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 同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同圣贤为友近年来,“国学”很热,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儿童读经班”、“国学研修班”,许多著名高校也都成立了国学研究院,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自06年起就开始招收国学专业六年制的本硕连读生,成为全国第一家国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
新闻媒体近年来也出现了“国学热”,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就捧红了很多讲国学的学者,如于丹、易中天、鲍鹏山、钱文忠等。
可以说,“国学热”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国学热潮:历史的必然首先,“国学热”是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逐渐恢复的必然结果。
中国人向来对自己的文化特别自信。
但近代以来,由于长期遭受外侮,特别是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彻底丧失了自信。
所以,20世纪的中国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算传统文化的高潮,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次则是“文化大革命”。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传统文化看成是封建毒瘤,进行彻底清算和全面扫荡,不仅使古迹、文物遭到空前未有的毁坏,更使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价值理念遭到最惨痛的摧残,“国学”成了封建糟粕的代名词。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中国人终于重新鼓起了自信,能够用一种比较客观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今中国人的思想和信仰也更加多元开放。
一方面,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影响着一部分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做为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向传统回归,自然是更多的人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由此引发了“国学热”。
此外,“国学热”也与当今世界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现代文明病有关。
比如,现在环境的严重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引发我们对古人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新关注。
又如,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导致人们身心的极度疲惫,引起了我们对古人那种悠闲自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的醉心与向往。
再如,当今世界的科技狂热,导致人的快速异化和世界末日的恐慌,而中国古人对于科技的思想理念,不失为一剂拯救的良药。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旗下演讲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旗下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当拂晓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我校经典文化长廊时,书香校园的上空就回荡着这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
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传统经典文化的阳光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伴随着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常在校园上空回响,而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则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吟咏李白,我们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东坡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咀嚼《弟子规》,我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孝敬之道。
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
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气吞山河、如泣如诉的诗词文赋,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星空下,承前启后,生生不息。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持之以恒地把经典文化书籍读下去,自幼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一定会涵养你们的性情,增长你们的智慧,提升你们的眼界,使你们受益终生。
同学们,诵读经典吧,濡染中华经典的灵气,贯注传统文化的脉气,厚积方能薄发~同学们,在传统经典文化中徜徉吧,与古人对话,与大师对话,净化我们的
心灵,提升我们的品格。
让我们用“温文尔雅谨信笃行”的品格为学校十周年庆典献礼~
谢谢大家~。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经典文化,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每天早晨,我们班的教室里就会传出诵读经典的稚嫩童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陶的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受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些经典可作为孩子们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才开始诵读古诗文,受到了来自家长的疑惑,有的家长不理解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孩子就要背诵不太明白的古诗文,能行吗?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不到半月的时间,我们班把不间断熟背还需要八九分钟的《弟子规》背了下来,家长们经过这段时间,看到了孩子的惊人变化,都举手表示赞成。
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教益。
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虽然当下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帮孩子定会悟出经典中的道理和魅力,影响他的一生。
通过经典诵读,许多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背诵,因为他早已把这些诗文熟记于心,这给他们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经典诵读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以其“厚积薄发”。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经典诵读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的孩子,明日必将与众不同!。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_高中生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人类历史从史前文化发展至今,如果说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依赖于物质生产的进步和发展,那么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灿烂则离不开那些承载着历史的厚度、哲学的深度、科技的智慧、文学艺术的审美等诸种文化要素的传世经典。
文化经典是人类历史的痕迹,记载着刀耕火种的荒蛮、烽火狼烟的残酷、群雄逐鹿的惨烈、流民失所的悲哀。
历史的演进从来都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今天的文明是昨天的血与火、刀与剑铸就的。
文明的子孙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明史》……它们是我们民族薪火相传的血脉,割断了它就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人类赖以生存、因之发展的生命源泉。
文化经典,是民族情感一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皎如皓月、灿若群星的圣贤先哲,用自己的情感与心灵、沉思与理性,构建了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心理基础。
古希腊诡谲斑斓的神话传说和灵怪动听的圣经故事,构成了西方文化重视人、热爱人、捍卫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隐忍现世、渴望天堂的虔诚的基督教来世主义信仰。
在中国,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祌话传说造就了表现在楚汉、盛唐、明清等朝代占据思想主流的浪漫主义,并日益积淀为华夏儿女乐观、开朗、大方、豪爽的人格魅力。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中,“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伦理规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人生修养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执著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宽厚豁达的人格,构成了中华民族执著、进取、善良、坚韧、仁爱、宽厚、谦让等优秀品格。
与此同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则从天与人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这--角度,铸造了我们民族心理情感的另一维^和谐、自然、无为、超脱、宁静、深远。
儒道互补构成了屮华民族庞大的文化体系,也构成了稳健深沉而又灵动深情的情感。
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感想与体会

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感想与体会
经典文化里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有他们总结的人生哲理。
古往今来,这些经典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华夏儿女。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一笔巨大的宝藏。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应该继承它、发扬它。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我们应该诵读经典,向经典学习。
现在的社会太过于浮躁,竞争太过于激烈,我们每一天都在快节奏的生活,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就是这样,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最初,最想要,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失去了太多,所以我们要诵读经典,学习经典,体会经典中的精髓。
经典就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他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他可以让我们感到很平和安全。
会改变我们身上的浮躁之气,在经典中我们可以学会“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自己,让自己不偏离轨道。
我们可以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们懂得谦虚,我们可以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道朋友和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的人认为现在学经典已经没什么用了,认为经典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社会了,但是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才需要经典。
我们需要经典来指引,来引导我们更上一层楼。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了国学课,让学生们系统的学习经典。
每一天,与《三字经》,《弟子规》,《老子》,《论语》,《孟子》等经典为伍,每一天与先贤打交道,与他们在历史的时空中对话。
跟着
圣贤学习礼节,跟着圣贤学学习方法,体会圣贤的道理,引发我们的思考,怎么会不进步呢?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需要你我的脚步,让我们坚持下去,让书香之气遍布校园,便布华夏!便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上屋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纪实

到古诗文的浸润 。厚积 而薄发 。 六 是邀请家长 、各级 领导 参加 “ 中华 古诗词诵 读”活 动汇报会 ,并借此大力宣传和 表彰优 秀学生 。 黄校 长说 ,学校开展 诵读活动 的 目的不仅仅 是让学生 记住名 篇佳作 ,更重要 的是寻根 ,寻民族 精神之根 ,寻现 代文 明之根 。在 诵读 古诗 文 中弘扬优 秀的民族传统 文化 ,
上屋 小学开展 国学教 育纪 实
子雕塑 铜像栩栩如 生 。黄 校长说 ,在上屋 小学校园 里 ,每 个角落和空 间都彰 显着浓 厚的 国学 教育文化 氛 围 ,让 学生
处处 受到 国学教 育的熏陶 。
上屋小学是宝安区最 早推行 经典诵读 的学校之一 。 早 在2 0 年 9 ,在摸 索 与 实 践 的 基 础 上 ,上 屋 小 06 月
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国 学教 育 走 进 课 堂
拓 宽 国学 教 育 内容
今年 国庆 节 假期 ,上屋 小 学 开 展 了一 次专 I 向学 ]面
生家长 的大型公益 活动—— “ 幸福 人生 ・ 国学 引导家庭教
育” ,使 国学教 育走进 了走进了 学生家长 的心 中。整个 活 动为期三 天 ,精 心安排 了 《 认识 弟子规 》 《 重新 认识传统 文化 》 《 移风 易俗 莫善 于乐 》 《 假如 “ 后天 ”来 临 》 《 礼 在人际 关系中 的运 用 》等以 国学 传统文化 为 内容 的课程 。 活动很 好地体现 了 “ 孝悌 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 和平 ”优 秀 的传 统伦理道德 理念 ,给家长 学员们 以收获和 感动 ,进
一
步加深 了他们对祖 国优 秀传统文化 的认 同和热爱 。
怀揣梦想以国为家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的宣传标语

怀揣梦想以国为家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的宣传标语
1、读书修身,读书养性,朗诵爱国诗词修身养性。
2、朗诵爱国诗词,做优雅人。
3、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
4、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5、诵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
6、与书本为友,朗诵爱国诗词。
7、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
8、朗诵爱国诗词,经典浸润人生。
9、传承中华文化,朗诵爱国诗词。
10、朗诵爱国诗词,陶冶美好心灵。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2、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13、诵国,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
14、热爱书籍,朗诵爱国;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15、朗诵爱国诗词,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16、诵爱国,闻书香,润人生。
17、年华聚散自有时,书中沉浮无近期,朗诵爱国诗词。
18、倡导经典朗诵爱国,弘扬中华文化。
19、朗诵爱国提升品味,求知丰富人生。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黑河市实验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小记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黑河市实验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小记臧红敬【期刊名称】《黑河教育》【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1页(P9)【作者】臧红敬【作者单位】黑河市实验小学【正文语种】中文黑河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厚重底蕴的名牌老校,学校以“开实验之风,育多元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多彩实验,多元成长”为培养目标,努力创办一所有儿童立场、中国味道、边城特质的学生喜欢的学校。
我校以国学教育为特色,开设了国学课、书法课和阅读欣赏课,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一、纳入课程,重诵轻讲中国优秀的国学经典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雅的气质,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灵,就是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黑河市实验小学自2014年9月将国学经典教育引进课堂,在校本部和东校区46个班级同时开设了国学课,每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国学校本课,配发专门的教材,由文化底蕴深厚的骨干教师担任国学教师,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和积累。
面对古老而鲜活的国学经典,开始时我们也有疑虑,大人理解和背诵起来都很困难的文言文,会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呢?国学老师每节课前都会大量查阅资料,将晦涩的文章通俗化,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浅显的语言诠释深刻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地背诵,然后入脑入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为了保证诵读时间,我们利用每日的晨读、午诵和暮省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和巩固所学内容,一幕幕师生共诵经典的场面成为实验小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随着西校区的加入,实验教育集团的队伍又壮大起来,2015年3月,整个教育集团62个班级均开设了国学课。
渐渐地,师生们都爱上了国学,一篇篇经典犹如潺潺小溪缓缓流淌,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提升着教师的文化素养。
二、多彩展示,多元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近一年来的积累让我们感受着诵读使学生发生的悄然变化。
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国学小讲堂、国学考级、国学社团、国学经典展示……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绽放天性,体验参与和成功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敬南镇何家坪小学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记实“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从敬南镇何家坪学校传出的琅琅读经声。
敬南镇何家坪学校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活动场地6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
现有教师17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2人,住校生240人。
学校秉承“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想,教师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时时关心学生,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该校在学校工作中着眼未来,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学思想,就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实现“以德促教”的目标。
不断反思德育的成败与得失,面对教育与现实脱节、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对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的偏差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针对学生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集体观念、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模糊的现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燃眉之急。
学校德育应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遵循“仁孝——感恩——励志——成才”的传统成才规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孝”“悌”入手,树立“明德化人”、“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
养成教育的“抓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独特的教化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内化学生思想,外化学生行动,在孩子的内心种下善念,让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今年3月以来,利用校园广播领读形式,让学生每天学一段经典,坚持每天上午10分钟、下午20分钟的经典诵读;开展亲子诵读,要求学生每天给家长诵读一段《弟子规》。
让学生“儿时能背,终生难忘,受益一生”。
现已完成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的诵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活动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践行经典,完善并强化育人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德促教”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要学习什么”,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敬南镇教育辅导站何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