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散文阅读(作品的结构)
2012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大纲版):散文阅读(作品的结构)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 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 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 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 河水始终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 成竹。
早晨时分,由于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 雾 ,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观看平素黄河的雄姿 。那黄河太美丽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 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晰。此刻从异国 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宠爱看 河 。拂晓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视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 ,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很快,我觉察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 头建筑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假设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 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当是去年那两只 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勉有为,宠爱生活,富于梦想,它们 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靠和懒散,这是自然的风范;只 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宝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 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赞扬。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 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来回两岸。船入中流时,那风光特殊壮丽。在颠簸如 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散文阅读(主旨和情感)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 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 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 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 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 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 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 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 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 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 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 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 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 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 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 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 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 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 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 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 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 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 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 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 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 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朵午荷》 ②·一朵午荷》, 一朵午荷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版 有删节)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 一块石头坐了下来, 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 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 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 盛况不再。两个月前, 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 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 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 我独自坐在这里 抽烟,扔石子, 坐在这里, 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 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 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 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 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
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
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的内容
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
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
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 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 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 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 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这里需要了 解试题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①漏掉信息 ②改变顺序 ③改变说法 ④无中生有
①故意漏掉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 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 ②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 从而导致原文语句含意的变化; ③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 部分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 客观,诸如此类; ④在拼凑原文某些语句时,命题者常 常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 干扰。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 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 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 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 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 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 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 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 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 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 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征收碳关税的 具体范例,但在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 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有在本国 或本地区范围内征收碳税的做法;法国正 在酝酿开征碳税,主要是对那些不管在生 产、运输,还是在使用中会产生二氧化碳 的产品征收‚能源——气候‛税;加拿大 也在酝酿相关政策。由此观之,实施碳关 税将是大势所趋,任何反对和阻挡,都将 显得软弱无力,反而会使自己越来越被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趋利避害,寻求破解之 道呢?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散文阅读(探究题)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 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 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 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 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 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 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 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 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 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 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 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 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 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 的天性, 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 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 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 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 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 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 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 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 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 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有删改) 有删改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 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 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 圣的“ 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 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 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 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 杜甫、岑参、陆游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 历久弥新。 历久弥新。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专用课件ppt (1)

(3)栏目名不用书名号,要用引号。节目可用书名号。
如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4)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如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书名号改为引号)
如 水,水,我要喝水。
8.并列成分作谓语,作补语,尽管这些并列短语比较短,其 中间也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 ①一群人在唱歌,跳舞。 ②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四)分号 1.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如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第 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3.在这所学校,我与李老师最熟:因为在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 她就一直教我们语文和算术,并当班主任。 例4.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总之,想和做是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例1中“之所以”一词明显是在挖掘事情的根源,故下文应 该直接指出根源所在;但是,例1却使用一个同样表示解释原因的冒 号,因而造成了标点符号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例 2冒号已经是在 表示解释原因了,但后文又使用了“这是因为”,因而造成了表意上 的重复。例3中冒号表示解释说明,即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 释,但在冒号后面又用了表示解释原因的“因为”,因此造成重复, 故应该删除“因为”一词。例4中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但这里又使 用了“总之”一词,造成了表意同标点符号重复。
如:他栽培了许多鲜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 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江苏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散文阅读

概括小说主题题型答题指要概括主题常用术语: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常见答题模式: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揭示……的现象或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或揭示人生真善美、假恶丑,或揭露、讽刺、批判……的现实;或赞扬……,或告诉……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态度。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
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
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
”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
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
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
大概没什么事。
”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
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
“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
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
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
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
“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
“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
这肯定是檐槽之故。
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
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
”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
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
大概就是檐槽吧。
”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
“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
”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是寂静无声。
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
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
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梦乡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1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课件

[尝试解题]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开头,主要是为了 呼应下文,暗示那时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值得记忆的景点不多。 B.文章始终以岳桦与白桦的对比为主线,通过白桦养尊处优、风流 浪漫与岳桦身处绝境、倔强不屈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文章最后写到,“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并非是指 岳桦发生了基因上的改变,而是指它们在精神上、性格上完成了自身的超 越。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岳桦这样一个由谷底 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艺术形象,赞叹了自然界生命力量的伟大与神奇。
[以例说法] 阅读文本 [2019·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岳 桦 任林举 ①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 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②那时长白山还没有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 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也是那样,尽管一路 上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 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 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 准的照片。
阅读步骤 步骤一 研读标题,找切入点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岳桦。 步骤二 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①~③段写作者第一次到长白山时对岳桦留下了深刻记忆。 第④~⑥段写岳桦身躯匍匐而树梢吃力翘起,它为了生存而迸发出 巨大的生命能量。 第⑦~⑧段写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 第⑨~⑩段写残酷的环境使白桦变成了岳桦,实现了对树本身的超 越,产生了某种生命质变。
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 (2)

(2010年广州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 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 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 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B.2007年,江苏队一举夺得了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 亚军, 2008 年,他们在主力门将受伤缺赛的情况下, 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又再次卫冕。
C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 难,此处不合语境。“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 此处符合语境。“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 略,也泛指筹划决策,此处符合语境。“栋梁之材” 指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符合语境。
【错因】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首当其 冲”“莘莘学子”就属于此类型。“首当其冲”常 被考生理解成“首先冲在前面的”;“莘莘学子” 常被考生理解成“辛苦的学子”。
2.虚词辨析题
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
虑: (1)虚词搭配要正确。如: ①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 广为传播,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 的选本。 ②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 没有听懂。
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出 题人往往在这个配套上做文章。前句的连词“由 于”后面的分句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 “至今”前加上“所以”。当“由于”作介词时, 可以不要“所以”。如:由于老师的耐心教导, 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后句中“何况”与 “况且”都表递进,但“何况”引出的后分句重 在与前句构成对比;“况且”引出的后分句重在 举例(程度比前分句更重的例子),所以此句应改为 “况且”。
一、复习策略 1.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 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这是正确使用 词语的基础。平时要注意积累。
2.理解、把握和运用词语,要体会词语的语 境义,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词语的意义、色彩的 谐调搭配。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注意按词义、 用法、例句的方式进行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 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 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肤色尚黑的藏人 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 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 把味浓叶大牟——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典型例题
(2010·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 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 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 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 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 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 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 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 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3)鉴赏评价 D
①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 言表达艺术;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 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 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 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 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 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 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 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 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 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 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 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 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考点安排上,越来越凸显对“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
第一节 作品的结构
(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大河家
□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 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 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 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 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 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 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 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 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 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 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 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 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 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 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 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3.线索不明显的文本,有时直接考查行文思路。 理清思路的题型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 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 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 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把作者起承转 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 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 次就在你眼前了。所以,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层次 有一个大致的切分,然后对内容进行概括。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 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 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 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 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 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 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 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 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 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 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 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 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 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 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 么胸有成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 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 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该句处于文 章中间段落,首先考虑其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其上下行文紧凑,节 奏激荡,而该句叙事和缓,可知该句使文章节奏 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 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 只能通过它们飞向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 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 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 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 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 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 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 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 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 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 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 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 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 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 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 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 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 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 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 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 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 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 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 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 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 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 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 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 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 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 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 大痛苦。
(有删改)
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 理作者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 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 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 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 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2.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 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 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解析: 梳理文章的思路,首先要理清作者行 文的线索,然后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的线索,有明(实)暗(虚)两条,明写两只鸟 的活动,暗写“我”的观察与思考。其中后者 的含义更为深刻、丰富。
答案: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 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 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 “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 树梢引发“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 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 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 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 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 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 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 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不提 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 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 想了。
散文阅读
1.2011年新课标《考试说明》:阅读鉴赏中 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 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 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 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 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考查散文线索的题目,常常有“是如何 组织到一起的”等提示,或直接提出问题。 回答时要点明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组织材料、贯串全文、有机连接、结构清 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 等。
2.抓线索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 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 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 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 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 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 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 握文章的主旨。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 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 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 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 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 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 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 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 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