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

合集下载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25•【字号】渝府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25日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2022年1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高水平构建城镇化空间格局第一节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二节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第三节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第四节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第五节推进以区县城区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第六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四章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第一节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第二节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节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第四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第五章高品质建设现代大都市第一节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第二节加快城市绿色化转型第三节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第四节彰显城市人文化温度第六章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第一节提升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水平第二节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第三节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第四节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第七章高标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一节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第二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第三节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第四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八章高要求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深化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第二节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投融资机制第三节完善城市住房体系第四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第二节强化组织协调第三节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第五节凝聚规划实施合力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有关要求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交通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B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目录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系列 二、重庆市都市区规划图系列
三、九龙坡区规划图系列
七、沙坪坝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两路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四、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系列
五、西永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六、西彭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C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J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G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七、重庆市保税港区建设方案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E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专业 专注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1、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尽量少占农田,积极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整理。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
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根据城镇体系布局,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土地开发与管制的引导。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禁止向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及湖泊水库倾倒固体废弃物和排放处理未达标的废水。合理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在缺水地区和水源上游地区严格控制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保护饮用水源,以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功能为主的水库库区和水源保护区,严禁大规模开发利用,严禁布局污染性产业项目。加强地下水和温泉资源的保护。尽快对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3)东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包括黔江、秀山、酉阳、石柱、彭水、武隆等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1.98万平方千米。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
2、与周边省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6.01•【字号】渝府[2004]126号•【施行日期】2004.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渝府[2004]126号)长寿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请示》(长寿府文〔2003〕26号)收悉,经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一、《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期限: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为2020年。

同意《规划》所预测的城镇化水平预测:即2005年为35.3%;2010年为50.0%;2020年为68.6%。

二、长寿区域各城镇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城镇的职能,逐步形成以长寿城区为核心,以葛兰、狮子滩、洪湖和云台为中心镇,各城镇有机结合,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功能合理、生态良好的区域城镇体系。

三、明确发展重点。

要强化长寿城区的中心作用,突出以化工、轻工和建材的工业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带动和辐射全区城镇的发展。

要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集中力量,优先启动并重点建设中心镇葛兰镇。

四、要妥善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治理污染的关系,处理好城镇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切实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长寿段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严格保护长寿湖市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和文化资源。

五、加强区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重庆第二国际机场备选场址(双龙)用地,保护机场净空要求。

六、加强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

要在《规划》指导下,积极开展下一层次城镇规划编制及专业规划编制工作。

七、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施本规划确定的内容,若需变更,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00四年六月一日。

国务院批复新版重庆《总规》

国务院批复新版重庆《总规》
都 市 规 锄
1 0月 1 日, 国 务 院 正 式 批 复 同 意 修 订 后 的 5 《 重庆 市城 乡 总体 规划 (0 7 2 2 2 0 0 0年 ) 。 》
市 政 府 新 闻发 言 人 文 天 平 、市 规 划 局 局 长 扈
为 总 体原 则 。重 庆 是 内陆 唯 一 的直 辖 市 ,也 是 内
中心 组 团式 ” 的布 局结 构 。提 升解
放 碑 一 北 城 一 子 石 C D 中央 商 江 弹 B 务 区 ,以及 由观 音 桥 、沙 坪 坝 、杨 家 坪 、南 坪构 成 的 现有 城 市 商务 功
能 集 聚 区 ,其 中解放 碑 、江北 嘴仍
是 C D核心 区域 ,约 3平 方公里 。 B
城 市 的发 展 目标 、城 市 职 能 和在 全 国发 展 布局 中 的 功 能 定 位 ,是 我 市 新 时 期 科 学 发 展 又 一 新 的机
高 起 点建 设两 江 新 区
《 规 》 明 确 提 出 : “ 江新 区要 坚 持 高起 总 两
点 规 划 和 建 设 ,合 理 确 定 发 展 重 点 和 时 序 ,逐 步 建 设 成 为 我 国 内陆 重 要 的 先 进 制 造业 和 现代 服务
陆 唯 一人 口超 千万 的特 大 城 市 , 《 规 》 绘 就 了 总 特 色 鲜 明 的 国家 中心 城 市 宏 伟 蓝 图 。推 进 主 城 扩
万 泰 对 《 规 》进 行 了解 读 ,重 庆 是 国 家 中心城 总 市 的定 位 在 《 总规 》 中得到 了强 化 。
城 战 略 实施 ,为 主城 “ 环 时 代 ” 发 展 提 供 规 划 二
业 基 地 、长 江 上 游 地 区 的金 融 中心 和 创 新 中心 、

重庆将建1个超大城市、6个大城市、24个中小城市,推动均衡发展

重庆将建1个超大城市、6个大城市、24个中小城市,推动均衡发展

重庆将建1个超大城市、6个大城市、24个中小城市,推动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深入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贵州、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等为代表的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更加均衡和协调。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腹地,四大直辖市之一,是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巴渝文化、陪都文化、语言文化和饮食文化,使得重庆成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重庆市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常住人口3205万,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25003亿元,人均GDP78012元。

与其说重庆是一个直辖市,更像一个小型省份,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黑龙江、吉林、甘肃、上海等12个省市。

从经济实力上看,重庆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7位,人均第8位,重庆作为一个西部城市,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十分不易。

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根据重庆市规划,将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即建设一个主城都市区:渝中、大渡口、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北碚、渝北、涪陵、长寿、巴南、江津、合川、永川等21个区,面积约为2.87万平方公里。

该区域将成为未来成渝经济圈核心区,是全市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

两大城镇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梁平、开州、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11个县区,总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以万州区为该区域中心城市,推动万州、开州、云阳同城化发展,打造成为三峡库区增长极。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包括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6个县区,总面积约1.98万平方公里。

进一步提升黔江、秀山在该城镇群中的服务功能和产业、人口集聚效应,推动武隆、石柱、酉阳、彭水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城市。

建设多层城镇体系,推动全市均衡发展1个超大城市:重庆市中心城区重庆市中心城区,主要包括渝北、九龙坡、沙坪坝、巴南、南岸、江北、渝中、北碚、大渡口等9个区,该区域将会是重庆市核心功能区,共同组成了重庆都市圈主体。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山峡生态功能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

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以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

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

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

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南岸区,我们发现南坪商圈外
还有很大一块工业用地,这块工
00
业用地甚至比南坪商业体还大。 难怪最近几年南岸区没跟上江北
的发展,甚至连房价都不如江北。
未来三年的北面规划
图上橙色区域:两路、中央公园、 悦来、礼嘉和蔡家可以看到:未
来三年内规划了大量的住宅用地。
这么大一片土地,至少也是可以 容纳200-300万人了。有供应才 有需求,不断涌入的人口和不断

复垦、整理增加耕地持平,保持耕地 面积基本稳定,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副产
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布局
品的需求。到年,全市基本建立起适
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城 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指标 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全市建成一批经 济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 利用,环境质量良好、洁净、舒适的
年,中远景展望到2050年。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ADD TITLE HERE
②城镇体系结构布局 市域空间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的 三大城镇群即以特大城市重庆都市 圈为中心的中西部城镇群,以万州为
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 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南 川、长寿、开县为地区中心城市的 “一心多极网络式”现代化城镇体 系。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20 年,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一一大城 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 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 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镇群。
YOUR KEYWORD
YOUR KEYWORD
根据城镇体系发展要求,建设一
批具有外向性和国际性的现代 化基础设施,并培育若干个与其 适应的国际接轨点,建设自身完 善的高标准、高起点的、与国 家大型基础设施相衔接的,高效、 安全的交通、能源、信息网络 设施系统。重庆未来三年的划图未来三年的东西规划
YOUR KEYWORD
中心城市的东北部城镇群,以涪陵、
黔江为中心城市的东南部城镇群。
③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YOUR KEYWORD
YOUR KEYWORD
根据市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性、 经济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 力、区域间的联系程度,规划将 全市划分为个城市经济区,即中 西部城市经济区、东北部城市 经济区和东南部城市经济区和 个城市次经济区。
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不配套导致城镇人
口规模难以迅速增加,失去了经济发展所 需要的“人气”。在空间布局结构中,首 位度偏高,缺少大、中城市与重庆主城的
呼应,形不成城镇空间的集聚。
规模等级特征
总体上看,重庆市市域面积超出主城的直
接辐射范围,城市体系相当于一个省域的 架构。从右边可以看出,重庆市有1个 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6个中等城市,其余
市域内绝大多数城镇职能以综合型、
工商型为主、职能趋同性较强,专业化
城镇数量不多,职能类同,分工不尽明确。 主城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地,融 工交、商贸于一体,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职能过分集中,束缚了自己向更高
更新层次的发展,影响重庆在长江上游地 区多功能综合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 各县城和建制镇以内向型行政商贸为主, 缺乏外向型工商、旅游职能,没有形成 自己的主导产业部门,仅服务于所辖地区, 未能开拓新领域,限制了发展速度与 规模。应合理确定城镇职能,使城镇之间 既有明确分工,又能紧密协作,使市域内 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使城镇各具 特色。
北迁的人口,将被逐渐“赶”到
这些区域。从而可以缓解重庆过 度拥堵的交通,以及突出的核心 区域房价。未来三年的北区规划 图显示:北区人们会常去的观音
00
桥、嘉州、龙头寺、江北嘴和大 石坝购物逛街、工作交流等等, 然后到了晚上再回到二环居住的 地方。
未来三年的内环中心区规划
从最近二十年重庆的发展来看。 重庆从解放碑开始,衍生出了五 大商圈: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 圈、南坪商圈、三峡广场商圈和 杨家坪商圈。最近几年又冒出许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ADD TITLE HERE
⑤历史文化与旅游
市域分为四大历史文化特色区都市文化 区、西部佛教文化区、三峡文化区和黔
江少数民族文化区。发展旅游业作为全
④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城乡土地利用基本目标有效控制耕 地减少的状况,保持建设占用与开发
YOUR KEYWORD
市的主导产业,将形成一个中心、一条 主线、八大特色旅 游区的总体布局。
多新兴商业:大坪、嘉州、大石
坝和龙头寺等。从上图可见,在 未来三年的重庆规划图上,红色 圆圈里面的这些土地上,几乎没
有工业用地。这里面主要还是以
00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为主。
THANK YOU
未来三年的南面规划
重庆西南方向,九龙坡华岩、大 渡口区有很多工业用地。这里是 重庆的老工业基地了,GDP产值 很高,但主要集中在工业。在圆 形外面,发现有一块狭长的商业 体,这是巴南龙洲湾。但它受制 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没有办法继 续往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未来龙 洲湾只能往北延伸,逐渐和李家 沱接轨,形成南区新兴商业圈。
方公里。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的 编制与实施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为加强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发展布局的 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带动区域城镇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以都 市圈为核心、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 规模适度、职能明确、布局合理、基
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
境良性循环、经济繁荣的长江上游城 镇网络体系,重庆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直 辖后的首轮《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 并于年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规划期 限为1996-2020年。其中,近期到 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
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上我 们了解到,大学城和茶园的商业
体较少,更多承载了主城产业转
移和教育转移的功能。不过人口 规划还是蛮多的,都是城市副中 心的定位。以后重庆的东边和西
边房价会不会崛起,就看各自新
区的产业发展繁荣度了。图上显 示弹子石半岛主要是生态、住宅
00
和商业体的规划。可以目测的是 洋人街的娱乐用地将越来越小,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住宅项目。
重庆城镇体系规划
冯裕杭 220163138
1
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
CONT ENTS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的 2 编制与实施
3
重庆未来三年的规划图
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
职能类型特征
城镇体系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 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对工业化的促进作 用不够。主要表现在城镇体系的职能类 型结构中,城镇的政治职能远大于经济作 用,产业单一,城镇间缺乏广泛而深入的 合作。反映在规模等级结构中,由于基础
为小城市。从职能分区看,重庆城镇体系
可以划分成三个大的区域都市区,渝西经 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空间分布特征
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交通、地理等 因素影响,重庆市城镇体系分布呈明显的 西高东低,西密东疏的分布特征。重庆市 市域城镇平均密度为78.3座/万平方公 里,其中主要集中于市域西部的原重庆地 区的城镇密度为165座/万平方公里,集 中于市域东部的万州区、涪陵区和黔江 区的城镇密度仅分别为59.3座万平方公 里,60.6座/万平方公里和13.02座/万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