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僵死书藉性灵望洋兴叹C. 鲜活消遣斑澜不计其数B. 停歇时髦消磨生气篷勃D. 领略丰盈魅力无足轻重【答案】D【解析】A项,书籍; B项,生气蓬勃;C项斑斓2. 下列各组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或师焉或不焉②輮以为轮③知者不惑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⑥人非生而知之者A. ①②③⑤B. ②③⑥C. ①③⑤⑥D. 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不”通“否” ②“輮”通“煣” ③“知”通“智” ⑤“知”通“智” 故选A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3.(1)陶渊明即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仍能“晏如也” 而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即使“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也能“乐在其中”3.(2)《师说》一文韩愈把“____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3.(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当地风俗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解析】(1)根据“陶渊明即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仍能‘晏如也’”“而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即使……也能‘乐在其中’”可推知答案注意“肱”的书写【答案】(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2)根据“韩愈把……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可推知答案注意“智”的书写【答案】(3)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解析】(3)根据“描写当地风俗赞美古老乡土文化”可推知答案注意“箫”的书写4.(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地说即便“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4.(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3)《鸿门宴》中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解析】(1)由“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可推知答案注意“旅、饥”的正确书写【答案】(2)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解析】(2)由“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可推知答案注意“阙、唯”的正确书写【答案】(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解析】(3)由“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可推知答案注意“谨、辞”的正确书写5.(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姚鼐《登泰山记》中在描写完泰山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色彩形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3)《诗经·静女》中表面上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女子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4)《登岳阳楼》中杜甫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1)根据“教师作用”可推知答案注意“受”的书写【答案】(2)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解析】(2)根据“在描写完泰山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色彩形状”可推知答案注意“绛皓”的书写【答案】(3)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解析】(3)根据“表面上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女子之美”可推知答案注意“怿”的书写【答案】(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解析】(4)根据“杜甫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可推知答案注意“坼”的书写6.(1)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作者请求后主在遇到“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不应该有所偏私“使内外异法”6.(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人从外貌、品行等方面恶毒诽谤抒情主人公6.(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文中提到的老师是有区别的【答案】(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解析】(1)由“遇到‘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应该有所偏私‘使内外异法’”可推知答案注意“陛”的正确书写【答案】(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2)由“使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人从外貌、品行等方面恶毒诽谤抒情主人公”可推知答案注意“诼”的正确书写【答案】(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解析】(3)由“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文中提到的老师是有区别的”可推知答案注意“惑”的正确书写7.(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2)《鸿门宴》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7.(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5)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答案】(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解析】(1)根据“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哂子路的原因”可推知答案注意“让”的书写【答案】(2)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解析】(2)根据“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拔”的书写【答案】(3)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解析】(3)根据“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可以看出”可推知答案注意“俟”的书写【答案】(4)浴乎沂, 风乎舞雩【解析】(4)根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美丽动人的景象”可推知答案注意“雩”的书写【答案】(5)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5)根据“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可推知答案注意“庠”的书写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8.(2)诗歌第三联写得非常精彩请从艺术手法角度加以赏析A. 第一句既写明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的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B. 第二句点明时间是在仲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C. 第三句承首句重点写山“连”“蟠”状群山的绵延和山势的盘曲极为传神D. 结尾“目极”二字言全诗为“望”统领诗人想到仕途无人提携倍感伤心【答案】D【解析】(1)D项对结尾句中的“携”理解错误“携”不是仕途无人提携的意思结合尾联上句可知这里是无人携带酒与“我”一起饮的意思【答案】(2)①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独鹤”舞是视觉描写“饥乌”啼是听觉描写互相衬托描绘了一幅寂寥凄清的画面形象生动②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见孤独的白鹤起舞饥饿的乌鸦啼叫触景生情凄凉的景中融入了诗人在外漂泊、孤独无依的思想情感③铺垫此联景物描写为尾联“伤神”张本为下文抒情作铺垫【解析】(2)结合诗句进行解答作者野望所见的“独鹤”和“饥乌” 用视听结合以表现这一凄清景色同时融情于景孤独的白鹤饥饿的乌鸦表达漂泊不定的孤寂之感为尾联抒情作铺垫道出了杜甫一生飘零、却始终心系苍生的万古长愁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试从语言风格或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评下列句子的写作特色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9.(2)概括选文所表现的北平的特点9.(3)结合选文简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案】写景、状物营造气氛表现事物情感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的基本能力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写的是具体的景物描绘的是具体的事物特征表达出内心的具体感受“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些句子通俗易懂具有生活色彩可据此分析【答案】①复杂有边际②动中有静(或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③布局匀调(或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④接近自然(或花多菜多果子多或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回答此题需要结合文本中“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等四句话加以概括即可【答案】语言通俗质朴充满生活气息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真切和深沉的爱也容易打动读者的心意蕴深刻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感类的基本能力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依据对文本的理解概括和分析本题可以作答为语言通俗质朴充满生活气息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真切和深沉的爱也容易打动读者的心“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些句子充满朴实的味道具有生活色彩给人一种极为亲近的感觉“还差点儿”、“挤得慌”、“白霜儿”、“愧杀”等等充满浓浓的京风京味生活气息浓郁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________A. 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C. 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 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D. 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答案】B【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 A项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 C项内容不够台理,为了突出“耐得住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 D项把“耐得住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②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1.(5)程绍是如何劝说皇帝以贤为宝的?A.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B.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C.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D.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答案】B【解析】(1)句意为正逢京官考核御史许闻造揭发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言语涉及吏部侍郎裴应章程绍说许闻造倚仗吏部来躲避考核的大典并且附会阁臣张位于是许闻造被贬到边地“会大计京官”意为“正逢京官考核” 句意完整“御史”是许闻造的官职应在“御史”前断开排除C、D两项“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中的主语是“御史许闻造” “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中的主语是“语” 前后主语不一致故应在“语侵”前面断开排除A项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自汉朝开始”错应是自秦朝开始秦朝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3)D项“后来因得罪魏忠贤他主动称病辞官回家”错从原文“后忠贤势益张绍遂引疾归”可知不是程绍得罪了魏忠贤而是程绍看到魏忠贤权势更加嚣张于是才称病辞官回家【答案】(4)①既不应当又埋入地下又不应当私自秘藏民间②那小小的秦玺的真伪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解析】(4)①复又再次私秘私自秘藏人间民间②彼那安什么怎么计计较【答案】(5)程绍既讲道理指出唯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宝贝又摆事实并以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为例劝诫皇帝尊贤爱士【解析】(5)根据“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可知程绍指出了唯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宝贝这一道理来劝说皇帝列举“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两个事例来劝诫皇帝尊重和爱护贤才据此概括回答即可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请简析该诗的情感变化A. 前两联写景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养蚕、麦收农事活动的摄入给全诗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B. 桑叶“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秋时节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C. “梅雨”是江南特有的气候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D.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整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入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答案】B【解析】(1)B项“初秋时节”错误从诗的前四句可知诗中描绘的景色应为“初夏时节”【答案】(2)①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颔联表达对梅雨时节忽干忽湿、乍暖乍寒天气的烦恼②颈联写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谁能择”一句反问隐隐露出失意的情怀③尾联写诗人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不让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表明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解析】(2)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诗一起句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而颔联中“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也从中流露出些微的烦恼颈联“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以“地行仙”自喻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表明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入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如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A. 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者散布的消息看似符合大众日常消遣娱乐的特点使历史虚无主义在诋毁英烈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迷惑性B.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或歪曲的是历史事件或人物比如用所谓“科学”或“发现”新的史料作为具体理由来宣传其错误观点C. 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戴着学术研究的假面具具有极大的渗透性、隐蔽性、蛊惑性西方敌对势力从一开始就着手培植学术代理人D. 书写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评判要客观否则就容易在“人人都可写史”的背景下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1)C项“西方敌对势力从一开始就着手”错误材料二原文“西方敌对势力看到这样的机会转而以学术交流为幌子培植学术代理人”说明并非“一开始就着手”【答案】D【解析】(2)D项“所以历史书写者要培养比较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强加因果【答案】(3)①参与历史书写的人要培养对史料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的能力有正确的历史观②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③加强引导专业历史不研究者对史学大众化的创作热情④相关网络工作人员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对诋毁英烈的行为予以警告处罚【解析】(3)通读几则材料结合材料三从“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以探求历史真相”中得出“参与历史书写的人要培养对史料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的能力有正确的历史观” 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得出“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 从“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专业历史研究者将获得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认同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追求对于史学大众化缺乏热情”中得出“加强引导专业历史不研究者对史学大众化的创作热情” 结合材料一、二中关于诋毁英烈的行为得出“相关网络工作人员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对诋毁英烈的行为予以警告处罚” 据此分析概括即可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陆颖墨的短篇小说集《海军往事》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有读者评价说《海军往事·舱门》写了“勇” 这一评价得到了作者的认可那么“勇”在小说中体现在哪里呢?4.(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将军有人说是艇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A. 小说中总部来的几个人下潜了一个多小时遇到小小的涌浪就晕船晕得连胆汁都吐出来了的情节批评了平时不严格训练的作风B. 小说情节采用了双线结构——明写的是将军的“身先士卒” 暗写的是艇长的“坚守” 结局双线交织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C. 小说中的支队长没有坚持原则屈从于上级的命令作为次要人物有力地衬托出了艇长的高大形象——素质过硬、严守军纪D. 小说中围绕开舱门这一命令王教授、支队长、将军与艇长进行了三次交锋扩大了悬念加剧了冲突使情节很有吸引力【答案】A【解析】(1)A项“批评了平时不严格训练的作风”错误应是“从侧面衬托出了潜艇兵的不易”【答案】(2)①艇长带领官兵勇敢地参加潜艇远航模拟试验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②面对王教授、支队长、将军一再要求打开舱门的命令艇长选择抗令勇敢地坚守了军纪③将军不顾年迈亲临一线亲自体验不怕暴露问题用难题考验艇长体现了“勇” ④整个潜艇远航模拟试验团队攻坚克难不惧苦累勇挑重担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解析】(2)题目中已经限定了分析的内容为“勇”这一主旨“勇”的主要承载者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答此题需要逐个梳理人物形象筛选出体现“勇”的方面的内容根据“这是一次潜艇远航模拟试验参加试验的官兵都在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可知艇长带领官兵勇敢地参加潜艇远航模拟试验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体现了“勇”这一主旨根据“我现在执行试验命令任何违反试验规则的命令都是错误的命令我拒绝执行”“我必须遵守试验纪律没有试验停止的命令我不会开舱试验结束后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理”等内容可知面对王教授、支队长、将军一再要求打开舱门的命令艇长选择抗令勇敢地坚守了军纪体现了“勇”这一主旨根据“将军这么大年纪那么高个子要在模拟舱中窝一夜应该是非常难受的而且按照训练计划今晚潜艇要遇到涌浪模拟舱要晃动起来将军他受得了吗”“试验比我想象的还要成功我们的潜艇兵比我想象的还要勇敢还要优秀!我刚才是给他们出了道难题”等内容可知将军不顾自己年迈亲临一线体验不怕暴露问题用难题考验艇长体现了“勇”这一主旨根据“在已经试验的四个多月里潜艇遇到了台风引起的涌浪遇到了不可预测的暗流和礁石甚至还遇到了敌方的跟踪和攻击艇长带着大家都闯过来了”“从屏幕上可以看到艇员们在各自的战位上工作”等内容可知整个潜艇远航模拟试验团队攻坚克难不惧苦累勇挑重担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体现了“勇”这一主旨【答案】(3)观点一将军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全文围绕将军的行踪展开对将军着墨最多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名工作扎实、身先士卒、具有过硬军事素质的老将军形象艇长的“抗令”行为衬托出了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③从主题上看老将军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保家卫国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品的主题观点二艇长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正是由于艇长的“抗令”行为使小说情节陡转使矛盾冲突尖锐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位不惧艰险、严守军纪的海军指挥官形象老将军对艇长形象的塑造起了衬托作用他为检验军纪制造的矛盾冲突凸显了艇长形象③从主题上看艇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不惧艰险、严守军纪、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解析】(3)判断小说的主人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说情节、结构围绕谁展开谁是矛盾冲突的主体谁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谁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本题为探究性题目认可两个观点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作答时务必要先亮明观点然后再说出理由观点一将军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全文围绕将军的行踪展开对将军着墨最多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名工作扎实、身先士卒、具有过硬军事素质的老将军形象艇长的“抗令”行为衬托出了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③从主题上看老将军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保家卫国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品的主题观点二艇长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正是由于艇长的“抗令”行为使小说情节陡转使矛盾冲突尖锐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位不惧艰险、严守军纪的海军指挥官形象老将军对艇长形象的塑造起了衬托作用他为检验军纪制造的矛盾冲突凸显了艇长形象③从主题上看艇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不惧艰险、严守军纪、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5.(1)下列关于文中的“白描手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白描手法”就是以一种切实的、客观的、朴素的方式写人物拒绝创作者的主观想象B. 《百合花》描写人物的“白描手法”与《红楼梦》中“直接‘摆事实’”有相通之处C. 作家用“自描手法”描写人物时尤其要注意作为人物心理活动直观“事实”的对话D. 用“白描手法”对人物和物象作简洁而准确的描写是《百合花》成功的原因之一【答案】A【解析】(1)A项“拒绝创作者的主观想象”理解错误由原文第②段“这种由《史记》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传承而来的描写技巧极大地过滤了作者的简单而随意的主观判断排除了作者的缺乏真实性的消极想象以一种切实、客观的方式来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可知白描并不是“拒绝创作者的主观想象” 而是排除作者缺乏真实性的消极想法【答案】D【解析】(2)D项论证的目的解说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茹志娟说的“原因是我要写一个处于爱情的幸福旋涡中的美神来比衬这个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可知“正是《红楼梦》教会了茹志鹃洞察和描写这种纯洁的爱” 才写出《百合花》里这种“没有爱情的爱情”【答案】C【解析】(3)A项对《百合花》的创作意图理解错误由最后一段可知《百合花》的主题“就是赞美人们之间淳朴的感情尤其是表现那种纯洁而美好的‘没有爱情的爱情’”B项“白描手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的”错误由原文第②段“这种由《史记》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传承而来的描写技巧”可知白描手法是《史记》首创的在文中并没有依据D项“《百合花》是对《红楼梦》的模仿因而不属于茹志鹃的艺术独创”错误由原文第②段“《百合花》继承了《红楼梦》的叙事能力以及描写对话和细节的技巧”以及第①段“独石成峰的《百合花》既是对逝去的温暖岁月的追忆也是对《红楼梦》的一次遥远的回应一个庄严的致敬”可知《百合花》只是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扬并不是模仿故选C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6.(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答案】(1)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解析】(1)该消息有两段文字第一段第一句是交代要说明的对象接下去先分后总一一说明调查的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也就是第一段的中心句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后分第一句是文段中心句所以在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把这两个总结句(中心句)整合起来就可以了【答案】(2)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解析】(2)对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述理由阅读率的提升和阅读方式多样化都是值得肯定的“有声阅读(听书)”和“数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可以说是浅层次的阅读评述时语言应准确简明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7.(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7.(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贻笑大方有求必应只言片语高深莫测B. 贻人口实照单全收只言片语故弄玄虚C. 贻笑大方照单全收寡言少语高深莫测D. 贻人口实有求必应寡言少语故弄玄虚【答案】B【解析】(1)第一处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贻人口实指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两者相比文意并没有提到“内行人” 应选“贻人囗实”第二处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照单全收按照礼单的数目全部接受语境中指这些不实言论全部接受应选“照单全收”第三处寡言少语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只言片语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根据后文“放大成……等声音” 可知此处是说将不实言论中的片段放大应选“只言片语”第四处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根据句子中的“虚假和浮夸”“耍噱头”“哗众取宠” 可知此处应选“故弄玄虚”故选B【答案】D【解析】(2)对抽象事物来说先主后次“事实骨架”“内容血肉”“思想含量”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层层深入故选D【答案】A【解析】(3)B项句式杂糅应为“后果是.….”或者“……容易造成” 搭配不当“认知闭环”“狂妄误区”应互换位置C项成分赘余应去掉“是”D项搭配不当“认知闭环”“狂妄误区”应互换位置故选A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课内的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A.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B.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C.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D.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答案】B【解析】(1)“亦不奉诏”的主语是“燕王” 结构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四方兵”是“征”的宾语两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表述有误世子帝王和诸侯正妻所生的长子明清指亲王嗣子(多为嫡长子)【答案】C【解析】(3)C项“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分析可知有人劝惠帝到其他地方图谋复兴而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的时候便以死报国再依据“燕兵入帝自焚”可知惠帝并未逃到其他地方而是在燕兵攻入京师之后选择了自焚【答案】(4)①君子广泛(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啊②攻下京城时方孝孺肯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儒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解析】(4)①省省察乎相当于“于”②下攻下彼他指方孝孺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诗是为萧郎的竹画而写的为什么说“不似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 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B. 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C. 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D. 诗人对年老的萧郎深表同情而“绝笔”在无形中抬高了这画的价值【答案】C【解析】(1)C项“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不正确应是诗人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答案】(2)“不似画”是因为能听到竹叶婆娑的声音那丛七茎竹是诗人曾见到的天竺寺前石上劲健生长的竹子形象那丛八茎竹是诗人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的疏朗而森寒的竹子形象诗人通过幻觉和想象把画中的竹写活了不仅写出了其形态更刻画出其神态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解析】(2)“低耳静听疑有声”是幻觉描写作者仿佛听到竹叶沙沙作响这表现了萧郎的画作的逼真赞美了萧郎画技的高超“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四句则是联想作者曾在天竺寺前看到过西丛七茎竹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东丛八茎竹作者在此处通过自己的联想将萧郎的画中竹一一对位突出了画中竹子形象的真实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3)《林黛玉进贾府》中借两首《西江月》词评判贾宝玉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贾宝玉的这些特点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说明3.(4)小说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只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本文也使用了“有限视角”进行叙事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有限视角”的使用及其效果A. 袭人对宝姑娘与林姑娘发表的一番评论不仅有助于表现二位姑娘的形象特点也从侧面刻画出了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B. 本文既表现了黛玉的敏感多疑也通过“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表现她的尖酸刻薄C. 宝玉对黛玉说的“你放心”三个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表现了宝玉对黛玉的一腔真情可惜黛玉并不明白宝玉的心思D. 林黛玉听到贾宝玉与史湘云对话后的内心独白充分地体现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复杂情感有感动有欣慰也有对未来的担忧【答案】C【解析】(1)C项“黛玉并不明白宝玉的心思”不正确黛玉并非不明白只是故作糊涂表明了黛玉的清高窗户纸捅破就没意思了两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的默契也是最美的境界【答案】D【解析】(2)D项“运用了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相同的表现手法”错误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是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意在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琵琶行》中的两句诗是侧面描写意在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答案】(3)①不愿意应酬世俗事务不愿见贾雨村那样为官做宰的人②不愿意读书考取举人进士。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经典的力量苏教版练习题二十四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经典的力量苏教版练习题二十四
③有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A、共鸣和谐修养
B、共振协调教养
C、共鸣协调修养
D、共振和谐教养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B、《DA师》的创作者构建起一支理想中的军队,因而建立了军事探讨与艺术创作的一个平台。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答案】:
【解析】:
下列句内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作者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你认为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作者认为,少数人成为读书家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请你根据文意,简要谈谈如何读书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
【答案】:
【解析】:
D、他们二人虽有些私怨,但在工作中从不勾心斗角,而是愉快地合作。
【答案】:
【解析】: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昏来临,我清晰地听到了芦苇拔节的噼啪声,听到了啾啾的鸟鸣、阵阵的蛙叫。一阵微风吹过,芦花曼舞着,苇叶________。这一切,都像在对我窃窃私语,令我________。再看映红西天的晚霞,透过密密的苇叶,洒下点点金辉,就像________。于是我便在这梦境中恍恍惚惚……恍惚中,我忽而感到,我原来是大自然中的一株芦苇,是________——我的心灵便在这里栖息了。

高一语文取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_001

高一语文取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_001

第二专题“取得教育的途径”达标检测(总分100分,45分钟完成)第一部份(48分)(一)选择题(1—8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狭隘自缢洋溢精益求精B.闲暇联想霞帔瑕不掩瑜C.时兴麾下牦牛耄耋之年D.戕害揭穿戗风戮力同心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跋涉斑斓麻痹再接再厉 B.消遣幻像彷徨出类拔萃C.锦缎出色固守按步就班 D.魅力显赫沉溺亲和力3.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适当的一项是()(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处处可抵达终点却从不断歇,永远都存于永恒当中。

(2)最重要的途经这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但是,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切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知足和幸福——因为取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研读不是/而是B.鼓励阅读不仅/而且C.鼓励阅读不仅/而且D.鼓励研读不是/而是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适当的一项是()A.在作者笔下,宝钗和黛玉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相提并论,加以评论的。

B.他一贯不拘末节,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C.表弟犯了错误总好抵赖,你说他一句,他就触类旁通,还你好多句。

D.你对我的帮忙我会铭刻在心的,我这个人从来讲究睚眦必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天天早晨,南京图书馆的大门一开,就有人陆续来借书了。

B.班主任王老师对李华同窗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教育和纠正。

C.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尽力。

D.采取各类办法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水平,对一些民办学校而言,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6.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黄金B.术业有专攻攻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老的道路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A.其闻道也故先乎吾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8.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赫尔曼黑塞,瑞士籍德国人,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彼德?卡门青》、《荒漠狼》等。

高中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获得教养的途径+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获得教养的途径+Word版含答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狭隘.自缢.洋溢.精益.求精 B.闲暇.遐.想霞.帔瑕.不掩瑜C. 时髦.麾.下牦.牛耄.耋之年D. 戕.害戳.穿戗.风戮.力同心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和追求,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B.任何人也不可能再何时将那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C.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些年都会对读者成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一脉相承....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C.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

D.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2)杰作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A.逐步须要才 B. 逐步需要就C.逐渐需要才 D. 逐步须要就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

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一、字词注音跋()涉沉溺()慰藉()麻痹()消遣()戕()害给()予符箓()狭隘()宝藏()二、把握文意,分析内容1.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教养”?2.作者为什么说阅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世界文学的价值在哪里?三、揣摩哲理语句1.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2.我们先得向杰作说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3.通过原始森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到达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体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原野……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界上的书籍在持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无比,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

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能够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实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

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表现出新的、变化了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仅仅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时作业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时作业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时作业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要.挟/紧要.关头假.设/久假.不归堤.坝/提.心吊胆B.隐藏./珍奇宝藏.栅.栏/春意阑珊.纤.毫/纤.夫拉船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咀嚼./咬文嚼.字D.湍.急/惴.惴不安请教./教.唱歌曲籍.没/声名狼藉.解析:B A项,yāo/yào,jiǎ,dī/tí;B项,cáng/zàng,zhà/shān,xiān/ qiàn ;C项,zhēn/jiān,rú,jué/jiáo,D项,tuān/zhuì,jiào/jiāo,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蓬勃迁徙老骥伏枥无耻斓言B.提纲跋涉刻苦自励声名狼籍C.戕害脉搏目不暇接麻痹大意D.时髦狭隘闻名遐迩自怨自哎解析:C A项,斓—谰;B项,籍—藉;D项,哎—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②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B.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要解决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必须在境外做文章,而在境外做文章,毫无疑问必须当前深谙国家运行规则的西方等老派经济发达国家竞争。

C.打着俄罗斯旗号的音乐团体的演出,我去现场看过两次,一次是在大宁剧院,一次是在保利大剧院。

两次的现场都令人失望,又不敢觉得俄罗斯当下音乐水准在扶摇直下,就开始避免听俄罗斯乐团的音乐会。

D.2019年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基本停止的一年。

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比较盛行。

英国的脱欧、美国特朗普竞选成功,都给全球经济和政治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练习:2.2 获得教养的途径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练习:2.2 获得教养的途径 含解析

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前提.提.防提.炼提.案B。

宝藏.西藏.藏.青藏.品C.教.养教.育教.条教.唆D。

落.笔落.差落.马落.枕解析:C项,“教”都读“jiào"。

A项,“提防”的“提”读“dī”,其余读“tí”。

B项,“藏品”的“藏”读“cáng”,其余读“zàng”。

D项,“落枕”的“落”读“lào”,其余读“luò”。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利用闲睱时间读一些经典著作,可以让我们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B.如果这些思考看上去太复杂,那么还有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消遣方式,就是寻找一种语言中已经消失,或者特有的词.C。

大峡谷谷壁展现着地球自身斑澜的地质叠层,是地球岩石形成的最好历史记录。

D.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篷勃;蜂飞蝶舞的夏天,柳绿花红,魅力无限;彩霞满天的秋天,落叶纷飞,落寞伤感。

解析:A项,“睱”应为“暇”;C项,“澜”应为“斓";D项,“篷”应为“蓬".答案:B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的过A。

认识是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程,学习也应当如此,“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是对学习最完美的诠释.路边“禁止停车”的标志,对前方的探头也不B.有些车主视而不见....管不顾,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查处。

C。

随着海外市场的变化,中国企业面临没有价格话语权等越来越多的困境,企业也已意识到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由于品牌培育不能一蹴而就,以贴牌“起家”的企业,有时只能“望洋兴...叹.”。

D。

在做群众工作时做到“举一反三”显然十分有必要,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群众中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让党的好政策惠及更多的老百姓,有益于开创基层工作的新局面.解析:B项错用,“视而不见”后面是不能带宾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获得教养的途径)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幻象凤魔时候视而不见B.消谴戕害慰籍望洋兴叹C.恢弘班斓共鸣举一反三D.痴迷闲瑕时髦气象万千提示:B项,“谴”应为“遣”,“籍”应; “藉”。

A项,“凤”应为“风”;C叽“班”应为“斑” ;D项,“瑕”应为“暇”。

答案:B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_________________ ,生存于永恒之中。

(2)如果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的改革进军号的最强音的话,2010年的最强音,就应该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了。

(3) ____________ 有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共鸣和谐修养 B.共振协调教养.共鸣协调修养 D .共振和谐教养提示: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的情绪。

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协调:①配合得适当;②使配合得适当。

修养:本文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答案:D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 .《DA师》的创作者构建起一支理想中的军队,因而建立了军事探讨与艺术创作的一个平台。

C •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提示:A项,“近”和“左右”重复;B项,“因而”一词删去;C项,“切忌” “不要” 删去任一词。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那么,)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B .获得十佳运动员称号的罗雪娟, 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韩方队员有说有笑,而国奥队员则噤若寒蝉C .在中韩比赛场一一贺龙体育场,了在国人面前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 .去年广州某山庄举办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画展,廖静文女士主持了开幕式,她敝帚自,全没筑基达标1.珍地向观众 介绍了展馆内的画作。

提示:C 项,“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A 项, 笑”形容不值得理会,不当一回事。

应改为“报之一笑” 好,可是自己非常珍惜。

不能以此来形容大师的画作。

答案:C5.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 .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提示: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

A 项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

C 项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住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

D 项把“耐得住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答案:B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 .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 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 语)。

C .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D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提示:A 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C 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并用,二者删去其一; 项,分号应改为冒号。

答案:B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1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 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 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 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 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 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 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 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 ?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弹冠相庆”是贬义词。

B 项,“付之一 。

D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人,。

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 A B C D还有人).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提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读书的前提,即个性和人格。

答案: C8.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 ?试分条概括。

(1)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 3)必须花力气、下工夫读杰作。

个性或人格”具体指什么 ?为什么通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 ,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 追求数量, 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

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 的敬重。

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 ,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 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 难获得教养。

10.“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 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读书可能会挤占我们生活中很多宝贵的时间,但真正的生活离不开书。

1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经典) ,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 ?(联系全文回答。

)因为流行文学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只是为了“散心消遣” 我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所以,读杰作才能获得教养。

二、语言运用 1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观点。

(不超过 25 字。

)韩国欲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事见报后, 在国内引起了非常激烈 的争论,有些人甚至提出了“捍卫端午节”的说法。

这场争论, 本质是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 问题, “捍卫”这种提法,只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表态。

这种表态的支持者, 非常明确地把文 化传统分成了“你的”和“我的”,并且据此推论出,某国是在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

虽然尊重文化传统, 更多地表现为民族感情, 但是任何感情, 包括民族感情,还是应该立足 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否则,问题就会变成伪问题,而感情也难免被人指责为狭隘, 于事无补。

所以在表态之前, 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除汉族外, 还有满、 蒙、藏、苗、 彝、畲、锡伯、朝鲜等约 28 个少数民族庆祝端午节,根据专家的考证,这个节日源于远古 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

而对龙的崇拜,绝非华夏民族所独有。

提示:有三个要点: “尊重文化传统” “尊重历史和事实” “立足……上” 。

参考答案:尊重文化传统应该立足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

13.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出两个句式一致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意思必须与整个语境吻 合。

当大地的雾霭逐渐飘散、 天光晴朗时, 我们迎来了鲜艳的朝阳; 当朦胧迷茫的夜色悄然 离去后,我们步入了热气腾腾的白昼; ______________ 果没有许多东西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获得。

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 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 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7.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 A B C D阅读);(2)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9.作者认为, 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个性或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

作者认 ,而杰作需要。

生活中如示例: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收获了累累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野悄悄消失后,我们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三、写作训练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常常对高中生说:“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

”这两句话情真意切,充满了过来人对即将步入人生道路的高中生的人文关怀。

请你以“细节和性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略)回顾展望15.(经典回放)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时候, 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 .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提示: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顺序排序。

答案:B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D.③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