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环境在肿瘤发展、治疗中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基质和分子生物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以及各种生长因子、化学因子、外泌体等胞外分子。
这些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肿瘤转移是肿瘤最致命的过程之一。
它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肿瘤转移导致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症死亡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胞外分子和生理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对肿瘤转移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是肿瘤转移的主要促进因素。
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类型细胞和其发挥的作用受到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影响。
1. 炎症细胞炎症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胞,它们可以促进肿瘤转移。
炎症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能够释放促炎性因子,如TNF-alpha、IL-1 beta等,这些因子可以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刺激血管生成,为肿瘤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氧气,这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2. 免疫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大多数癌细胞使免疫系统无法警觉其存在并清除它们。
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产生胞毒素,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帮助肿瘤微环境破坏癌细胞。
但是,有些免疫细胞,例如T淋巴细胞等,其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3. 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驻留在血管壁中,通过对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聚集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血管内皮细胞也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过程,并且可以促进局部浆液的浸润。
有研究表明,通过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聚集,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
肿瘤微环境中的胞外分子对肿瘤转移的作用除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之外,还有各种胞外分子对于肿瘤转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研究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基质、血管等因素组成的局部环境。
它对于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抗癌疗法,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肿瘤微环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限制其疗效。
本文将探讨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及其机制。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髓系抑制细胞等,是免疫治疗的主要抵抗因素之一。
这些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限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这些免疫抑制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增强。
例如,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化学因子,刺激Treg的生成和活化,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TAM也可以通过分泌相关信号分子,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并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是另一个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因素。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并释放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反应常常被抑制或逆转,从而限制了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效应。
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细胞释放的免疫抑制因子的存在。
这些因子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弱免疫治疗的效果。
因此,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和功能,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缺氧和营养不足也会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和肿瘤血管的异常结构导致肿瘤组织中存在着缺氧和营养不足的情况。
缺氧可以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效应,从而限制免疫治疗的效果。
此外,营养不足也会降低免疫细胞的功能,并减弱免疫治疗的效果。
因此,改善肿瘤微环境中的缺氧和营养不足,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总结来说,肿瘤微环境对于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与肿瘤治疗策略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与肿瘤治疗策略肿瘤微环境指的是肿瘤细胞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肿瘤细胞、间质细胞、血管、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组成。
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肿瘤治疗策略。
一、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和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度异质性: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类型,如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等,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2)促进肿瘤进展:肿瘤微环境中的组分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3)调节免疫应答:肿瘤微环境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测;4)影响药物疗效:肿瘤微环境中的组分可以影响抗肿瘤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调节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抑制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等等。
因此,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首先,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模式和功能,并发现了许多调控肿瘤发展的关键因子。
其次,利用三维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等体外和体内实验手段,模拟了肿瘤微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调控作用。
此外,新型成像技术的应用,如多光子显微镜、小动物活体成像等,为我们观察和分析肿瘤微环境提供了强大工具。
三、肿瘤治疗策略基于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肿瘤治疗策略。
首先,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抑制作用,人们开发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其次,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人们研发了抗血管生成药物,抑制肿瘤的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的影响肿瘤治疗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肿瘤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一些肿瘤类型仍然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组织环境,包括细胞外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和其他生物分子。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治疗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策略的发展。
1.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来逃避免疫毁灭。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例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系统的应答。
因此,消除或减少免疫抑制细胞的存在,有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另外,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还可以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增强细胞毁灭能力。
因此,控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也是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一个途径。
2. 肿瘤微环境与放疗治疗放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和正常细胞不同,通过高能辐射杀灭肿瘤细胞。
但是,肿瘤微环境中一些因素会降低放疗的疗效。
例如,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状况,使得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放射保护能力。
另外,肿瘤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诱导血管生成,进一步加重肿瘤细胞的放疗保护能力。
因此,研究如何优化肿瘤微环境对放疗治疗的影响,是提高放疗疗效的一个方向。
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氧疗、减少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能力等。
3. 肿瘤微环境与化疗治疗化疗是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杀伤快速分裂的癌细胞来治疗肿瘤。
然而,肿瘤微环境中一些因素也会降低化疗的疗效。
例如,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细胞因子和其他分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生存,从而增加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另外,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类型和细胞因子,使得药物难以有效穿过肿瘤,到达肿瘤细胞。
肿瘤微环境与药物作用

肿瘤微环境与药物作用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免疫细胞等组成的微观环境。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肿瘤微环境的存在往往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甚至导致药物耐药。
因此,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肿瘤微环境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 血管生成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条件之一。
肿瘤组织对于氧和营养的需求增加,因此会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形成肿瘤血管网。
这些异常的血管结构不仅会导致肿瘤组织缺氧,还会影响药物的输送和浓度分布,降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有效浓度,从而减弱药物的作用。
2. 免疫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它们在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肿瘤微环境会通过产生免疫抑制因子、改变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等途径,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弱免疫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影响免疫治疗和免疫药物的效果。
3. 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侵袭等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会影响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使肿瘤细胞对药物形成保护性屏障,降低药物的作用效果。
二、肿瘤微环境与药物作用的相互作用1. 肿瘤微环境影响药物的输送和分布肿瘤微环境中的异常血管结构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会影响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输送和分布。
例如,肿瘤血管的不规则性会导致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药物浓度过低,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浓度,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2. 肿瘤微环境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免疫细胞的活性改变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途径,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发生变化;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可能影响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停留时间,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炎症_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_曹雪涛

炎症、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曹雪涛作者简介 曹雪涛,免疫学专家。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开展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
从人DC cDNA文库中自主发现多条全长新基因并研究了其中20余条的功能,发现的12种新分子获得HU GO命名。
提出了免疫与基因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并开展了其应用研究。
以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12篇,此外,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N at M ed等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上述论文被SC I他引833次。
编写和共同主编专著3部,参编10部。
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3)、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1)、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和二等奖2项(1992, 2000)、国家 类新药证书2个、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0项。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关系一直是肿瘤免疫学关注的热点。
肿瘤细胞是怎样与免疫细胞发生作用的,是如何被识别、呈递的,而免疫细胞又是如何活化、清除和杀伤这些异常细胞的,这些都是肿瘤免疫学关注的问题。
肿瘤免疫学能够为肿瘤临床提供哪些指导或帮助呢?我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信号转导和肿瘤的免疫逃逸。
我们过去更多地关注于对肿瘤细胞个体或免疫细胞个体的研究,而现在我们逐渐认识到,应该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微环境中来研究。
一、炎症与肿瘤的关系现有研究表明,炎症的发生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最典型的一个临床实证就是炎症性肠病(I BD)。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患者免疫功能增强,但肿瘤发生率反而升高,这使人们对传统观念产生了质疑,并导致了学者们真正关注炎症与肿瘤的关系问题。
后来发现,炎症可以促进许多肿瘤,特别是上皮炎肿瘤的发生,慢性炎症的作用尤为突出。
现在许多研究证明,在天然状态下,TNF- 促进肿瘤的发生,而并不起治疗作用。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及调控策略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及调控策略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指包含了肿瘤细胞、炎症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和血管等各种成分的肿瘤局部区域。
它在肿瘤的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免疫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但是肿瘤微环境对于免疫治疗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调控策略。
一、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1. 免疫抑制因子的积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抑制因子,例如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免疫抑制性受体(PD-1、CTLA-4)等。
它们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免疫应答,从而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对于免疫治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2. 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受损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常常受到限制。
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例如CSF-1,通过诱导骨髓源性抑制性细胞的增生,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此外,肿瘤微环境的高浓度乳酸也会抑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功能,降低免疫治疗的疗效。
3. 肿瘤相关炎症反应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较高水平的炎症反应,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的浸润。
这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IL-6、IL-8等,进一步促进肿瘤的恶化和转移,并对免疫治疗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
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策略1. 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配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疗效,但是单一使用时疗效并不理想。
因此,结合适当的配体,如TLR激动剂、STING激动剂等,可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2. 聚焦肿瘤相关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在肿瘤的发展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或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等炎症细胞的调控,来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炎症状态,有望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肿瘤微环境与药物作用

肿瘤微环境与药物作用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细胞外基质、血管、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
这些因素对肿瘤的生成、发展和治疗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药物作用则是指药物在体内作用于靶细胞,通过特定的机制来抑制肿瘤生长或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本文将探讨肿瘤微环境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
肿瘤微环境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外基质是由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结构蛋白以及降解酶和其他小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
肿瘤细胞在ECM中生长和扩散,ECM对于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然而,ECM也可以限制药物在肿瘤内部的扩散,阻碍药物作用。
此外,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ECM的成分和结构,降低药物在肿瘤内部的浓度,从而减弱药物的疗效。
血管肿瘤血管丰富且异常,呈现高度不规则的结构。
这种异常的血管结构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达到靶位点并产生药效。
此外,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药物从血管渗透入周围组织,影响药物的浓度分布。
另外,肿瘤内部还存在缺氧状态,这使得一些靶向耗氧酶的化疗药物失去了作用。
免疫细胞免疫系统在抑制肿瘤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免疫抑制性细胞如T调节细胞、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等,它们通过抑制免疫应答、降低T细胞活性等方式来促进肿瘤逃避免疫攻击。
免疫抑制性细胞还可以产生一系列免疫抑制因子如TGF-β、IL-10等,这些因子会让肿瘤对药物产生耐受性。
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促进生长和转移的细胞因子如VEGF、EGF等。
这些因子可以直接刺激肿瘤生长和侵袭,并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
此外,还存在多种耐药相关因子如P-gp等,在体内抵御药物通过增加泵运功效或降低其浓度等方式来降低药效。
肿瘤微环境与药物作用的相关机制肿瘤血供降低由于异常的血管结构和功能,肿瘤内部存在缺血和缺氧状态。
这种情况下,针对耗氧酶的化疗药物难以达到高浓度,并且不能有效杀灭耐氧酶区域中的肿瘤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工作一
揭示CXCL16/CXCR6趋化因子轴在乳腺癌转移中作用
CXCR6
P
P
ERK1/2
RhoA GDP
CXCL16 RhoA GTP
P Cofilin
F-actin
disassemble
G-actin
Breast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ncotarget, 2015, in press.(通讯作者)
提供前列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肿瘤组织
-624 -495
1T 2T
3T 4T 5T 6T 7T 8T 9T 10T
11T
12T 13T 14T 15T 16T 17T 18T 19T
20T 21T 22T
Hic1+/- mice
Chen WY et al.Nat Genet, 2003, 33(2): 197-202.
Tp53+/-/Hic1 +/-Accelerates tumorigenesis as compared to p53+/-mice.
mice
Chen W et al. Cancer Cell , 2004, 6(4): 387-398.
肿瘤微环境和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1. 和15年前相比,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已升高至12倍左 右,位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1位;
2. 发病率和检出率还将呈显著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发病率(1/10 万)
骨转移
5
前期基础
率先揭示CXCL12/CXCR7趋化因子轴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作用
CXCL12
CXCL12
二、学术成就 1.趋化因子系统调控的机制 2.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和功能 3.免疫炎症细胞的作用
8
学术成就一
抑癌基因 HIC1调控CXCR7的表达
HIC1蛋白的结构
HIC1
Cancer Microenviroment. 2012, 5:285–93.(通讯作者)
9
Tumor suppressor function of HIC1: Hic1
微环境在肿瘤发展、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方向: 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
3
研究方向
趋化因子系统
1. 趋化因子是一类前炎症性细胞因子,受体大多属于GPCR。
2. 目前,已发现至少50种趋化因子,分为四大类:CXC, CX3C, CC, and XC。
3. 趋化因子系统在多种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
研究方向
However, the signal pathway involved in the CXCR6/CXCL16 biological axis was relatively unclear until Wang et al.'s recent study (Wang JH, et al, Cancer Research. 2008, 68: 10367-76). Still, as shown in Figure.1, the PI3K/PTEN/AKT/mTOR signal pathway might be involved in activating the CXCR6/CXCL16 pair. Deng L, et al. Biochim Biophys Acta-Reviews on Cancer (IF 11.7). 2010 ;1806(1):42-9.
C4-2BHIC1
Tumor volume(mm3/mice)
1200 1000
800
PC3GFP PCC4C3-4G2FB-2PGFBPGFP
C4C-24B-H2IBC1HIC1 PCP3HCIC31HIC1
600
*00
* *
*
0
**
2d 5d 12d 19d 26d 33d
C D
PC3GFPLUC PC3HIC1LUC PC3GFPLUC
Ptch1+/– /Hic1+/–
mice
a fourfol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medulloblastoma as compared to Ptch1+/– mice.
Briggs KJ et al. Genes, 2008, 22(6): 770-785.
A
PC3GFP PC3HIC1 C4-2BGFP
∑SUVmax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
20
0
1
2
rhizine of thigh
学术成就一
正常组织
-624
-495
1N
2N
3N
4N 5N 6N
7N 8N
9N 10N 11N 12N
13N 14N 15N
16N 17N 18N 19N 20N 21N 22N
23N
24N
25N 26N 27N 28N 29N 30N 31N 32N 33N 34N 35N 36N
deficient mice
Hic1-/- mice
Results in embryonic and perinatal lethality.
Carter et al., Hum Mol Genet 2000;9:413–419.
Spontaneous malignant epithelial cancers after 70w.
骨骺
Anti-CXCR7 IgG-control
骨干
6
前期基础 CXCL16 和 CXCR6高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
D
前期基础 CXCL16/CXCR6趋化因子轴与前列腺癌转移
关于CXCL16/CXCR6介导的信号通 路一直不清楚,直到Wang JH et al 最近的研究清楚地显示它可能活化 PI3K/PTEN/AKT/mTOR通路”。
PC3HIC1LUC
Luciferase activity(RLU/s)
x105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
0
1
2
B
800
Tumor weight (mg/mice)
700
600
500
400
*
300
200
100
0
1
2
*
3
4
liver bladder
intestine
spleen intestine
趋化因子系统调控的机制
1. CXCR7的抑制剂,如CCX733,CCX266 已进入临床II期, 特异性不高。
2. CXCR4的抑制剂(T140 or AMD3100(MOZOBIL)的治疗,会出 现受体反跳。
3. 受体高达的前列腺癌细胞也转移至其他 组织,机制?
问题:寻找趋化因子系统调控靶基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