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五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五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如图所示:这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
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平均为9.6辆,其中 汽车销量为10的销售员最多,在销量处于 中间位置的也是10,其上四分位数为12, 下四分位数为7.75,证明多数销售员的汽车 销量较高,在7辆以上,只有少数在7以下; 销量的标准差为4.17,则这十名销售员的汽 车销量围绕10辆有所波动,幵且极端值不 10相差较大。
如图所示:
大多网络用户的年龄为19岁,网络用户年
பைடு நூலகம்
龄的中间值为23岁,上四分位数为27岁, 下四分位数为19岁,说明年龄在19-23岁和 23-27岁的网络用户数量差丌多,网络用户 的平均年龄是24岁,证明有个别网络用户 的年龄较大,把整体平均数给拉高了,使整 体分布表现为右偏分布。
(3)、第一种排
答:我选择A组装方法,因为其单位时
间的平均产量比B、C组装方法高出很 多,波动性比B方法略大但比C方法小 很多,幵且A组装方法单位时间产量的 最小值也比B、C两组装方法的最大值 高出很多。可见A生产效率很高,所以 我选择A组装方法。
答: (1)、我认为应用标准差戒者离散系数来反
应投资的风险。 (2)、如图所示,高科技类股票的离散系数 较大,所以风险较大;而商业类股票的离散系 数较小,所以风险相对较小。如果选择风险小 的股票进行投资,应选择商业类股票。 (3)、如果进行股票投资,我希望能够获取 高收益,所以我会选择高科技类股票。
这20家企业利润
额的平均数为 426.67万元,标 准差为116.48, 说明这120家企业 盈利丌等且相差较 大,SK为正值, 所以这120家企业 利润的正离差值较 大,属于右偏分布 倾斜程度丌是很大, 且为扁平分布,数 据的分布较分散。
(1)、答:两位调查人员所得到的样本的平均身

统计综合指标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综合指标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综合指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统计综合指标?A. 平均数B. 众数C. 方差D. 中位数答案:C2. 总体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A. 总和 / 总数B. 总和 / 总数 + 1C. 总和× 总数D. 总数 / 总和答案:A3.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的:A. 中心趋势B. 离散程度C. 偏态D. 峰态答案:B4.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数据的偏态?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C5. 以下哪个指标表示数据的峰态?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众数的方法?A.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B. 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C. 所有数值的乘积除以数值的个数D. 所有数值的平方和除以数值的个数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中位数的方法?A.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取中间的数值B.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取平均数C. 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取中间的数值D. 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取平均数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方差的公式?A. 平均数的平方B. 每个数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和除以总数C. 每个数值与平均数差的绝对值和除以总数D. 每个数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和乘以总数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标准差的公式?A. 方差的平方根B. 方差的平方C. 方差的倒数D. 方差的对数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变异系数的公式?A. 标准差 / 平均数B. 方差 / 平均数C. 平均数 / 标准差D. 平均数 / 方差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统计综合指标,并给出至少两个例子。

答案:统计综合指标是用来描述和概括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一系列数值指标。

例如,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而标准差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2. 请解释什么是正态分布,并简述其特点。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对称的钟形曲线。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A.5% B.50%C.-5%D.95.45%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A.10%B.90.9%C.100%D.110%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A.复名数和无名数B.有名数和无名数C.复名数和单名数D.重名数和单名数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C.4.5%D.5.1%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B.适用条件不同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A.10%B.90.9%C.100%D.110%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A.1.5%B.1.45%C.4.5%D.5.1%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103.7%B.50%C.150%D.3.7%1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2009年1月)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13.比较相对指标是( B )(2008年10月)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2012年1月)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年人均消费额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2011年10月)A.2000年到2007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B.2007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C.2007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D.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BCDE ) (2011年1月)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千分数4.众数的特点包括( CD ) (2011年1月)A.便于代数运算B.稳健性高C.不受极端值影响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E.代表性高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 ) (2010年10)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方差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6.总量指标的计算必须遵从下列哪些原则?( ACE )(2010年1)A.同类性B.非同类性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括( ACE )(2010年1)A.具体差异抽样化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C.只能就同类事物计算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E.反映了变量值的集中趋势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 BE )(2009年1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9.分子分母有可能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有( CE )(2009年1月)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 ACE )(2008年10月)A.工业增加值B.职工人数C.出生的人口数D.商品库存量E.国民生产总额三、判断题1.在相对指标中,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四版)4.5.7.8章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四版)4.5.7.8章

《统计学》第四版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4.1 (1)众数:M 0=10; 中位数:中位数位置=n+1/2=5.5,M e =10;平均数:6.91096===∑nxx i(2)Q L 位置=n/4=2.5, Q L =4+7/2=5.5;Q U 位置=3n/4=7.5,Q U =12 (3)2.494.1561)(2==-=∑-n i s x x (4)由于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和众数,所以汽车销售量为左偏分布。

4.2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出现频数最多的是19和23,故有个众数,即M 0=19和M 0=23。

将原始数据排序后,计算中位数的位置为:中位数位置= n+1/2=13,第13个位置上的数值为23,所以中位数为M e =23(2)Q L 位置=n/4=6.25, Q L ==19;Q U 位置=3n/4=18.75,Q U =26.5(3)平均数==∑nx x i600/25=24,标准差65.612510621)(2=-=-=∑-n i s x x(4)偏态系数SK=1.08,峰态系数K=0.77(5)分析: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来看,网民年龄在23-24岁的人数占多数。

由于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年龄之间有较大差异。

从偏态系数来看,年龄分布为右偏,由于偏态系数大于1,所以,偏斜程度很大。

由于峰态系数为正值,所以为尖峰分布。

4.3 (1(2)==∑nx x i63/9=7,714.0808.41)(2==-=∑-n i s x x (3)由于两种排队方式的平均数不同,所以用离散系数进行比较。

第一种排队方式:v 1=1.97/7.2=0.274;v 2=0.714/7=0.102.由于v 1>v 2,表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4)选方法二,因为第二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较短,且离散程度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4.4 (1)==∑nx x i8223/30=274.1中位数位置=n+1/2=15.5,M e =272+273/2=272.5(2)Q L 位置=n/4=7.5, Q L ==(258+261)/2=259.5;Q U 位置=3n/4=22.5,Q U =(284+291)/2=287.5(3) 17.211307.130021)(2=-=-=∑-n i s x x4.5 (1)甲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41.193406600301500203000152100150030002100==++++乙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29.183426255301500201500153255150015003255==++++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第四章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选题1.B 2.D 3.D 4.D 5.B二、多选题1.BDE 2.BCE 3.AC三、简答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

总量指标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2)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结构相对指标将总体分为性质不同的部分,用各部分和总体数值对比;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两个不同部分之间的数值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用两个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对比。

3.强度相对指标是对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密切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反映现象强度、密度、或普及程度的相对指标。

在表现形式上同平均指标类似,单平均指标是总体标志总量处以总体单位个数,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不同性质单密切联系的总体指标之比。

4.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区别:(1)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相加表明较长时期的总量。

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2)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和时间长短有关,时点指标则无关;(3)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连续计数,时点指标的数值只能间断计数。

5.权数可理解为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在数据未分组时可用简单算术平均,对分组数据适用加权算术平均。

在各数据的权数都为1时两者相等。

6.联系:两者都是平均指标的一种,调和平均数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区别:(1)变量不同:算术平均数是x,调和平均数是1/x 。

(2)权数不同:算术平均数是f或n,代表次数(单位数),调和平均数是xf 或M,代表标志总量。

四、计算题1.(1)结构指标:男性人口(女性人口)/人口总数×100%(2)比例指标: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女性人口/男性人口×100%(3)动态指标:1990年人口总数/1982年人口总数×100%-1等2.3.单位成本的计划数=520×(1-5%)=494 元单位成本的实际数=520×(1-6%)=488.8元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6%)/(1-5%)×100%=98.95%超额完成了1.05%。

第四章综合指标

第四章综合指标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专业统计基础知识学科高一年级试卷库第四章:综合指标出题人:张迎红一、填空。

(每空2分)1、将< )相加或< )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总量指标。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

b5E2RGbCAP3、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内各个<)某一<)不同数值的<)的综合指标。

4、平均指标用一个<)说明被研究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反映事物变动的<)。

5、算术平均数的分子分母具有<)关系。

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受<)的影响;另一个是受<)的影响。

7、权数不仅可以用<)表示,而且也可以用<)表示。

8、调和平均数是各个<)的算术平均数的<),它分为<)和<)。

9、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变量值的<),而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值的<)。

10、在变量数列中,哪一组单位数所占比重大,哪一组单位数所占比重大,哪一组标志对<)的影响就大。

因此,当各组单位数所占比重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

p1EanqFDPw11、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

12、标准差系数是标志变动度与算术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13、相对指标是两个<)现象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的<)、<)和<)的综合指标。

14、常用无名数表现的相对指标有:<)、<)、<)和<)。

15、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标准的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和<)等六种。

16、<)和<)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DXDiTa9E3d 17、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来对比,也可以用<)或<)来进行对比。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各部分所占⽐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例相对数B.⽐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劳动⽣产率计划提⾼5%,实际提⾼了10%,则提⾼劳动⽣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5.在⼀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个单位总量和⼀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7.⼏何平均数的计算适⽤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率B.平均增长⽔平C.平均发展⽔平D.序时平均数8.⼀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9.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0.⽤标准差⽐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何平均数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统计基础习题(含答案)

统计基础习题(含答案)

统计基础习题(含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4、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5、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6、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7、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

8、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二、填空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和。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3、标志是说明特征的,分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前者的具体表现是,后者的具体表现是。

4、当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全部工业企业就构成,而每一个工业企业则是。

5、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属于标志,而工人的性别、民族、工种属于标志。

6、设备台数、工人人数属于变量,而身高、年龄、体重属于变量。

7、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综合指标法。

8、要了解某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

10、在人口总体中,总体单位是,“文化程度”是总体单位的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同质性、广泛性、社会性B、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C、同质性、综合性、大量性2、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3、某组五名学生的考试得分分别为:60、70、80、85、90,这五个数字是:( )A、指标B、标志C、变量值D、变量4、要了解某班4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4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的成绩C、每一个学生D、4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A、相对数B、绝对数C、平均数6、某学生某门课考试成绩为80分,则成绩是:( )A、品质标志B、变量C、变量值D、标志值7、某店有5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这是:( )A、对50个变量求平均B、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C、对50个标志求平均D、对50个指标求平均8、某市全部商店作为总体,每一个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市全部商品零售额是:( )A、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数量指标D、变量值9、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下面哪个是统计指标()A、该地区所有职工的工资水平B、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所从事的工种10、统计工作的过程不包括()A、统计调查B、统计分布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四、多项选择题:1、要研究某局所属3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则:( )A、总体是某局B、总体是某局所属30个企业C、总体是30个企业全部职工D、总体是3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E、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企业F、总体单位是每一名职工2、下列指标中哪些是质量指标:( )A、工人劳动生产率B、设备利用率C、新产品数量D、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E、废品量F、利润额3、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 )A、身高B、人数C、体重D、年龄E、设备台数F、企业数4、以某市工业企业为总体则下列各项中哪些是指标:( )A、某市某厂职工人数B、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C、全市工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D、全市工业企业数5、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变业率是统计标志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是数量标志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6、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7、在工业普查中()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2009年全国人均总产值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C、某市年供水量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E、某学员平均成绩第二章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
A.不变
B.扩大到5倍
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
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D )
A.103.7%
B.50%
C.150%
D.3.7%
1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2009年1月)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众数和中位数
13.比较相对指标是( B )(2008年10月)
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
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
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
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2012年1月)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
B.某年人均消费额
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2011年10月)
A.2000年到2007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
B.2007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
C.2007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
D.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
E.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
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BCDE ) (2011年1月)
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E.千分数
4.众数的特点包括( CD ) (2011年1月)
A.便于代数运算
B.稳健性高
C.不受极端值影响
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
E.代表性高
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 ) (2010年10)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6.总量指标的计算必须遵从下列哪些原则?( ACE )(2010年1)
A.同类性
B.非同类性
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
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
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
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括( ACE )(2010年1)
A.具体差异抽样化
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
C.只能就同类事物计算
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
E.反映了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 BE )(2009年10)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9.分子分母有可能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有( CE )(2009年1月)
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 ACE )(2008年10月)
A.工业增加值
B.职工人数
C.出生的人口数
D.商品库存量
E.国民生产总额
三、判断题
1.在相对指标中,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 F )(2012年1月)
2.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相对指标。

(F )(2011年10月)
3.标志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 F )(2011年10月)
4.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 F ) (2010年10)
5.在正态分布情况下,x、与Mo、Me之三者近似相等。

( T ) (2009年10)
6.计算单利利率的平均值时,最适宜采用几何平均数。

( T )(2009年1月)
7.度量衡单位属于实物单位。

( T )(2009年1月)
8.相对指标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

( F )(2008年10月)
四、名词解释
1.总量指标(2011年10月)
2.总量指标(2011年1月)
3.中位数(2009年10)
4.强度相对指标(2009年1月)
5.标志变异指标(2008年10月)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差,它有什么作用?(2010年10)
2.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

(2009年10)
六、计算题
1.某学校工商管理系学生体重资料如下:(2011年1月)
请计算该系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
算术平均数
50.52453.52556.53859.52162.517
56.068125
xf x f
⨯+⨯+⨯+⨯+⨯=
=
=∑∑
众数:
11213
.i 55356.31317
o M L ∆=+
=+⨯=∆+∆+
中位数:
1125
49
2
2.55356.07
38
m e m
f
S M L i f ---=+
=+⨯=∑1125
492
2.55356.0738
m e m
f
S M L i f ---=+
=+⨯=∑ 3.(本题6分)2006年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450元,计划规定2007年单位成本比2006年降低6%,实际降低8%,要求计算: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数、2007年单位成本实际数、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2008年10月)
答案:
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数=450×(1-6%)=423 2007年单位成本实际数=450×(1-8%)=414 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414/123=97.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