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精品课件)全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政治学教研室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研究的对象
一、政治的概念 1.古往今来的政治学家们所定义的主要 的政治概念: 中国: 孔子: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孙中山:政,公众之事,政治就是管理 公众之事。
西方: 柏拉图的理想国:用分工的理念来构建国 家 亚历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之城与人间之城 契约论者,认为政治由自然状态的人达成 契约而成 功利主义者,有人们功利衡量而形成的服 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行为主义者,认为政治就是围绕国家权力 的活动。 新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的假设来解释政治
二、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1.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2.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国家职能 1. 政治职能方面,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保持政治稳定。 2. 经济职能方面,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3. 社会职能方面,要发展社会保障和福 利事业,建设好公共设施
第三节 政治国家的结构形式
5. 西方政治学的理论成果 (1)公共权力如何产生,合法性基础 是什么? (2)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界限是什么? (3)公共权力的构成和组织形式是什 么? (4)公共权力的实现方式什么? (5)公共政策如何做出,如何保证其 最大效益?
第三节 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和方法
一、学习政治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政治素质 2. 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治国安邦的水平 3. 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和科学地把 握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4. 有助于我们总结国家政权建设的经验
2. 立法权限的划分 (1)立法机构内部立法权限的划分 (2)行政机关的立法权 (3)司法机关的立法权 (4)公民的立法权 (5)地方立法权
3.立法程序 (1)提案 (2)审议和辩论 (3)表决通过 (4)公布

政治学原理课件

政治学原理课件

政治学原理内容提要一、政治学导论二、政治关系三、政治主体四、政治行为五、政治制度六、政治文化七、政治发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政治的概念1、西方国家的政治概念(1)价值性解释(2)神学性解释(3)权力解释(4)管理性解释还有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讲,政治可以被定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公共协调的角度讲,政治又可以被定义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过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政治还可以被定义为社会成员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西方国家的政治概念(1)政治是至善(2)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夺取和维持政权的行为(3)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4)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政治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1)政治需要进行资源分配(谁得到什么)(霍布斯与洛克)(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与市场和社会的区别)(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体制差异)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4)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概念,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列宁的政治概念,政治就是各阶级的斗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门学科,是一种艺术二、作为博弈的政治“博弈”一词指某些个人或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

博弈的结局,不仅取决于本人或者本组织的行动,还取决于对方或其他方的相应行动。

G=﹛S1,…,Sn;u1, …, un ﹜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学原理PPT

政治学原理PPT

第二节 作为支配的权力的运用
• 权力的运用与权力是具有差异的,权力不 能被错误地等同于权力的运用。虽然权力 确实可以在权力运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 但是,拥有权力并不意味着必然会运用权 力,权力并非一定需要通过权力运用的过 程展现出来才能证明其存在。
• 丹尼斯·朗曾举例说明,国王或总统即使 在床上熟睡时仍然“拥有”权力是完全讲 得通。所以,有些学者依据权力的潜在性 品质区别出潜在的权力与实际的权力,潜 伏的权力与明显的权力。
三、西方学者权力观念的主要分类:
(一)斯蒂文·卢克斯的三维权力观 Power to:作为行动的权力 Power over:作为关系的权力 在卢克斯看来,以达尔为代表的多元主义者对于权力的研究
仅仅强调了权力的一个方面,即权力可以通过公开的和可以观 察到的形式进行运用;但是,权力还具有隐蔽的一面,权力运 用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并不存在明显的可以观察到的冲突行为, 而且拥有权力的人也可能不会进行决策制定。所以,巴卡拉克 与巴拉兹认为权力存在着两种维度:权力运用存在于可以观察 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冲突中,它既可以通过决策制定的形式 表现出来同时也可能存在于不决策的形式中。
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场所、方式和技术,从而使权力分析成为社
会批评的工具。

1、权力具有多种维度,而不

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权力与
国家、法律存在密切关系,然而,权力
与国家和法律相比,是第一位,是具有
优先性的,应当从权力复杂的运作形态
来研究国家和法律的变化。权力具有多
种形态,而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
• 福柯指出权力具有多种形态,使用 不同的技术,渗透到各个局部领域,在 家庭、国家、教育和生产中使用不同的 策略。所以,人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经 验性局部研究权力的多张面孔。

《政治学课件》PPT课件

《政治学课件》PPT课件

02
国家与政权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本质
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 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国家的职能
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主 要是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职能主 要是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保护本国利 益不受侵犯。
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概念
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 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 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 起来的政权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关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特点。
04
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的内涵与意义
政治参与的定义
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参 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意愿,影
响政治决策的行为。
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有 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 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能够缓和社会矛盾,减 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和 谐。
提高政府决策质量
政治参与可以使政府更好地了解 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
性,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
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政治文化是民族精神 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政治 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着民族的政 治心理、政治情感和政治习惯等, 是民族精神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民族精神对政治文化 具有反作用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 柱和精神动力,对政治文化的发 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具 有强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其政治 文化也必然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政治学原理整合 ppt课件

政治学原理整合 ppt课件
– 汉语—— “权”指的是公平、平衡之意,故有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论语》)、“权,然后知轻重。”(《孟 子》)的说法
14
2、西方学者的观点
• 权力是有预期地努力的结果(罗素) • 权力意味着在社会关系中哪怕是遇到
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韦 伯)
• 权力是一种交换关系(布劳)
15
3、权力的内涵
•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 权力是一种不对等的支配关系 • 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

16
二、迈克尔·曼的权力类型
• 广泛性(extensive)权力指权力的广度,涉及把分布在辽阔领 土上的大量人民组织起来从事最低限度稳定合作的能力。
• 集约性(intensive)权力指权力的精度,涉及紧密组织和指挥 高水平动员或使参加者承担义务的能力。
• 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
– 微观政治学;宏观政治学;非政府政治;政府体制和 过程;政策制定;研究方法;国际政治
10
3.政治学的学科领域
• 政治哲学 • 比较政治学 • 政治社会学 • 政治经济学
• 政策科学 • 政治心理学 • 政治发展 • 政治文化
11
二、当代政治学的沿革
• 1、政治学的创建 • 2、制度主义阶段 • 3、传统阶段
7
第二节 政治学的研究
8
一、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 国家和国家活动 – 政治制度 – 社会公共权力 – 公共事务 – 政治行为
9
2.政治学的内容结构
•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 政治理论、政治机构、政治过程、政治关系、政治学 方法
• 美国政治学会
– 外国、跨国政治体系和行为;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 家间行为;方法论;政治稳定和变革;政治理论;公 共政策;公共行政;美国政治

《政治学原理》课件(第3章)

《政治学原理》课件(第3章)

2.共和制 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 首由选举产生、 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 式。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这样一种 ①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这样一种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 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3.契约说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 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国家的建立是基于人民的 同意,是人民的授权。 同意,是人民的授权。 4.功利说 国家的产生或政治社会的形成源于人们服 从的习惯, 从的习惯,国家的产生在于国家比其他选择可 以带来更多的幸福。 以带来更多的幸福。功利主义为政府干预提供 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 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任何有利于社会整体的 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 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
① 专制君主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 专制君主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体形 式。 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 ② 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 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 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是封建 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 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 ③ 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 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 (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 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 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2.联邦制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其基本 特征: 特征: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 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 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 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 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 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 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 宪法和法律为准。 宪法和法律为准。

《政治学原理》PPT课件

《政治学原理》PPT课件
★社团的类型 ★压力集团的含义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 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 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1、社区性团体 2、制度性团体 3、协会性团体
p132
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
★社团的特征 ★社团的功能
1、力量制约关系 2、社会公共权力 3、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
★政治权力的特性
权威性、支配性、扩张性、 排他性、强制性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二、政治权利的意义和作用
政治权利的基础
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 2、物质财富 3、暴力
主观构成要素
1、能力素质 2、身分资格 3、理论与策略 4、组织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5、政治学与法学
6、政治学与社会学1、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2、中外政治制度 3、行政管理
4、国际政治
六、政治学的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权力研究 2、制度研究 3、政策过程研究
途径
4、政治功能研究
5、政治意识形态研究途径
6、国际关系研究途径 7、政治行为研究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
• 迈克尔·罗斯金 等著:《政治科学》(第6版),华 夏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一、国家与政府的概念
★国家的含义
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社会共同体说 2、国家契约说 3、国家要素说 4、国家统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国家的类型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 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 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 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 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

主要观点:
1、传统政治学所使用得制度研 究方法与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 究政治现象得表面,而无法研究 实际政治中得各种心理与文化 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 可能触及影响与导致产生政治 现象得真正原因;
2、政治学作为解释人得政治行 为得规律性得科学,它应该能被 经验地证明;
政治科学化得难题与局限 1、数据问题
2、隐性价值问题 3、价值中立问题
数据问题
科学研究需要有精确得数据与可观察得实验。但就是,无论如何,人类 不像可以送入实验室得蝌蚪,也不像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得细胞。究竟 如何获得关于人类行为得“经验性”数据仍然就是一个问题。没有准 确得数据,我们怎么开展科学研究来验证我们得假说?
隐性价值问题
2、中世纪时代: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 3、近代时期:被称为“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4、现代时期:被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古希腊/罗马时代: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
研究主题:
关于城市国家得观念与城 邦得理论。
理论内容:
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 结合,把人类得善、幸 福与正义作为社会生 活得最高目标与政治 生活得首要目标。
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方法、经济研究 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心理研究方法、政治系统研究方 法、政治沟通分析方法、实证调查与分析方法
第三节、政治研究得发展历程
一、西方政治研究得发展历程 ➢ 二、中国政治研究得历史过程 三、政治研究科学化得尝试
西方政治研究得发展历程 1、古希腊/罗马时代: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
严格地说,科学研究就是一种客观得研究。但就是,政治研 究模式与理论要实现完全得客观就是非常困难得。在政治 领域中,事实与价值掺杂在一起几乎无法分开。政治学得 许多理论本身建立在假说与信念之上,这些假说本身就隐 含着一定得价值。无法摆脱隐性价值,它得科学得真实含 义就难免会受到置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公共权力
一、权利与权力
1、权利:自由的社会化体现。 2、权力: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能产生预期效应的力 量。具体体现为能力、资源的占有、支配等。 3、权力的特性: A、权力的客观性; B、权力的被动性; C、权力的相对性; D、权力的相互性; E、权力的分合性; F、权力的抵消性; 4、权力和权利的重要性: A、为了能够追求利益,必须拥有权利; B、为了能够追求利益,也必须拥有权力;
(雅典卫城)
(圣保罗大教堂 )
(英国国会大厦)
三、政治学的贡献
1、给政治共同体即国家,以有序的公共生 活 2、给有序的公共生活以最适合的政体 3、给适合政体的运行以制度、程序和价值
无序状态
有序状态
四、政治学的研究
1、研究方法:规范研究、经验研究 • 神学论证的政治学或价值阐释的政治学 • 经验归纳的政治学:基于有限事实的归纳而推出 更大范围内的结论:统计、案例及其比较 • 演绎推理的政治学—理性选择理论:从一个前提 假设出发,运作理性规则而推出结论,并解释相 应的政治现象 • 综合推理的政治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 新的政治学开始认为,由于政治人的行动常常不 止一种逻辑,为了全面揭示现实的政治机制,政 治学科们应该适当结合运用上述的推理方式。
一、政治学的产生
1、政治思想:对意义的把握,即现实是什 么,应该是什么? 2、政治哲学:对价值的追求,即如何有价 值,价值是如何? 3、政治理论:对现实的把握,即现实是怎 样,怎样看现实?
二、政治学的发展
1、古典时期:古希腊——中世纪 2、现代时期:价值理性、制度理性、价值 理性与制度理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A、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C、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D、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 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
–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 政治斗争 – 人们的政治关系同 人们在其中相处的 一切关系一样,自 然也是社会的、公 共的关系
三、权力结构
1、权力的分布结构 A、社会分布,即谁掌握权力; B、功能分布,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 的分布; C、资源分布,即资源形态,包括土地、资本和 知识; 2、权力的组织结构 A、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数,决定着公共权力的性 质; B、功能性权力的划分:立法、司法、行政、军 事;
四、权利结构
三、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的获得方式: A、众意:大家协商并一致遵守的结果——社 B、公意:推举一个人,将权力委托给他,让 国家层面;
四、公共利益 ——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
1、好的政体不一定产生好的权力; 2、好的政体是好的权力的一部分;
五、公共利益对私人利益的保护
1、保障私人基本利益; 2、保障私人利益有实现的空间; 3、保障私人利益得到持续的发展;
国家与社会博弈的结果 国家与社会的契约
二、政治制度的结构
1、层次结构: A、宪法结构; B、政权制度; C、法理制 度; 2、体系结构: A、轴心制度:封建主义——官僚制度;资本主 义——代议制; B、关键制度:封建主义——科举制; 资本主 义——选举制度 C、功能制度,如户籍制度; 3、功能结构:立法结构、司法结构与行政结构;
第六章 国家形态
一、国家的起源
1、国家起源的原因 A、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冲突的加剧; B、社会规模的扩大与强化的需求; C、避免共同体被吞食而强化内部; D、扩大版图和规则;
2、国家起源的学说 A、冲突说,即国家是因内部利益的冲 突而产生的,其代表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B、融合说,即国家是为维护共同的利 益而兴起的,其代表为斯宾塞;
2、列宁
政治就是各阶级的斗 争 –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 中的表现 –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 事务,给国家定方 向,确定国家活动 的形式、任务和内 容 – 政治是一种科学, 是一种艺术
(三)、总结
政治是公共权力创造有序的公共生活, 其主体为公共权力,客体为公共生活,目 的是为了创造秩序。
三、政治的使命
四、意识形态与政治动员
五、意识形态的处理方法
1、从统治阶级的利益中抽象出来; 2、建立一套正统意识形态体系,将法律体 系巩固下来; 3、给予知识分子以言论自由,使得意识形 态形成相互信任的形态; 4、建立核心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体系;
三、政治制度的巩固
1、政权的巩固——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巩固和政权 的有效; 2、政治制度巩固的条件: A、合理性: a、现实的合理性;b、行动的合理性;c、制 度的合理性; B、合法性:基于认同和同意; C、有效性:a、进步的有效性; b、秩序的有 效性;
四、政治制度的病变与救治
1、病变的判断标准: A、公共权力剥夺了自由; B、公共权力限制了公益的增长; C、公共权力丧失了公共性; D、公共权力流失了基础性的资源; 2、政治制度的救治: A、整顿法律; B、自我调节——轮替; C、革命开新;
第九章 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意义
1、回答人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2、形成共同体的基本信仰和价值; 3、使制度与某种思想观念耦合;
二、意识形态的权力
1、中国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因为中 国没有宗教; 2、西方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如十 字军、输出民主。
三、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1、自然力统治时代——神话; 2、神力统治时代——宗教; 3、理性统治时代——核心价值;
第一章 政治科学
一、政治的缘由
1、政治是人类创造的秩序 A、动物的本能(索取)——自然规则— —自然力——自然共同体 B、人的欲望——生产(劳动)——社会规 则——公共权力——社会共同体 C、利益——私利与公利的冲突——政治 规则——政治权力——政治共同体
2、人类创造政治的资源
A、自然法则 C、理性力量 B、生产活动 D、经验积累
五、政治学的内容结构
•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 政治理论、政治机构、政治过程、政治关系、政治学 方法
• 美国政治学会
– 外国、跨国政治体系和行为;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 家间行为;方法论;政治稳定和变革;政治理论;公 共政策;公共行政;美国政治
• 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
– 微观政治学;宏观政治学;非政府政治;政府体制和 过程;政策制定;研究方法;国际政治
即以利益为核心,以权利为体现,以权力来维护 生存 ———— 生产———— 秩序 | | | 权利 ———— 利益———— 权力 | | | 权利结构 ————利益结果———— 权力结构
二、利益结构
1、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社会组织结构: A、个体化社会; B、共同体社会; 2、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结构——阶级、 阶层结构: A、奴隶制度; B、种姓制度; C、等级制度; D、阶级制度; 3、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集团结构 4、特殊利益与普遍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1、创造秩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2、促进发展:有效发展、合理发展、持续发展 3、优化社会:自足社会、协调社会、安分社会 4、发展个体:分配价值、维护权利、创造机会
四、政治的逻辑
满足 4、优化利益满足体系,建立公共秩序
第二章 政治学与政治生活
三、国家结构
1、单一制 A、中央集权——地方自治; B、中央集权——非地方自治; 2、联邦制 A、分散型:邦联制; B、集中型:联邦制——均衡性与非均衡性
四、国家职能
1、保全:个体自由与共同体; 2、秩序:立法、制度的建构; 3、财富的创造; 4、协调; 5、福利;
第七章 政治结构
一、中轴结构
1、权利自身结构:权利与义务; 2、权利层次机构: A、自然权利——天赋权利——人的权利——私 人权利 B、社会权利——获得权利——公民权利——公 共权利 3、公共权利结构: A、共同体成员的权利:公民权利、族群权利、 成员单位权利; B、共同体本身的权利:民族权利;
第八章 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本质
第三章 公共生活
一、人类生活
1、人类生活构成的要素: A、欲求;B、生命生产;C、劳动生产;D、共 同活动; 2、人类生活发展的阶段:
自然共同体 社会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群的生活 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 自然共同体 公共权威 公共权力 维持生命 维持生产与 生活秩序 维持整个共 同体
二、政治动物——“政治人”
二、权力与权威
• (一)权威:批上正当性或合法性外衣的权力 • (1)权威是合法化或正当化的权力 • (2)权威是排除了强制和交易成份的权力 • (3)权威是一种反对者也内在服从和同意的权力 • (二)权威的来源 (1)传统与习俗; (2)卡里斯玛权威; (3)法理权威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 第一,对权威的服从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权 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第二,权威通常是不可变更的,朝令夕改、变动 不居的就谈不上什么权威了。反观权力,则要基 于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 以达到最佳的均衡。权力一旦僵化,就会走向极 端,对权力双方都产生威胁。 • 第三,权威的服从不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 要以武力作后盾。
3、人类创造的政治产品
4、人类创造政治的空间:
区域、世界、网络
二、政治的内涵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A、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 的道德 B、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 外化 C、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D、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
• (1) .古希腊罗马—伦 理政治观 – 政治:至善的生活 – 少数人的政治 • (2) .近代——权力政 治观 – 政治:利益的竞技场 – 多数人的政治
2、政治内涵在中国的演变
• (1).古代的“政”与“治” – “政者,正也” – “治”,秩序之意 • (2).西学东渐对“政治”的重新解释 – 孙文: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 马克思、恩格斯: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 治斗争 – 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 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