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人教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知识整理背景:俄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

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过程:1.二月革命推沙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无产阶级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月提纲指方向——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3.七月事件抛幻想——标志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4.十月革命现曙光——布尔什维克领导起义,推翻临时政府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意义:1.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对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对比:苏俄走城市中心道路VS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⑴经济、阶级基础不同:俄国是帝国主义工业国,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力量强大并集中在大城市;中国是双半社会下,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国,革命的主力——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农民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集中在农村。

⑵领导者:俄国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接受过革命的锻炼,有着正确的决策,更加成熟;中共则处于幼年,不成熟时期,以大城市为目标发动的起义相继失败。

⑶城乡敌我力量对比: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前线失利,后方空虚,使城市成为革命的爆发地;中国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强大,而农村薄弱,易于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二、小题强化1.下图为1908—1916年俄国的罢工人数统计图(单位:千人)。

下图反映了俄国( )A.工人阶级革命斗志高昂B.专制统治无法继续维持C.资产阶级必然建立政权D.工人与农民结成了联盟答案:B。

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

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轮复习
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给劳动者使用
革命结果 只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
革命影响 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经验和教训 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较
名称项目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道路
不 同
革命 理论
革命 道路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 列宁主义,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 个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并通过十月革 命的实践得以实现。
1.(2019年天津卷,8,4分)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 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
C 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
明苏维埃政权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世 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 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 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 的1/3) 材料三:《马关条约》时,俄国曾多次暗示日本不得侵占东北,然则日本要求清政府 割让辽东,令俄国有感利益受损。俄军甚至打算远赴东亚,不惜以战争解决问题。
对人类历史 对世界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 产阶级领导,以建立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人教版必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人教版必修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历史条件(背景)(1)客观原因: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直接)(2)主观原因:③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列宁’的指导④有巩固的工农联盟⑤有丰富的革命经验,革命性强2、二月革命倒沙皇(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2)结果: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四月提纲》指方向(1)背景: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2)内容: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4、七月事件抛幻想:从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5、十月革命现曙光(1)时间:1917年11月7日;(2)领导者:列宁(3)胜利标志:攻占东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起义也相继成功。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三、伟大的开端(胜利)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1)巩固政权的措施①政治上: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苏维埃政权建立②经济上:通过《土地法令》,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③外交上: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2)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2、成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对世界:①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②鼓舞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新道路(3)对人类历史: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4_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4_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支持方面通常做的更成功。这里的“成功”是指
(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固定的粮食税的推行 )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行
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解析】
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主要是十月革命中 颁布的《土地法令》,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的实行在
国内战争后引起农民不满,故B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的推
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总结 (1)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易于工农结盟。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 利的客观环境。 (4)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
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典型例题】
1.全球通史记述,直到1921年,内战和外敌入侵一直在蹂躏 着俄国。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却是红军取得了胜利。也 许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
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是客观和主观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特别是无产阶级 政党的成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客观原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 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 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③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知识点——
十月革命的特点及 胜利原因
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 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
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得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 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 密相连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 夺取政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考知识点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2、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一复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26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一复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26张PPT)
非常假紧如张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 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总结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物质前提: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 发展落后: 经济上:农业国,
政治上:沙皇专制
客 观
• 社会矛盾: 复杂、交织
条 件
• 一战影响: 加剧社会矛盾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级临时政府。沙皇尼古拉 二世被迫退位。
沙皇尼古拉二世
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
列宁的《四月提纲》
内容:
•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 会主义革命
• 实行土地改革 • 退出战争
《四月提纲》是纲领性文 件,受到人民的拥护,十月 革命呼之欲出。
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晚9点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 炮声标志着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
帝国主义
1、资本主义落后: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但种资矛本主盾 义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 ,沙皇政府对西欧资本具有表依现赖最性,为 对国内无产阶级剥削极其严重。 各种矛盾最尖锐集的国中家尖锐,
2、社会矛盾复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是矛帝盾国,沙主 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义罗链斯条民族上 同东各方少殖数民民地族半的殖矛民盾地,国俄家国的帝矛国盾主。义各同种西矛方盾帝最国复主最环杂义的薄节国国弱。家家和的(客
在1918④年7月国16日际终于条被人件民处:决主。 要帝义卷入一战,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战爆发后,贪婪的沙皇政府马上卷入战争,很快暴露了其经济落后的本来面目。 ------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普京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8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8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组织基础) (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 思想基础) (思想基础)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二月 革命
①推翻封建 专制王朝; 专制王朝; ②出现两个 政权并存局 面。
四月 提纲
①明确革命 方向; 方向; ②主张和平 方式取得政 权
七月 事件
①两个政权 并存局面结 束; ②和平方式 破灭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相同点: 相同点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 ①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 , 使被压迫人 民获得了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民获得了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从本国国情出发, ②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都从本国国情出发 , 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 了马克思主义。 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③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④ 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 对世界无产阶 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 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
(2)不同点: 不同点: 不同点 社会环境和性质: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① 社会环境和性质 : 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 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则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则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革命。 革命革命道路: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② 革命革命道路 : 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 然后再推向农村。中国革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 然后再推向农村。中国革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 影响: ③ 影响 : 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 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识记知识点:
1. 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

2. 十月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

理解知识点: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它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俄国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1)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俄国的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具备了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

(2)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①俄国无产阶级受着资本主义与沙皇专制制度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同垄断资本、沙皇专制制度存在着极其尖锐的矛盾。

②俄国农民遭受着地主阶级的横征暴敛和沙皇政府的苛捐杂税,加上资本主义往农村的扩展,农民在经济上迅速破产。

③俄国境内广大少数民族与沙皇政府存在着极为尖锐的民族矛盾,他们强烈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④俄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3)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革命的催化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经济遭受致命打击,工业减产、农业萎缩、交通运输混乱,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4)俄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

①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压迫,因而具有特别强烈的革命性。

②俄国的企业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团结。

③俄国绝大多数的工人是破产农民,因此,俄国无产阶级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在共同的斗争中结成了巩固的联盟。

④俄国革命有着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2.“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对俄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与先进国家相比,俄国是“相对落后”的。

这一基本国情对俄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对落后使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汇合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资本主义与封建农奴制残余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广大劳动群众与沙皇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错综交织,空前激化;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既造成了资产阶级的先天软弱性,又使工人阶级缺乏合法斗争的条件,决定了它们在革命中先联合后斗争;经济和军事等的落后导致了一战对俄国的打击特别沉重,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同时,历史的落后性使俄国依然存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而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和阶梯。

由此可见,相对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而这一环节首先为无产阶级革命所突破了。

3.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类别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4、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②背景都是大规模战争,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①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首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②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广大农民的支持。

③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④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从革命道路看:所走的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是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

(5)从革命的对象看:反侵略、反资本主义与反封建三位一体。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
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6.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1)客观原因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方薄弱。

(2)主观原因
①革命得到人民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④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

⑤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7.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及认识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