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近代反侵略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 1.近代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 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 民族魂。 • 2.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沉重打 击了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 统治,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 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国家和民族历 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
二、义和团与粉碎列强瓜分中 国的图谋
• 近年来出现的所谓“新观点”: • 1、从性质上看,中国人对侵略的抵 抗,实质是对西方先进文明的排斥, 不利于中国的进步,违反了历史的发 展趋势。 • 2、从实力上看,落后的中国也无力 抵抗西方的侵略,因此抵抗没有必要。
如何看待?
首先,不能以资本主义文明先进为由, 否定落后的封建国家对西方入侵的抵抗。 • 其次,抵抗侵略不等于排斥文明。针 对帝国主义各国“中国人仇视欧洲文化和 文明”的谬论,列宁在《中国的战争》中 指出:“是的,中国人的确憎恶欧洲人, 然而他们究竟憎恶哪一种欧洲人呢?并且 为什么憎恶呢?中国人并不是憎恶欧洲人 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 ,
通过这些条约,他们割占中国领土, 强租中国港湾、强占租借地、强设 租界、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领土 上驻扎军队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 完整和主权独立地位
• 视频1:马关条约的签订(2’50); • 视频2:辛丑条约的签订(11’35)
3、勒索巨额赔款,抢掠财富
•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600万+2100万 银元,相当于清全年财政收入的1/3; •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1600(800+800) 万两; • 甲午战争,日本2.315亿两白银,相当于 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四年半的 财政收入; • 八国联军侵华4.5亿两白银,本息总共 达9.82亿两白银 。
二、政治控制(21-22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

威海卫、新界
长江流域

广州湾

两广云南 福建

门户开放政策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 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 近代以来,到1911年,英、法、德、日、俄、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 、天津、汉口等16个城市设立了被称之为“国中之国”30多个租界。 在租界西方列强横行霸道,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的标语。
《 签南 订京 现条 场约

《南京条约》对我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的被 香英 港国
占 领 后
香港
变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 香港岛(1789——1856
年),英国第一任港督
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 的九龙司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门。
淮系军阀,帮其购买、制造洋
枪、洋炮和练兵。
慈禧太后在
《辛丑条约》签订 前夕,表示要“量 中华之物力,结与 国之欢心”。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 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 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 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 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 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 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 混战。
袁世凯与被北洋军阀将领
袁世凯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经济掠夺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勤讲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个不同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 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 课,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史纲要,必须牢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 方法。 方法。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身为中华儿女, 身为中华儿女,应不应继承中华民族重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
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 毛泽东: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他指出,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W1H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二、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慈禧
清廷上谕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基本特点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 衡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基本特点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 世界所少见的
江淮一带饥饿的农民
长江洪水暴发后的灾民 逃难的灾民
——毛泽东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
矛盾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基础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清贵族夫人与外国驻华公使夫人合影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颐和园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袁世凯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袁世凯批准的 “二十一条”文书
“二十一条”签约现场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蒋介石
蒋介石军队屠杀革命党人
3、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937年12月,日本东 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 军“片桐部队”的两名军 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 杀人比赛的消息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 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 本息合计98200万两)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
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修铁路
1904年德国人修建的天津火车站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沦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 1 )根本不同点在于是独立自主还是受 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 2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 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 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相差非常悬殊。 (3)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 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 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 生活极端贫困。
⑺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 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 16886708两。 ⑻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 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近代中国战争赔款总值 合约1326323847银元。 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 政收入的11倍。

战争 赔款 对近 代中 国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中国同英、德、俄、法、 美、意、奥、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共1 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日虎熊 本是是 英沙 国皇 肠俄 是国 德青 国蛙 太是 阳法 是国
1898年
谢瓒泰《时局图》
租界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 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 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30多个租界。租界 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法律在这 里无效,俨然是“国中之国”。
船只
军事素 质
军纪散漫、缺乏训练, 训练有速,指 战斗力低。 挥统一,战斗 力强。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的一 主、 张“ 和师 早夷 期长 的技 维以 新制 思夷 想”


1、东南边疆的危机:

2021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课件(一)

2021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课件(一)

-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 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 2021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课件
-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 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 分析这些变革和发展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设计说明
本课件旨在通过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同时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的介绍,分析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事件介绍:结合课件内容,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包括近代史的开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

3. 变革分析: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学生参与: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学生是否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否满足了教学目标?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课后效果的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焚毁前的北京圆明 园景致之一
圆明园鸟瞰图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 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 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 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 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 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抢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 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 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 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每餐备正菜100种、 糕点水果糖食干果 100种。
奢侈餐具
慈禧当年一天的宫中费用大致是纹银四万两。 这意味着清宫半月之费可购甲午海战时日方吉 野级巡洋舰一艘;两月之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 一年之费可装备一支居当时全球六七位的海军 舰队。
枫丹白露 馆内有1,000多件英法联军从中国圆明园抢走的宝物, 每一件物品都可谓价值连城。
摆在大厅中间的金舍利 塔,旁边有两颗象牙, 下面有景泰蓝的麒麟和 金编钟。稀里哗啦的都 堆在了一块儿,反正也 是抢来的。
天棚上的缂丝画“无量寿尊佛”。
硬木多宝格的柜子里,摆放着瓷器、玉器、珊瑚、金器、银器、 铜器、雕漆、珐琅、木器,瓶、罐、盆、盘、壶、插屏、瓷人、 玉山子、佛教的曼陀罗。柜子本身还雕刻着人物的图案。价值连 城的宝物堆在一起,好像堆在仓库里的坛坛罐罐。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蒲安臣1820-1870· 卸任的美國公使蒲安臣曾作 为大清国特使,訪問各條約國,做为大清国代 表签署条约。
蒲安臣(中)和使团中国成员志刚、孙 家谷(即左右两人,但未能考证各自 对应何人)合影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PPT课件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PPT课件
Your site here
LOGO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组织洋枪队 镇压太平军 (2)镇压反洋教斗争 (3)血腥镇压义和团
Your site here
LOGO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下面这些人分别在不同时期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袁世凯、段祺瑞、 冯国璋、张作霖等。
LOGO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鸦片战争时期:通过琦善、耆英、伊里布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帮助清政府镇压太
平天国,清政府基本屈服;《天津条约》允许外国 公使常驻北京。 (3)辛酉政变后:使对外国侵略者持强硬态度的肃 顺等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欣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权。 (4)领事裁判权 (5)把持中国海关
LOGO (1)割占领土
英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北京条约》割九龙 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葡萄牙:1849年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中葡会 议草约》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日本:《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Your site here
LOGO 沙俄
Your site here
从1895年起,德国皇帝威廉 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所谓的 “黄祸”问题不断通信、交流。 威廉二世鼓吹“欧洲列强联合起 来,抵抗黄种人、佛教和异端的 侵犯”。威廉二世所言的“黄祸 ”,指的是日本与中国以及东方 的佛教文化。他还特意创作了一 幅油画赠给尼古拉二世,即臭名 昭著的《黄祸图》。
Your site here
通过侵华战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 的特权。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 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 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年-1919年)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辛亥革命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中 编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819年-1949年)
下 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至今)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清朝乾隆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由强盛转向衰落。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机构膨胀,各级官吏 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 无地或少地农民增多,流民增加。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不堪一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修订版)
——本科自考必修课
课程解读
• 本科课程;课程代码:03708
• 历史课兼思想政治理论课;
• 考试形式:自学考试;闭卷考试,时间150分
钟;
• 考纲:P5-22 ;重点考查标志性历史事件和典 型历史任务。
考试题型
•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5*2) • 第二部分:简答题(5*6) • 第三部分:论述题(2*10)
1937年日军华中方面军 司令松井石根进入南京
1、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2、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勒索巨额赔偿
3、列强大肆屠杀中国人民
识记
4、抢劫中国财富、破坏中国文物古迹,对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一、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中国领土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八十年间,资本-帝国主 义对中国发动的大小侵略战争有一百余次。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 略反封建斗争。例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镇压中 国人民的反洋教运动,镇压义和团等。 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后,在法国
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 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 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 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 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 率使团至法国道歉。
1895.7 俄法 4亿法郎 1896.3 英德 1898.3 英德 1600英 镑 1600英 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经济掠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外国资本控制中国中国近代工业、财政金融以及现代 交通运输业,摧毁中国传统农业,使中国经济丧失独立 性,成了西方大国的附庸。 1913年外国资本对中国工业的垄断情况
79.6%
——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沉二》
一、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 割占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派驻军队等方式,严重 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发动侵 略战争 抢掠
财富
军事 侵略 勒索 赔款 划分势 力范围
屠杀中 国人民
侵占中 国领土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
一、军事侵略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一、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制造 了一系列惨案,犯下了滔天罪行。
“此时得免杀戮之华人,(旅顺) 全市内仅三十有六人耳,……为供埋 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救残留者”。
——陆奥宗光(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 外务大臣)回忆录:《蹇蹇录》
一、军事侵略 勒索赔款
一、军事侵略
抢夺财物、破坏文物古迹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 多家博 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 量的10倍之多。 大英博物馆藏有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卢浮宫博物 馆有3万件以上,其中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 瓷器的收藏量达6000多件。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 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 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 ,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把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天津望海楼教堂
二、政治控制 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 驯服工具,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 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恭亲王奕訢 慈禧太后 袁世凯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三、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经济掠夺除了强迫中国支
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 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 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 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 操纵中 国经济 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 命脉 主义的世界市场。
二、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海关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插手中国政治、外交;列强享有 领事裁判权,在中国横行不法;长期把持中国海关,中 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
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中 国政府却不能过问,而 是由外国的领事来裁决
,这就破坏了中国的司 法主权。
上海租界内的会审
二、政治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领会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经济上
政治上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文化上
社会结构上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 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 父权和夫权占主导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一、军事侵略
所谓“侵略有功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近代对落后民族的殖民是一种进步, 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殖民化打开了一个个封闭的 地域,开拓了一个个商品市场和文化市场,使整个世界,特别是东西方 不再相互隔绝,而是相互开放。更重要的是,殖民化把原来只属于西方 人的人权、平等、自由、民主、竞争带给了世界,形成了国际性的自由 竞争。没有殖民化就没有世界化、国际化。的确,殖民化是不平等,人 类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但是没有这种不平等,那些落后愚昧的,处 在封闭的专制统治下的民族就不会有内部的民主、科学的要求;不为殖 民化付出代价,就要为专制主义付出更大的代价。”
1863-1908年担任中国海 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 ,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5 年(1863-1908年)
三、经济掠夺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入
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把中 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 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还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 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 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
(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综合运用 原料市场 产品市场
殖民主义者加紧对 一些国家和地区进 行军事、政治、经 济和文化等的侵略 ,寻求商品倾销市 场、廉价劳动力和 原料供给地。
对殖民地的渴望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 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 西”。 ——马克思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三选二答题,若三题全答,则按前两题的
答案给分。
考试题型及权重分析
题型
单项选择题 非选 简答题 择题 论述题
题量
25 5 3
分值
2 6 10
权重比例
50% 30% 20%
中国近现代史(1840—至今)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国现代史 (1949至今) 新 中 国 成 立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完 成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 式,是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 内政外交,把中国的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主要表现在:
1、控制中国内政 3、享有领事裁判权
2、操纵中国外交 4、把持中国海关
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6、扶植、收买代理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第三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独立的斗争 争取民族
本章是全书的开篇,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 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时 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83-1884年 大规模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中法新约》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一、军事侵略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上海外滩满载美国棉花的驳船
三、经济掠夺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入
列强在华开设洋行数量
时间
1840年代 1864年
洋行数量
40家 150家左右
1872年
1893年 1894年
343家
580家 552家
三、经济掠夺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入
列强对华贷款情况
时间 债主 借款额 折银 (万 两) 9800 9700 11200 年息( 厘) 4 5 4.5 年限 36 36 45 抵 押 海关税 海关税 货厘 盐厘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一、军事侵略 勒索赔款
巨额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条约
赔款对象国
赔款数额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台事专条》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