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英用药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驾驶员应慎用的药物4
可导致定向力障碍的药物 镇痛药:哌替啶注射后偶致定向力障碍、幻觉 抗消化性溃疡药: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能
引起幻觉、定向力障碍 避孕药:长期服用可使定向力发生障碍,左右不分
驾驶员应慎用的药物5
可导致多尿或多汗的药物 利尿药:阿米洛利及复方制剂服后尿液排出过多,出现口渴、
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铁剂、钙剂 等
药物的分布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的结合, 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 华法林的蛋白结合率高,因为老年人血浆蛋白降低,使 血中具有活性的游离药物比结合型药物多,常规用量 就有出血的危险; 地高辛、地西泮的分布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新生儿期
婴幼儿期
3~12岁 儿童期
小儿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存在不同的用药特点。
新生儿用药特点
生理特点:不成熟
① 器官 ② 酶系 ③ 代谢、排泄
因此为了使新生儿安全有效的用药,必须熟悉新 生儿药动学的特点。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药物的吸收
1 局部用药: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成人较大,皮肤角化
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尤其在皮肤黏膜有 破损时,局部用药过多可致中毒。可引起中毒的药物: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例如同时患有青光眼、 男性前列腺增生、中枢神经疾患,而在老年人中枢神 经疾患的药物治疗中,如果使用了具有抗胆碱作用药 物,就可引起尿潴留和青光眼恶化。
⑹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
临床研究发现依从性差与年龄无关,而与用药品种多 少密切相关,即用药品种越多,依从性越差。
①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应尽可能简化;②药物制剂以 糖浆剂或溶液剂较好;③药物的名称与用法应写清楚; ④药瓶要便于打开使用,剩余的药品要妥善保管。
儿童用药剂量表

三.儿科用药剂量表
1 抗微生物
1.1.1青霉素类(包含复方制剂)
1.1.2头孢菌素类(包含复方制剂)
1.1.3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1.4 氨基苷类
1.1.6 大环内酯类
1.1.7 其它类
1.2 磺胺类
1.3 抗结核病药
1.5 抗病毒药物
2.4 驱肠虫药和抗其他寄生虫病药
3 重要感化于中枢神经体系的药物3.1 中枢高兴药
3.3解热.镇痛.抗炎药
3.5沉着药.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4 麻醉药及帮助药物
5 重要感化于轮回体系的药物5.1 钙拮抗药
5.2 治疗慢性心功效不全的药物
5.3 抗心律掉常药
5.6 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6 重要感化于呼吸体系的药物
6.3 起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及平喘药
7重要感化于消化体系的药物
7.1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
7.1.1抗酸药.胃黏膜呵护剂和胃酸排泄克制剂
7.3 促胃肠动力药.止吐药和催吐药
7.4 泻药与止泻药
7.4.1 泻药
7.4.2 止泻药
8 重要感化于泌尿体系的药物
9 影响血液及造血体系的药物
9.2抗凝血药
9.4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10抗反常反响药物
11 其有关药物。
新生儿常用药品说明

不良反应
1过敏症:偶有皮疹 等过敏症状,应停药。 2偶有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上腹痛等 症状。
3
环磷腺苷
适应症
用法用量
用于心绞痛、心肌梗 死、心肌炎及心源性 休克。对改善风湿性 心脏病的心悸、气急、 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 作用。对急性白血病 结合化疗可提高疗效, 亦可用于急性白血病 的诱导缓解。此外,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各种肝炎和银屑病也 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1、本品经中心静脉 长时间应用时,应与 高渗葡萄糖(或葡萄 糖和脂肪乳剂)、电 解质、维生素、微量 元素等联合应用,以 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 的。
2.输注速度:外周静脉全 营养输注时,将药液稀
释后,全日用量不少于 16小时,均匀滴注,部 分静脉营养输注、中心 静脉输注时遵医嘱。
7
小儿复方氨基酸(18AA-Ⅰ)
1.肾功能正常时, 本药几乎不产生毒性 。
2.偶有过敏反应。
1
0
核黄素
禁忌症 对本药过敏者禁用
2
还原型谷胱甘肽
适应症
适应症
1.用于各种肝病,尤 其对酒精中毒性肝病、 药物中毒性肝病 2.用于重金属、有机 溶剂等中毒的解救。 3.预防和治疗放射性 损伤、白细胞减少症
及放射线引起的骨髓 组织炎症。 4.用于面部色素沉着、 汗斑和各种原因引起 的色素沉着。
5.滴眼液用于早期 老年性白内障,还 可用于角膜溃疡、 角膜上皮剥离、角 膜炎等
罕见下列不良反应: 肌肉痉挛,过敏反 应(血管性水肿、皮疹、 支气管痉挛、低血压)。
禁忌症
对本品成分及其它肾 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过 敏者禁用
9
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
适应症
治疗支气管哮喘。 可替代或减少口服
药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真题选题卷

药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真题选题卷药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真题选题卷题库汇总单选题(共131题,共131分)1.与盐酸中和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
A.胃胀和胀气B.心动过速C.腹泻D.转氨酶升高E.胃内压力降低2.关于依从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依从性是指病人对医嘱的执行程度B.指病人按其家属指示的方法用药C.中国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现象十分普遍D.新药开发时应考虑病人的依从性E.考虑病人依从性因素,才能客观评价试验结果3.国外为了避免发生瑞氏综合征,对儿童提倡应用的解热镇痛药是()。
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双氯灭痛D.安乃近E.赖氨匹林4.奥沙利铂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其主要表现为()。
A.恶心、呕吐和腹泻B.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且遇冷加重C.贫血、血小板低下和白细胞减少D.注射后不适发热E.轻度肝功能改变5.皮质激素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是()。
A.上午8时B.中午12时C.下午2时D.下午6时E.晚间10时6.不属于调剂室位置要求的是()。
A.环境干燥B.有避光区域C.温度恒定D.阳光充足E.空气流通好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未规定需要制定专门管理制度的是()。
A.保健品B.有效期药品C.贵重药品D.精神药品E.麻醉药品8.新版(2022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制药用水不包括()。
A.饮用水B.蒸馏水C.纯化水D.注射用水E.灭菌注射用水9.妊娠4~9个月期间可以使用的药物()。
A.华法林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D.氯霉素E.四环素10.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解热镇痛药的疗效是()。
A.对因治疗B.缩短病程C.对症治疗D.组织肉芽增生及瘢痕形成E.对风湿性心肌炎可根治11.在药物不合理配伍中,住院病人比门诊病人高。
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住院病人的病程较长B.病房药房药品品种较多C.联合用药机会多D.输液配伍用药多E.药物治疗时间长12.有关胃肠外营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乙肝疫苗:用于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的感染,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
推荐剂量为0.5mL,分两剂注射,间隔1个月。
2. 维生素K:新生儿因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常会出现维生素K 缺乏引起的出血问题。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即刻注射1mg维生素K1,以预防出血。
3.抗生素:用于治疗新生儿因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不同病原体和感染病情来定,需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方。
4.退热药:对于有发热的新生儿,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正确用药剂量,不可自行使用。
5.消化道药物:如新生儿胃肠功能不良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可使用乳酸菌制剂、酶制剂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氧气:常用于新生儿窒息、呼吸困难等情况的急救。
但在有明确禁氧指征时(如气胸),应禁用氧气。
2.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脏骤停、休克等危重情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注意剂量和速度。
3.硝酸甘油:用于新生儿疝气、和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治疗,但对低血压和脑缺血的新生儿禁用。
4.升压药物:用于治疗低血压、心衰等情况,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5.抗抽搐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等,用于治疗新生儿惊厥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6.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用于治疗新生儿贫血、出血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进行相关的血型配对。
在使用药物时,特别是抢救药物时,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用药,并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
同时要注意对药物的过敏史和禁忌症的了解,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新生儿常用药物剂量表

>7 q6-8h
间隔 q12 q8 q12 q8 q12 q8 间隔 q12 q8 q12 q8 q12 q8 间隔 q12 q8 q12 q8 q12 q8
《7天,q12h >7天,q8h
螺旋霉素
po
Spiramycin
0.1g/kg/d
克林霉素 氯洁霉素 Clindamycin
ivgtt 5mg/kg/次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po ivgtt
10mg/kg/d
分两次
孕周 出生日龄(d) ≤29 0-28天
>28 30-36 0-14
>14 37-44 0-7d
>7 qd,连用3天。
间隔 q12 q8 q12 q8 q8 q6
万古霉素 Vancomycin
ivgtt 15mg/kg/次
PO
IV IM
IVgtt
一般感染: 0- 孕周 出生日龄(d)
7d
≤29 0-28天
50mg/kg/d
>28
>75mg/kg/d
30-36 0-14
化脑:
0-
>14
7d
37-44 0-7d
100-200mg/kg/d
>7
>7d
200-300mg/kg/d
0-7d
出生体重<2000g
25mg/kg/次,q12h
出生体重<2000g 225mg/kg/次,q8h 出生体重>2000g 300mg/kg/次,q6h 孕周 出生日龄(d) ≤29 0-28天
>28 30-36 0-14
>14 37-44 0-7d
新生儿临床用药评价

能力差
3. 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2019/11/19
20
4.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不足
游离脂肪酸,氢离子,磺胺类,头孢菌 素类和阿司匹林等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
5.产程有窒息、产后受冻、饥饿
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 毒时,游离脂肪酸和氢离子升高
2019/11/19
2019/11/19
26
思考题
1. 简述新生儿与用药有关的基本特点 2. 影响新生儿经口给药吸收的因素 3. 影响新生儿药物分布的因素 4. 简述新生儿核黄疸产生的原因及药物治
疗方法
2019/11/19
27
胆红素的来源
80%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分解
小部分来自造血过程中红细胞的
过早破坏
非血红蛋白血红素的分解
2019/11/19
28
2019/11/19
15
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过敏、第八对颅神经损伤 抗癫痫药物:中毒时发作增加
除卡马西平外,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防止感染
2019/11/19
16
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一 对药物反应超敏 吗啡的呼吸抑制 强心苷、水杨酸易发生中毒 氯丙嗪诱发的麻痹性肠梗阻 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胰腺炎
2019/11/19
6
注射给药的吸收 皮下注射容量小、吸收少 肌肉注射不宜较大剂量和多次注射
静脉给药问题 刺激性药物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药物渗出引起组织损伤 药物高渗引起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
2019/11/19
7
药物分布的特点
1.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2. 脂肪含量低 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4.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 5. 水盐代谢调解功能弱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版ppt课件

糖苷类等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而在细胞外液
被稀释而浓度下降,若按体重计算给药量,则
需较大剂量早产儿 足月儿 1月龄 3月龄 1岁时 青春期
体液总量占体重(%) 87 77
75
58 55(此为成人比值)
细胞外液容积占体重(%) 50 45 40(为成人20%的2倍)
(体)脂肪含量占体重(%) 1-3 12-15
• ④纳洛酮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 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0.1mg/kg,iv或 im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
• 用安全而作用强的抗菌药预防感染
2.新生儿惊厥(neonatal convulsions) 是新生 儿常见危急重症,常因围生期并发症(缺氧缺 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挫伤)、代谢障碍(低 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高 胆红素血症、维生素B6缺乏或依赖症、先天 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感染及遗传性疾病等引 起,以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低血钙为 常见
• 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尽量吸净呼 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 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其 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 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
4.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也可通过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 排泄
• 新生儿肾小球直径和肾小管长度仅分别达成 人的1/2和1/10,且毛细血管分支少,按体 表面积计算,其有效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 20%-40%,肾小球滤过率为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药物分泌率约为成人的20 %,早产儿则更低
一般主张将负荷量分2次,间隔20-30min静脉缓注, 有效血浓度20-30mg/L,6-12h后可给予维持量,每 日3-4 mg/kg,分2-3次给予。本药静脉注射效果好, 通过血脑屏障速度快,肌内注射或口服吸收不良。应 监测心律,注意心律失常,且不宜长期使用 ③也可选用利多卡因,此药起效迅速(1min内),安全性 大。首剂2mg/kg静注,20-30min后如无效,可重复 上述剂量,缓解后用每小时4-6mg/kg维持。本药禁 用于有房室传导阻滞或肝功能异常者 ④副醛(paraldehyde) <5ml于大腿外侧im,安全有效 ⑤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入生理盐水10ml 保留灌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finitions of Terms
Term defines births that occur from 37th to less than 42 completed
Neooping Luo, MD Professor and Chairm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Director, Center for the Diagnosis of Genetic Metabolic Diseases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junc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Canada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 Early History of Care of Infants
Emelie, Cecile, Marie, Annette, Yvonne
The Dionne quintuplets
May 28, 1934, 13 pounds 6 ounces,
All together!
How small is too small? How much is too much?
Le Tour d’abandon (Decertion Tower)
Century of Progres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Chicago World's Fair, Chicago, Illinois
Julius Hess
“quiet premature nursery”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 Expansion of Clinical Trials to Assess Therapy:
the Surfactant Era (1980~1996) - 1970s~1990s, glucocorticoids to accelerate lung maturation - 1980, first 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 in humans -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s - inhaled nitric oxide - prenatal diagnosis and genetic counseling -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for intervention - “quiet premature nursery” to “a bustling space st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 Rapid 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 (1955~1970)
- 1959, surfactant deficiency, Avery ME, Mead J. Am J Dis Child - 1960, 《Disease of the Newborn》-Neonatology -A. Schaffer - culture, blood counts, urinalyses, radiographs, biopsies - milk formulas, breast milk bank - iv glucose & bicarbonate - blood gas analysis - improved incubators - early attemp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10~20% of pregnant patient can be identified as high risk
Early Neonate refers to the first 7 completed days of life. Late Neonate refers to a period between 8 to 28 days of life. Perinatal period extends from the 28th completed week of
-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s---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1940s, modernized incubator, more oxygen
- 1940s, retrolental fibroplasia
- 1945, 《The Physiology of the Newborn Infant》--C. Smith
(1900~
- small infants were not expected to live
- temperature: hot-water bottles, heated cribs
- feeding: tube feeding, diluted cow milk
- separated facilities, isolation, washing hands
weeks, measured from the day of onset of the last normal menstrual period (259~293 days, with an average of 280 days).
Preterm is defined as less than 37 completed weeks’, or 259 days,
gestation. (37weeks of gestation ≈birth weight of 3000g)
Post-term refers to births that occurs at 42 or more completed
weeks (294 days).
Definitions of Terms
10 ~ 90th percentile ---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 >the 90th percentile --- 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
ponderal index = BW(g)X100/Length3 (cm3) (>2~2.2)
Life support: To continue or discontinue?
Definitions of Terms
Newborn or neonate refers to a infant period from birth to 28
days. Neonatology—health car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Length/Head Circumference (HC)
(>1.36)
symmetric or unsymmetric SGA
Birthweight Curves
California male singleton Caucasian non-Hispanic birthweights by gestational age: 10th, 50th, and 90th percentiles.
Definitions of Terms
Birth Weight vs Gestational Age (GA)
BW <the 10th percentile ---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UGR)
Stillbirth and Fetal Death.
Early fetal death occurs at < 20 completed weeks of gestation, intermediate fetal death occurs >20 and < 28 completed weeks, late fetal death occurs after 28weeks, or termed as stillbirth.
I: normal birthing and NB care, II: common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 intermediate NB care III: high risk maternal care and NICU - transferring of high risk infants or mothers - high risk and long term outcome - 1980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High Risk Pregnancy
Pregnancies in which factors exist that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maternal or fetal diseases
Economic, cultural-behavioral, biologic-genetic, reproductive and medical factors
Live Birth. WHO defines live birth as
The complete expulsion or extraction from its mother of a product of conception, irrespective of the duration of pregnancy, which after such separation, breathes or any other evidence of life, such as beating of the heart, pulsation of the umbilical cord, or definite movement of voluntary muscles, whether or not the umbilical cord has been cut or the placenta is attached; each product of such a birth is considered live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