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总论课件学习PPT文档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44
安神剂
概念
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 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分类
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等。
2024/2/3
适应证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癫狂、惊痫等。
常用药物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远志等。
45
开窍剂
概念
以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 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作用机制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 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
临床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2024/2/3
7
02
解表剂
2024/2/3
8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风寒表虚证。
2024/2/3
34
温里剂使用注意事项
辨清寒热真假
温里剂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使用时应首先辨清寒热真假, 以免误用。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 宜
由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病 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且气候有 寒温之异,地域有高下燥湿之 差,因此在使用温里剂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辨明具体脏腑
温里剂虽均为温阳散寒之剂, 但不同脏腑的寒证用药又有所 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应明确具 体脏腑,选用适当的方剂。
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39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补肝肾。
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等,滋阴降火。
一贯煎
北沙参、麦冬、当归等,滋阴疏肝。

方药之方剂总论PPT课件

方药之方剂总论PPT课件

方剂的用法
(二)服法: 1、服药时间:主要根据病情和药性两方面。 2、服法举例:一般一日一剂。 滋补药:宜空腹服。(一般服法)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食后服。 急性病服药:不拘时间。
第二节 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解表剂: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邪 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
属“八法”中“汗法”
二 .
(一)
方剂与治法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概念:方剂是中医学 理,法,方, 药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 体现。以法统方是方剂归纳之法。
(二) 治 法
治 法: 治疗大法--八法。
具体治 法--如辛温解表法.
八法简介:汗吐下和,清温消补。
(二)组成变化:
方剂的组成变化有下列三种形式: 1, 药味加减:主药不变,配药改变。随症 加减。包括:佐使药加减(功效无根本变 化),臣药加减。(功效根本变化) 2,药量加减:药味不变,只药量改变。 但配伍关系会有改变。 3,剂型更换:药味不变,剂型不同。 药力大小与峻缓之别。
四.

方剂的剂型
[自学]
1、汤剂:特点——吸收快,易发挥疗效。 便于加减组 方。 2、丸剂:特点——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便于携带、 贮存,服用方便。 3、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节约药物, 不易变质。 4、膏剂:分内服与外用两种; 其中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 5. 酒剂: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药效。 近代,新的剂型有:冲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液, 注射剂等。
解表剂分类
一,辛温解表剂:常用于风寒表证, 如麻黄汤。 二. 辛凉解表剂:常用于风热表证, 如银翘散。 三.扶正解表剂:虚人外感表证。 如败毒散。

方剂总论 PPT课件

方剂总论 PPT课件

方劑學課件
1
方劑的組成變化
⒈藥味加減的變化
是在主證不變的情況下,隨著
病情的變化,加入某些與病情相適 應的藥物,或減去與病情不適應的 藥物,亦叫“隨證加減”。
如: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加葛根湯
2021-10-15
方劑學課件
1
方劑的組成變化
⒉藥物配伍的變化
是指方劑在主藥不變,而配伍藥 物改變,有時即可直接影響該方的主 要作用。如:
2021-10-15
方劑學課件
1
方劑的起源與發展
方劑的歷史悠久,是在用單味藥 治病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 認識到幾味藥配合治病的療效高於單 味藥,於是便逐漸形成了方劑。
2021-10-15
方劑學課件
1
歷代著名方書簡介
五十二病方
現存最早的方書,載方283首。
成書於春秋戰國,載方13首。
傷寒論 金匱要略
2021-10-15
方劑學課件
1
二 方劑的組成和變化
❖組方原則 ❖組成變化
2021-10-15
方劑學課件
1
方劑的組成原則
組成原則:君、臣、佐、使
君藥:
即方中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 要作用的藥物,為一方中的核心。
2021-10-15
方劑學課件
1
方劑的組成原則
臣藥: 有兩種意義。
①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作用的藥物; ②針對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 缺點:不便於加減變化。
2021-10-15
方劑學課件
1
方劑的劑型
膏劑
膏劑是將藥物用水或植物油煎去渣而製
成的劑型。
流浸膏
內服
浸膏
膏劑

方剂学PPT课件 方剂学总论课件

方剂学PPT课件 方剂学总论课件
(3)反佐药的构成 ①当病重邪甚,阴阳格拒,可能拒药时,当选用与君药 味相反(主要是药性相反)的药物以为反佐。 ②反佐药的药味宜少,药量宜小,量大则欺君。 ③ 如病情轻缓而无格拒者,不宜选用。
使药:
意义有二:
(1)引经药:引领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
30
(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其中,又有 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调和方中诸药的功能,一是调 和方中的药味。
臣药可不选用。
佐药:
意义有三: (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的兼证。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 臣药的烈性。 (3)反佐药:当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28
阴寒内盛 治以温热之药 服药即吐 配伍
26
组方原则
君药:
意义: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 谓君” 《素问·至真要大论》)
构成方法:(1)君药为一方之主,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选药组方时,应首先确定君药; (3)君药一般药味少而药量大。(李东垣:“君药分量 最多”。张元素:“力大者为君”。)
臣药:
意义有二: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1.服药时间
一般药物宜饭前一小时左右服用,有利于脾胃充分运化 药力;
病在上焦者,宜食后服,以利药力游溢于上焦; 病在下焦者,宜食前服,以利药力行于下焦; 补益药宜空腹服,以利脾胃运化药力,使补而不滞碍脾 胃; 泻下药亦宜空腹服,以增强通下之力; 安神药宜临卧前服,以利镇静安眠; 治疟药宜发作前期2小时服,使正气得安,邪气消亡,以 利控制疟疾的发作; 治疗慢性病宜定时服,使药力持续不断,以利调治; 治疗急性重病则不拘时候服,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随 时服药治疗。

[课件]中药方剂总论、解表方药PPT

[课件]中药方剂总论、解表方药PPT
(温经脉、祛风湿、透疹止痒等)
辛凉解表药——柴胡、薄荷、桑叶、菊花等 ——外感风热表证
(透疹、解毒等)
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可久用或过量使用。 2、自汗、盗汗、泻痢呕吐、吐血 下血、麻疹已透、 疮疡已溃、热病后期津液已亏者,慎用。
3、入汤剂不宜久煎。
辛温解表药
备注 用 量 麻黄 辛 肺 辛温解表 3— 发汗力强,用 量不宜过大, 10 宣肺平喘 微苦 膀胱 体虚多汗、肺 利水消肿 克 温 虚咳喘者禁用 桂枝 辛 甘 温 心 辛温解表 3— 温热病、阴虚 温经通脉 10 火旺、血热妄 肺 行及孕妇忌用 助阳化气 克 膀胱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臣药
思考题
1、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四性含义如何? 2、五味各有哪些治疗作用? 3、中药“七情”配伍的关系如何? 4、“七情”中的相反和“十八反”的意义有何不同? 5、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意义如何? 6、解表药分几类?试举出各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物
乌梅、五味子等
能泄、能燥
通 降 清 泄、泄、泄 便秘 咳嗽 实热 淋证 气喘 火毒
大黄 杏仁 苦参
燥湿 清热燥湿
湿热证
黄连、黄芩、黄柏
能下、能软
泻下通便
软坚散结
瘰疬瘿瘤 癥瘕痞块
昆布、海藻
大便秘结
芒硝
能渗、能利
(淡渗利水) 渗利小便 水肿 小便不利
淡竹叶、茯苓
(二)
五味

能散 能行





黄柏
苦寒
肾经
清下焦相火
四、中药的用法
配 伍
*
用 药 禁 忌
( 自 学 )
中 药 的 用 量
( 自 学 )

中医方剂学-方剂总论PPT优选课件

中医方剂学-方剂总论PPT优选课件
2.适应证:里寒证。
3.分类:根据里寒证的程度和寒邪的部位不 同,分为:a.温中祛寒——治里寒证;b.回 阳救逆——治阴盛阳衰、阳气将亡;c.温经 散寒——治寒在经脉之证。
2020/10/18
11
■清法
1.含义:是通过清热、泄火、解毒、凉血等方 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 法。
2.适应证:里热证。清法的运用范围很广, 尤其常用于治疗温热疾病。
3.分类:a.清气分热——治热在气分;
b.清营凉血——治热入营血;
c.清热解毒——治热盛成毒;
d.清脏腑热——治热在脏腑;
e.清虚热——治阴虚发热证。
2020/10/18
12
■消法
1.含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 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解的一 种治法。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020/10/18
16
三 方剂的组成
(一)组方原则
佐药: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如麻黄汤的杏仁,银翘散中 的桔梗和芦根;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 烈性,如十枣汤中的大枣,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 黄芩;
2.适应证:里实证 3.分类:寒下;温下;润下;峻下逐水。
2020/10/18
9
和法
1.含义: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来达到疏解 邪气,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肝脾不和;胆 胃不和;寒热失调;表里同病等。
2020/10/18
10
■温法
1.含义: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 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方剂学总论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ppt课件

方剂学总论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ppt课件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三节 常用治法
【目的要求】 掌握
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熟悉
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 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了解
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伤寒论》有关八法的方剂:
汗法----麻黄汤 吐法----瓜蒂散 下法----承气汤 和法----小柴胡汤 温法----理中丸 清法----白虎汤 消法----桃核承气汤 补法----人参四逆汤
《医学心悟》对八法的论述:
“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病之法,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 温、补八法尽之”。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概述
治法 辨证审因,针对疾病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法特点
多层次 多体系
两个层次: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 从发展过程看 方先于法,法源于方 • 从辨证论治看 方从属于法
•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以法统方”
•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 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以法统方
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
第三节 常用治法
八法
汗 吐下 和 温清 消 补 法 法法 法 法法 法 法
《内经》关于八法的理论:
•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 • “其高者,因而越之”------吐法 • “其实者,散而泻之”------下法 • “寒者热之”,“治寒以热”------温法 •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清法 •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消法 • “损者益之”--------补法

中药方剂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药方剂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 根据证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 扶正解表。
❖ 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 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
❖ 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 麻黄汤 ❖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 用法:先煎麻黄去沫,再与余药同煎,温服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 方解:
❖ 君药:香薷—辛温芳香,既能散肌表寒 邪,又能宣肺利水
❖ 臣药:厚朴—苦温,除湿散满而解胸闷 ❖ 佐药:扁豆—祛暑和脾化湿,升清降浊,
治吐泻
可使表邪解而寒湿除,气机畅则腹痛消, 升降调则吐泻止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 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 ❖ 桑菊饮
❖ 冬桑叶9克 菊花6克 杏仁6克 ❖ 桔梗6克 甘草3克 薄荷3克(后下) ❖ 连翘6克 芦根12克
❖ (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 越、惊悸不宁证
❖ (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 尿道结石
❖ (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 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 久病滑脱之证
❖ (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 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分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清法
❖ 1、定义:
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 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里热证
3、常用分类
❖ 清气分热 ❖ 清营凉血 ❖ 清热解毒 ❖ 清脏腑热 ❖ 清虚热
消法
❖ 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 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的一类治法。
(1)虚证。 (2)正虚感邪。
❖ 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 八法运用要求: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 一、七方说。 ❖ 二、病证分类法。 ❖ 三、祖方(主方)分类法。 ❖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 ❖ 五、综合分类法。
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
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 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 3、分类:
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和法
❖ 1、定义:
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 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 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
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 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 治法 : ❖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 3、常用分类:
分类依据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吐法
❖ 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 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 治法。
❖ 2、适应病证特点: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 蓄实邪。
❖ 1、定义:
下法
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 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 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
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 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 点。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 以法统方包括:
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
第三节 常用治法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
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
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
❖ 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 ❖ “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
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
❖ 和法常用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温法
❖ 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
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症:
寒从中生
里寒证
外寒直中
❖ 寒邪之来源及治法: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 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明理论》 《小儿药证直诀》 各医家流派,医学大家的贡献。
❖ 六、明清时期 特点:方、药的共同发展。由博返约
的规范,整理。 《普济方》 《医方考》 《医方集解》 《汤头歌诀》
❖ 七、近、现代时期 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
❖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 《刘涓子鬼遗方》
❖ 四、隋唐时期 《千金方》 《外台秘要》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 五、宋(金)元时期 特点: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பைடு நூலகம்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要求可保证
方剂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
高疗效。
❖ “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 早见于《黄帝内经》: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 使。”
《素问•至真要大论》
君、臣、佐、使基本结构涵义:
❖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 臣药: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 的药物。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 用的药物。
❖ 佐药: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 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 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
❖ 配:组织、搭配。 ❖ 伍:队伍、序列。
❖ 一、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 ❖ 二、产生协同作用。 ❖ 三、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 四、扩大治疗范围。 ❖ 五、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
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
之。”
❖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汗法
❖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 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 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 方法组合成方。
❖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 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 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的涵义:
❖ 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 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 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 2、适应病证: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 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 痈肿。
❖ 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
❖ 3、常用分类:
❖ (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 (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
补法
❖ 1、定义: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 证候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