食等。
通过提供独特的住宿和饮食体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品味地方的风味。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指对地方的自然、人文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保护旅游资源不仅是对地方的责任,也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
首先,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保护自然资源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非法猎捕和买卖珍稀濒危物种。
其次,要加强对人文资源的保护。
保护人文资源需要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止其被破坏和损毁。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地方的文化。
最后,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旅游资源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三、地方旅游资源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和保护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垦旅游业发展——牡丹江分局旅游业发展调研

座 造 型各 异 的欧 式 小 楼 ,错 落 有 致地 镶 嵌 在 绿树 草 坪 之 间 ,如 诗 如 画 。海 林 农 场 之 所 以有 今 天 翻 天覆 地 的变 化 ,从 一 个 名 不 见 经传 的小 农 场 ,发 展 到 垦 区和 全 省 知 名 的旅 游 城 镇 ,主 要 是 班 子选 得 好 、思 路 定 得 好 、工 作 干 得 好 。他 们 在 旅 游城 镇 建 设上 超 前 思 维 ,积 极 主 动 ,提 出要 ‘ 年 小变 样 、三 年大 一 变样 ’ ,真 抓 实干 ,开 拓创 新 ,在 不 长的 时间 内就改
四是 发展旅 游有 利 于增 加 社会 就 业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发展 。旅 游 业 是一 个 劳 动密 集 型产 业 ,对 不 同
2 8j中国农垦 12 1 5 0 0 0
区 、宁 安农 场 农 业高 效示 范 园区 等一 大 批 人文 和 自 然景 观 引 人人 胜 。海 林 农 场 农 家旅 游 区 已建 成 4栋 别墅 旅馆 、 10座 别墅 、1 0 5栋住 宅楼 和 1 家庭 宾 0户 馆 ,这 些 自然景 观和 旅 游基 础 设施 为 我 局大 力 发展 旅游 业 提供 了 良好条 件 。海 林 农 场旅 游 城镇 的建设
类 型 、不 同层 次 的 劳动 力 都 有大 量 需 求 。旅游 业 每 增 加 1 直 接就 业 人 员 ,可 以 带 动相 关行 业 增 加 5 个
如何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如何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地方特色资源是指每个地区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
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竞争力和知名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一、挖掘和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每个地区的瑰宝,可以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首先,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地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潜力。
比如,某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可以发展旅游业;另一地区地质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矿产业。
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避免滥砍滥伐、过度开发的问题。
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可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二、挖掘和保护人文资源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了解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挖掘人文资源的潜力。
比如,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开发历史遗迹旅游;某地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可以开展民俗体验活动。
同时,要重视人文资源的保护,加强对历史建筑物、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发掘和保护人文资源,可以丰富地方的文化内涵,提升地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是将地方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了解地方特色产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其次,要制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
比如,某地果实飘香,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某地具有独特的手工艺品,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地方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地方旅游推广旅游业是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地方旅游推广,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形象。
首先,要开展全方位的旅游宣传和推介活动,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宣传地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独有魅力。
其次,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要加强旅游产品创新,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全域旅游案例总结

全域旅游案例总结引言全域旅游是指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迅猛,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对几个全域旅游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其成功之处,为其他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张家界全域旅游张家界是湖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为了满足游客对多样化旅游体验的需求,张家界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旅游资源:张家界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土家风情村等,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张家界加强了旅游服务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游客在张家界旅游期间能够感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提升了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3.宣传推广:张家界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包括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广泛传播其旅游品牌形象和特色旅游产品。
同时,积极参与旅游展会和推广活动,提高了张家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案例二:新西兰全域旅游新西兰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全域旅游发展水平也名列前茅。
新西兰之所以能够成为成功的全域旅游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丰富的自然资源:新西兰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名,包括高山、湖泊、河流、火山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新西兰打造了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可持续发展:新西兰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旅游管理措施,确保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游客来到新西兰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观,还能够体验真正的环保旅游。
3.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新西兰将自己定位为“冒险之旅”的天堂,打造了独特的旅游品牌。
游客可以在新西兰进行各类冒险活动,如滑雪、高峡谷漂流、跳伞等,带给游客不同寻常的旅游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人文、自然资源加快
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是当代经济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
我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厚,如何充分整合人文、自然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
我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发展旅游业的独特条件。
一是自然景观独特。
南部萌山风景旅游开发区自然景观特色鲜明,是我市开发较早的风景旅游区。
东部的马鞍山森林公园,不但林木环翠,更有董永墓、董永祠、槐荫书院的旧址遗存。
张周路沿线的花卉苗木长廊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
二是人文景观众多。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周村有许多珍贵的史迹,古建筑景观资源为周边县、市所少有。
周村大街古商业城的明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萌芽活的见证和中国古建筑活的博物馆群”。
魁星阁、千佛阁、汇龙桥、
王村邴灵公庙、北郊石氏庄园、新街状元府、反袁护国军司令部等历史遗迹,构成了周村特有的人文景观。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
周村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蒲松龄在王村西铺的毕府教书年,在此完成了《聊斋志异》的书稿。
周村还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乡。
一代名吏李化熙、曲迁乔、刘鸿训、毕自严等都是周村热土所孕育。
周村区还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是我国独有剧种五音戏的发祥地。
四是旅游产品丰富。
周村烧饼、王村醋等周村名小吃,美誉大江南北,极大地丰富了周村美食文化的内涵。
周村丝绸、兰雁牛仔服等全国闻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在机构、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相继成立了周村区文化旅游局、周村大街保护开发办公室等旅游工作机构,并根据形势需要,认真调整工作布局,把旅游资源开发、景点管理、旅游规划等作为旅游工作的突破口,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产业规模扩张速度加快,全区旅游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目前,我区有较大规模旅游景点处,星级饭店家,旅游定点企业家,旅行社处,从业人员近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旅游景点、星级饭
店、旅行社、旅游定点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框架。
周村古商业城已投入资金万元进行了一期工程的建设。
完成了芙蓉街两侧万平方米、户的拆迁工作;大街古商业城内的房屋维修工程及供电、供水、有线、污水等管线的入地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在商业城内建起了票号展馆、周村民俗展馆、三益堂印刷展馆、魁星阁等。
王村蒲松龄书馆投资万元重建了万卷楼。
现在这两处新景点已经初步具有接待游客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观念上认识不到位。
主要是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上还有差距,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二是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缺少科学规划。
由于我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出台,局部存在重开发、轻保护、乱建设、乱开发的现象,一些旅游项目未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景区分布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景区开发和人文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旅游景区、景点的配套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
如王村蒲松龄书馆由于缺少级景点必备的停车场、水冲式厕所和旅游引导标识,严重影响
了接待能力。
四是缺乏专业人才。
我区旅游业经营者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大专学历不到,且知识面狭窄,缺乏同时掌握市场经济与旅游产业经营知识的经营者。
五是旅游品位、档次不高,旅游商品开发相对滞后。
我区的旅游景点缺乏文化内涵,特别是无游客参与的游乐项目,距离发展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还有很大距离。
旅游商品老化、单一,缺少观赏性和保存价值。
六是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目前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旅游产业要素管理分散等现象较为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开发周村旅游产业。
把萌山风景区、马鞍山建成我市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把周村建成淄博市后花园,必须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思路、体制机制以及舆论环境等一系列突破。
从当前情况看,首要的是解决旅游产业定位问题,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同时,研究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区旅游业适应全国新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乘势而上,以大动作带来大发展。
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一致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
可借鉴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成立旅游管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