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1 含答案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练习附答案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练习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_______,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_______,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
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_______。
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
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_______,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
同时,(),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脱颖而出就地取材别具匠心饮鸩止渴B.出类拔萃因地制宜别有洞天急功近利C.出类拔萃就地取材别有洞天饮鸩止渴D.脱颖而出因地制宜别具匠心急功近利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味,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高中语文综合真题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高中语文综合真题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答案)1.答案:(1)(示例)母亲应聘宿管员“陪读”。
(2)(示例1)母亲陪读,给自己心理安慰,也给孩子温暖支持,值得肯定。
(示例2)家长沦为“孩奴”牺牲太多,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对孩子成长不利。
(示例3)家长对孩子不肯放手,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不值得提倡。
(示例4)母亲为儿女牺牲事业放弃社会责任,对社会对孩子教育都不利。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舍去背景性、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将描述性、具体的文字压缩成一句话,本段文字侧重于家长“陪读”的一种社会现象,如何去筛选主要信息是一个难点,在解答时要注意做到细致筛选,认真把握,本段文字还有一个核心要素为“应聘学校管理员”,综合表达为“母亲为陪读应聘学校宿管员”,2.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短评,要求短,一两句话;属于议论性的文字,要有观点,有分析或评价,本题的新闻是评价的基础,要切中新闻内容的关键处,观点要鲜明,有具体的反对或赞成的理由,针对新闻中的“孩子陪读”的现象,我们如何去看待,是否赞成,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表示支持,可以从给孩子温暖,鼓励孩子;从反面思考则可以得出对社会不利,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答案:也要看到其内在的精华;很多非遗技艺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了;内在的“魂”不能随着社会的转型一并退出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是文化遗产的发展问题。
第一空,依据前文“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可知,此处要补写的是“也要看到其内在的精华”之类的内容;第二空,依据后文“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可知,此处要补写的是结果,即随着新技艺的不断兴起,那些适合农耕时代的技艺被边缘化;第三空,依据前文可知,“退出的可以是外在的‘形’”,不能是内在的“魂”。
3.答案:①也带来了不少问题;②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③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欢快的锣鼓声响起,雄狮欢腾地跳舞。
“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
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
民俗与党史相互交融,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
在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一场关于党史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
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及现场观众纷纷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用平易近人的话语和幽默的口吻,将宣讲内容讲得十分接地气,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直播。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了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了时代精神。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这场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该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即将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对称排列,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节奏感。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近日,一组拍摄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是呈现出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
有研究人员分析,这是由于雪衣藻的存在所导致的。
雪衣藻十分耐寒,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广泛分布。
它们在冬眠期间处于静止状态,但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
雪衣藻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高三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一及答案解析

2.(4分)参考答案:该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写出了太阳喷薄而出时,大地明暗色彩的剧烈变化和鲜明对比,突显了朝霞的红艳。(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D。【解析】选段按时间顺序描写太阳在草原升起的过程,①②为第一层,写我等待观日出;③④⑤⑥为第二层,写太阳逐渐升起的过程;⑦为第三层,写太阳升起。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3.下列有关选段层次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
题与画每每①,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但在我则不免有几分惶恐。
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跋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
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
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
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
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
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地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第①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题与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后面的“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可知,题与画之间是相互补益、相互配合的,故此处应该填写“相得益彰”之类的成语。
第②空,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题得好对于画的作用或意义,“不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如同”,那么所填成语应含有比喻修辞,再根据题与画之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题得好能让画作好上加好,故此处应该填写“锦上添花”之类的成语。
第③空,语境说的是以前“我”曾替抱石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以至于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释怀,始终记在心里,故此处应该填写“耿耿于怀”之类的成语。
高三高考语文考前语言文字运用习题练习一及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改革的大潮”是比喻手法。
A.拟人,“怨”把羌笛声人格化。
B.比喻,以“梨花”喻雪。
C.互文,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合起来理解。
D.夸张,“万重山”言舟行之快。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4分)
【答案】示例一:国内外一些创新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老字号更旺盛的生命力,使它们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
示例二: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创新成功的经验,老字号能够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通过一些国内外创新成功的经验,能够……”介词淹没主语,删掉“通过”;
二是“它们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中途易辙,在“它们”前加上“使”。
或者在“通过”后加“借鉴”,把“能够给予老字号更旺盛的生命力”改为“老字号能够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让“老字号”作主语,再删掉后一句的“它们”。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综合练习及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综合练习及答案①②③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老字号即便深耕大众消费领域B.老字号固然深耕大众消费领域C.大众消费领域即便有深耕的老字号D.大众消费领域固然有深耕的老字号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凭着老字号动辄就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顺势而为,主动求变,勇于创新。
B.凭着老字号动辄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主动求变,勇于创新,顺势而为。
C.老字号凭着动辄就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主动求变,勇于创新,顺势而为。
D.老字号凭着动辄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顺势而为,主动求变,勇于创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本题共2小题,11分)静音车厢,顾名思义,就是这种车厢可为旅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旅行环境。
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
相对于普通车厢而言,静音车厢通过科学的方法将车厢与外界的隔音效果以及静音车厢本身与其他车厢的隔音效果进行再加强,保障车厢的安静度和舒适度。
高铁旅行中,①___________,让他们的需求不被忽视,这也是铁路服务以人为本、日趋精细的一种体现。
“静音车厢”的服务构想值得夸赞,②_____________?目前,铁路部门已在探索完善相关制度。
乘客选购“静音车厢”座次,③_____________,而对于不守约者,将可能接受相应惩戒。
“静音”的内核与本质,应该是促使公众拥有文明自律的意识。
毕竟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全民素质的共同提高和大家的共同维护。
从这一点来说,不管您乘坐的是不是“静音车厢”,掏出手机时,先想想自己,也考虑考虑他人。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5.请为静音车厢写一则标语,以提醒人们遵守静音公约。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习一含解析

天天练25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习(一)基础过关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时代可能存在不少问题,但向前行进是主流,是大势,作家应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桴鼓相应....,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才有意义。
②学术批评少见,前沿探索稀缺,前瞻对策难有,这样的论文有多少学术价值?再加之文风晦涩,真让人不忍卒读....。
③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只有这样才能换来海晏河清....。
④方案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是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牵头单位,负责对学生欺凌治理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这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可谓纲举目张....。
⑤因为生活的内容决定作品的内容,精神的高度决定创作的高度,一旦暌隔生活主潮、疏离人民大众,所谓创作也就只能是涸辙之鲋....。
⑥书中的五百多幅高品质实拍图片,全方位呈现自然世界,摒弃毛举细故....,为我们再现地球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壮丽时刻。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 D.②⑤⑥答案:D解析:①桴鼓相应: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紧密配合。
使用正确。
②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不合语境。
③海晏河清:形容天下太平。
使用正确。
④纲举目张: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
也形容文章条理分明。
使用正确。
⑤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使用对象有误。
⑥毛举细故:烦琐地列举细小的事情。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世界经济回暖,有望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但其深层次矛盾能否解决,关键在于全球合力,推进包容性增长。
B.电影《二十二》上映后,“慰安妇”问题引起了各界关注,也以一种新的方式让抗日战争的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
C.岛上的古渔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里景色幽美,民风淳朴,水产丰富,被誉为“苍洱第一村”,其原住民的籍贯都是白族。
D.民警将伤人恶犬扑杀的行为,不仅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保护了公共安全,还考虑到了“手枪射击容易跳弹伤人”的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________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
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华华”在中国诞生!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 ),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________,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克服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
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________,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
利用该技术,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
”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说,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________的光明前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后,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B.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C.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D.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表明了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解析:选C。
画线语句存在没有主语和结构混乱的问题。
A项虽然删除了“随着”,但加上了“后”。
B项和D项没有改掉原句的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96年,自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B.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C.1996年,自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D.自1996年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解析:选B。
第二段文字的开头,要填写一个引出句。
接下来的语句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家”,所以要填入的语句应该是时间状语句。
排除A项和C项。
D项语序不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毫无二致按部就班跋山涉水前所未有
B.毫发不爽循序渐进劈波斩浪空前绝后
C.毫发不爽按部就班跋山涉水空前绝后
D.毫无二致循序渐进劈波斩浪前所未有
解析:选D。
“毫无二致”,强调一模一样。
“毫发不爽”,强调一点差错都没有。
用“毫无二致”。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此处应用“循序渐进”。
“跋山涉水”,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劈波斩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也指勇敢向前的精神。
应用“劈波斩浪”。
“前所未有”,前面没有。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语气较重,太绝对。
4.小王得知师傅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发了一条短信表示问候。
短信内容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得知您身患顽疾,深感不幸。
您可知道在您不在了的日子里,我们缺少了多少快乐。
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您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愿您能想得开,早日战胜病魔。
答:
答案:(1)“得知您身患顽疾”改为“得知您身体欠安(不适)”;(2)“深感不幸”改为“我们非常牵挂”;(3)“您可知道在您不在了的日子里”改为“您可知道您不在我们身边的日子
里”;(4)“愿您能想得开”改为“愿您安心养病”;(5)“早日战胜病魔”改为“祝您早日康复”。
5.下面是某市“图书馆还书流程图”。
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
答案:读者入室验证还书,如果不过期,归还书后,管理员直接把书归库上架;如果借书过期,管理员要根据规定收取图书借阅逾期费,并把书还回归库上架。
管理员每月统计当月图书借阅逾期费金额,上缴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