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讲课用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能举例说明。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极地动物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物对环境适应或影响的实例进行讨论。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例中生物如何适应或影响环境。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案例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5分钟)1. 教师展示几个生物适应环境的案例,如企鹅的黑白羽毛、仙人掌的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外作业)1. 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 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3.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 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二、新课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的定义。

2.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3. 举例说明: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北极熊的白色外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还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练习巩固1. 学生完成练习题:判断题和选择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强调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影响环境?二、新课内容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定义。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 举例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良土壤。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还哪些生物对环境有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练习巩固1. 学生完成练习题:判断题和选择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强调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积极意义。

六、案例分析:沙漠中的生物适应一、导入1. 展示沙漠生态环境的图片。

2. 提问:沙漠中的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二、新课内容1. 介绍沙漠生态环境的特点。

2. 分析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例如,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以吸收地下水分,动物的减少水分散失的生理机制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件

课件中的重点、 难点和亮点
课件中的知识点、 技能点和能力点
课件对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的帮助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探究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和影 响机制
拓展的研究
推动跨学科合作, 促进研究成果的 应用与转化
YOUR LOGO
THANK YOU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件介绍
课件背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适应和影响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通过课件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 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汇报人:PPT
YOUR LOGO
20XX.XX.XX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课 件 介 绍 03 生 物 对 环 境 的 适 应 04 环 境 对 生 物 的 影 响 05 生 物 与 环 境 的 相 互 作 用 06 生 物 对 环 境 适 应 和 影 响 的 意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方式
直接影响: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产生直接作用 间接影响:环境中的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等途径对生物产生间接影响 长期影响: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出来 综合影响:环境中的多种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实例
北极熊的白色皮 毛:适应冰雪环 境,便于伪装和 捕食
仙人掌的刺:适 应干旱环境,减 少水分蒸发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讲课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讲课稿
适当的评价与鼓励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适当的引导教育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空间架构,并意识到要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
通过让学生自我总结到达教学情感目标
例:凤眼莲〔水葫芦〕
福寿螺
入侵渠道:自然入侵
无意引入
有意引入
3、概括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物 环境
学生自由发言,对生物影响环境作定性分析。
高度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提高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从“生物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对适应的相对性理解加深,根本形成对适应性的构建
仔细观察图片并对积极思考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含义并初步得到三者的区别
思考并讨论三者的区别
出示仙人掌、旗形Βιβλιοθήκη 等图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出大量例子佐证适应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适应性的特点和意义
出示图片:雷鸟冬夏羽毛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
举例
出示图片:云豹、北极熊、青蛙、变色龙帮助学生理解保护色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适应性举例:
植物:仙人掌适应干旱沙漠
旗形树适应大风环境
动物:海豹适应寒冷海域
猫头鹰适应夜间捕食
2、适应性: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①普遍性:所有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②相对性: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就外因讲,是因为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就内因讲,是因为生物的遗传具有保守性的一面,不会因环境变化立即改变其遗传性;从进化的角度上看,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长期的,选择作用不会一次到位,更不会造成尽善尽美的选择结果。〕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使学生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过程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

2. 准备教学PPT。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如沙漠中的植物。

2. 案例分析:介绍自然选择的过程,以达尔文的鸽子案例为例,解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 知识拓展: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4.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例子,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分享成果的能力。

3. 作业提交:评估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实例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3. 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是否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实例。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 开展课后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实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实例。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现象和实例。

2.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机理和生态平衡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进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教学,以便观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内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b.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和实例c. 生物适应环境的机理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生物影响环境的概念b. 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和实例c. 生物影响环境的意义和价值3. 生态平衡与生物适应a. 生态平衡的概念b. 生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c.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4.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适应a.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b.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适应的关系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5. 实例分析:本节课以某一特定生态系统为例,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讲述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一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实例,分享自己的看法。

5. 课堂提问: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件

生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行为习性等方面, 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
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
2
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构
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种群密度、种类丰
富度等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3
生物的生存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吸收和释放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过 程,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繁殖、取食、 生长等。
沙漠环境恶劣,沙漠动物适应了 高温、干旱等环境,为沙漠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
森林砍伐对生态系统的影 响和保护
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影响了生态 系统的平衡,导致了不可逆的生 态灾难,需要积极采取保护森林 的措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和环境为互相适应而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使生物和环境在长期演化中互相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 影响,如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砍伐等, 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案例分析
小麦的生长适应和对环境 的影响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 适应干旱、冷热等环境中生长, 但在大面积种植,也会导致土地 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沙漠动物的适应和对环境 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到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我 们需要关注和了解的。
什么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环境适应的定义
生物基因和表型的适应使其 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生存和繁 殖。
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原 因
生物需要适应环境来应对环 境变化,如气候、食物资源 等的改变。
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 现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关注和保护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PT课件17-人教版全篇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物与环境 间的和谐 美、协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生认识水平
知识方面:学生已学习了生命的基本特征、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学说、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已具备本节课所需的预备知识。
能力方面: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对比的能力,通过计算机辅 助教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能力目标不难达到。
(3)生物受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肉质 茎贮存水分,适于干旱环境
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爪利于捕食
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便于隐藏捕食
体形:流线型 体表:光滑 身体结构:有适宜水中生活的呼吸、
觅食、运动等器官
看,它们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多么一致呀!
看,它的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 生物或非生物多么一致呀!
鲜艳的斑纹多么显眼 哪!这难道能说明它 们对环境的适应么?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比较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概念
体色与环境 色彩相似
形状色泽斑 与生物非生 物相似
恶臭毒刺鲜 艳色彩斑纹
特点 不易 识别 不易 识别
易识 别
作用 代表 避敌或 雷鸟、蝗 捕食 虫 避敌或 竹节虫、 捕食 尺蠖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2、生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小结: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欣赏与练习
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
这是保护色还是 拟态?
拟态
如何区分? 保护色强调体色与环境相似;拟
态强调形状色泽与生物或非生物相 似。
拟态 一种叶 “虫脩”
某种螳螂的若虫,数一数,共有几只?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教学设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特征。

(2)辩证地看待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图片,如沙漠中的仙人掌、极地的企鹅、森林中的猴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为什么能够在各自的环境中生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二)新课讲授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展示仙人掌的图片,提问:仙人掌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学生观察并讨论,教师总结:仙人掌的茎肥厚多汁,储存大量水分;叶变成刺,减少水分散失,这些特点使其能够在缺水的沙漠中生存。

(2)展示企鹅的图片,提问:企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有哪些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补充:企鹅的羽毛厚密,保温性能好;皮下脂肪厚,能够抵御寒冷;它们的脚和趾间有蹼,便于游泳和在冰面上行走。

(3)展示枯叶蝶的图片,提问:枯叶蝶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适应环境?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翅膀形状和颜色与枯叶相似,这是一种保护色,能够使它在树枝上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保护自己。

(4)通过以上实例,总结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同时强调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可能会不适应而死亡。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展示森林中树木的图片,提问:树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树木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象。

2.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原理和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实例。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看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视频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准备纸质资料,用于学生课后自习和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物与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的绿色等,并演示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生物与环境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反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七、课堂练习:1. 完成填空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存发展的(填空),它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 选择题: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植物的蒸腾作用B. 蚂蚁搬家C. 恐龙灭绝D. 人类工业化)3. 简答题: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并解释其适应原理。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个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下周分享给同学。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 叶 螳 螂
败 叶 螳 螂
兰花螳螂
竹节虫属于何种适应现象? 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的环境吗?
拟态
竹节虫
不能完全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 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能影响环境吗?
你能举例说明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 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
3.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 如果饲养的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练习
1.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D A炎热缺水荒漠中生活的骆驼的尿液非常少 B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C鲫鱼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D蚯蚓疏松土壤
2.下列事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因素变化 的是: C A仙人掌的叶变为叶刺 B蛾类的昼伏夜出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适应的普遍性
你还能列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仙人掌 叶→叶刺
肉质茎
减少水分散失 储存水分
猛兽(或猛禽)具 有锐利的牙齿(或 喙)和尖锐的爪
捕食其他动物
具有发达的四肢
逃避敌害
豪猪、刺猬身上 长满尖刺
防御
赶走敌害
体形:流线型
体表:光滑 身体结构:有适宜水中生活的呼吸、 觅食、运动等器官
干 旱 的 适 应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 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 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刺,地下的根比地 上部分长很多。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 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 度可以达到60毫米。
旗形树的树冠像 一面旗帜 风的适应
寒冷的适应
通过以上图片的分析,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北极熊
变 色 龙
பைடு நூலகம்
保护色
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便于隐藏捕食
蝗虫
看,它们的体 色与环境色彩 多么一致呀!
刺蛾幼虫
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
警戒色
箭 毒 蛙 恶臭和毒刺,鲜艳色彩 和斑纹,对敌害起到 “警告”的作用。
瓢虫体表的斑点
毒蛇体表的斑纹
尺 蠖
竹节虫 枯 叶 蝶
拟态
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环 境类似,利于避敌、捕食
蚯蚓疏松土壤
植物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 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 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 力。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 能够防风固沙。
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
适应的普遍性
适应的相对性
生 物
适应 影响
环境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的身体结构是与一定的功能相适应 的。
1.例如:鱼的身体左右侧扁,呈梭形;身体背面 深灰黑色腹面白色;躯干部和尾部有鳍;用鳃呼 吸等等。这些特征都是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又如, 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叶刺,可以大大降低水分的蒸 腾,这是对干旱的荒漠环境的适应。 2.鲤鱼体外受精,受精率小。受精卵的孵化受环 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孵化率低,幼鱼的成活率也 低,因此鲤鱼必须多产卵,才能保证其种类的延 续;而鸟类体内受精,受精率高。鸟卵的孵化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孵化率高,并能育雏,后 代容易成活,所以不需要产很多的卵。这是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
C候鸟的迁徙
D公鸡报晓
3.“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C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C生物能影响环境 因素密不可分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