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西昌市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

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

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

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

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巳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语文】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绝密★启用前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推动世界从互联网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影响。

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强大新动能,从而让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

从科学层面看,人工智能跨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具有高度交叉性;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包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从产业层面看,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具有内在融合性;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带来新的影响,具有全面渗透性。

可以预见,通过科学研究的牵引、应用技术的交叉,人工智能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

人工智能为人类认识世界引入新范式,增强科学发现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相关学科不断交叉融合、遵循不同范式的过程。

从符号主义、逻辑推理、知识工程到连接主义,从大数据驱动小任务到小数据驱动大任务,从神经形态类脑智能到量子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的新范式不断增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传统的科学研究引入新范式后,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人工智能为人类理解世界创造新工具,提高外界认知能力。

人工智能创造各种技术,帮助人类理解复杂的拥有海量信息的世界。

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感知世界的每一个像素,增强人们观察场景的敏锐度。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深度语义分析,改善人和机器的交流互动环境。

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帮助我们搜集获取海量知识,进而挖掘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图谱。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73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美方悍然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公然为暴力犯罪分子撑腰打气,公然以国内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充分暴露了美方毫无底线的双重标准和虚伪丑陋的霸权逻辑。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全世界正义力量也同声予以谴责。

②美方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乱港之心昭然若揭。

其目的根本无关“人权”“民主”,其现实影响更是与“人权”“民主”宗旨背道而驰。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

这样的基本事实,美国一些政客戴着意识形态有色眼镜,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刻意诋毁、蓄意破坏。

对于香港过去数月来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他们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在他们眼里,香港暴力犯罪分子疯狂打砸、肆意纵火、瘫痪交通、暴力袭警、残害市民,竟然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他们公然为这种任何文明和法治社会所不容的暴力犯罪行为摇旗呐喊,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公义和良知。

③美国一些政客把“人权”“民主”口号喊得震天响,动辄指责他国侵犯人权,却对本国严重的人权问题熟视无睹。

众所周知,美国人为制造的人权灾难早已比比皆是。

眼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移民政策骤变在美墨边境酿出的人道灾难:成千上万的难民被强制骨肉分离,数万儿童被关押在肮脏狭小的房间,承受着可能给其幼小心灵造成严重损害的苦难。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枪支暴力、暴力执法……大量人权痼疾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且在美国社会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丝毫看不到解决希望。

更加凸显美式“人权”“民主”虚伪本性的是,美方一再以霸道手段抵制、威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其人权状况的监督,甚至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4届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时强调,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放眼全球,这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效解决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世界性难题。

在各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绝非自然而然,而是要面对以物欲化、享乐化、个体化为特征的消极价值文化的冲击。

一些发达国家日益暴露出的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等弊病,一些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深陷两极分化、政治动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工业化、技术化、资本化以及文化变迁的现代化诸场景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第一,近代社会“人性位格”的降低,导致物质享乐主义的盛行,加剧了对价值的消解。

人是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既有以感性为基础的肉体性和物质性的“人性位格”,也有以理性为基础的灵魂性和精神性的“人性位格”。

纵览西方主流思想史流变,不难发现近代以来“人性位格”呈降低趋势。

工业革命以来,以霍布斯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偏重人的感官感受,肯定苦乐感对社会成员行为选择的支配性,推崇快乐生活,助推以满足人的感性需要、感官快乐为宗旨的物质享乐主义思潮的流行。

及至当代,质疑理性是后现代性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对普遍化道德的否定,对个体“感受性”和“喜好性”的强调,不仅加剧了社会价值的分歧与冲突,而且使一些人由价值虚无走向了精神空虚。

第二,工业化、科技化、信贷化的聚合效应,导致以个人自我满足和快乐为目的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

四川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四川省语文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标题:书香里的温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很难静下心来,享受一段宁静的阅读时光。

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总有一缕书香,带着家的温暖,缓缓流淌在心间。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寒风凛冽。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书包里沉甸甸的,装满了未完成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

推开门,一股熟悉而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准备晚餐的香气,也是家中那排书架散发出的淡淡书香。

我放下书包,不由自主地走向书架。

书架不高,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科普读物到历史典籍,应有尽有。

这些书,有的封面已经泛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有的则是崭新的,还带着书店特有的油墨香。

它们静静地站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我去探索、去品味。

我随手抽出一本《红楼梦》,那是父亲在我小时候送给我的。

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里面的每一页都干净整洁,仿佛每一字一句都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关爱。

我轻轻翻开书页,那熟悉的纸张触感,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情与哀愁,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就在我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母亲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走了进来,放在了我的书桌上。

她轻声说:“先吃点东西,别饿坏了。

”我抬头看向母亲,她的眼神里满是温柔和关怀。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从那天起,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时,我都会走到书架前,挑选一本喜欢的书,静静地阅读。

书籍成了我心灵的慰藉,也是我与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书香的陪伴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个温馨时光。

小题1:文章开头提到的“快节奏的时代”和“信息洪流”有何作用?答案:文章开头提到的“快节奏的时代”和“信息洪流”旨在描绘现代社会的繁忙与喧嚣,与后文中描述的宁静阅读时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书香与家庭温暖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眉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

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

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礼”并不一定是文明的东西,旧时的礼有更多的残酷成分。

费孝通说,孔子虽然有恻隐之心,也没有同意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这和法律中的惩罚功能大概是一致的,是以一种强制力维持一种秩序。

那么,礼和法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秩序的再生产中经验的累积和调整,是在人们相互配合向环境索取资源的行为中发生的,不是个人自行规划的,而是实践先于规范、然后累积的文化。

这种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没有哪个社会没有传统,即使现代社会也离不开传统,传统文化依然发挥着作用。

其实,法治本身也可以成为传统。

不过在前现代的乡土社会里,传统文化的力量更大、更重要。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变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事实上,在传统社会里,因为环境变化的缓慢,人们应付生活的一套文化和规范也就变化很小了。

当事人往往意识不到有什么变化,但是变化缓慢并不等于不变化。

宋朝的社会生活与唐朝的就很不一样,唐朝的文化就比宋朝的文化开放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