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4 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合集下载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令人惊叹的美丽。

最近,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美。

首先,我发现了自然中的美。

每当我走在公园里,看到那些绽放的鲜花和婀娜多姿的树木,我就感到一种无比的宁静和美好。

尤其是在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显得格外美丽。

我也发现了天空中的美,每当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繁星和明亮的月亮,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和壮丽。

其次,我发现了人文中的美。

每当我看到一位老人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或者看到一对情侣相互依偎,我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温暖。

我也发现了艺术中的美,每当我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或者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我就感到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灵感,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美好和想象力。

最后,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每当我和家人朋友一起共度美好时光,或者享受一顿美味的大餐,我就感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

我也发现了工作中的美,每当我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解决一个难题,我就感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总而言之,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令人惊叹的美丽。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生活中的美,就在我们身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以立意为宗 表达中心意》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以立意为宗 表达中心意》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任务群教案第5单元《以立意为宗表达中心意》第五单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习作主题是“以立意为宗 ,不以能文为本”,语出南朝(梁) 萧统《文选序》“老庄之作 ,管孟之流 ,盖以立意为宗 ,不以能文为本”,用现代汉语解释为 ,写文章应以立意为宗旨 ,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所确定的主题 ,在这个单元指“中心意思”。

围绕这一主题 ,本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 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模块。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 ,梳理出“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可以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 ,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两种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习作的方法。

“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 , 帮助学生体会写法。

“习作”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单元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 ,去感受本单元散文《夏天里的成长》、记叙文《盼》这两篇作品的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 ,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 同时去了解本单元的文学作品都是“围绕中心意思”进行表达的基本特点。

围绕单元阅读要素 ,纵观语文教材,针对这一能力的训练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作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 :册别单元阅读要素三上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下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三下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三下第七单元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六上第五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习作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表达中心意思”。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作文导写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作文导写含答案

2024年4月广东高三二模作文导学案模考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

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读材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解释了“包浆”术语的含义,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

其中两个条件尤为重要:反复揩磨,时间沉淀。

第二句话“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这个韵味是什么?人们的启示又是什么,联系第一句话中“包浆”的含义“反复揩磨,时间沉淀”,就明白了。

立意时必须紧扣这个两个条件。

这是一道一元关键词作文,考生要围绕“包浆”这个关键词展开思考和写作。

引导语说“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说明考生不能只停留在文物鉴赏领域来探讨“包浆”,应该由此及彼,想到其他领域中的“包浆”现象,比如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壮大、国家的发展等等。

从材料来看,要形成“包浆”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反复揩磨”,一个是“长久时间”。

由此引申出来,“反复揩磨”可以理解为不断磨砺,不断打磨,“长久时间”说明“包浆”的形成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综合来说,就是只有不断打磨、不断磨砺,并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包浆”。

文物是如此,一个人的成才、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壮大亦是如此。

岁月的打磨让人生更丰富,国家也在时光的激荡中,更加波澜壮阔。

立意参考:【立意一:时光磨坊,成就非凡】有包浆之物,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之腐砺,都会进入人的视野,为人所用、所赏,递相延传,于是就有了时间刻度一作伪者是无法做出时间的。

它们是古物,是老物,也是“时间之物”。

这象征着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和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就非凡【立意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从包浆作为文物盛赏中的术语出发,探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完美的追求,文物爱好者喜欢包浆的韵味。

欣赏生活中的美作文

欣赏生活中的美作文

欣赏生活中的美作文
欣赏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它可能隐藏在平凡的日常中,也可能展现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

我们需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和欣赏这些美丽,让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台上,暖暖的,柔柔的,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又比如,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心情愉悦。

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其实蕴含着无穷的美好,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美丽。

其次,大自然也是生活中美的源泉。

在郊外的山水之间,我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清晨的雾气弥漫在山间,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傍晚的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景色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日常生活和大自然,我们还可以在艺术中发现美。

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都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美的画作时,心灵会得到净化;当我们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时,心情会变得愉悦。

艺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力量,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

总之,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和欣赏,就能让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珍惜这些美好,让美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发现生活中的美作文

发现生活中的美作文

发现生活中的美作文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常常被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很容易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然而,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首先,生活中的美可以体现在自然景观中。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每当夕阳西下的余晖映在湖面上,每当繁星点点的夜空闪烁着微光,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礼物。

在城市的喧嚣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些美丽的景色,而实际上,只要我们抬头仰望,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其次,生活中的美也可以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中。

当我们看到一位老人慈祥的笑容,当我们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当我们在陌生城市遇到的善良的陌生人给予我们帮助时,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一幕。

这些情感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诚,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此外,生活中的美还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

当我们品尝到一顿美味的饭菜,当我们看到一朵盛开的鲜花,当我们听
到一首动人的音乐,当我们看到一幅美丽的画作,都是生活中的美好。

这些平凡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
生活中的美好。

总之,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在忙碌的
工作之余,我们不妨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心去
发现生活中的美。

或许,生活中的美就在我们身边,只等我们用心
去发现。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因为,生活中的美,就在我们身边。

作文立意的3个思维角度

作文立意的3个思维角度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

如何训练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由生活到哲理
许多名家都推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发现美,答案就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

每一次成功或失败后,都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甘苦,总结经验和教训,再结合相应的哲理或励志名言,就会发现自己对其的体会更加深刻。

★由原因到结果
不少老师都爱说:“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就是告诉我们要养成深入探究的好习惯。

知道事物的现在状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经历的过程,预见其发展趋势,这是一个训练分析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的好方法,也是考场作文考查目的所在。

★由一面到多面
写作文应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问题或现象做出思考与判断,避免认识的绝对化或片面化。

考场作文最为实用的便是以“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考虑周全,观点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1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1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变现”,本义为把非现金形式的资产换成现金。

而在当下,变现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有人经过长期学习和探索后将知识、才艺变现,还有人能轻松将颜值、恶搞甚至爱国情怀以流量的形式变现……但知识、才艺等存在着不能即时变现、甚至有时无法变现的尴尬,特别是某些人无底线变现成功,使得有些青年学生对于该推崇怎样的“变现”产生了困惑,甚至对求学求知产生了动摇。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青年学生的你对“变现”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首先解说了“变现”的含义,接着对当下社会的若干“变现”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进而提出话题“当代青年怎么看‘变现’”。

从材料的表述来看,既有困惑,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比如,知识、才艺变现困难的状况怎么看,怎么办;也有褒贬,旨在引导学生辨析,比如,变现和底线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变现做法。

该作文题,希望能通过写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立意参考】①变现要有底线;②不排斥流量变现,但更倡导劳动创造价值;③有些精神生活不是非得变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④社会主流价值应反对急功近利的变现观。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科学家,在20岁时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坚持做了30多年的研究,发表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论文,也给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启发。

但是,最后他发现这个问题的思路竟然是错的,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于是有人评价这位科学家,说他的研究都是浪费生命,而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你在生活或求学生涯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现生活之美作文

发现生活之美作文

发现生活之美作文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生活之美或许不是那些璀璨夺目的事物,而是隐藏在平凡之中的细微之处。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首先,在大自然中,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之美。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草木开始苏醒,鸟儿开始歌唱。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在山水之间,我们能够看到壮丽的山川河流,清澈的湖水,蔚蓝的天空,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在花鸟虫鱼之间,我们能够发现它们的生命力和美丽,它们的存在让大自然更加丰富多彩。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生活之美。

家人之间的温馨相处,朋友之间的相互关怀,同事之间的合作共赢,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美好。

在日常琐事中,我们能够发现生活的乐趣,比如一杯香浓的咖啡,一本精彩的书籍,一场精彩的电影,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在劳动创造中,我们能够发现生活的价值,比如一份工作的成就感,一次努力的收获,一次困难的克服,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美好。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日常生活的美好。

最后,在人与人之间,我们也能够发现生活之美。

亲情之间的深厚情感,友情之间的真诚相待,爱情之间的甜蜜感觉,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在社会互助中,我们能够发现生活的温暖,比如一次陌生人的帮助,一次公益活动的参与,一次志愿者的奉献,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能够发现生活的多彩,比如一次跨文化的交流,一次异国的体验,一次不同习俗的感受,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只要我们用心去交流,就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大自然的美丽、日常生活的乐趣、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些都是生活之美的体现。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珍惜,让生活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有一位作家说: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多么的可爱,我们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

是的,我们这个世界主流是真善美,如果没有真善美的主宰,这个世界将不复存在。

我们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在作文中表现美、赞颂美。

(一)努力表现美好的事物
美是以善(好)为基础的,是与使人愉悦相联系的;美既是客观存在,同时又是主观感悟投射的产物。

我们应当善于寻找绝妙诗词即寻找美的事物,并用我们的笔努力去表现美好的、使人愉悦的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

1描绘自然美
我国古代诗词流传下了不计其数的描绘自然美、深情赞美自然美的作品。

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宋诗词,大量诗篇都是脍炙人口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自然风光的不朽作品。

描绘自然美,赞美自然美。

2.表现社会美
与“自然美”相对应的则是“社会美”,即我们生存的社会中的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的生活场景、美好的人际关系、美满的幸福生活。

著名作家乔叶写过一篇短文,题且是“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其实有三个特别生动的片段。

作家选取的内容是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如此美丽的生活场景,如此美好的人际关系。

这就是生活,也是生命存在的形式。

没有豪言,没有粉饰,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花枝招展,因为平淡才真,质朴才美,存在才幸福。

卖小菜妇人的热情、语,“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淳厚”,令人回味无穷;车夫的善良、真诚,如冬日的暖阳,总让人心里热乎乎的,以至于泪都要下来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子邮递员,“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实际却勤快得让人感动。

就是这些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群点缀了我们美丽的世界,就是他们顽强、乐观、真诚、职守的品性在震撼我们的同时,美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不常常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真实是那么可爱,那么美丽!
3赞颂人性美
表现人性美是文章的主要的也是永恒的主题品质美、道德美、情感美,是人性的主流,我们应当努力表现这美丽的人性。

下面是一位老师描写我们学生的平凡之美的作品。

一个关心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学生,一定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从种种媒体中,发现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发现许许多多秀的人物。

他们是那么平凡,就像你的家人、同学;他们又是那么高尚,以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让你感动,让你久久地铭记。

一篇文章记叙了旅游途中发生的一件令人难忘的往事,反映了卖花姑娘诚实、纯正,如白兰花般芳香清纯的美好品德。

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卖花姑娘的外貌、语言、行动上,生动地刻画了她的朴素纯美的心灵。

文中白兰花的淡雅的芳香更衬托出卖花姑娘的美好品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力量。

本文记叙了旅游途中发生的一件令人难忘的往事,反映了卖花姑娘诚实、纯正,如白兰花般芳香清纯的美好品德。

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卖花姑娘的外貌、语言、行动上,生动地刻画了她的朴素纯美的心灵。

文中白兰花的淡雅的芳香更衬托出卖花姑娘的美好品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力量。

4表现艺术美
《老残游记》中有一段描写王小玉演唱曲艺的生动片段。

这无疑是极为精彩的文字了。

我们中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笔去描写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的精美。

本文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写得出来的。

没有对音乐的真爱,没有欣赏音乐的真实体验,没有对音乐的独到的品味、思考,是断然写不出这等文章来的。

这再次说明了一个文艺创作的基本原理: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文中的大量内容都是作者音乐生活的再现,那些优美的文旬都是真实体验的表白。

如“在‘滑音’间寻找快感,在‘换把’间聆听呼吸”;如“读巴金的《家》,耳边回荡顺子的《回家》;读南怀瑾的儒雅文苑,而聆听舒曼的钢琴曲;品味《中国文学史》,恰与贝多芬的《命运》相伴……”准确传神,颇有感染力。

作者把对音乐的独到的体验和它的价值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

先写在或悲或喜时音乐对调节情绪的怍用,再写在读诗读书时音乐对帮助领会诗书内容的作用,三写歌词小调本身的含义给人的教育作用。

这样,把音乐的美感和价值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二)用美好的心灵去发现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大家熟知的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来爱.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清代学者袁枚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我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也就是说,世间美的事物到处存在,只要善于发现,善于表现,都会成“绝妙词”。

我们要用美好的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1慧眼独具发现美
美要靠美的心灵去发现,用一双慧眼去寻觅。

美学理论认为:美.是一种心理现象。

当你以美的心灵透射出去时,才会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独特的美。

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正因为有了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才发现了车夫身上的美;《向中国人脱帽》中的大胡子教授,正因为他有对中国人的好感,才发现了文中“我”身上闪现的维护祖国尊严、坚守政治原则的美。

2倾注情感感受美
有位名人说,美全在于人的感受。

只要倾注了情感,纵使是一块石头,在你的心中却是一位绝代佳人;只要心中有阳光,纵使是无边黑暗,你的世界也将是明媚而温暖。

所以,发现美的过程,是伴随着情感活动的过程。

郭沫若创作《地球,我的母亲》就是一个生动的见证。

一天郭沫若在图书馆看书,突然受到诗兴的“袭击”,他一溜烟跑到石子路上,一会儿赤足踱来踱去,一会儿倒在地上睡着,让情感放纵纵奔流,和“地球母亲”亲昵、拥抱。

直到感情越来越炽烈,对地球之美的感受越来越强烈,便倾泻出他的著名的《地球,我的母亲》。

一篇题为“苦瓜”的习作,原先因嫌弃它的苦味,嫌弃它疙疙瘩瘩的表皮,总对苦瓜不屑一顾。

后来知道苦瓜清火养颜的功用,竞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发现平凡的外表下拥有的清纯的朴素的美丽。

只要我们对一个事物拥有情感,就会发现它的美。

3联想想象欣赏美
在对美的欣赏中,总是伴随着联想、想象活动的。

通过联想想象.可以使美的意蕴表现得更生动。

德国艺术家温克尔在欣赏古罗马观景殿里一座残存的古希腊英雄的雕像时,尽管英雄的头、手、脚都没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但这位艺术家驰骋想象.好像看到了他的整个完美的躯体和不朽的精神。

他说:“在这个身体的强健的轮廓上,我看到了战胜强大巨人的英雄的不可征服的力量”,“健壮的肩膀向我表明了,他那在吉费隆山上掐死过一只狮子的手曾是多么有力”,他甚至想象到英雄与阿赫隆格斗时那种手疾眼快的动作,想象到追逐和赶上了铜腿鹿的那一双不知疲倦的脚。

这位艺术家凭借雕像提供的部分形象以及他丰富的古希腊神话知识,凭借他的生活体验,展开了丰富奇妙的想象,使事物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先看一篇学生习作。

欣赏数字中的语文之美
“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

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

“2”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是无可挑剔的美。

于是,我们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点点渲染;有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有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田园景色……
“3”是一只耳朵,是聆听。

聆听着无限忧伤,聆听忧伤的倾诉。

于是,我们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无奈;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伤感情愁;有了“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的失望悲切……·
“4”是快刀,是豪放。

于是,我们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胸襟;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
“5”是奔跑,是活力展现。

于是,我们有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机勃勃;有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春意浓浓;有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静景与动态……:“8”是两颗紧紧相连的心,是深情厚谊。

于是,我们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友情;有了“此去经年,应是良履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离愁别绪;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意浓浓……:
“9”是气球,是自由,是旷达。

于是,我们有了“安能摧眉折腰毫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媚权势;有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不慕荣利;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自乐……:我们欣赏数字,我们欣赏语文,我们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这是一篇充满了新奇浪漫的想象力的佳作。

看似普通的数字,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具有了灵性,充满了诗意。

“1”是擎天柱,“2。

是美丽的天鹅,“3”是耳朵,“4”是快刀……多么生动,多么形象,作者其奇特的想象带着我们欣赏着数字中的语文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