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地资源开发旅游是由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介体(旅游业)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而旅游资源是赖以产生旅游活动的对象。

正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存在,才产生了旅游吸引力,激发了旅游动机,导致了游客的空间流动,满足其旅游需求,即旅游活动的出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的先决条件。

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研究受到许多学着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此,尚未形成一个为学界公认的旅游资源定义。

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旅游资源的定义。

陈传康、刘振礼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保继刚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卢云亭指出:“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

”李天元等认为:“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它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苏文才、孙文昌将旅游资源描述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于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与物的总和。

”晓鞍认为:“能够使旅游者发生兴趣,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他们前来,并由此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综合上述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为: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一般的资源相比较,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属性。

旅游资源具有:具有吸引力、内容的发展变化、形态的多元变化等属性。

此外,旅游资源还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不可移动性、可重复开发性、观赏性等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又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之上。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试题有答案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试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越是开放,国家对旅游的政策越是宽松,人们就具备了更充分的()A 旅游费用B旅游时间C旅游权利D旅游动机2、孙先生喜欢旅游,能决定他去何处旅游、逗留时间长短及消费水平高低的条件是()A 闲暇时间B旅游动机C身体条件D可随意支配收入3、世界旅游组织在1991 年 6 月召开的旅游统计大会上所提出的新概念是()A 国际旅游者B当日游客C游客D游览者4、人们的旅游权利是旅游者构成条件中的()A 社会条件B个人条件C旅游动机D心理因5、闲暇时间是指()A 时间B可支配的时间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D非自由支配的时间6、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非常住国访问的人是()A 游客B旅游者C游览者D当日游客7、我国()年实行周末“双休日” ,促进旅游市场趋向常态化。

A 1992B 1993C 1994D 19958、以下各项不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A 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旅游业9、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课题是()A 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业D旅行社10、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内驱力是()A 开支结余B闲暇时间C旅游动机D身体健康11、“当日游客”提出的时间和机构是()A、 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B、 1963 年罗马会议C、 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加拿大会议D、 1999 年世界旅游组织 13 届大会12、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人、才、物B、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C、旅游资源、设施、服务D、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13、下列闲暇时间中能促进长途旅游得以实现的是()A、每天都有的较短空闲时间B、周末的闲暇时间C、带薪假期D、前三种都不是14、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 小时以上的人。

这是哪一年的定义。

()A、 1937年B、 1963 年C、 1991年D、 1999 年15、旅游动机产生于()A、旅游供给B、旅游需要C、社会富裕D、社会闲暇16、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入境旅游人员统计为()A、旅游华客B、外籍游客C、来华入境旅游者D、来华游客17、国家的旅游政策鼓励居民外出旅游,就能赋予旅游者以()A、社会富裕B、社会闲暇C、旅游权利D、旅游义务18、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主体是()A、旅游者B、旅游业C、旅游设施D、旅游资源19、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是()A、有钱B、有闲C、旅游动机D、身体健康二、简答题1、构成旅游者的个人条件有哪些?2、旅游者的定义?3、什么叫“可随意支配收入”?4、什么叫闲暇时间?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可分为哪三种?三、案例分析1、王先生是企业的老员工,享受带薪假期,收入较高,喜欢体育运动,爱好旅游。

简述旅游资源的五大特点

简述旅游资源的五大特点

简述旅游资源的五大特点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简述它的五大特点。

一、多样性。

旅游资源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提供给游客,包括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宗教、地理和政治等多种要素。

它们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了一种复杂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格局。

二、活力。

旅游资源是有生命力的,它有着自身的活力。

旅游资源的变化可以是基于不断变化的旅游者需求,也可以是由于自然、社会、政治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依靠旅游资源的活力,才能使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适应性。

旅游资源的变化往往是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

因此,旅游资源必须具备较高的适应性,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

四、复杂性。

旅游资源是由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政策资源等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因此,在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旅游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五、可持续性。

旅游资源是有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限制的,任何超出限制的开发方式都会破坏旅游资源自身的结构性特征,从而导致旅游发展的不可持续。

因此,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必须以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基础,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活力、适应性、复杂性和可持续性等五大特点。

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助于满足游客的需求,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社会的环境和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重视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注重保护、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以促进旅游业发展。

旅游发展知识:如何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

旅游发展知识:如何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

旅游发展知识:如何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旅游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现在很多旅游产业面临着同质化、低价竞争、游客体验不佳、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何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以及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基础条件的优化和提高,是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先决条件。

比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经典的历史文化景观、特色的民俗文化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力。

对于这些资源的优化利用,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多样性。

二、强化文化自觉和历史记忆任何一个地区的旅游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或地标,强化对于文化自觉和历史记忆的维护。

比如河北省康保县汉长城文化节,河北省南宫市平原文化庙会,山东省梁山县学宗桂香山文化旅游区等,这些文化符号的建立和充分利用可以提高一定程度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三、搭建旅游服务平台,提高游客体验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服务平台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选择,计划旅行和购买,促进游客体验的提高。

这可以是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APP来实现,旅游热线售票,以及一些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除此之外,游客消费水平和服务匮乏问题也需要被注重。

四、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市场营销和宣传是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

这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推广和营销活动,比如旅游展会,淘宝携手旅游企业合作推广等,运用各种网络媒体,广告,海报,电视等传统营销方式,以及各类旅游文化节庆,来宣传和推广旅游地。

五、提升旅游消费场景,拓展旅游产业链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想到而来,我们还需要拓展一些周边的旅游产业链,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举例说明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举例说明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举例说明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一、引言旅游资源是指人类满足旅游需求所能利用的具备特定旅游功能的各种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总和。

旅游业发展是指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来阐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举例一:乌兰布统草原乌兰布统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型湿地草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大片草原可以供牧民们放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感受草原的壮美和体验牧民的生活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乌兰布统草原创建了多家马场、营地和景点,增加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三、举例二:杭州西湖杭州的西湖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西湖周围的风景如诗如画,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在西湖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例如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

同时,西湖周边的景区、博物馆、古剧院等也逐渐兴起,这进一步扩大了旅游资源的范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四、举例三:巴厘岛巴厘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以其美丽的海滩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众多旅游者。

这个小岛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滩、海洋生态系统、寺庙、艺术品等,这些资源成为巴厘岛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巴厘岛兴起了许多酒店、度假村和旅行社,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选择,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旅游业发展则会进一步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因此,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无。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试题有答案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试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越是开放,国家对旅游的政策越是宽松,人们就具备了更充分的()A 旅游费用B 旅游时间C 旅游权利D 旅游动机2、孙先生喜欢旅游,能决定他去何处旅游、逗留时间长短及消费水平高低的条件是()A 闲暇时间B 旅游动机C 身体条件D 可随意支配收入3、世界旅游组织在1991年6月召开的旅游统计大会上所提出的新概念是()A 国际旅游者B 当日游客C 游客D 游览者4、人们的旅游权利是旅游者构成条件中的()A 社会条件B 个人条件C 旅游动机D 心理因5、闲暇时间是指()A 时间B 可支配的时间C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D 非自由支配的时间6、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非常住国访问的人是()A 游客B 旅游者C 游览者D 当日游客7、我国()年实行周末“双休日”,促进旅游市场趋向常态化。

A 1992B 1993C 1994D 19958、以下各项不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A 旅游者B 旅游资源C 旅游设施D 旅游业9、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课题是()A 旅游者B 旅游资源C 旅游业D 旅行社10、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内驱力是( )A 开支结余B 闲暇时间C 旅游动机D 身体健康11、“当日游客”提出的时间和机构是()A、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B、1963年罗马会议C、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加拿大会议D、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13届大会12、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人、才、物B、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C、旅游资源、设施、服务D、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13、下列闲暇时间中能促进长途旅游得以实现的是()A、每天都有的较短空闲时间B、周末的闲暇时间C、带薪假期D、前三种都不是14、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以上的人。

这是哪一年的定义。

()A、1937年B、1963年C、1991年D、1999年15、旅游动机产生于()A、旅游供给B、旅游需要C、社会富裕D、社会闲暇16、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入境旅游人员统计为()A、旅游华客B、外籍游客C、来华入境旅游者D、来华游客17、国家的旅游政策鼓励居民外出旅游,就能赋予旅游者以()A、社会富裕B、社会闲暇C、旅游权利D、旅游义务18、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的主体是()A、旅游者B、旅游业C、旅游设施D、旅游资源19、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是()A、有钱B、有闲C、旅游动机D、身体健康二、简答题1、构成旅游者的个人条件有哪些?2、旅游者的定义?3、什么叫“可随意支配收入”?4、什么叫闲暇时间?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可分为哪三种?三、案例分析1、王先生是企业的老员工,享受带薪假期,收入较高,喜欢体育运动,爱好旅游。

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分析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并且作为一个流动性强、涉及范围广的新兴产业,将在全球经济的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研究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应用。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地处三江平原,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有“中国绿色米都”之誉。

对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进行系统科学的归纳,将为建三江旅游业发展提供专业依据,为建三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基础条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的河间地带,素有“小三江”之称。

地跨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县、饶河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全局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12332平方公里。

属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2°,平均降水量550—600毫米。

区内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50—米之间,主要平原、山区和丘岗、山坡组成。

建三江分局下辖15个国有农场、139个管理区。

现有固定资产28亿元、常住人口20万人、各类从业人员82577人。

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建三江分局形成了八大优势:一是大农业,全局现有耕地802万亩,人均拥有耕地40亩,并实行规模化经营。

二是大机械,全局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农机新度系数达到,旱田机械化率达98%,水田机械化率为94%。

三是大科技,建三江现有大中专毕业生7127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9356人,科技贡献率达到6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四是大粮仓,已累计生产粮豆725亿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44亿斤,人均生产粮豆34万斤,职均生产粮豆234万斤。

2008年粮食总产量92亿斤,约占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10。

五是大湿地,拥有洪河、挠力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苏里江、勤得利鲟鳇鱼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万公顷;六是大界江,有八个农场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等界江边,全局有230公里界江;七是大旅游,有900公里科技示范带和16个科技园区;八是大文化,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与北大荒人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大荒精神和建三江精神。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旅游资源的认知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旅游资源概念《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旅游资源的内涵1)、强调旅游资源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功能——最基本属性这是其理论核心。

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有形物质和抽象精神因素。

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开发对象,是旅游产品的来源——经济属性它从经济、技术角度提出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旅游资源一般都要经过开发才能为旅游者消费;多数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旅游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3)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非经济属性旅游资源的特征•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1)广泛多样性,造成了对旅游资源边界无法界定,要求我们用新资源观去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或传统旅游资源新的使用价值。

•2)区域性特点,旅游资源受特定环境影响与制约,被移植后或变异或不再是旅游资源。

•只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事物和因素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

•应选择开发具有地方风格、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3)独立性和垄断性特点,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意味着资源的可模仿性极差,它难以模仿或复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5.1 基本要求5.1.1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5.1.2 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5.1.3 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

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

5.1.4 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二个档次,其调查方式和精度要求不同。

5.2 旅游资源详查5.2.1 适用范围和要求适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的旅游资源调查。

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

要求对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5.2.2 调查准备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

根据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技术培训。

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定位仪器、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

准备多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资料收集范围与旅游资源单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书、乡土教材、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等。

与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重点是反映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专题地图。

与旅游资源调查区和旅游资源单体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

5.2.3 实地调查程序与方法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为便于运作和此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统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调查小区"。

调查小区一般按行政区划分(如省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地区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县级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县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也可按现有或规划中的旅游区域划分。

调查线路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

选定调查对象选定下述单体进行重点调查: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

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暂时不进行调查:明显品位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响国计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

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对每一调查单体分别填写一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见本标准附录B)。

调查表各项内容填写要求如下:① 单体序号:由调查组确定的旅游资源单体顺序号码。

② 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的常用名称。

③ "代号"项: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即"表示单体所处位置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所属类型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在调查区内次序的阿拉伯数字"。

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则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 -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5组13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

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乡镇代号(由调查组自定2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6组15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

如果遇到同一单体可归入不同基本类型的情况,在确定其为某一类型的同时,可在"其他代号"后按另外的类型填写。

操作时只需改动其中?quot;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其他代号项目不变。

填表时,一般可省略本行政区及本行政区以上的行政代码。

④ "行政位置"项:填写单体所在地的行政归属,从高到低填写政区单位名称。

⑤ "地理位置"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的经纬度(精度到秒)。

⑥ "性质与特征"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本身个性,包括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如下:1) 外观形态与结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形态和突出(醒目)点;代表形象部分的细节变化;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华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等;组成单体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构造细节、构景要素等。

2) 内在性质类:旅游资源单体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内涵与格调、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背景、实际用途等。

3) 组成成分类:构成旅游资源单体的组成物质、建筑材料、原料等。

4) 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发生、演化过程、演变的时序数值;生成和运行方式,如形成机制、形成年龄和初建时代、废弃时代、发现或制造时间、盛衰变化、历史演变、现代运动过程、生长情况、存在方式、展示演示及活动内容、开放时间等。

5) 规模与体量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比降、覆盖度、圆度等。

6) 环境背景类:旅游资源单体周围的境况,包括所处具体位置及外部环境如目前与其共存并成为单体不可分离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文物、民族等;影响单体存在与发展的外在条件,如特殊功能、雪线高度、重要战事、主要矿物质等;单体的旅游价值和社会地位、级别、知名度等。

7) 关联事物类:与旅游资源单体形成、演化、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等。

⑦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项:包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等。

⑧ "保护与开发现状"项:旅游资源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等。

⑨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项:旅游资源单体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污染状况与环境安全。

5.3 旅游资源概查5.3.1 适用范围和要求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调查。

要求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5.3.2 调查技术要点参照"旅游资源详查"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简化工作程序,如不需要成立调查组,调查人员由其参与的项目组织协调委派;资料收集限定在与专门目的所需要的范围;可以不填写或择要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等。

6.1 总体要求6.1.1 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6.1.2 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6.1.3 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6.2 评价体系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