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27903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
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
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10、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作家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11、绘画: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朝,定都2.隋的统一:时间: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隋统一原因:①,。
②,。
隋朝,。
陈朝,。
意义:结束了,实现了,为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一“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②隋文帝,③统治者。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巩固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
③有为基础。
3.时间、人物: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8.开通的作用:加强了、。
9.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②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了对)(②)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加速了。
(隋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オ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1.背景: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广。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复习提纲
第一章西周时期
1.1 西周政治制度
- 西周的政治制度
- 西周天子的权力与地位
- 西周封建制度
1.2 西周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 西周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 西周商业的发展
1.3 西周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 西周的科学技术
- 西周文化艺术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
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度的演变
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关系和战争
- 鲁国孔子与齐国的外交
- 各国之间的战争
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 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发展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
第三章秦汉时期
3.1 秦汉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
- 中央集权制
- 法律制度
3.2 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秦朝的政治成就
- 汉朝的经济、文化、科技成就
3.3 秦汉的外交关系和对外战争
- 与匈奴的战争与和约
- 南越的灭亡与西域的开发
第四章中国古代史纲要
4.1 从五代到南北朝
- 五与南北朝时期
4.2 隋唐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外交和文化艺术- 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外交
-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4.3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 宋朝的科技成就
4.4 元朝时期
- 元朝的建立
- 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
4.5 明朝和清朝时期
- 明朝和清朝政治制度- 明朝和清朝的思想文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从605年起开凿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长度和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科举制(隋炀帝)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①征发大批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驰道等。
②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③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2、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3. 早期农业文明的兴起•早期农业文明的特点和条件•早期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君权制度•夏、商、周三代的官制与社会组织2. 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出现背景•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内容•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影响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背景•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汉朝的兴起背景•汉朝的兴起过程•汉朝的兴起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埃及文明的兴起背景•埃及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埃及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2.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背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背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以上是对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的概括,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根据提纲展开,以帮助复习七下历史知识。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背诵资料)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注:本提纲与所用课本、试卷、练习册有冲突之处,一律按课本、试卷、练习册为准,不足之处也以这三处为添加。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隋朝的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❽大一统❾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❽轻傜薄赋❾政策,严惩不法官吏(措施)。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史称❽开皇之治❾。
三、隋朝大运河: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对加强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❽贞观之治❾。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❽贞观遗风❾之称。
第3课唐玄宗与❽开元盛世❾一、❽开元盛世❾人物:唐玄宗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❽开元盛世❾或❽开元之治❾。
二、唐朝经济1、农业方面:①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出现曲辕犁。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1.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篇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初一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篇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选)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定都:长安陪都:洛阳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三点、四段、五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