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中厚板生产经营状况述评
我国中厚板轧机概况和中厚板轧机新技术

我国中厚板轧机概况和中厚板轧机新技术1、我国中厚板轧机概况热轧中厚板生产设备包括热连轧机组、中厚板轧机和炉卷轧机等。
热连轧宽带钢轧机适合生产薄而窄的产品,常规中厚板轧机适合生产厚而宽的产品,而新兴的宽规格卷轧中厚板轧机(炉卷)能够生产前两种轧机生产比较困难的薄而宽规格的产品。
国内中厚板产量主要来源于中厚板轧机,其次是热连轧机。
随着长期生产实践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厚板轧机生产工艺有两种方案:一是,传统的常规中厚板生产线,采用单张钢板轧制方式。
轧机布置型式有:三辊劳特式轧机(已淘汰);单机架四辊轧机;双机架布置,即二辊粗轧机+四辊精轧机或四辊粗轧机+四辊精轧机。
二是,卷轧中厚板生产线,即炉卷轧机,该工艺是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既可单张钢板轧制,又可采用卷轧方式生产中厚板。
我国于1936年在鞍钢建成第一套2300中板轧机(三辊劳特式)。
新中国于1958年和1966年先后建成了鞍钢2800/1700半连续钢板轧机和武钢2800中厚板轧机、太钢2300/1700炉卷轧机。
1978年建成了舞钢4200宽厚板轧机。
宝钢5000、沙钢5000、鞍钢5500宽厚板轧机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8年建成投产。
我国常规的中厚板轧机目前可分三类,1类:4.3m和5m高水平轧机;2类:以3.5m为代表的中等水平轧机;3类:2.3、2.8m老旧轧机。
2008年,我国中厚板轧机将达到59套,产能5553万t/a。
到2010年我国中厚板轧机产能将达到6500~7000万t/a。
2、中厚板轧机新技术我国中厚板轧机经过近些年来的改造和引进,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在大多数轧机上普遍采用了液压AGC和轧机过程控制系统,部分轧机已经采用立辊轧机的AWC、工作辊弯辊技术及CVC技术等。
特别是宝钢5000、沙钢5000、鞍钢5500宽厚板轧机,均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轧机新技术。
以宝钢5000mm轧机为例其采用的新技术:1)采用了高水平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
中厚板产能提升分析及改进措施

中厚板产能提升分析目标:日轧制量达到5000t/日,月均日产稳定在4500t/日以上;月轧制量13.5万吨/月,月商品量大于12万吨。
一、生产能力1、产品结构2、加热轧制能力3、实际生产水平4、产能提升目标二、问题分析中厚板年修及工程技改技措项目投产后,通过中间冷却和轧线自动化系统优化,单块钢的轧制节奏由原来的19.3块/小时提升至23.8块/小时,达到国内平均水平22~24块/小时。
轧机能力略大于加热炉能力,已具备品种钢大于4500吨/天和日产5000吨能力。
影响日产量的因素:板坯单重、轧制节奏、作业率,主要是轧制节奏,关键是轧制计划的集批生产。
1、板坯单重:受坯型限制及品种钢占比增加,板坯单重减小。
1)普板单重较正常水平10.5t/块减小1吨,主要是中厚板产量大于4#铸机产能,普板改用1#和3#铸机补充250*1490坯型,2月份共轧制2万吨;2)风电钢机型增大,钢板厚度、宽度及单件重增加,受坯型限制,在组板设计时可增加的倍尺数量减少,2月份板坯单重小于8.5吨的品种钢共轧制1万吨。
2、轧制节奏:实际轧制节奏小于加热炉和轧机能力。
1)轧制计划未做到集批生产,三炉品种规格不匹配,块与块的间隙时间增加20~30秒,加热轧制节奏降低10%:炼钢未按炉按状态倒运,中厚板P01库堆放混乱,日计划审核把关不严,板坯质量缺陷及改判率;2)轧制模型及生产操作:轧机负荷分配,轧制操作方式,操作工技能水平,设备状态及运行稳定性。
3、作业率:日历作业率和有效作业率偏低。
1)检修模型:每月定修两大两小,16+8+12+8=48小时,国内平均水平每月2次共24小时,多两次共24小时;设备状态不稳定,检修力量不足,影响检修质量和设备状态,被迫以时间换空间。
2)精轧换辊频次:平均换辊吨位5200吨,每月22次,低于目标值1.5天一换,主要影响因素是品种钢宽板占比高和轧制计划未集批生产。
3)故障热停频次:热停频次2.7次/天,最好水平及国内平均1.5次/天,点检质量、生产操作、设备状态、定修质量等影响生产设备运行稳定性。
中厚板轧机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中厚板轧机压下规程及滚系结构设计学院(系):机械学院年级专业:09级轧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03-24一、课题国内外现状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
习惯于将厚度在4~20毫米范围内的钢板成为中板,将厚度为20~60毫米的钢板称为厚板。
1、世界中厚板轧机发展状况[1]1864牛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推广于世界。
到了1891年,美国钢铁公司霍姆斯特德厂,为了提高钢板厚度的精度,投产了世界上第一套四辊可逆式厚板轧机。
1918午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建成了—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特宽的厚板轧机。
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在当时还是十分新奇的。
南厂在1931年还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在精轧机组后设精整作业线,用于大量生产厚度为10mm左右的中板。
欧洲国家中厚钢板生产也是比较早的。
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
1913年,西班牙建成一套二辊式厚板轧机。
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
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
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
1940年,意大利投产了一安46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
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满足二战备战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法、德、意、日、加等八国制造了军舰和坦克等武器,先后投产一批厚板轧机。
20世纪50~60年代宽厚板轧机建设较多的是美国,当时以4064mm式厚板轧机为主,此期间美国建有3米级及3米以下轧机8台,4064mm厚板轧机7台,特宽轧机(≥5000mm)1台。
中厚板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厚板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近些年国市场对中厚板的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 这一需求攀升速度急剧加快, 最主要的拉动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用钢结构、造船工业、桥梁建设、油气开发及输送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中厚板是重要的建筑钢材品种,广泛用于机械制造、桥梁、厂房、电站、城市公共建筑等,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拉动了中厚板市场的需求并促进了中厚板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3 年,全国新上马宽厚板轧机共29 条,产能达到11 539 万t ,产品结构正向更宽更厚的方向倾斜,且由原始的普碳钢板向高强度品种钢发展。
[1]1 全国中厚板的现状1.1 近几年中厚板的生产和消耗由于国民经济强大需求的拉动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冶金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速度。
1987 - 2004 年成品钢材产量、中厚板(卷) 产量及2000 - 2004年中厚板产量见表1。
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建成的中厚板轧机生产能力1719万吨, 其中宽度4000 mm以上中厚板轧机生产能力320万吨, 3500~3800 mm轧机生产能力305万吨, 2800~3000 mm轧机生产能力360万吨, 2300~2700 mm轧机生产能力734万吨。
据不完全统计, 2004 年底投产和在建的中厚板轧机有15套, 生产能力1435万吨。
其中2套(宝钢、沙钢) 为5000 mm宽厚板轧机, 生产能力290万吨;3套(南钢、安钢、韶钢) 炉卷轧机, 生产能力310万吨; 3500~3800 mm轧机生产能力880万吨; 2500~2800 mm 轧机生产能力265 万吨。
至2004年底中国共有中厚板轧机以及专门生产中厚板的炉卷轧机约29套, 中厚板轧机总生产能力约为2000~2500万吨。
[2]1.2 中厚板轧机分布情况由表2可见,到2007 年底,全国中厚板产能已超过1 亿t 。
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类中厚板轧机52 套,其中,华东地区20 套,生产能力2 100 万t ,其套数和能力均排第一,占中厚板总产能的3817 %;华北地区16 套,生产能力1 580 万t ,约占29 %;中南地区11套,生产能力1 250 万t ,约占23 %;东北地区3 套,生产能力280 万t ,占5 %;西南与西北地区各1 套,生产能力100~120 万t ,分别占2 %。
一季度我国中厚板产量近1600万吨

第1页 共1页 中国船舶报/2010年/5月/7日/第007版物资・配套一季度我国中厚板产量近1600万吨记者 王光睿按去年船板产量占中厚板总产量24%的比例测算,今年一季度我国船板产量约为383.5万吨。
不过随着钢铁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今年船板产量占中厚板总产量的比例或将回落本报讯 (记者 王光睿) 一季度,国内钢铁企业共生产中厚板1591.3万吨,同比增长了20.6%。
其中,中板产量为973.1万吨,同比增长了25.8%;厚板产量为499.5万吨,同比增长了17.1%;特厚板产量为118.7万吨,同比下降了0.4%。
业内专家认为,一季度中厚板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中厚板产量的基数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下游行业的需求有所回升,并且钢价持续走高刺激部分下游企业提前采购钢材。
据中国钢铁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共生产船板1406.5万吨,占中厚板总产量的24.1%。
目前国内权威机构的一季度船板产量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按去年的比例测算,一季度我国船板产量约为383.5万吨。
不过,“我的钢铁”分析师朱喜安认为,目前钢铁企业正不断调整中厚板的产品结构,今年我国船板产量占中厚板总产量的比例可能比去年有所回落。
一方面,制造业表现抢眼,对中厚板的需求比例有所上升。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40%;另一方面,船板对钢铁企业的吸引力正逐步减弱,不少钢铁企业正着手调低船板在中厚板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以防范风险。
从中厚板内部结构来看,船板所占比重较大的厚板和特厚板产量增幅明显要低于中板产量增幅,可见船板产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其对整个中厚板产量增长的贡献较小。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季度我国中厚板产量虽然同比增长了20.6%,但低于钢材总产量28.6%的增幅,在各类钢材品种中的增长水平仍比较低。
可见,中厚板的主要用户如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需求增长情况远不及建筑、汽车、家电等行业。
中厚板发展现状介绍

1.我国中厚板产能产线格局现状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拥有中厚板产线约78条(不包括项目搁浅以及暂未完工的),设计产能合计9242万吨/年;其中中厚板有效生产线为68条,设计产能为8570万吨/年。
湘钢3套轧机,2016年全年停产1套(3。
8m单机架);鞍钢4套乳机,但在鲅鱼圈新建的3.8m轧机至今未生产;河北文丰新建的4.3m也未生产;天津中板厂2.4m停产;其余华伟、飞达、益成、春冶、兆顺、绍兴等已停产;另外部分钢厂中厚板生产线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
就轧机宽度来看,目前国内中厚板轧机组最窄为2300mm,最宽为5500mm,其中占比最大是2m-3m轧机生产线,随着轧机组宽度的增加,产线数量就越少。
其中4700mm及以上的轧机共7台,均建于2005年以后,具有轧制压力大,板幅宽、前后工序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瞄准的是中厚板的高端产品。
厂家主要以大型国有企业和技术实力较雄厚的企业为主,如宝钢、鞍钢和沙钢等(见表1).2.全国中厚板生产与消费情况总体来说,我国中厚板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逐年放缓,2012年及2016年出现增速为负增长的情况。
2016年,我国中厚板轧机生产中板、厚板、特厚板共6919.08万吨(其中极少部分是在热连轧轧机上生产的之外,其余均在中厚板轧机上生产),占钢材总产量的6.1%,较2015年减少413.82万吨。
其中:中板3598.66万吨,较2015年减少10.48%,厚钢板2553.92万吨,特厚钢板766.5万吨,与2015年整体持平。
虽然中厚板产量整体过剩,但特厚板尤其是高端特厚板的需求量依然很大,部分仍需进口。
近年来我国中厚板产量及其增长(见表2、图1)。
2016年我国中厚板的出口主要以中板为主,而厚钢板的进口略高于出口。
中厚板表观消费量为6405.86万吨,同比减少4.9%(见表3)。
技术方面的缺陷导致我国短时期内不可能结束中厚板需要进口的局面,事实上目前国内中厚板进口也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
国内中厚板(4米以上)产线情况概述

国内中厚板(4米以上)产线情况概述一、分布情况目前全国共有4m以上中厚板生产线26条,有12条中厚板生产线在生产,总设计产能约为1620万吨;有14条中厚板生产线在建设,总设计产能约为2570万吨;4m以上所有产线累计设计产能约为4190万吨。
各生产线的规模和分布表1所示。
从建设年份上看,国内近年新建的4m以上中厚板产线有23条,占总数的88%,老产线仅有舞阳、鞍钢和新疆八一(浦钢搬迁)3条。
表1 4m以上全国中厚板分布情况二、装备水平国内4m以上中厚板产线装备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即使是3条老产线,也进行了相关技术装备改造。
轧机的平均轧制力在8000吨以上,无论是前面的精炼手段、连铸机类型还是轧机能力、精整装备的匹配上,都做到了世界一流。
目前国内26条产线中,有4条单机架产线,22条双机架产线。
这里仅从连铸开始,以有代表性的产线为例,介绍4m以上中厚板产线的装备水平。
表2 4m以上产线典型连铸机装备概况表3 国内外典型4m以上宽厚板轧机装备概况此外,所有新建产线都建设或预留了热处理产线,类型涵盖常化炉、正火炉和淬火炉;精整区部分产线预留了ACC前的热矫直机和后续的强力冷矫直机;ACC大多数带有DQ功能。
三、生产情况为更直观的反应4m以上中厚板厂的生产情况,这里仅选取在2008年已投产的沙钢(5m)和首钢抚宁(4.3m)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
各条产线产量和品种情况见表2所示。
从表2中看,沙钢(5m)和首钢抚宁(4.3m)主要品种为造船板和管线钢,品种钢比例分别达到80.10%和71.29%。
表2 2008年中厚板生产情况根据4m以上产线的分布情况和08年中厚板生产情况,有一点需要关注。
4m以上在生产产线产能为1620万吨,占目前中厚板总产能的39.4%;在建设产线产能为2570万吨,总产能为4190万吨,一旦全部投产,将超过现有的中厚板总产量,因此,未来4m以上轧机将会成为中厚板行业的主流轧机。
四、产品开发凭借良好的硬件条件,新建4m以上中厚板产线的产品研发也是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其品种主要集中在高级别管线钢、船板钢、低温压力容器钢和高强钢上面。
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的进步与不足

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不足中厚板生产的进步1.产能增长快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40多年间,我国共建成26条中厚板生产线,能长期坚持正常生产的仅23条。
这23条中除鞍钢、舞钢、浦钢、首钢、济钢等厚板厂的装备水平较高外,其余的装备水平都不高,轧机尺寸在3.0m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
从2003年底开始,我国兴起了新建中厚板生产线的高潮。
资料显示,到2006年8月,我国新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中厚板生产线共有18条,其中轧机尺寸3.5m 的9条(含炉卷3条)、2.8m的4条、3.8m的2条、4.3m的1条、5.0m的2条(未计算正在设计中的鞍钢在营口鲅鱼圈的5.5m生产线)。
18条生产线能释放产能2000万t。
纵观全球中厚板生产线的发展历史,第一次的建设高潮是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第二次是日本于20世纪70、80年代掀起的,而第三次则无疑是我国掀起的,目前我国是全球中厚板生产线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些新建的生产线中,绝大多数是大轧制力、大功率、高刚度的最新一代中厚板轧机,为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控轧控冷工艺、生产出性能优良的中厚板产品创造了装备上的有利条件。
2.产量增幅高从2000年开始,由中厚板轧机生产的中厚板产品以每年300万t的速度递增。
2000年为1077万t,2001年为1392万t,2002年为1635万t,2003年为1904万t,2004年为2218万t,2005年2638万t。
济钢中厚板2005年产量达207万t,创造了全球同类机组在产量上的最高纪录。
资料显示,1995年至2000年,我国中厚板出口量略大于进口量。
2001年至2004年进口量超过出口量。
自2005年开始,出口量又超过进口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中厚板出口国之一。
3.专用板比例上升以船用钢、桥梁钢、管线钢、容器钢、锅炉钢等为代表的专用板的生产能力的大小,往往标志着中厚板生产线生产“三高”产品的能力大小。
2005年中厚板生产线生产专用板达742万t,比2004年增加27%,实物质量性能也有较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