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1)

合集下载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欢快的锣鼓声响起,雄狮欢腾地跳舞。

“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

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

民俗与党史相互交融,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

在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一场关于党史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

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及现场观众纷纷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用平易近人的话语和幽默的口吻,将宣讲内容讲得十分接地气,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直播。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了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了时代精神。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这场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该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即将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对称排列,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节奏感。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近日,一组拍摄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是呈现出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

有研究人员分析,这是由于雪衣藻的存在所导致的。

雪衣藻十分耐寒,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广泛分布。

它们在冬眠期间处于静止状态,但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

雪衣藻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高三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一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一及答案解析
①黎明时分,我来到树林,在林边躺着等待太阳出来。②这时A,四周的一切都被笼罩在深深的秋眠中。灰沉沉的山脚下,一片广阔的草场B。③远远的,从草场边缘的树林后边,太阳悠然地升了起来;朝霞染红了树林,黑色马鬃一样的边缘像着了火一样。然后就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动人心魄的场面:雾霭从草地上升腾起来,愈升愈快,在阳光中闪着银辉。雾层下面,现出了灌木丛、树木、干草堆。草场好像融化在阳光中,变成一条金灿灿的棕色溪流,向四面八方铺张开来。④现在,太阳轻触到河边静寂的流水,好像整条河里的水都向太阳的金手指触动的地方涌过来了。⑤金色的圆盘,越升越高,向四周挥洒着欢乐和幸福,温暖着寒冷颤抖着的大地。大地感激地吐出秋天浓郁的芬芳。透过清澈的空气望去,大地更显得无比辽阔。一切都渴求着远方,使人C地想到大地那蓝色的尽头去。⑥我在这里看过几十次日出,每一次都觉得像一个新的世界在我眼前诞生——一个充溢着新奇美景的世界。我喜欢闭着眼睛让温暖的光束洒在我脸上,或者当阳光剑一般穿过篱笆的隙缝或树枝的时候,我总爱伸出手掌接住它。⑦太阳从草场上升起来,我开心地笑了。
2.(4分)参考答案:该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写出了太阳喷薄而出时,大地明暗色彩的剧烈变化和鲜明对比,突显了朝霞的红艳。(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D。【解析】选段按时间顺序描写太阳在草原升起的过程,①②为第一层,写我等待观日出;③④⑤⑥为第二层,写太阳逐渐升起的过程;⑦为第三层,写太阳升起。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3.下列有关选段层次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4·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

我们要记住,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人可以亲近自然,可以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虔信的民族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②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可谓(a)。

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像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b)地奴役和蹂躏地球,否则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

然而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

于是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c)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③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

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

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

④人习惯于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

海德格尔则呼吁我们与万物平等相处,摆脱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这样,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

要知道,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

唯有当观赏停止,而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1.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放在段首,最合适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

老子的意思是人应该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具有顺其自然的本性。

他强调的是人应该遵循自然。

A项,第①处,由后面“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可知,这里强调人应该敬畏自然。

与老子的话的侧重点不一致。

B项,第②处后面是指出人应该为自己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进行反省。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

题与画每每①,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但在我则不免有几分惶恐。

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跋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

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

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

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

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

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地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第①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题与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后面的“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可知,题与画之间是相互补益、相互配合的,故此处应该填写“相得益彰”之类的成语。

第②空,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题得好对于画的作用或意义,“不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如同”,那么所填成语应含有比喻修辞,再根据题与画之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题得好能让画作好上加好,故此处应该填写“锦上添花”之类的成语。

第③空,语境说的是以前“我”曾替抱石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以至于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释怀,始终记在心里,故此处应该填写“耿耿于怀”之类的成语。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6分)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的。

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

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

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大相径庭相反相成盛气凌人满城风雨B.天壤之别相辅相成来势汹汹甚嚣尘上C.大相径庭相辅相成盛气凌人甚嚣尘上D.天壤之别相反相成来势汹汹满城风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C.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高中语文2023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共四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共四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年新高考1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

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

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

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

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

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高三高考语文考前语言文字运用习题练习一及参考答案

高三高考语文考前语言文字运用习题练习一及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改革的大潮”是比喻手法。

A.拟人,“怨”把羌笛声人格化。

B.比喻,以“梨花”喻雪。

C.互文,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合起来理解。

D.夸张,“万重山”言舟行之快。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4分)
【答案】示例一:国内外一些创新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老字号更旺盛的生命力,使它们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

示例二: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创新成功的经验,老字号能够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通过一些国内外创新成功的经验,能够……”介词淹没主语,删掉“通过”;
二是“它们诠释出更为隽永的故事”中途易辙,在“它们”前加上“使”。

或者在“通过”后加“借鉴”,把“能够给予老字号更旺盛的生命力”改为“老字号能够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让“老字号”作主语,再删掉后一句的“它们”。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的父亲曾是一位篾匠,凭借精湛的手艺而深受乡邻敬重。

当举家搬离农村时,父亲虔诚地取下他的那把挂在墙壁上的篾刀,还执意到灶房外的土里起出那块他磨了几十年刀的石头,用报纸①地包裹了,放进我车的后备厢。

进城后,父亲的篾刀和父亲一样,不再威风,沦落为只配砍骨头的家伙。

再后来,父亲终于找到钢筋水泥的一处软肋。

那块磨刀石在小区花坛的一个角落,②地立了起来,像它依然默默站在故乡的土里一样。

我一直在想:父亲固执地将坚硬的磨刀石插入柔软的泥土,是否也算在坚硬的都市生活中固执地留存了温柔的乡土记忆?这么多年,父亲日常磨刀的场景至今依然③。

磨刀时,父亲来回推拉,额头沁出汗珠。

父亲的汗水,和着石与刀的汗和血,磨成了石浆。

石浆从磨刀石上一股一股往下流,流成一条条灰褐的蚯蚓。

磨一阵,父亲直起佝偻着的腰,眯起一只眼,对着光看刀刃。

刀终于磨好了,我仔细观察父亲的那把篾刀,刃正,不偏不卷。

我的拇指在刀刃上横向轻轻滑过,有强烈而细密的颗粒感。

至此,父亲的篾刀又一次洗心革面,火中凤凰一样涅槃,成就了全新而锃亮的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文中以“我”的视角来审视父亲的磨刀过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一般而言,失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入睡困难,即从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时间过长;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

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大多是入睡困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①,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常规训练(六十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在经历过许多变迁、磨难和不幸之后,格调对国人来说还是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学术界也卷入其中,焦点在于:这是国人的真问题,还是伪问题?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获得确切答案。

一方面,粗俗仍然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蔓延,所有八十年代的社会等级符号在今天依然泛滥,爬到财富顶端的人正花样百出地炫富,而且形式更为。

另一方面,由于财富分配不公,社会生活的重心正在向追求转化。

中国的改变太快,()。

然而,不管生活正在变得多么艰难,只要有机会改善,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言行更得体,生活更有趣,精神更高贵。

根深蒂固的这种倾向,哪管生活压力多么强大也无法销毁。

所以道理并没有改变:一个注重生活品质和自身形象的人,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渴望自己。

格调影响了社会,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正好对应中国社会隐秘多变的价值取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争论极致公平正直与众不同B.辩论极致公平正直和而不同C.争论极端公平正义与众不同D.辩论极端公平正义和而不同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B.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C.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D.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倾向这般根深蒂固,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是无法摧毁。

B.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无法摧毁。

C.倾向这般根深蒂固,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都无法拔除。

D.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都无法拔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①。

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②,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

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

显然③。

赵立2020年7月12日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97.2亿元增至2017 年的6万亿元左右,增长约600倍;2017年利润总额为1.71万亿元,是1978年69.2亿元的247.1倍。

机械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从制造一般产品到制造高精尖产品,从制造单机到制造大型先进成套设备的转变。

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机械主导产品技术来源中,国内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至目前的70%。

机械标准数量从1978年的3400项发展到当前的1.72万项,重点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80%以上。

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基本改变了20世纪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语文常规训练(六十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

”此话不仅对小说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历程的总括:那正是一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可以。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的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跨近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

至世情小说《金瓶梅》,则开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读者在书中常能发现的影子,却再难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

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甚至是“真正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按下不表先例下里巴人分水岭B. 存而不论先河左邻右舍里程碑C. 按下不表先河下里巴人里程碑D. 存而不论先例左邻右舍分水岭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

B.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

C.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D.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

——还有你,我的儿!”C.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D.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______________。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

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_______________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

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

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语文常规训练(六十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吊脚楼是一种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为土家族的主要住所形式之一。

土家族大多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人们,房屋建筑多建于带坡度的地面上,为了保持平衡,房屋的一边临空而建,其下以支柱支撑,成“吊脚”样式,这就形成了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建筑形式。

土家吊脚楼外形多样,有单吊、双吊、两层吊等多种形式。

千楼自别,相互竞秀,因各栋吊脚楼构架内部空间处理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吊脚楼,都风格别致,。

吊脚楼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这种几何形体稳定而庄重,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表现了一种典雅灵秀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挺拔健劲之美。

其内部构架,无论梁、柱和枋、檩,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构成了一个相互垂直的在三维空间上的网络体系,整个屋盖从横向观察则是一个三棱体,给人以端庄、雄健的感觉。

土家吊脚楼从整体布局看,可称为不规则弹性组群,房屋布局自由灵活。

有的依山顺势,层叠而上;有的沿沟环谷,生动活泼;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

加之这些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从而获得变幻的视觉效果,这与我国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土家吊脚楼整个构架均以榫穿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皆,表现出土家匠师精湛的建筑技术和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性能的有效结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地制宜平分秋色目无全牛别具匠心B.因势利导平分秋色胸有成竹别出心裁C.因势利导各有千秋目无全牛别出心裁D.因地制宜各有千秋胸有成竹别具匠心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论梁、柱和枋、檩,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垂直的在三维空间上的网络体系B.无论梁、柱和枋、檩,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构成了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C.无论梁、柱还是枋、檩,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构成了一个相互垂直的在三维空间上的网络体系D.无论梁、柱还是枋、檩,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山路的迂回曲折,常常使人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B.山势的蜿蜒起伏,常常使人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C.山势的蜿蜒起伏,常常使人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D.山路的迂回曲折,常常使人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同为“低头族”,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与看书的,社会观感却大不相同。

①__________,后者则常常被看作是热爱学习。

②___________,除了我们这个社会重视读书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考虑在内。

手机等电子终端里包罗万象,鱼龙混杂,如果定力不够,很可能接收了一大堆无效甚至有害信息,从负面影响了人的专注力。

看书则不然,除了增长知识外,③_____________,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21.下面是某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设计的自主学习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5分)语文常规训练(六十七)答案17.C(第一空:语境是学术界激烈的讨论,与“焦点”搭配,宜用“争论”。

第二空:与主语“形式”搭配,“极端”为妥;“极致”一般在动词之后。

第三空:前句“分配不公”,有“公平”之意;“正直”多描述人,“正义”有“利民”之意,故“公平正义”更合语境。

第四空:语境含“因格调而非财富,与人不同”,宜用“与众不同”;“和而不同”在语境中无提示。

)18.D(“以至于”“以致于”均用于陈述引发的结果,但“以致于”多引导出不良结果。

这里的“少有东西能长时间留存”就属于消极后果,所以用“以致于”;“和”连接并列概念,“习俗”意为“习惯和风俗”,不能与“习惯”并列。

)19.B(语境:人们在“生活、言行和精神”方面,都形成了较稳定的观念,用“这种”指代并衔接,语意更顺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