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节肢动物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观察鲫鱼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观察运动
将鱼轻轻的放到盛有清水的鱼缸中,观察鱼在水中如何运动?
显示鱼运动
8
观察鳃盖的张合
观察鱼在呼吸的时候,它的口和鰓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显示鱼呼吸的图片
9
观察鲫鱼的呼吸
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
显个实验我们总结出:鱼的外形是呈流线型,鱼靠鳍和尾部的摆动运动,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鱼离开水后很快死亡是因为,鱼的呼吸受到影响。
观察与思考:观察鲫鱼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1、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鱼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
文字显示问题1、2
器材介绍
2
材料用具介绍
活鲫鱼(或其他鱼)、清水、玻璃缸、解剖盘、墨汁、吸管
观察鲫鱼的结构形态和吸呼
方法步骤
3
捞出鲫鱼
将浴缸小心地放在实验台上,用渔网捞出
来小鱼,放在解剖盘中,同时将浸湿了
棉花盖在鱼的鳃盖上。
显示鲫鱼
4
观察外形
对照图片,观察鲫鱼的形态特征。
显示图片
5
感觉体表
用手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感觉一下鱼体表的特点
显示收摸鱼
6
观察鳃盖和鰓丝
轻轻掀起鳃盖,看看鰓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鰓的图片,想一想,鰓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鰓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显示鱼鳃的图片
实验六、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观察与解剖

B. 输卵管:一对,细小,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的雌 性生殖孔。
C. 纳精器:第四、五步足基部中间的腹甲上,有一 椭圆形小孔。
(2) 雄性: A. 精巢:一对,白色,位置与卵巢相当; B. 输精管:一对,于第五步足基部膨大成贮精囊, 开口于雄性生殖孔。
甲壳纲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已发现2万6千多种
B. 三叶虫纲: 本纲动物只有1对触角,体背面
中央耸起,两侧斜落,形成三叶状。 无现存种类,只见于化石。
(2)有螯亚门 (Chelicerata) 大部分陆生,少数水生。陆生种类用书肺或气管
呼吸;水生种类用书鳃呼吸。无触角,第1对附肢是 螯肢,第2对是脚须。 A. 肢口纲:
B. 蛛形纲:
3 . 有气管亚门: A. 多足纲:
B. 昆虫纲: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 100万种以上,占节肢动物门总数的94%以上,也占 整个动物界总数的80%以上。
昆虫的蜕皮现象
(二)、脊索动物:动物界最高等的动物门
1. 特征: (1)有脊索:支持性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神
节肢动物的循环方式为开放式循环。其循环系统 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是密切相关的,若呼吸器官只 局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虾的鳃),那它的循环系统 就比较复杂;若呼吸系统分散在身体各部分(如昆虫 的气管),那它的循环系统就比较简单。
小节肢动物靠全身体表进行呼吸,它的循环系统 也可能完全退化了。如剑水蚤。恙螨和蚜虫等是没有 循环系统的。
培养皿、镊子、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 搪瓷盘、滴管、纱布、标本盒
四、实验步骤: I .节肢动物的观察与解剖:
(一)外形观察: 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两部分,外被几丁质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节肢动物-“衡水杯”一等奖

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认识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了解蝗虫的基本结构认识节肢动物从而延伸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难点:观察蝗虫归纳出昆虫基本特征教学重点:观察常见的节肢动物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情境导入法教学用具:PPT 课本教学时间:4分钟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 2022年,除了新冠肺炎和洪涝灾害,在我国云南勐腊县又发生了蝗灾!要知道蝗虫的繁殖能力极强,每隔三周就能进行一次繁殖,每平方米的土地中可能会存在多达30万枚虫卵!所以可见,一旦爆发蝗灾,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蝗虫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昆虫,昆虫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类群,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它们有哪些的特征呢?新课:下面老师给你们看一些图片,通过PPT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节肢动物图片。
根据图片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表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知道节肢动物的身体比较硬,说明节肢动物有外骨骼。
第二身体有分节,分为了头、胸、腹三部分,或者分为头胸部、腹部两部分。
第三触角和足有分节,我们可以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可以发现蝗虫和瓢虫的结构特征很相似。
蝗虫和瓢虫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动物。
我们就以蝗虫为例看一下昆虫都有哪些特征?仔细看图片,然后我请同学起来说出它相对应的名称。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蝗虫有1对触角、3对足、2对翅、身体有分节,主要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得到的蝗虫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些特征及其作用。
首先来看蝗虫的第一个特征1对触角,触角分节,具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第二有3对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观察青蛙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方法步骤
3
感觉体表
将玻璃缸小心地放在实验台上,把青蛙放进到加盖的玻璃缸里,手有粘滑感。
显示青蛙
4
观察外形
观察青蛙的皮肤看它有没有附属物。观察它背部的体色、斑纹及两侧的皱褶。观察它腹部的皮肤颜色等特点。
显示青蛙
5
观察动作
观察青蛙蹲和跳跃的动作。向玻璃缸里注水,观察青蛙游泳情景。
显示青蛙
6
观察青蛙身体结构各个部分
观察青蛙身体的各部分试稍转动它的头部,看有没有颈。从前往后依次观察口、口裂、鼻孔、眼睛和鼓膜。掰开青蛙的口,用硬塑丝或细铜丝插入鼻孔,看看它的鼻腔跟口腔是否相通。试压迫蛙的眼球,能否下陷
显示青蛙身体的各个部分
7
辨别雌雄
寻找蛙口角旁有没有鸣囊来辨别它是雌的还是雄的。如果在生殖期间,则可观察到雄蛙的第一指基部内侧有婚瘤
显示辨别的特征
8
观察青蛙的前后肢
观察青蛙的前后肢特点,如长短,趾数,有无蹼。
显示前后肢
实验总结
9
总结实验
通过我们的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青蛙的体表颜色和环境的一致,当用手触摸青蛙的时候感觉是有粘滑感,青蛙的前肢短可支撑身体,后肢长、发达,趾间有蹼这与青蛙的既能跳跃也能划水运动有关。
观察与思考:观察青蛙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1、青蛙身体表面与其生活的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2、触摸青蛙又怎么样的感觉?
3、青蛙的前后肢有什题1、2、3
器材介绍
2
材料用具介绍
活青蛙或是活牛蛙、也可以是青蛙和牛蛙的图片、筷子或细棒,加盖玻璃缸
实验四常见医学节肢动物观察PPT课件

疾病症状
被传播疾病的患者可能出 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 亡。
预防措施
避免在有节肢动物的地区 停留,使用防蚊液、穿长 袖长裤等防护措施。
叮咬和刺蜇
叮咬和刺蜇过程
节肢动物如蚊子、蜱虫等 通过其口器叮咬或刺蜇人 体,注入唾液或毒液。
症状
叮咬或刺蜇部位可能出现 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讨论与总结
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节肢动物的 形态特征和分类方法,以及它们与人 类健康的关系。
02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种类
昆虫纲
01
昆虫纲的医学重要性
许多昆虫是疾病的传播媒介,如蚊子传播登革热、疟疾等,蝇传播消化
道疾病,蚤传播鼠疫等。了解昆虫的习性和生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传播。
02
昆虫纲的形态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不同种类
倍足纲的生态环境
倍足纲动物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如蜈蚣在森林、草地和洞穴中生存,马 陆在草地和农田中生存等。了解倍足纲动物的生态环境有助于预测和控制其传播疾病的潜力。
03
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传播疾病
01
02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播途径
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或接触 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 热等。
未来展望
拓展实验内容
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种类的医学节肢动物供学生观察,并探讨它们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加强实践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观察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情 况,增强实践经验。
引入先进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显微摄像和图像分析软件等,提高观察的准确 性和效率。
节肢动物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节肢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2. 观察和比较不同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包括昆虫、蜘蛛、甲壳类等。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通过观察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分类地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蝗虫、蜘蛛、虾、蟹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剪、解剖盘、酒精、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节肢动物的整体形态结构:观察蝗虫、蜘蛛、虾、蟹等节肢动物的整体形态,注意其身体分节、外骨骼、足和触角等特征。
2. 解剖观察蝗虫的内部结构:(1)解剖蝗虫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蝗虫胸部,观察其翅、足等器官;(3)解剖蝗虫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3. 解剖观察蜘蛛的内部结构:(1)解剖蜘蛛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蜘蛛胸部,观察其足、螯等器官;(3)解剖蜘蛛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4. 解剖观察虾的内部结构:(1)解剖虾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虾胸部,观察其足、触角等器官;(3)解剖虾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5. 解剖观察蟹的内部结构:(1)解剖蟹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蟹胸部,观察其足、触角等器官;(3)解剖蟹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两对翅和三对足;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2. 蜘蛛: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四对足和一对螯;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3. 虾: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五对足;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4. 蟹: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五对足;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节肢动物》(教案)-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环节
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节肢动物》是初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动物类群介绍内容。教材围绕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简洁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认识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教材可能会以常见的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虾蟹等为例,详细阐述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外骨骼等特征,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和适应,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基础。
2. 新课讲授- 活动一:认识节肢动物的形 Nhomakorabea结构特点
- 教师展示节肢动物的标本和图片,讲解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外骨骼等主要形态结构特点。
- 学生观察标本和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认识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 教师提问:“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什么作用?附肢分节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节肢动物形态结构的功能和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记录习惯,便于复习和巩固知识。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展示一些节肢动物的图片,如蝴蝶、蜘蛛、螃蟹等。
-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节肢动物,了解这个庞大而神奇的动物类群。”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节肢动物,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文字显示问题1
器材介绍
2
材料用具介绍
家鸽的活体或标本、家鸽的骨骼标本和羽毛标本、放大镜、图片、视频资料
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
方法步骤
3
对照图片,观察鸟的外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图片
对照图片,观察鸟的喙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图片
对照图片,观察鸟体内的气囊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图片
实验总结
8
总结实验
通过我们的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鸟(家鸽)的体型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的阻力;前肢变为翼,体表覆羽,翼上的羽毛较大,且排列整齐,展开时呈扇形状,,有利于扇动空气,使鸟振翅高飞;胸骨上有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提供飞行的动力;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减轻飞行时的负荷。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氧能力强;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供氧充足。鸟(家鸽)在体形、羽毛、肌肉和骨骼等方面都是适于飞行生活的。
展示图片
4
对照图片,观察鸟的翼和羽毛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图片
5
对照图片或者摸一摸家鸽的胸肌,观察鸟的胸肌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图片
6
对照图片,观察鸟的骨骼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图片
7用手掂一掂鸟的骨骼有什么来自点,看一看鸟的长骨有什么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观察如何获取食物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
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
显示其它节肢动物的图片
7
观察呼吸
对照上表中动物的形态结构,看看那些比
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显示其它节肢动物的图片
8
观察运动
对照上表中动物的形态结构,你能归纳出表格中的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观察与思考:观察节肢动物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1.蝗虫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
2.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文字显示问题1、2、3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
活蝗虫、蝗虫模型、解剖盘、镊子、解剖
针、放大镜、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
挂图和投影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缢蛏的形态特征
方法步骤
3
观察外形
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观察外部形态。触摸蝗虫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
显示蝗虫图片
4
打开贝壳
看一看蝗虫,想一想蝗虫的身体有什么结构特点?
显示蝗虫图片
5
观察内部
看一看蝗虫的身体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腹部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
显示其它节肢动物的图片
9
注意事项
1.活蝗虫做完实验后要放回自然环境中
2.注意区别昆虫特征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实验总结
10
总结实验
通过我们的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蝗虫身体表面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三只单眼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昆虫的特征是: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