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技术与设备》实验指导书-2014_10333

合集下载

《环保技术与设备》实验指导书-20130503_162

《环保技术与设备》实验指导书-20130503_162

《环保技术与设备》实验指导书中国计量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二○一三年五月学生实验守则1 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2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不准随地吐痰、抽烟和乱抛杂物,保持室内清洁和安静。

3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有关理论并接受教师提问检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动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

4 实验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各种实验数据,不得马虎从事,不得抄袭他人实验数据。

5 如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进行处理,不得自行拆修。

不得动用和触摸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与设备。

6 凡损坏仪器设备、器皿、工具者,应主动说明原因,书写损坏情况报告,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处理。

7 实验完毕后,将实验仪器和设备整理好,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包括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以及绘制必要的图形)。

前言本实验指导书是《环保技术与设备》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

《环保技术与设备》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技术及其设备的原理和方法,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专业要求。

环保技术与设备实验是《环保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的必须实验环节。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环境监测等重要原理、技术、方法理解,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进一步的应用本学科的知识提供锻炼和操作练习的平台。

本课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亲自实践,边做边想,认真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本实验指导书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廖误之处,热切期望实验指导老师与学生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目录实验一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实验二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废水 (4)实验三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取样与测定 (6)实验一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环境仪器分析 实验指导书吴娟 主编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实验一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校正(一)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使学生能根据仪器说明书安装仪器,达到了解仪器的原理及构造,并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仪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不同物质的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其浓度、透过的液层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其定量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A=lgtoI I =KLC A 为吸光度 C 为溶液的浓度 L 为光程 三、试剂和仪器设备可见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注明仪器型号) 石英比色皿 玻璃比色皿 0.004%高锰酸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按照仪器说明书连接好仪器。

(3)打开仪器上盖讲解仪器各部分组成。

(4)利用基准物质校准仪器的波长。

(5)用0.004%高锰酸钾溶液,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在523nm 和544nm 。

五、思考题:简述分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二)分光光度法测定溴百里酚蓝的pK a 值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指示剂pK a 值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2.学习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用作图法求pK a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显色剂大多为有机弱酸或弱碱,若其酸式和碱式体具有不同颜色,便可利用光度法来测定其离解常数。

溴百里酚蓝为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离解平衡:-In H HIn +=+[HIn]]In ][H [K-a+=ٛ即 ][In ]HIn [lgpH pK -a +=ٛ 由上式可知,在一确定的pH 值下,只要知道[HIn]与[In -]的比值,就可以计算pK a 值。

环保设备实习报告范本

环保设备实习报告范本

环保设备实习报告范本一、实习背景在×××大学××学院学习期间,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决定报名参加了××环保设备的实习机会。

在这次实习中,我主要负责了××环保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设备运行监控。

二、实习内容1.环境监测与数据收集:我参与了××环保设备的环境监测工作。

通过使用××仪器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和测试,了解了不同污染物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并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分析,为后续的环境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2.设备维护与保养:我负责××环保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清洁和润滑,设备部件的更换和修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

3.设备运行监控:我负责了××环保设备的运行监控工作,及时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设备的调试和改进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实习导师的认可和赞赏。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环保设备,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环境监测。

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我能够灵活、迅速地解决各种设备故障。

再次,我深刻理解了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环保设备的科学研发和使用对于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环保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我将这次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环保工程师。

最后,我要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事,感谢他们对我在环保设备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word精品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word精品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目录等截面伸展体传热特性实验 2离心泵综合性能测定实验 5散热器热工性能测定实验10室内气象参数测定实验14流量和流速测定实验20热网水力工况实验26空调系统运行工况实验30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34燃料发热量测定实验38等截面伸展体传热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是传热学课程的一门综合性实验,包含传热学和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这 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等截面伸展体传热特性和电位差计的使用。

本实验的目次是:1、 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入了解伸展体传热的特性,并掌握求 解具有对流换热条件的伸展体传热特性的方法。

2、 掌握手动电位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具有对流换热的等截面伸展体,当长度与横截面之比很大时(常物性)其导 热微分方程式为:二一过余温度;v -t-t f , Ct —伸展体温度,°ct f —伸展体周围介质温度,°c ; :-—空气对壁面的换热系数;W/(m 2 C) u —伸展体周长;u h 恵d, m ;F —伸展体截面积;F (d I - d-|2) 4伸展体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由边界条件和 m 值定。

三、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1 、实验装置试验装置由风道、风机、试验元件、主副加热器、测温热电偶等组成。

试件是一紫铜管,放置在风道中。

空气均匀地横向流过管子表面进行对流换 热。

管子表面各处的换热系数基本上是相同的。

管子两端装有加热器,以维持两 端所要求的温度状况。

构成两端处于某温度而中间具有对流换热条件的等截面伸 展体。

管子两端的加热器,通过调压变压器某控制其功率,以达到控制两端温度的 目的。

为了改变空气对管壁的换热系数。

风机的工作电压亦相应地可作调整,以改 变空气流过管子表面时的速度。

为了测量铜管沿管长的温度的分布,在管内安装有可移动的热电偶测温头,其冷端放置在空气流中,采用铜一康铜热电偶。

通过UJ — 36电位差计测出的热 电势,反映管子各截面的过余温度。

环境工程实践作业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践作业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践作业指导书一、实践目的和意义环境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掌握环境工程技术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指导书旨在对环境工程实践作业进行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二、实践任务本次实践作业的任务是设计并搭建污水处理装置。

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环境工程知识和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套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装置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需求。

三、实践步骤1. 调研与分析在开始实践之前,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到废水的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并对目标污染物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践条件和所需设备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设计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学生需要设计污水处理装置的方案。

设计应包括处理工艺、主要设备的选择和布局、运行参数的确定等。

设计方案要考虑到经济性、效益性和环保性,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 装置搭建在完成设计方案后,学生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搭建污水处理装置。

在搭建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装置的性能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4. 实际操作完成装置搭建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际操作,以验证装置的处理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记录操作步骤和参数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和设备,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实践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际操作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践目的、设计方案、操作步骤、数据分析和处理效果等内容。

报告要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四、实践要求1. 安全第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第1章环保设备与技术概述 (3)1.1 环保设备分类与原理 (3)1.1.1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 (4)1.1.2 水污染治理设备 (4)1.1.3 固体废物处理设备 (4)1.1.4 噪声与振动治理设备 (4)1.1.5 监测与检测设备 (4)1.2 环保技术服务内容与要求 (4)1.2.1 技术咨询 (4)1.2.2 技术研发与改进 (4)1.2.3 工程设计 (4)1.2.4 设备安装与调试 (5)1.2.5 运营管理 (5)1.2.6 培训与指导 (5)1.2.7 后续服务 (5)第2章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5)2.1 大气污染物监测设备 (5)2.1.1 颗粒物监测设备 (5)2.1.2 气态污染物监测设备 (5)2.1.3 在线监测系统 (5)2.2 水质监测设备 (5)2.2.1 水质参数监测设备 (6)2.2.2 水质自动监测站 (6)2.2.3 应急监测设备 (6)2.3 土壤污染监测设备 (6)2.3.1 土壤采样设备 (6)2.3.2 土壤污染物检测设备 (6)2.3.3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6)第3章空气净化设备与技术 (6)3.1 袋式除尘器 (6)3.1.1 设备概述 (6)3.1.2 技术特点 (7)3.1.3 应用领域 (7)3.2 电除尘器 (7)3.2.1 设备概述 (7)3.2.2 技术特点 (7)3.2.3 应用领域 (7)3.3 湿式除尘器 (7)3.3.1 设备概述 (7)3.3.2 技术特点 (7)3.3.3 应用领域 (7)第4章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8)4.1 沉淀池与澄清池 (8)4.1.1 沉淀池 (8)4.1.2 澄清池 (8)4.2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 (8)4.2.1 活性污泥法 (8)4.2.2 生物膜法 (8)4.3 膜分离技术 (9)第5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设备 (9)5.1 压缩与破碎设备 (9)5.1.1 设备概述 (9)5.1.2 常用设备 (9)5.1.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9)5.2 焚烧与热解设备 (9)5.2.1 设备概述 (9)5.2.2 常用设备 (10)5.2.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10)5.3 固废资源化利用设备 (10)5.3.1 设备概述 (10)5.3.2 常用设备 (10)5.3.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10)第6章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与技术 (10)6.1 吸声材料与结构 (10)6.1.1 吸声材料 (10)6.1.2 吸声结构 (11)6.2 隔声与消声设备 (11)6.2.1 隔声设备 (11)6.2.2 消声设备 (11)6.3 振动控制技术 (11)6.3.1 隔振技术 (11)6.3.2 减振技术 (12)6.3.3 振动监测与评估 (12)第7章环保设备选型与配置 (12)7.1 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12)7.1.1 选型原则 (12)7.1.2 选型方法 (12)7.2 设备配置与优化 (13)7.2.1 设备配置 (13)7.2.2 设备优化 (13)7.3 设备功能评估 (13)7.3.1 评估指标 (13)7.3.2 评估方法 (13)第8章环保设备安装与调试 (14)8.1 设备安装流程与要求 (14)8.1.1 安装前期准备 (14)8.1.2 设备基础施工 (14)8.1.3 设备安装 (14)8.1.4 管线连接 (14)8.2 设备调试与试运行 (14)8.2.1 调试准备 (14)8.2.2 设备调试 (15)8.2.3 设备试运行 (15)8.3 设备验收与交付 (15)8.3.1 验收准备 (15)8.3.2 设备验收 (15)8.3.3 设备交付 (15)第9章环保技术服务与运营管理 (15)9.1 技术服务内容与方式 (15)9.1.1 技术服务内容 (15)9.1.2 技术服务方式 (15)9.2 运营管理策略与实施 (16)9.2.1 运营管理策略 (16)9.2.2 运营管理实施 (16)9.3 设备维护与检修 (16)9.3.1 设备维护 (16)9.3.2 设备检修 (16)第10章环保法规与标准 (16)10.1 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6)10.1.1 概述 (17)10.1.2 法律层面 (17)10.1.3 行政法规层面 (17)10.1.4 部门规章层面 (17)10.1.5 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7)10.2 环保设备相关标准与规范 (17)10.2.1 国家标准 (17)10.2.2 行业标准 (17)10.2.3 地方标准 (17)10.2.4 企业标准 (17)10.3 环保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影响与启示 (17)10.3.1 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影响 (17)10.3.2 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启示 (17)第1章环保设备与技术概述1.1 环保设备分类与原理环保设备是指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系列设备。

环保设备作业指导书

环保设备作业指导书

环保设备作业指导书1000字环保设备作业指导书一、环保设备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准备操作:检查环保设备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清洁,是否有锈蚀、变形、损坏等情况。

2、使用设备:按照设备操作说明,启动环保设备。

注意设备的转速、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正常。

3、设备停止:当使用环保设备结束后,应该先停止设备的运行,然后关闭相关阀门、开关、闸门、疏水阀等部件,且要保持设备有好的通风、排水情况。

4、设备检查:在操作完毕后,定期对环保设备进行检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卫生和经济运行。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二、环保设备的保养维护1、设备清洁:定期对环保设备的内、外表面进行清洁,防止灰尘积累和污染,防止通风不良导致的设备故障。

2、设备润滑:对于机械环保设备的传动部分,在定期清洁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润滑保养,以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3、设备检查:定期对环保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是否有故障、磨损和老化等情况。

4、设备维修:当发现环保设备有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理。

对于不能自行修理的故障,应及时联系设备制造厂、供应商或维修服务机构进行修理。

三、环保设备的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在环保设备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措施,防止设备故障,引起事故,保障人身安全。

2、设备定期检查:环保设备的安全检查是保障环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排除。

3、设备使用规范:操作环保设备的人员应该掌握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方法,并在使用设备时进行遵循,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环保设备维修管理1、维修标准:环保设备的维修应按照规范进行,严格遵循制造厂、供应商或维修服务机构提供的维修标准。

2、维修人员:维修环保设备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或事故。

3、维修备件:环保设备的维修备件应具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明,并且应当与原设备相符合,维修备件更换时,必须进行配套检查和验收。

环保设备使用及维护指导书

环保设备使用及维护指导书

环保设备使用及维护指导书第一章环保设备概述 (3)1.1 设备分类 (3)1.2 设备功能 (4)第二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4)2.1 安装准备 (4)2.1.1 环保设备安装前的场地准备 (4)2.1.2 设备检查与验收 (4)2.2 安装流程 (5)2.2.1 设备运输与搬运 (5)2.2.2 设备就位 (5)2.2.3 设备连接 (5)2.3 调试方法 (5)2.3.1 电气系统调试 (5)2.3.2 设备运行调试 (5)2.3.3 系统集成调试 (5)第三章设备操作指南 (6)3.1 操作步骤 (6)3.1.1 设备启动前准备 (6)3.1.2 设备启动 (6)3.1.3 设备运行 (6)3.1.4 设备停机 (6)3.2 注意事项 (6)3.2.1 操作人员要求 (6)3.2.2 设备运行监控 (6)3.2.3 安全防护 (7)3.3 操作禁忌 (7)3.3.1 禁止擅自更改设备结构及参数; (7)3.3.2 禁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与设备操作无关的活动; (7)3.3.3 禁止在设备周围堆放杂物,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 (7)3.3.4 禁止使用不符合设备要求的电源、气源等供应系统; (7)3.3.5 禁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7)第四章设备维护保养 (7)4.1 维护保养周期 (7)4.2 维护保养内容 (7)4.3 维护保养方法 (8)第五章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 (8)5.1 故障分类 (9)5.2 故障诊断方法 (9)5.3 故障处理流程 (9)第六章设备安全管理 (10)6.1 安全操作规程 (10)6.1.1 为了保证环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程: . 106.1.2 操作人员应随时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设备安全。

(10)6.2 安全预防 (10)6.2.1 安全预防措施: (10)6.2.2 操作人员应掌握以下预防安全的方法: (10)6.3 安全处理 (11)6.3.1 安全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1)6.3.2 调查与分析: (11)6.3.3 处理后,相关部门应总结教训,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类似再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技术与设备》实验指导书中国计量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二○一三年五月学生实验守则1 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2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不准随地吐痰、抽烟和乱抛杂物,保持室内清洁和安静。

3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有关理论并接受教师提问检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动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

4 实验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各种实验数据,不得马虎从事,不得抄袭他人实验数据。

5 如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进行处理,不得自行拆修。

不得动用和触摸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与设备。

6 凡损坏仪器设备、器皿、工具者,应主动说明原因,书写损坏情况报告,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处理。

7 实验完毕后,将实验仪器和设备整理好,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包括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以及绘制必要的图形)。

前言本实验指导书是《环保技术与设备》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

《环保技术与设备》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技术及其设备的原理和方法,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专业要求。

环保技术与设备实验是《环保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的必须实验环节。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环境监测等重要原理、技术、方法理解,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进一步的应用本学科的知识提供锻炼和操作练习的平台。

本课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亲自实践,边做边想,认真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本实验指导书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廖误之处,热切期望实验指导老师与学生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目录实验一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实验二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废水 (4)实验三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取样与测定 (6)实验一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水中化学耗氧量测定的意义。

二、预习要求1.了解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意义。

2.了解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三、实验原理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1L水中还原性物质(无机的或有机的)被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的量。

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水样加入硫酸使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一定的时间。

剩余的高锰酸钾,用草酸溶液还原并加入过量,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通过计算求出高锰酸盐指数值。

此方法适用于氯离子含量不超过300mg/L。

当水样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超过10mg/L时,则酌情分取少量,并用水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四、仪器1.沸水浴装置。

2.250ml锥形瓶。

3.50ml酸式滴定管。

五、试剂1.高锰酸钾溶液(1/5KMnO4=0.1mol/L):称取3.2g高锰酸钾溶于1.2L水中,加热煮沸,使体积减少到约1L,放置过夜,用虹吸管将上层清夜移入棕色瓶内。

2.高锰酸钾溶液(1/5KMnO4=0.01mol/L):吸取100ml上述高锰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

使用当天应进行标定,并调节至0.01mol/L 准确浓度。

3.1+3硫酸。

(1份浓硫酸慢慢加到3份水中,煮沸,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硫酸溶液保持微红色)4.草酸标准溶液(1/2H2C2O4·2H2O)=0.1000mol/L):称取0.6304g(分子量乘以0.05)在105-110℃烘干1h并冷却的草酸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5.草酸标准溶液(1/2H2C2O4·2H2O)=0.0100mol/L):吸取10.00ml上述草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六、试验步骤1.分取100ml混匀水样(如高锰酸钾指数高于10mg/L,则酌情少取,并用水稀释至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

2.加入5ml(1+3)硫酸,混匀。

3.加入10.00ml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摇匀,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min(从水浴重新沸腾起计时)。

沸水浴液面要高于反应溶液液面。

4.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0.00ml 0.0100mol/L草酸标准溶液,摇匀,立即用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

5.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的标定:将上述已滴定完毕的溶液加热至约70℃,准确加入10.00ml草酸标准溶液(0.0100mol/L),再用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

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按下式求得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10.00KV=式中,V-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

若水样经稀释时,应同时另取100ml水,同水样操作步骤进行空白试验。

七、计算:1.水样不经稀释高锰酸盐指数(O2,mg/L)=()1101081000100V K M+-⨯⨯⨯⎡⎤⎣⎦式中,V1-滴定水样时,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ml);K-校正系数;M-高锰酸钾溶液浓度(mol/L);8-氧(1/2O)摩尔质量。

2.水样经稀释高锰酸盐指数(O2,mg/L)=()(){}1021010101081000 V K V K c MV+--+-⨯⨯⨯⨯⎡⎤⎡⎤⎣⎦⎣⎦式中,V0-空白试验中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ml);V2-分取水样量(ml);c -稀释的水样中含水的比值,例如:10.0ml水样用90ml水稀释至100ml,则c=0.90。

八、注意事项1.在水浴中加热完毕后,溶液仍应保持淡红色,如变浅或全部褪去,说明高锰酸钾的用量不够。

此时,应将水样稀释倍数加大后再测定。

2.在酸性条件下,草酸钠的高锰酸钾的反应温度应保持在60-80℃,所以滴定操作必须趁热进行,若溶液温度过低,需适当加热。

九、思考题1. 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水域哪种滴定方法?为何采用这种方式滴定?2. 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有何意义?测定水中COD有哪些方法?实验二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废水一、实验目的活性炭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水处理工艺,由于活性炭种类多,可去除物质复杂,因此掌握确定活性炭吸附工艺设计参数的方法,对水处理工程技术人员至关重要。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对水中大部分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活性炭吸附应用于水处理时往往具有出水水质稳定,适用于多种污水处理的特点。

活性炭吸附常用来处理某些工业污水,活性炭对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用去除率E (%)表示。

00(%)100%C C E C -=⨯ 式中C 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的污水中被吸附物质的浓度; 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污染物的浓度,吸光度A 与浓度C 成正比,则,去除率可表示为:0000(%)100%100%C C A A E C A --=⨯=⨯三、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

2. 250 mL 锥形瓶(或30mL 螺口实验瓶)。

3. 电子天平。

四、试剂1.颗粒活性炭 2. 模拟印染废水(约5mg/L )五、实验步骤及记录1.在六个250 mL锥形瓶(或30mL螺口实验瓶)中分别投入0mg,30mg,60mg,90mg,120mg,160mg,200mg,300mg颗粒活性炭。

2.在上述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5.00mL印染废水,并不断震荡。

3.当吸附达到平衡后(一般震荡时间为20min以上),过滤各锥形瓶中的污水,并于664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求出去除率。

4.以活性炭用量为横坐标,以去除率为纵坐标作图,找出活性炭的最佳用量。

六、思考题1.活性炭有哪些种类,分别有哪些优缺点?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来源于哪些方面?实验三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取样与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从环境大气中采取气样的基本方法,了解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氮氧化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测定是环境大气监测的一项常规项目。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在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时,先用三氧化铬管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经吸收,在水中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定量测定。

NO CrO 3NO 2NO 22+H 2O HNO 3+HNO 2++HNO 2N HO 3SCH 3COOH [+N ]CH 3COO HO 3SNH 2-+2H 2O ++N HO 3S CH 3COOH [+N ]CH 3COO -+.2HClN HO 3S N .NHCH 2CH 2NH 22HClNHCH 2CH 2NH2三、 实验设备与装置(一)仪器1.多孔玻板吸收管2.大气采样器3.分光光度计的吸引管。

2.吸收管带有球形的头与大气采样器相连,切勿接反。

四、试剂1.吸收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于200mL烧杯中,将50mL冰醋酸与900mL水的混合液分数次加入烧杯中,搅拌使其溶解,并迅速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待对氨基苯磺酸完全溶解后,加入0.050g盐酸萘乙二胺,溶解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棕色瓶中,此为吸收原液。

采样用吸收液按4份吸收原液和1份水的比例混合。

2.三氧化铬-砂子氧化管:将河砂漂洗干净、晒干,20~40目筛取部分,用1+2盐酸浸泡一夜,用水洗至接近中性,将砂子烘干。

把三氧化铬及砂子按质量比1:20混合,加入少量水调匀。

在红外灯下或烘箱里105℃加热烘干。

加热过程中应搅拌几次。

做好的三氧化铬-砂子应是松散的,若粘在一起,说明三氧化铬比例太大,可适当加一些砂子,重新制备。

3.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称取0.1500g粒状亚硝酸钠,预先在干燥器内放置24h,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中NO2-的质量浓度为100 g/mL。

贮于棕色瓶中保存于冰箱。

4.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临用前,吸取5.00mL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中NO 2-的质量浓度为5μg/mL 。

五、实验步骤1.采样 准确吸取5mL 吸收液装入吸收管中,然后用黑布袋将吸收管套好。

将吸收管,氧化管,大气采样器按图所示连接起来。

带上采样装置到指定地点采取气样。

采样气体流速:0.3L/min 。

当吸收液变为淡玫瑰红色时,即可停止采样。

记录采样时间,算出采样体积,并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气压。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只10mL 比色管,按下表中要求加好试剂后,摇匀,避开阳光直射,放置15min ,用1cm 比色皿于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