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时也是在一定的 热量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由__森__林____带、__草__原___带 过渡到___荒__漠____带;这属 于由__沿___海___向__内__陆____
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
由于__水__分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
属于由 赤道 向 两极 的
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
是_热___量__为基础的。
2、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山
1、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 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 然带?
2、自然带从山鹿到山顶更 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的变化
3、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 类型更丰富?原因是什么?
南坡。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小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 向两极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沿海岸线方
热量 (水分也有 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请大家看一组世界不同地区的 自然带景观图片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C
D
度越大则自然带谱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第3单元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达标1.关于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地域差异在同一自然带中是不存在的B.自然环境中有相同的地区,也有相像的地区C.陆地自然环境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上的相互叠加,形成了困难的地理环境D.两相邻的不同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分界线解析:选C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在每一个自然带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差异程度不同而已;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自然环境中是不行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
相邻自然带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2.下列诗句中都蕴含某种地域分异规律,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白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白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③“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说明白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白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选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白南北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下图是海拔5 000 m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依次是( )A.乙甲丙丁B.丁丙乙甲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D.若丙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解析:3.C 4.D 第3题,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前提下,纬度越低,自然带谱的数量越多,相反则越少。
从图中各山地自然带丰富程度看,乙最多,且南、北两坡各自然带上界高度大致相等,故应位于赤道旁边,纬度最低;其余依次为丙、甲、丁。
第4题,甲和丁南坡为阳坡,故应位于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既有可能是受温带季风气候限制而形成,也有可能是受温带海洋性气候限制而形成;乙山自然带的递变是由于水热状况及组合的垂直改变形成的。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探究】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__________进化即__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最显著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__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自主探究】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__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__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__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适用年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不同环境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例如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差异,例如山地、平原、草原、沙漠等地貌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要素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2. 分别讲解不同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水文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影响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描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自然保护区设计
自然保护区设计是地理环境差异性在实践中的另一重要应用。通过合理设计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维 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以上三个尺度的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人类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理 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03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纬度地带性
总结词
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从而形成不同纬度带的气候、 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究,提高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02
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分析和模拟,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03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地理环境差异性数据进行深
度挖掘和学习,提高研究效率和精度。
地理环境差异性研究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资源可持续利用
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详细描述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特征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 高,气候逐渐变冷,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垂直地带性在地球表 面的高山、高原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04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实践 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地理环境差异性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浙江省温州人文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8张PPT)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热量
干湿度地带
分异规律
水分
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来自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形气候
分布规律
纬线延伸 南北更替
经线延伸 东西更替
随等高 线延伸
有序性 重复性
特例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珠穆朗玛峰 垂直自然带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5.冬季旅行时,最能感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的路
A
A.广州至北京 B.成都至上海 C.福州至昆明 D.包头至乌鲁木齐
读下图,回答:
(1)从A→B依次出现的自然带有 温_带__落_叶__阔_叶__林_带___、_____________、 _温__带__荒__漠__带____B地的植物具有 _叶_小__、__根__系_发达耐_旱___特征。 (2)这种地域分异的规律是以 ___水_分___为基础的,受_海__陆__分__布__因 素的影响。 (3)该图反映的是从__沿__海___到 ___内_陆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 在____中___纬度地带较明显,原因是 ____中__纬__度_地__区__水__分__条_件__沿__经__度______ ____变__化__(_东__西__)__方__向_差__异__较__大__
第第三三章章 自自然然地地理理环环境境 的的整整体体性性与与差差异异性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基本要求:
1.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尤其是生物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了 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2.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 威胁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系,懂得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组成的环境。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规划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通过图表和案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人类的影响。
一、气候差异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
1.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温度变化较小。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水稻、香蕉等。
然而,热带地区也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和台风的袭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威胁。
2.温带地区:温带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一些粮食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玉米等。
同时,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也适宜人类生活,人口较为集中。
3.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地球的极地附近,气候寒冷干燥,温度极低。
这种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寒带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如北欧国家的养殖业。
二、地形差异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的便利性等。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的发展。
许多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产地,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美国的中西部大草原等。
2.山地地区: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山峰重叠,水资源丰富。
山地地区适合林业和水资源利用。
例如,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重要的林业区,靠近山脉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峡谷地形建设水坝发电。
3.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高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如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三、自然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更具发展潜力。
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矿产资源差异巨大。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一、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以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球表层的规律和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性。
本教案将从气候、地貌和水文三个方面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气候差异性1.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特点是温度高、年降雨量大、季节性明显。
热带气候对农业产生良好的条件,很多热带地区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均匀。
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也为工业和居住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位于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条件恶劣,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较大,但也有少量原始居民适应了这种环境。
三、地貌差异性1.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美国的中西部大平原。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拥有广阔的耕地和水资源。
2.山地:山地是指地势高、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山地地区地形复杂,对农业和交通有一定的制约,但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旅游业。
3.高原:高原是指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安第斯高原。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畜牧业发展,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水文差异性1.河流系统:河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不同地区的河流系统差异很大,如亚马孙河和尼罗河的流量差异很大,对当地的交通和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地下层的水体,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差异会影响到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等诸多方面。
3.降水分布:降水分布是指降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
降水分布的差异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例如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水平地域分异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带的类型、分布。
2.理解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及其成因。
[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过程2.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
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思考1】我国内蒙古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带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样。
因为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东南沿海,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类型也不相同。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具体如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形成基础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影响因素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的变化自然带变化规律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更替【思考2】为什么高、低纬度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显著?提示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
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预习效果自测]1.下列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带是由于各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B.同一自然带的热量和水分大致相同C.每一自然带都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D.不同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解析由于各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自然带;自然带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宽度,并呈带状分布。
在各自然带内都有典型的动植物和土壤类型;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而是存在一个过渡地带。
答案 B2.常被称为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的自然要素是() A.地形B.气候C.植被D.土壤解析因为植被最能明显地表现地理环境的特征,因此常被称为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并且自然带也以植被类型来命名。
答案 C3.下列自然带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答案 B4.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有()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温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有两种,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D5.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
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且处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对樟树生长不利,而且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
B项正确。
答案 B6.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答案 C探究点一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探究活动】材料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同一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否唯一?请说明原因。
提示(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反思归纳】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特别提示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
【题组训练】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A、B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坡为阳坡、迎风坡B.B坡为阳坡、迎风坡C.A坡为阳坡、背风坡D.B坡为阳坡、背风坡(2)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B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温的变化判断,B坡气温高于A坡,说明B坡为阳坡。
从年降水量来看,B坡比A坡降水多,说明B坡是迎风坡。
第(2)题,根据气温曲线判断,B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15℃以下,说明该地自然带为亚热带植被,C项正确。
答案(1)B(2)C探究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探究活动】材料亚洲的地理环境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地域辽阔,地形高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突出,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北部和东部由于地域辽阔,地形起伏不大,自北亚—东亚—东南亚,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明显而完整,地带性特征十分显著。
但东亚季风区由于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自然带从东到西出现了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半荒漠、荒漠带的经向变化。
(1)亚洲地理环境地带性特征显著,自北亚—东亚—东南亚的自然带分布情况体现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的基础因素是什么?(2)沿东亚—中亚—西亚的自然带分布有什么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影响因素是什么?提示(1)体现了水平方向上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基础是热量差异。
(2)东亚至西亚,从东到西沿途出现了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半荒漠带——荒漠带的变化,体现了水平方向上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主要受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水分条件)。
【反思归纳】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存在两种地域分异规律:一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二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两种地域分异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内容比较如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平行于海岸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垂直于海岸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题组训练】读甲、乙两图,完成(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第(1)题,从图甲中可知,O→a自然带由荒漠带到热带草原带到热带季雨林带到热带雨林带,降水越来越多,且均在热带,这种自然带分布态势应该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因素决定的,故排除A、B项;O→b自然带由荒漠带到温带草原带到针叶林带到苔原带,可以得知温度带由热带到温带到寒带,但降水并不是越来越多,只能表明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故排除C项。
第(2)题,从图乙中可知,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择B项。
A项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C项是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D项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答案(1)D(2)B知识结构晨背索引地域差异的成因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水平地域分异的类型及各自特征教材P57问题胡杨林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椰树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终年气候湿热。
雪莲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气候寒冷,土质瘠薄的高山地区。
荷花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气候温暖的湿生环境。
不同地区由于热量、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相同气候区还有土壤、光照条件的差异。
而不同的植物都有自己适宜生长的环境,因而在不同自然环境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教材P58活动1.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它们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水平地域分异中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吻合。
教材P60活动以亚洲为例,从赤道到两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这是由于从赤道到两极,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依次递减,导致温度带变化,进而引起自然带变化。
亚洲中部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这是由于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依次递减的缘故。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据此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故答案选D。
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1.D 2.A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据此回答3~4题。
3.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4.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解析第3题,辽宁大连为滨海城市,有“碧海蓝天”的景观,向西去新疆,途中经过内蒙古,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新疆可见“黄沙滚滚”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