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外国美术赏析(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

外国美术赏析(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

SZM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历史事件)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 volution franç aise,英文: The French Revolution)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 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 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 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 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 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关于法国大革命结束的 时间,世界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在法国,普 遍将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推翻 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 1794年7月27日,法国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结束。 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 易· 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 束。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法国历 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SZM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 大家注意一下新古典 主义绘画特点: 1.造型严谨, 2.形式,人物形象来 自于古希腊雕塑, 3.古典主义艺术对色 彩的抑制,他的色彩 用的比较少,仔看 只有几种颜色穿插在 里面,绘画中有红色、 白色、蓝色基本色彩, 颜色单调有限,但是 它安排的节奏的安排, 并不单调。 SZM
雅克——路易•大卫完成其《贺拉提乌斯兄弟的宣誓》(即《荷拉斯三 兄弟之盟》)新古典主义艺术开始成为欧洲和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运动。 新古典主义开始对绘画纵深空间的表现加以限制。
SZM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
雅克——路易•大卫完成 其《贺拉提乌斯兄弟的 宣誓》(即《荷拉斯三 兄弟之盟》) 新古典主义艺术开始成 为欧洲和美国占主导地 位的运动。 新古典主义开始对绘画 纵深空间的表现加以限 制。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帮你背单词』画家热罗姆是浪漫派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却又极善安格尔严谨的线条。

1856年,他曾赴埃及与近东旅行,收集和纪录了大量关于近东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一批极富东方情调的作品,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

热罗姆画的这幅《后宫露台》,描绘了阿拉伯王宫最隐秘的后宫生活,描绘了生活于后宫的王妃、宫女等女眷的闺阁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谈,有的在沉思……,几乎都流露出一种惆怅与茫然的神情,华丽的露台,冰冷得象囚室,不见天曰,只有露台外面才是晴朗的天空与清新的气息。

从构图和色彩处理上,都遗留着古典主义原则的严谨性,注重细节的和谐对比,人物、服饰、建筑尤重质感的表现,充满异国情调。

名称:贩卖孩子的商人时期:1763年创作者:约瑟夫-玛丽·维安法国规格:96cm×121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藏这是一幅人神合一题材的绘画,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人物造型严谨,肃穆而冷静。

女主人被刻划得高贵而矜持,女商人则从提篮里抓出一个带翅膀的小男孩(无疑这是小天使),构成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

如果说画家描绘的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话,那么,那个正在被贩卖的长着翅膀的孩子,无疑又给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名称:桌球时期:1807年创作者: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法国规格:56cm×81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在这幅画中,布瓦伊以极熟练的笔法与色彩,描绘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与风貌。

在一个桌球俱乐部里,数十人集中在一起,打球,聊天,玩耍。

其场景被画家处理得井井有条,人物刻画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画风的完整细致。

色彩严谨,素描一丝不苟,成为一幅古典风味极浓的风俗画。

名称:包厢时期:1855年创作者:威廉·鲍威尔·弗里思英国规格:34.9cm×4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普雷斯顿哈里斯美术博物馆藏这是一幅富于情节情的肖像画,一位小姐坐在包厢之中,手持望远镜观看演出,神色专注。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绘画的代表作品赏析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绘画的代表作品赏析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绘画的代表作品赏析引言欧洲古典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涵盖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时期。

它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主题和深远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几幅欧洲古典绘画中最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赏析。

1. 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杰作之一,也是全球最为知名和神秘的绘画之一。

这幅肖像画以柔和、微笑而神秘的女子形象闻名于世。

1.1 艺术风格与技巧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锐角透视和气氛透视等技巧,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他对色彩渗透和柔和过渡非常擅长,使得肖像人物的表情更加生动。

1.2 主题与象征意义《蒙娜丽莎》的主题并不明确,这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性。

女子微笑的表情引发了无数观者的猜测和想象。

她被认为是自然之美和内心深处的智慧与谦逊的象征。

2.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创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绘制的壁画之一,以其规模宏大和技巧精湛而闻名于世。

2.1 艺术风格与技巧米开朗基罗运用了雕塑般的线条和立体感来描绘人物形象,并通过阴影和光影效果来营造出壮观而庄重的氛围。

2.2 主题与象征意义《创世纪》描绘了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场景,以及神圣真理与人类理性之间的关系。

这幅壁画表达了对人类起源和宇宙间关系的探索,以及人类与神之间的联系。

3. 雅克-路易·大卫《凯旋协约》《凯旋协约》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拿破仑领导法军赢得1801年安条克战争后签订和平条约的场景。

3.1 艺术风格与技巧大卫运用鲜明而富有力量感的线条,强调人物形象的力量和动态。

他善于运用冷色调和锐利对比来营造出庄重而庄严的氛围。

3.2 主题与象征意义《凯旋协约》以其为法国屈服并拥抱和平带来的希望与解放精神而闻名。

它不仅象征着政治胜利,也传达了持久和平的理想。

结论以上所述只是欧洲古典绘画中众多杰作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涵盖其众多特点和魅力。

西方油画艺术赏析13-14

西方油画艺术赏析13-14

爱德华·马奈 Edouard Manet
出生于大资产阶级家庭的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 (1832-1883)。两次报考海军学校都没有成功,在得到父母的 允许之后,开始学习绘画。马奈有一种十分坚决的现代意 识,他以作品来表现自己对当代生活的瞬间印象。他的构 图完美地分配空间和体积。他对日本版画的把握创造了质 朴坦率的透视效果和纯色与黑色的均匀色调。露天的创作 显示出画家的印象主义艺术才华。马奈晚期的自然主义作 品的笔法刚劲有力、综合概括,十分个性化。
萨金特 西班牙舞者1880-1881
萨金特 爱德华达利 ·博伊特的女儿们1882 222.6 x 221.9 cm
萨金特1907
萨金特1908 71.12 x 55.88 cm
萨金特c1895 86.36 x 102.235 cm
萨金特c1879 25.4 x 35.56 cm
萨金特 卡普里的女孩1878 63.5 x 77.47 cm
莫奈1863 81.28 x 64.77 cm
莫奈草地午餐1865-1866
莫奈 日出印象1873
莫奈 红船 1872
莫奈 红船 1875
莫奈 茶具1872
莫奈 花园中的女子
莫奈 静物 1872 73 x 53 cm
莫奈 干草垛 1891 100 x 60 cm
1888 92 x 65 cm
莱顿 肖像1858-1859 41.5 x 53 cm
莱顿 沐浴的普赛克 布面油画
c1890 62.2 x189.2厘米
莱顿 少女c1860 90.2 x 152.1 cm
莱顿 泉边 1892 95.3 x 127.6 cm
莱顿 宫女 1862
音乐课 c1877 118.1 x 92.8 cm

人美版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主题三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人美版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主题三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在对自然进行描绘的实践中开始追求作品的形式美感,艺术家们不断美化、调整作 品,把不符合美的地方统统去掉,赋予自然“理想化”!
文艺复兴运动重视人的价值、自由平等。 作品融合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形 式美感中追求真实的表现。
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礼 油画 木板油彩 81.8cm×59.7cm 扬·凡·艾克 (荷兰) 1434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英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分析——解构图像形式
既然讲究对称,这些图形为什么不画得 一模一样,绝对对称呢?
现 实 与 理 想现 实 与 理 想 西
西 方 古 典 绘方 古 典 绘 画 画
——
分析——解构图像形式
这种图形位置给我们的感觉不是绝对的
一样,但是保持了视觉等量不等形的平衡,
我们把它叫做均衡。
现 实 与 理 想现 实 与 理 想
受到人物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幸福生活,
也呼应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推崇人
的个性关怀,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
现 实



——
西 方 古 典 绘 画
分析——解构图像形式
场景以人为中心,空间成为了叙事的道具。 有层次的空间带给人真实的立体感受。画面中 前、中、后三个层次都有哪些内容?
现 实 与 理 想
我们世世代代的观赏者都成了他们婚礼的见证人。
现 实



——
西 方 古 典 绘 画
评价——衡定图像价值
这幅作品对于西方绘画史有什么价值?
画面中心的镜子以及镜子上方的一行字
能给我们答案,字的内容是 “扬·凡·艾克在
此,1434年”。画家想突出些什么呢?

美术教案西方绘艺术赏析

美术教案西方绘艺术赏析

美术教案西方绘艺术赏析教案题目:西方绘艺术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绘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 掌握常见的欧洲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3. 培养学生对西方绘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西方绘艺术的发展历程;2. 不同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赏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 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的背后意义。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几幅西方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西方绘艺术有了解吗?你们知道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吗?”探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时间轴,以年代为单位,让学生参与填写不同流派和绘画风格的名称,并分析其特点。

赏析:选取几幅西方绘画的代表作品,结合图片和文字对其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同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实践: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绘画流派或绘画风格进行创作或模仿,借用西方绘艺术的元素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总结:让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来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感受。

拓展:引导学生观看更多的西方绘画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

教学资源:1. 西方绘画作品的图片和介绍;2. 板书、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情况: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表达意见的积极性;2. 学生作品展示和讨论的质量。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绘艺术的相关知识,并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西方绘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同时,通过创作实践和赏析作品,学生们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不同绘画流派和绘画风格的背后含义和表现手法。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欣赏和赏析西方绘艺术作品,还能够对自己的绘画创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艺术评价
• 西班牙画家达利的《内战的预感》,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 画的代表作。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论依据是柏格森的“非 理性主义”哲学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它的重要 特点是以写实的手法或近乎抽象的手法表现人的潜意识,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或是荒诞的情景,或是奇特而又近乎抽 象的画面。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属于前一种手法。画中 的主体形象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荒诞而又恐怖 的形象。形似人的内脏的物体堆满了地面。所有这一切都 是以写实的手法画出来的,具有逼真的效果。这显然不是 现实的世界,而是像人做噩梦时所呈现的离奇而又恐怖的 情景。这是当时笼罩在西班牙国土上的内战的预兆在画家 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作品是对非 正义战争的一种控诉

• •

作者生平及作品
萨尔瓦多· 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生 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 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 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 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 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 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 性的三个画家。 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 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 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 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 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 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 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 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 画,他的文章、口才、动 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 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 离的印象。
作品赏析
西班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家 达利的《内战的
预感》,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 代表作。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论依 据是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哲学 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它 的重要特点是以写实的手法或近乎 抽象的手法表现人的潜意识,呈现 在观众面前的或是荒诞的情景,或 是奇特而又近乎抽象的画面。达利 的《内战的预感》属于前一种手法。 画中的主体形象是人体经拆散后重 新组合起来的荒诞而又恐怖的形象。 形似人的内脏的物体堆满了地面。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写实的手法画出 来的,具有逼真的效果。这显然不 是现实的世界,而是像人做噩梦时 所呈现的离奇而又恐怖的情景。这 是当时笼罩在西班牙国土上的内战 的预兆在画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作品是对非 正义战争的一种控诉。

人教社2024中职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课件西方绘画艺术

人教社2024中职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课件西方绘画艺术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一方面体现在对自然美的欣赏,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人物面貌、性格、 思想、情感等全方位的细致刻画。艺术家通过对透视法、人体解剖学、明暗画法等的运用,表现
真实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人类情感。
赏名作
名称:蒙娜丽莎 作者:达·芬奇[意大利] 年代:约 1503—1506年 类别:木板油画 现藏位置:法国巴黎卢浮宫
(一)早期文艺复兴绘画
赏名作
名称:犹大之吻
作者:乔托[意大利]
年 类代别文::艺约湿复壁兴13画的05主年要成就,一方面体现在文对艺自复然兴美的的主欣要赏成,就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人物面貌、性格、 位思置想:、意情大感利等帕全多方位瓦的斯细克致罗刻威画尼。礼艺拜术堂家通过对透视法、人体解剖学、明暗画法等的运用,表现
④法国印文艺象复派兴绘的主画要有成何就 特点?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一方面体现在对自然美的欣赏,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人物面貌、性格、
思想、情感等全方位的细致刻⑤画新。艺印术象家派通过绘对画透有视法何、特人点体解?剖学、明暗画法等的运用,表现
真实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人类情感。
⑥后印象派绘画有何特点?
二、印象派以来的绘画艺术
真实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人类情感。
(三)其他文艺复兴大师
赏名作
名称:花神 作者:提香[意大利] 年代:1515—1520年 类别:布面油画 现藏位置:佛罗伦萨乌 斐齐文博艺物复馆兴的主要成就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一方面体现在对自然美的欣赏,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人物面貌、性格、 思想、情感等全方位的细致刻画。艺术家通过对透视法、人体解剖学、明暗画法等的运用,表现
1、在16世纪西方的绘画中有一幅非常神
秘非常漂亮文艺描复绘兴的女主性要的成就肖像油画,它是法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父亲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国贸1002 XXX 指导老师李雅娟【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油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体现着一种新型审美价值——意境审美,而这,其实是古老的传统审美。

这听起来就是一个悖论,是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上存在着的众多的悖论之一。

但悖论往往孕含着生机,随着对西方绘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清晰和准确地发现了自身传统文化的优势。

重新认识古典的意境审美,并将之在当今油画创作中进行解读和转换,是油画创新的资源之一,也是油画由走向自主发展的必由道路之一。

在《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中见到了许许多多的世界名画,其中很多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最喜欢的是罗中立的《父亲》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随着对达芬奇了解的深入,对大师创作的背景、时间和境况也有了更多了解。

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它为达芬奇大师的绘画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至今大家还都会被这幅画深深震撼,也被达芬奇大师对绘画的热情和执著追求而感动。

【关键词】中西;绘画;父亲;蒙娜丽莎【正文】1 《父亲》在油画中追求意境,开拓油画审美的本土化的路途中,罗中立的《父亲》堪称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形象,却像一首扣人心弦的沉重又悲怆的奏鸣曲令人震撼令人感动。

《父亲》这幅中国油画史上的“名作”,主要从意境审美角度进行分析。

绘画的意境由象内之境和象外之境构成。

首先,《父亲》的象内之境:人物形象。

这是一个农民形象的父亲,画里的“父亲”脸上布满皱纹、额头流淌着汗水,手里端着一个粗瓷大碗,望着前方。

对于油画《父亲》,相信观众不会把它当作画家罗中立本人的父亲的肖象来看待。

即便知道这个“父亲”的真实身份,观者的欣赏还是不会就这个形象而止,还仍然会产生很多联想和感触。

这其实触及到了意境的本质了。

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有其真理性,那么就由此推定作为艺术的高级形态的意境的本质:“意境就是生活的形象反映”,这样的结论无疑显得单薄。

也就是说,从意境的本质看,意境不仅仅是对某一生活原型、一个有限的形象的反映,而是以此种来自生活的形象作为符号来宣泄作者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并进而唤起观者的某些体验,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运动形态”《父亲》的意境的创造过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文革”中形成的审美标准是:红光亮,而罗中立在这幅画里是:脏暗涩。

罗中立的立足点在于真实,对真实的追求使之突破了对政治的附庸、对红光亮风格的限制,这得益于画家审美的超功利性:画家创作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通过作品说出想说的话,表现对“父亲”的“同情、怜悯、感慨”,二是想用超级写实手法来完成创作,这两点也正是这幅画在造境上的成功和妙处,即:以真为美、抒发了情感和吸收国外画派的手法开创了新形式。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此处审美的超功利是指画家抒发的不仅仅是一己的感想,而是“文革”结束后人文精神回归大潮下人们普遍的一种愿望:正视中国农民、中国人的真正生存状态。

画家的高境界在于其绘画不在于一己之私利,而在于谋求全民族共通之感情的表达。

而这种超功利的真情实感的抒发全仗于超级写实的技巧才得以实现。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那一道道像蚀石般深刻又像蜘蛛网般细密的皱纹,观众看到的是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作者把握住了“父亲”那有些昏花又很安详的眼神,观众看到的是千百年来农民的慈善和逆来顺受;作者把“父亲”的手刻画得干枯和粗糙,观众看到的是每日起早摸黑的辛勤劳作,作者在“父亲”前额画上一粒粒的汗水,观众在心里默默流泪水……。

第三层次的分析:观者的参与和意境的最后实现。

意境是“情与理的辩证相生”,其中,理是意境形成的基础,情则是最活跃的因素,欣赏者之“情”参与到作者已描绘完毕的“有限之境”中,将之升华至常变常新的“无限之境”。

在这幅画里,作者的尽其所能描绘的父亲形象是“理”,是制约因素,它引导观者心中的意境的形成,使之与画家已创造的物化形态基本上同构,也就是说观者的想象或联想基本上受制于“父亲”、“农民”、“皱纹”、“汗水”;而每个欣赏者因为自己的人生体验各不相同,又会在创造意境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学识,联想到和象内之境相关的“繁衍”、“土地” 、“艰辛”、“尊严”等等象外之境。

2《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用油画的方式来细细描绘其脸部表情和幽雅的体态。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艺术语言方面:构图上正面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是构图成金字塔,体现出人物端庄稳重的性格,在技法上,晕染法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女子细腻娇嫩的皮肤,柔和的光线让面部表情有了些暧昧迷离的意味,也溶解了抽象生硬的线条,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形象外观上的那种生涩感没有了。

达芬奇的这幅画色彩朴素,明暗透视结构让步恰到好处。

艺术形象方面,《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以来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画面里蒙娜丽莎上半身的肖像含而不露的微笑温和宁静,眼神,蒙娜丽莎双手交叉平放胸前,使得端庄的姿态增添了宁静与安详,身体姿态与面部表情显的和谐,画面深处的背景飘渺朦胧的山岩和流水如同梦境一般,使画面感觉更加神秘,成功的刻画了一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的形象。

艺术意蕴方面:肖像的意义表现了摆脱中世纪宗教和封建双重束缚新女性形象,也通过一个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自身肯定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文艺复兴时代《蒙娜丽莎》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品。

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潮和文艺理论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以“人权”对抗“神权”,从而使文艺作品从以神为描述对象转变为以人为描述、表达的对象。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造了人物肖像的典型形象,这种以歌颂人为主题的肖像画,一反过去宗教内容绘画的传统,是对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和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是一场精神革命的开始。

正是这种新思潮、新观念使得该画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旗帜,有人说,“一个女子的微笑,唤起欧洲人性的醒觉。

”3,中西方绘画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犹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

在全球一体化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

交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座山峰的不同特点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

西方画家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

中国画重在写意,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

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所以中国画光是技术好不行,你画得好还得有文化。

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这也是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

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在的。

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思维方式。

所以在中国画中的色彩、构图、黑白、线条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

而且中国人历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

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是活的。

西方的画中,写实派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

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

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

某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所标榜的前卫,实际是远离现实,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观念,越来越趋向病态的自我表现还是让人担扰。

.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当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交融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不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度量标准。

对于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更无意刻意去知,于是,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而善散点构成;不讲三度空间,而求二度变化;不讲块面刻画,而取轮廓勾勒;不讲物理重心,而重主观感受。

它挣脱物理形象而获得提炼,变成一种具有主观意象的精神轨迹,发着远远超出客观形体本身的精神效应。

中国画的意象特性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它的艺术追求也是另辟蹊径,既表现客观,还强调主观。

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简而意工,象约而境奇,不仅求之于象内、境内,更着眼于象外、境外。

中国画重神轻形、重意轻象,要求神形兼备、意广象圆、情景交融。

追求笔有尽而意无穷,象有限而意无边。

几千年来,中国画瑰丽多彩、绵延相继,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今天,也仍显夺目光彩,这是与中国画意象特性的审美观分不开的,西方的画通过素描、解剖、透视和从方到圆那把对象的方法,明暗的调子、统一光源的明暗关系来进行制作。

它讲究焦点透视,三维空间作画,讲究面刻画,它是一整套像数字公式一样的模式来进行绘画。

在西画的色彩上也有一套基本公式。

科技不能代替人的思想感情,不能“含道映物”,与浪漫无缘,因此不能从深层进入艺术境界。

它与中国画有鲜明的对比.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

也许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放生了如此大的差异。

尽管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当今社会都是各取所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有着不同的爱好,因而他们选择的画风也不同.我在此的分析,也只是把两个不同区域的不同画风说出来.总之是,中国画有着其丰富的内涵;西方画有着其的客观真实写照与逃避现实的狂想曲2013年6月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