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论文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摘要】对混凝土施工环节是建筑工程施工重点关注之一,有效地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值得探讨的,本文通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从混凝土材料选取,混凝土浇筑技术去探讨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材料选取;高温施工0.引言混凝土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状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将有效地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而承担荷载。
为了落实到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其原材料选取以及浇筑控制技术是关键,现对其展开探讨。
1.原材料选取根据jgj55-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确定浇捣砼所选取的原材料应当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如水泥选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水泥质量应符合gb175-1999要求。
减水剂选用的fdn高效浓度缩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其质量应符合gb8076-1997国家标准。
粉煤灰选用科能公司生产的ⅱ级粉煤灰,所使用的粉煤灰其质量应符合gb1596-91国家标准。
细骨料选用中粗砂,其细度模数>2.6左右,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其质量指标应符合gb/t14685-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粗骨料选用黄石产5~25mm石灰石,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gb/t14685-2001《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
所有原材料都必须经过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2.混凝土生产和运输技术要求对建筑工程中用于砼的材料如石、水泥、矿粉等应专仓、专柜存放,并做醒目标识。
砼搅拌站应有专班,由商砼站总工负责,对砼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
用于计量的电子秤在开盘前应复检,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砼其搅拌时间宜延长至两分钟,使拌合料能搅拌均匀。
每次在砼浇捣开盘前,应由监理单位做开盘鉴定方可开盘。
另外,对于用于运输砼的搅拌车车况应良好,每车应做好标记,标识砼等级。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如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及措施、施工缝的处理措施、混凝土的养护和对成品的保护等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0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中。
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用技术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某综合办公楼项目,地下室一层,共13843m2。
地下室顶板面标高分别为-0.700m、-1.650m。
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地下室底板厚度最大有1600mm承台厚度最大尺寸为3000mm。
基础梁截面高度最大尺寸为1500mm;地下室顶(即一层结构)梁截面高度最大尺寸为2450mm。
框架柱截面最大尺寸为700mm×1700mm。
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本工程地下室混凝土设计为c30~c50商品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
2.1 生产厂家的选择由于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生产厂家的选择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2.2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控制2.2.1 混凝土的水泥选择及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既要满足强度和抗渗要求,又要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尽可能小。
2.2.2 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尽可能控制在70mm~110mm,其用水量根据商品混凝土的骨料选择控制在190kg/m3~220kg/m3。
2.2.3 粗、细骨料的用量监控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其配合比的粗、细应符合以下规定: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小于或等于1:3;通过0.315mm 筛孔的砂子应不大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2%。
2.2.4 掺加外加剂及粉煤灰①为了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采用掺加粉煤灰,其方法以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用超量取代法进行计算调整。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1首先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裂缝。
上文中所说,混凝土具备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抗压力量强,但是抗拉力量差,它不具备很好的抗变形力量。
小体积的混凝土操作不当还简单消失裂缝,更遑论大体积混凝土。
一般的混凝土可以配置钢筋,这样既保障了强度,又具备肯定的抗拉和抗变形力量。
但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般是不配备钢筋的,少数状况下只会在表面配备钢筋。
这样以来,抗拉力量就不能靠外力进行,只能依靠混凝土本身的结构。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面乐观大,对于温度的掌握不易;而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是能够瞬时完成的,连续几天内假如外界气温变化较大,会给混凝土质量造成致命的损害。
混凝土内部是有温度的,最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60到70摄氏度,它的内部温度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水泥的用了、掺料的用量和配比都有直接的数学关系这样,在搅拌时候会产生热量,水泥水化会产生热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又打算了散热是很困难的。
也就是说混凝土的散热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
此时,假如外部的问题急剧变化特殊是大幅降温的时候,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极大,会对其结构在成影响。
所以应当实行措施,平衡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最大限度降低外界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的影响。
其次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收缩。
所谓的收缩,顾名思义就是混凝土的体积变小。
体积变小可能是由于内部温度的降低,也会是由于其他的缘由,例如说水泥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是受到钢筋等材料的约束等。
材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不同的水泥品种、各种混凝土的掺料、施工的工艺都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造成裂缝或者是断裂。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掌握与施工技术探讨想要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需自始至终每一个阶段都实行措施来防护。
首先,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面应当留意。
应当选用较低热量的水泥,详细来说就是水泥的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成分含量要降低,这些都是会产生极大热量的成分。
应当选用热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矿渣水泥。
即便如此,水泥散热问题其实是无法根除的,那么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热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削减水泥用量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环节非常重要,它贯穿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以及养护等各个环节。
本文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
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一、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1、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泥用量,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水泥标号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当水泥及其他粗细集料品种及用量不变时,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低,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高。
另外,当水灰比不变时,单纯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是错误的,如此虽然在施工时能增大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强度,但也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将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他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强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高强度的集料才能配制出高强度的混凝土,所以我们在选材时,需选取质地坚硬、洁净的碎石,并保障证岩石的抗压强度比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50%。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 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细集料对混凝土的影响,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前言混凝土的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混凝土将朝着品种齐全性能优越方向发展。
我国建筑用混凝土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发展都很快,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性能大大提高,为混凝土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摘要文章对混凝土的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推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实例中认识混凝土技术在建筑中的技术特性,了解新技术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规范,分析新型混凝土在工程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加快新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性能分析新技术前景1.混凝土的发展现状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改革开放30 年的时间里我国混凝土发展极为迅猛, 从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到工程结构的建造, 取得了惊人的巨大成就, 创造了一个个新的纪录。
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或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有的甚至暂居领先地位。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因为它的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整体性好耐火耐久性能优越,因而用途极为广泛,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普通混凝土以及特性2.1混凝土混凝土 - 混凝土也称砼,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它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但也存在抗拉性差,易开裂等缺陷和不足。
2.2钢筋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通常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左右,任何显著的拉弯作用都会使其结构开裂和分离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
相较混凝土而言,钢筋抗拉强度非常高,一般在200MPa以上,故通常人们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等加劲材料与之共同工作,由钢筋承担其中的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应力部分,以求形成优势互补。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精选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1摘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可以更换的提高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文章中,笔者将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中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的浇注技术和护养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1 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指的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高于低标号水泥制作出来的混凝土。
不仅如此,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也呈现出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水灰比大时,混凝土的强度就高,反之水灰比小,则混凝土的强度低。
所以,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增加水泥的使用量来提升温凝土强度分方法是不可取的。
除了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有关系外,粗骨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都是将粗骨料的大小控制在3.2cm左右。
在石质强度、水灰比或配合比相等时,由于碎石表面的粗糙程度高于卵石,所以它的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要强与卵石水泥砂浆的粘结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卵石混凝土。
虽然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粗骨料的影响大,但砂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论文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也的最主要的材料。
其浇筑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更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首先概述了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其次探讨了如何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再次浅析了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旨在与同行交流,提升企业的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的高低必须建立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高低这一基础之上,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掌握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才能更好的提高混凝土浇筑水平,进而提高工程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1.概述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点就在于如何预防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干燥和降温引起的收缩导致裂缝的出现。
当其处于地基的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会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极限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因而必须确保其处于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即便均匀得收缩再大,其内部也不会形成拉应力。
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预防混凝土内部形成拉应力。
2.关于如何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探讨一是砂石质量控制:砂石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的控制就要控制其细度模数与泥沙含量,如果砂子的粒径太细或泥沙含量太多,就会增加砼干缩裂缝;如果砂石中的泥沙含量太多,还会对其耐久性、耐冻性和强度度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必须加强砂石质量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所选用的砂石为泥沙含量达标的中粗砂。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论文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论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论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1】引言: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现场工种多、专业多的交叉作业,现代土建工程以混凝土施工为主,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就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1.1与基础的相接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
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1.2柱与梁相接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
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
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此处不能形成施工缝),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
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
此种做法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时除要注意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在交接面处的更换外,还要及时支涉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但能保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通常相差1-2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剩下的低强度混凝土量也就不多了,为方便施工,梁板混凝土宜采用与梁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如果梁和板的混凝土等级相差较大,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可留在弯起钢筋等于板厚的竖直截面上二、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在完成材料选取后,混凝土的搅拌一般被视为混凝土施工的第一道工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研究
【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
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包括混凝土施工方法、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选择等方面,对施工技术的规范化要求就是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可靠保证,如今,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施工管理的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被应用于混凝施工过程中应先考虑到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些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中采取的各项技术都要设计要求,特别是作为主体工程的混凝土工程,其施工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能,本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相关分析,提高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这项技术在建筑工程也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这些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技术的需求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在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而不断的得到提高。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在技术措施上要达到安全可靠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效果的良好性。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等级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被应用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为了避免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要加强对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1 建筑施工技术中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
1.1 建筑施工技术中柱与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的相接,其中柱与混凝土的施工缝要保持重合,在基础、底板的上表面或独立基础的交接面都会设有柱,这样也利于施工人员的施工作用,除了以上这些,柱也可设在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
1.2 建筑施工技术中柱与梁的相接。
建筑工程施工中柱与梁的相接要重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避免隐患问题发生。
二者在相接时,其节点的核心区受力情况有很多,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
在浇筑时,与高的柱的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此时混凝土也会随着浇至与柱相邻梁内,也就是浇至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直至梁内混凝土浇至板底平面,这时,要继续混凝土的浇筑,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要在柱截面内浇筑,浇筑至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
这种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而对于梁板的混凝土,可以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梁板混凝土一般要用与梁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这样便于工程的施工[1]。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
2.1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为了对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以保证在设计要求在规定的龄期内的完成,这样也可以防止浇筑后收缩裂缝的产生,浇筑完毕的混凝土,也需要后期养护,
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对其再加以覆盖和浇水,其中对浇水次数的掌握是要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如果采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是要多于七天,如果采用的是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则其养护时间要多于十四天,在高温天气中,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浇水次数,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将其用塑料布覆盖住,以保证严密性,以防出现混凝土裂纹。
2.2 在建筑施工中,更重视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对于底板,要用保湿保温的方法来养护底板,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底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待混凝土成型,就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上,覆盖上塑料布,以保证混凝土而湿润,达到养护作用[2]。
3 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技术,可以用柱钢模板、定制玻璃钢模壳等,这些是主要的模板体系材料,选取适当的模板体系,以作为饰面清水混凝土,从而确保清水混凝土良好的效果。
3.2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对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在质量方面,要求是较高的,在工程中,有一些清水混凝土结构是较为复杂的,在建筑施工工程的应用中,其实际施工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项施工工程需要采用先进软件对清水混凝土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进行结构设计。
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优质材料,工程在施工前,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反复试配,
在试配的过程中进行优化,在施工工艺和方法上,都要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质量要求的达标[3]。
3.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减小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度梯度,从而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这样在内外温差产生温度时,防止混凝土受于应力的影响以及裂缝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取控制裂缝的设计措施、防治材料的措施、混凝土的养护、结构缝的设置,从而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4]。
4 建筑混凝土技术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4.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内部的协调和配合,要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在实际施工中,要掌握技术方面的重要性,施工组织要以书面资料为基础,施工组织要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图纸、工艺标准以及质量要求等,从而实际施工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分配。
同时也要重视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各专业要认真对施工工作进行会审,畅通解决问题的渠道,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施工阶段在进度上也要有所配合,建筑工程要跟上施工的进度,以达到施工的要求,建筑工程具有阶段的特性,将工作进度的安排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从而合理、有序的安排各专业进入施工状态。
4.2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外部协调与配合。
外部协调与配合各相关单位间的协调配合。
外部协调与配合在技术方面,要从整体着手,对于安装施工单位来说,他们需要熟悉相关专业的图纸,
从而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对于这些技术方面的要求,各专业必须要清楚整个建筑的全部信息,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问题要能及时解决[5]。
5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建筑工程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在遇到问题时,施工队能够采取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到认真谨慎,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开发出了更多的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工程施工,同时也可以对施工工艺进行改善,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赖根源.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1,(05).
[2]冯永峰.浅议某高层住宅楼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选择[j],山西建筑,2011,
(04).
[3]柯森.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4,(02).
[4]冯永峰.浅议某高层住宅楼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选择[j].山西建筑,2011.
[5]魏建军,胡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要点分析[j],科技传播,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