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染料化学

合集下载

皮革染料种类

皮革染料种类

皮革染料种类
1、酸洗染料
酸洗染料是一种主要用于染色皮革、毛皮表面的染料,它一般由矿物和天然有机物组成,可以将染料渗透到皮质的细胞内。

酸洗染料的主要特点是耐干洗和耐洗涤,是皮革的主要护理和美容染料。

2、拉毛染料
拉毛染料用于染色毛皮表面,它能够把染料完全浸入毛皮的毛细胞内,使染色更细腻、染色更细腻、染色效果更好。

拉毛染料的优点是耐洗,耐热,耐老化,染色清晰,染色稳定。

3、水性染料
水性染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染料,可以实现无污染染色,它可以被完全渗透到皮质和毛细胞的空隙内,使染色更加均匀。

水性染料的优点是安全环保,无副作用,消色容易,染色效果也非常棒。

- 1 -。

第十一章 染料与皮革染色

第十一章 染料与皮革染色
皮革染色进入新时期
学习重点
颜色理论、常用染料的结构特点、应用性能、染色理论、工艺控制
第一节 颜色的理论和颜色的拼配 ﹝光与颜色﹞
1、 颜色的理论﹝颜色的成因﹞
了解
光与色、染料的颜色与分子结构内在联系
深入理解
染色的历程、工艺操作、专用染料及染色工艺
1.1 物体对光的吸收和颜色的关系
⑴光谱区域图
当分子有2个以上生色基团时,由于共轭 体系中电子的离域作用,使激发所需能量 降低。 所以,可使分子吸收较长的波长的光, 该物质便有色。
如:1,2-二苯乙烯
C
C
无色
CC 3
C
C
5
CC 11
淡黄色 橙色
说明共轭体系越多,电子离域作用越大, 激发价电子所需的能量越低,所需波长越长
黑紫色
⑶ 助色基团
动物:如胭脂红 天然
植物:茜素、苏木黑等
缺点: 色谱不全 坚牢度差 使用不便
合成 初期:以苯胺为原料合成,所以旧资料,常称合成染料为苯胺染料
现在:以芳烃为基本原料,如苯、甲苯、萘、蒽
原料来源-----40年代以前:主要煤焦油 ------近30年:石油化工
1 染料的分类、命名、特性
1.1分类 ⑴ 化学结构分类:根据染料分子相同或相
N
N
占酸性染料的50%± , 其中偶氮越多,色越深,
坚牢度愈好。
如:酸性橙
NaO3S
HO NN
如:酸性黑
ATT
NH2OH
O2N
NN
NaO3S
SO3Na
坚牢度6-7
B、蒽醌型、三苯甲烷型﹝其次﹞
蒽醌型:
性质稳定,坚牢度好,大多深色
⑵ 特点

精细化学品化学第五章皮革化学品精品文档

精细化学品化学第五章皮革化学品精品文档
胶胶 原原 纤纤维 维
collagen bundle
生皮组织学
“织角”的概念:
动物皮纵向切面上
胶 原
大多数纤维束与水 平面所夹的角,织 角代表大多数纤维
纤 束的主要方向

纤维束编织紧密且
织角大的动物皮其
物理机械性能一般
较好
生皮组织学
皮层的构造
真皮层
胶 胶原纤维束的立体网状编织是胶原纤维的
化学处理手段:
硫酸化、亚硫酸化、磷酸化、酰胺化、 酯化、氯化、氯磺化、季氨化等;
功能性加脂剂:
油润型、丝光型、耐光型、防雾型、防 霉型、耐水洗型、耐电解质型、填充型、 接合型、柔软型等
⑴天然油脂
动物油脂:牛蹄油、牛脂、羊脂、猪脂、马 脂、鱼油、羊毛脂等
植物油脂:蓖麻油、菜子油、米糠油、豆油、 花生油、棕榈油与棕榈仁油等
原 纤
特征,这一特征使生皮及成革具有良好的 透气性、透水汽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

胶原纤维束在动物皮中的粗细和编织并不 是均匀一致的。真皮层的乳头层和网状层
便是根据胶原纤维束编织状况来划分的
乳头层和网状层的分界线一般以毛囊底部 所在的平面划分
生皮组织学
皮层的构造
表皮
乳头层
乳头层
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 组织,向表皮突出形成真 皮乳头。
植物鞣革的化学学说
合成鞣剂
合成鞣剂——用有机合成的方法所制成的 鞣剂(广义)
——以芳香族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具有鞣 性的有机化合物。
合成鞣剂的分类
1.按分子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
2.按合成鞣剂的用途分类
(1)辅助性合成鞣剂无单独的鞣革作用, 只起辅助鞣制使用
(2)代替性合成鞣剂具有良好的鞣性,可 以单独鞣革

皮革染料(修改版)

皮革染料(修改版)

一、皮革棕-B (酸性棕75)1、分子式:C10H9N07S22、生产方法:以H 酸、对硝基苯胺、2-氨基-4,6-二硝基苯酚和间苯二酚为原料。

首先将H 酸重氮化,与间苯二酚偶合,再将2-氨基-4,6-二硝基苯酚重氮化,与第一次偶合产物进行第二次偶合,最后将对硝基苯胺重氮化,与第二次偶合产物进行第三次偶合得产物。

经盐析、过滤、干燥、粉碎得成品。

3、用途:酸性棕B 适用于羊毛、锦纶以及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各项染色坚牢度优良。

还广泛用于皮革着色。

4、上游原料:间苯二酚→4-硝基苯胺→硝基苯酚二、Orange-G(酸性橙G)1、分子式:C16H10N2Na2O7S22、熔点:141℃3、储存条件:2-8℃4、结构式:三、Brow-E5G(皮革棕E5G)1、成分:FeSO4、4-氨基二苯胺(看了几个皮革棕的成分里有这个成分)四、Blue-RN(酸性染料-RN)找了一个类似的(酸性蓝-BRN)1、分子式:C20H20N2O5S2、结构式:3、化学性质:可溶于水和乙醇。

于浓硫酸中呈橄榄绿色,稀释后呈棕光橙色。

4、生产方法:以溴氨酸和环己胺为原料,将两者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产物。

经盐析、过滤、干燥、粉碎得成品。

将0.7mol 溴氨酸、8.5 mol环己胺、2.95mol 氢氧化钠和0.05mol 硫酸铜、55g 活性炭、5800mL 水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95-100℃沸腾回流18-20h 后,蒸出过量环己胺,趁热过滤,滤液用食盐盐析,过滤,干燥得染料约204g。

或将60L 水、16kg 溴氨酸、12.1kg 环己胺加入反应锅,搅拌打浆,然后加入0.15kg CuSO4、0.15kg FeSO4、3kg 液碱(42%)、0.7kg 活性炭,升温至75℃反应4h,再升温至85℃反应2h。

蒸出过量环己胺,趁热过滤,滤液用食盐盐析,过滤,烘干,粉碎得染料。

染料化学名词解释

染料化学名词解释

染料化学名词解释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等行业的物质,它能给物体以明亮的颜色和视觉效果。

染料化学是研究染料原理、结构和性质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和术语。

本文将对染料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1. 染料染料是一种能够溶于溶剂或水中,并能使物质表面显色的化合物。

它们一般由有机化合物组成,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能散射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染料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类。

2. 色光学色光学是研究物体颜色形成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在染料化学中,色光学是非常重要的,它研究波长、频率、光谱和光的衍射、折射等现象,帮助我们理解染料的颜色产生机理。

3. 色度色度是染料饱和度的度量。

它表示染料颜色的强度或深浅程度。

色度越高,染料颜色越鲜艳、浓重。

4. 显色性显色性是染料上色能力的指标。

好的染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显色性,即能够迅速且均匀地上色。

5. 染术染术是将染料应用在物质表面上的技术。

常见的染术有分散染、溶液染、浸染、印花等。

6. pH值pH值是一个反映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染料的稳定性和染色效果往往受pH值的影响。

一些染料在酸性条件下显色效果较好,而另一些染料则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显色。

7. 染料亲和力染料亲和力是指染料与纤维或物质表面结合的力量。

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亲和力越大,染色效果越好。

8. 核心色素核心色素也称为碱性染料。

它们是一类由芳香胺类化合物构成的染料,适用于染色底色为酸性的纤维素材料。

9.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类由有机染料颗粒组成的染料,适用于染色底色为合成纤维材料。

分散染料不溶于水,必须通过悬浮在水中的颗粒形式,将染料颗粒分散在纤维表面上。

10. 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是一类带正电荷的染料,适用于染色底色为阴性的纤维素材料。

阳离子染料可以通过电荷吸引力与纤维表面结合,实现染色效果。

11.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是一类带负电荷的染料,适用于染色底色为阳性的纤维素材料。

酸性染料可以通过电荷吸引力与纤维表面结合,实现染色效果。

溴麝香草酚蓝

溴麝香草酚蓝

溴麝香草酚蓝1. 引言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有机合成染料,常用于纺织工业、制革业以及印刷和染色工艺中。

它是一种高效的染料,能够为纺织品和皮革提供持久的颜色和耐光性。

本文将介绍溴麝香草酚蓝的化学特性、应用领域以及制备方法。

2. 化学特性溴麝香草酚蓝的化学名称为2-溴-4’-麝香草酚蓝,化学式为C19H10Br2O5S,相对分子质量为503.16 g/mol。

它是一种具有深蓝色的结晶性固体,可溶于水、醇和醚类溶剂。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2 nm,具有强烈的吸收能力。

3. 应用领域溴麝香草酚蓝主要应用于纺织工业、制革业以及印刷和染色工艺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纺织工业在纺织工业中,溴麝香草酚蓝被广泛应用于棉纱、毛纱和混纺纱线的染色过程中。

它能够产生鲜艳的蓝色,并且具有优异的色牢度和耐光性,使得染色后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耐久性。

3.2 制革业在制革业中,溴麝香草酚蓝可用作皮革染料。

它可以渗透到皮革纤维中,提供持久的颜色,并增强皮革的抗光照性能和耐久性。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皮革的柔软性和手感。

3.3 印刷和染色工艺溴麝香草酚蓝在印刷和染色工艺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染料油墨、水墨和丙烯酸染料体系中,提供鲜艳的蓝色。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纸张、塑料和橡胶材料的染色,为产品增添丰富的颜色。

4. 制备方法溴麝香草酚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原料准备:将麝香草酚和溴素作为初始原料。

这些初始原料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采购获得。

2.反应条件优化: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优化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配比等条件。

这些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产率和纯度。

3.溴化反应:将麝香草酚和溴素加入反应容器中,并加热至适当温度。

通过溴化反应,麝香草酚将与溴素发生反应,生成溴麝香草酚蓝。

4.结晶和纯化:待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冷却和结晶处理。

通过结晶和过滤,可获得纯净的溴麝香草酚蓝。

5.干燥和包装:将溴麝香草酚蓝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铬酸铬化学式

铬酸铬化学式
摘要:
1.铬酸铬的概述
2.铬酸铬的化学式
3.铬酸铬的性质与应用
正文:
【铬酸铬的概述】
铬酸铬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主要用途在于作为染料、木材防腐剂以及皮革鞣剂等领域。

铬酸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发挥其特定的功能。

【铬酸铬的化学式】
铬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其中铬的氧化态为+3。

铬酸铬分子由两个铬离子(Cr3+)和三个硫酸根离子(SO4 2-)组成。

【铬酸铬的性质与应用】
铬酸铬具有以下性质:
1.颜色:铬酸铬为红棕色粉末,其水溶液呈现橙红色。

2.溶解性:铬酸铬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3.氧化性:铬酸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基于以上性质,铬酸铬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染料:铬酸铬可用于生产各种染料,如皮革染料、纺织染料等。

2.木材防腐剂:由于铬酸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保护木材,防止木材腐烂和虫蛀。

3.皮革鞣剂:铬酸铬可用于皮革鞣制过程,使皮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

4.电镀:铬酸铬可用于电镀行业,作为镀铬溶液的成分,提高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综上所述,铬酸铬具有重要的化学和工业应用价值。

皮革化工材料

皮革化工材料随着现代工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皮革化工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原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皮革化工材料主要指能够用于制造皮革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包括染料、鞣料、助剂、树脂、粘合剂、涂料、油脂等。

它们的作用是通过多种化学反应和技术配合加工,使生皮转化为真正的皮革,并赋予其各种颜色、质感、多样性等特性,从而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鞋、包、衣服、家具、汽车等。

一、染料染料是皮革化工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其作用是能够直接穿透皮革有效染色。

染料种类繁多,主要有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媒染剂、碱性染料、还原性染料等。

酸性染料适用于制造柔软不皱的皮革,如高档皮鞋;中性染料适用于制造软硬适中的皮革,如手袋、衣服;媒染剂能够使染料更好地渗透皮革,提高染色效果;碱性染料适用于加工硬质皮革,如箱包、皮带;还原性染料是因为其对皮革的化学反应能力,能够将光亮的皮革颜色变得更深沉和重量感。

二、鞣料鞣料是制造皮革必不可少的一类化学原料,其作用是与蛋白质结合,并形成交叉连锁的三维网络,从而使皮革变成坚韧、耐磨和具有弹性的材料。

鞣料种类较多,主要有植物鞣料、合成鞣料、动物鞣料等。

植物鞣料通过植物提取物进行制作,对皮革的柔软度有影响;合成鞣料也称为有机鞣料,主要是由苯、酚、醛等化学物质制成,能够使皮革具有耐水、耐油、抗酸碱腐蚀等特性;动物鞣料分为硬质鞣料和软质鞣料两种,主要通过养分对皮革的鞣制,使皮革具有耐高温、防火、难燃等性质。

三、助剂助剂是皮革化工材料中帮助染料、鞣料、涂料等其他化学原料完成各项功能和提高产品性能的材料。

主要有膨胀剂、消泡剂、分散剂、增塑剂等。

膨胀剂能够增加皮革柔软度,同时增强它的透气性;消泡剂能够消除皮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和泡沫,从而使皮革表面保持平整;分散剂主要是治理染料、鞣料、涂料等化学原料的混合分散问题;增塑剂则是为了增加皮革弹性和塑性。

四、树脂树脂是一类包含有多种化学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粘合性、硬度和防腐性等特性。

皮革染料配方

皮革染料配方皮革染料配方是指根据皮革的种类、颜色和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配方,进行染色处理的方法。

它是皮革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皮革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一、配方设计在配方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皮革种类:不同种类的皮革对染料吸收能力不同,需要选用适合该种类皮革的染料。

2. 产品要求:根据产品的颜色、亮度、饱和度等要求,选择不同颜色和浓度的染料进行配方。

3. 染色工艺:不同工艺对染料吸收能力也有影响,需要根据具体工艺调整染料浓度和配方。

二、常用染料1. 酸性染料:适用于天然纤维素质地较好的皮革,如牛仔裤、手套等。

具有良好的耐光牢度和耐水牢度。

2. 基性染料:适用于天然纤维素质地较差且含有酸性物质的皮革,如羊皮、猪皮等。

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水牢度。

3. 中性染料:适用于各种皮革,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和耐光牢度。

三、配方示例1. 黑色染料配方:酸性黑色染料 10g、酸性中黄色染料 1g、酸性红色染料 0.5g、水1000ml2. 红棕色染料配方:酸性红棕色染料 10g、酸性黄棕色染料 2g、水 1000ml3. 深褐色染料配方:基性深褐色染料 10g、基性黄棕色染料 2g、水1000ml以上仅为示例,具体的配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排版格式皮革染料配方的排版格式应该简洁明了,便于阅读。

可以采用以下格式:1. 配方名称:黑色染料配方2. 配方成分:酸性黑色染料 10g、酸性中黄色染料 1g、酸性红色染料0.5g、水1000ml3. 使用方法:将配方成分按照比例混合,加热至80℃,搅拌均匀后放入皮革中进行染色处理。

4. 注意事项: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染料浸泡时间过长导致皮革变硬或变形。

以上是皮革染料配方的主要内容展开,配方设计和常用染料是关键因素,而排版格式则直接影响到阅读体验。

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染色效果和产品质量。

第九章皮革染色

③ 常温少液及无液染色法,能促使染料更好地 渗透和均匀上染,不出现色花,此法一般满 足深色正面革的染色要求。
4.染色助剂的应用
目前,除了添加能影响染色体系pH值的酸、 碱、盐这类最简单的助剂外,主要是使用有 匀染作用或固色作用的表面活性剂。
5.机械作用
① 鼓中桩子多,转动速度快,机械作用就强, 反之则小。
① 染料由溶液中被吸附在皮革的表面, 吸附速度是较快,染色一开始就能达到平衡。
② 染料向皮革的内层扩散(渗入),打破 了表面的吸附平衡,这时,又从染浴中吸附染 料建立新的平衡,如此不断地扩散、吸附,染 色过程向前推进。
③ 染料在皮革纤维上固着。这个过程既 有物理的作用(如分子间的引力)又有化学的作 用(如氢键、离子键、共价链和配位键的结合)。
四、皮革染色的工艺条件控制
染色工艺 技术条件
染色 的pH值
染色 的温度
染色 的液比
助剂 的应用
机械 作用
染色 的时间
1.染液的pH值
① 染液的pH值偏低时,颜色偏浓,渗透不足。
② 提高染浴的pH值,有利于染科的渗透,使上 染速度减缓,使染色均匀。
③ 染液的pH值太高,则渗透较深,表面色泽偏 淡,染液中剩余的染料较多。
② 机械作用促使染料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大,以 利于染料分子的渗透结合,达到染色均匀一 致的目的。
③ 为加强机械作用,染色的转鼓最好是窄而高 (直径与宽之比为1.6~2:1),转速一般以12~ 16转/分为宜。
6.染色时间
① 染色时间主要取决于革的种类及其要求染色 的深度。不同的温度染色,不同的染料对不 同性质的纤维染色时,达到平衡的时间和染 着量也各不相同。
② 提高染液的温度,有利于染料的扩散、渗透 和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皮革染料化学3.1概述1.基本概念染料是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而坚牢色泽的化合物早期的染料主要来自天然动植物目前合成染料已经取代了天然染料,品种已达8600多种2染料的分类(1) 按染料的化学结构进行分类HO.A/%NaO3S①偶氮染料②硝基和亚硝基染料Na6S N=N三苯甲烷二苯甲烷碱性嫩黄O③芳甲烷染料染料分子中含有二芳基甲烷和三芳基甲烷结构的染料④蒽醌染料Cl蒽醌活性艳蓝X-BR⑤靛系染料 含有靛蓝或类似结构的染料。

⑥ 酞菁染料 含有酞菁金属络合物结构的染料⑦ 硫化染料用硫或多硫化钠的硫化作用制成⑧菁系染料 含有聚甲炔结构的染料。

-(CH) n- ⑨杂环染料含有五、六元杂环等结构的染料。

在皮革染色中用的较多的是前四类染料(2) 按应用分类 将染料分为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碱性染料、金属络合染 料、活性染料、氧化染料、硫化染料、媒染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油溶与 醇溶性染料等十多种。

皮革染色主要应用上述前五种。

3染料的命名 (1)我国的染料命名体系 实行的是三段命名法,规定如下:OOSO 3 NaSO 3 Na一ClN _、:-G-NH-第一段为冠称,表示染料根据应用方法或性质分类的名称,为了使染料名称能细致地反应出染料在应用方面的特征,将冠称分为31 类,如酸性、弱酸性等第二段为色称,表示染料在被染物上色泽的名称,色泽的形容词采用“嫩” “艳”、“深”三字。

第三段是尾称( 字尾),以英文字母结合阿拉伯数字补充说明染料的色光、形态、强度、特殊性能及用途等。

(2) 国外染料产品的命名国外染料产品的命名,大致也采用三段命名法,但非常混乱。

(3) 染料索引[3]《染料索引》是一部国际性的染料、颜料品种汇编。

它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各染料厂的商品,分别按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归纳、分类、编号,逐一说明他们的应用特性,列出它们的结构式,注明其合成方法,附有同类商品名称的对应表。

4 染料的性能及评价性能通常是由下列指标来评价或反映:(1) 外形常用染料外观形态有粉状、粒状、块状、浆状等。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染料在100 克纯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克数。

(3) 强度是指染料的染色强度,它表示染色能力的大小,也称为浓度或力分。

通常以%表示。

染料的强度越大,染色时的需要量就越少。

(4) 色光是指染料与被染物所显示出的主色中所呈现的副色。

(5) 染色坚牢度染色坚牢度是指染色物抵抗外界作用而保持原色的能力。

对于皮革染色来说,耐日晒、皂洗、干湿擦、水洗、汗渍等牢度指标尤为重要。

(6) 渗透度是指染料向被染物内部渗透的能力3.2 染料的颜色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 经典发色理论维特(O.N.Witt) 发色团与助色团理论( 1876)。

有机化合物结构中至少需要有某些不饱和基团存在时才能发色,这些基团称之为发色基团,主要的发色基团有-N=N-、=C=C= -N=O NQ =C=O等,含有发色团的分子称为发色体或色原体。

增加染料结构中共轭双键的数量,其颜色加深,羰基数目增加颜色也加深。

对各种被染物质也不一定具有染色能力(或亲和力),能够作为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还应含有助色团,它们能加强发色团的生色作用,并增加染料与被染物的结合力。

主要的助色团有-Nf、-NHR-NR、-OH-OR等。

此外像磺酸基(-SO3H)、羧基(-COO H等为特殊助色团,它们对发色团并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使染料具有水溶性和对某些物质具有染色能力。

维特的发色团与助色团理论在历史上对染料化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维特的发色团与助色团这两个名称现在还在被广泛的使用着,不过它们的涵义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

2 近代发色理论根据量子化学及休克尔(Huckel) 分子轨道理论,有机化合物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该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而使其内部的电子发生跃迁所致。

能够作为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内部电子跃迁所需的激化能必须在可见光(400nm ~760nm 范围内。

物质的颜色主要是物质中的电子在可见光作用下发生n—n *(或伴随有n—n*)跃迁的结果,因此研究物质的颜色和结构的关系可归结为研究共轭体系中n 电子的性质,即染料对可见光的吸收主要是由其分子中的n电子运动状态所决定的。

现代发色理论中所谓的发色团,一般是指那些能吸收波长为400nm~76Onr内电磁波的基团,它们的分子结构里有若干个共轭双键组成的共轭体系,这些共轭体系往往还带有助色团,共轭体系和助色团共同组成为一个发色体系。

所谓助色团指的是那些连接在n共轭体系上的-Nf、-NHR -NR、-OH -OR等供电子基团。

重要的发色体系如下所示:乙烯发色体系(1)偶氮发色体系(2)次甲基/多次甲基(3)(4)芳香发色体稠环芳香体(5)(6)蒽醌(7)酞菁人们把能增加染料吸收波长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把增加染料吸收强度的效应叫浓色效应。

反之,把降低吸收波长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把降低吸收强度的效应叫减色效应。

3.3 染料的发展概况1染料的发展历史2我国染料的发展概况3世界染料生产发展的新趋势(1) 染料生产规模化(2) 染料生产及污染有向亚洲等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3) 在染料的生产中注重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研究皮革用染料是以酸性染料、直接染料以及金属络合染料为主。

可以预测,能与皮革纤维发生络合的金属络合染料及能和革纤维发生共价结合的活性染料,在皮革染色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4) 积极开发环保染料并取代禁用染料3.4皮革生产中常用的染料1酸性染料概述酸性染料是一类须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并因此而得名,并非染料本身呈酸性。

分子式:D—SONa, D代表有色染料母体。

电离式:D-SQNa D・SO-(有色染料阴离子)+ Na+(无色)(1) 酸性染料的结构和分类从染料分子结构来看,酸性染料主要有偶氮、蒽醌、三芳甲烷、吖嗪、呫吨及硝基等类别。

偶氮类染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占首位,而且以单偶氮和双偶氮的为最多。

(2) 酸性染料的性质及应用性能相对分子量低,大多数在400~800之间。

多数以磺酸基为水溶性基团。

染浴中加入酸时,可生成色素酸,色素[D—SQNa+HC t D—SOH(色素酸)+ Na ++CL-] 、使被染物着色浓厚,有利于染料固定。

染浴中加入中性盐时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染料离解减缓,减少色素酸的生成,缓染、匀染。

酸性染料阴离子与重金属阳离子会产生有色沉淀,故染色时不可用金属器皿。

对钙、镁离子不敏感,可在硬水中使用。

不能与阳离子染料同浴染色,若先用阴离子染料染色,后用阳离子染料固色,则染色效果好。

染浴中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对酸性染料起匀染作用。

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搭配用于皮革染色,相溶性好,染色互补性好。

酸性染料用于铬鞣革时,常在染色后期加甲酸固色。

酸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渗透性好,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抗水性较差,不耐水洗,耐碱洗坚牢度差。

3) 常用于皮革染色的酸性染料化学结构2 直接染料(1) 概述直接染料是一类无须使用媒染剂就能直接使纤维染色的染料,故名直接染料。

从化学结构上看,直接染料几乎全是偶氮型,且多数为双偶氮或多偶氮型。

相对分子量比酸性染料大,主要为芳香族磺酸盐,易溶于水,能和纤维分子间依靠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

(2) 直接染料的特点分子结构有三个特点:直线型、共平面性和较长的共轭系统。

直接染料在染色性质上的特点:在溶液中易聚集形成半胶体溶液,提高染色温度可以降低染料聚集度,从而提高上染能力;对酸敏感,在染色时不需加酸固色;对水中的钙镁离子十分敏感,与之生成沉淀,染色时注意水的硬度;染色时渗透性差,遮盖力好,色泽浓厚,是皮革染色时主要的表面着色染料之一;在染色时可与酸性染料配合使用,效果互补,不可与阳离子性物质同浴使用。

(3) 直接染料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直接染料主要用于铬鞣革的染色,染色时常和酸性染料搭配同浴使用。

由于直接染料在许多方面相似于芳香族合成鞣剂,因而具有一定的鞣性和填充性。

一般不用于植鞣革的染色。

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互相配合进行染黑色革时,一般二者的质量比为3:2( 直接染料:酸性染料) ,这样既可以满足皮革的表面着色,又可保证皮革深层着色(4) 皮革染色用直接染料3碱性染料(1)概述碱性染料又名盐基染料,它是有颜色的有机碱与酸形成的盐,碱性染料在水溶液中离解成染料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电离式:Me-NHCI Me h. 3+(染料阳离子)+CI)碱性染料并非本身具有碱性,也不是要求在碱性介质中溶解或染色,而是指染料在溶液中形成的阳离子部分有色,因此碱性染料属于阳离子染料。

碱性染料可溶于水中,但溶解性不及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

在溶解时常用酒精和有机酸助溶。

(2)碱性染料的特点及在皮革上的应用碱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着色里强,但耐晒、耐摩擦坚牢度差,极易褪色。

碱性染料渗透性差,表面着色性强。

对植鞣革、合成鞣剂鞣革染色时,上染速度快,染色极不均匀,易产生古铜色,染浴中加入少量的醋酸可适当减缓这种作用。

对阳离子型铬鞣革亲和力小。

(3) 常见的碱性染料从结构上看一般是三苯甲烷型、二苯甲烷型、偶氮型或氧杂蒽型等具有颜色的有机碱与酸形成的盐。

4活性染料(1)概述分子中含有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在一定的染色条件下,这些活性基团能与被染纤维起化学反应,并以共价键结合,使染料与被染物形成稳定的Cl有机整体,从而显示出较好的耐洗涤、耐磨擦坚牢度,又称为反应性染料。

至今活性染料在皮革染色中还处于开发阶段,实际用于皮革染色的还不多。

从活性染料的性能及皮革染色的要求来看, 预见活性染料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在 皮革染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2)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活性染料主要是由母体染料和活性基团及联结 基等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母体染料主要是偶氮、蒽醌、酞菁等结构的染料,其中以偶氮类特别是单偶 氮类为多。

活性染料的品种很多,一般按活性基来分类,应用最多的活性基是卤代均三 嗪、卤代嘧啶及乙烯砜类,根据其含活性基及染色情况可将其分为 X 、K 、M KN KD 等型号:X 型:染料分子中含有二氯均三嗪活性基,活性较高,染色及固色温度较低 (20~40 C ),为普通型或低温型。

其特点为匀染性较好,稳定性较差,不耐酸性 水解,不宜染深色,固色率约 60%例:三氯均三嗪(三聚氯氰) 活性艳黄X-R(C 丄Reactive yellow 4 (13190))K 型:染料分子含有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由于三聚氰氯中的两个氯原子为其 它基团所取代,活性较X 型低,染色固色温度较高(80~100C ),也称“热固型” 染料。

和纤维亲和力大,可染深色,固色率约 60~90%NClCl大,染色温度在 70C 以上,适于染深色。

例:活性艳红 KD-8B卄fHCl AAzkNaQSSQNa 活性嫩黄K-5GM 型:染料分子含有一氯均三嗪和B -羟乙基砜硫酸酯的双活性基染料,反应 活性强,耐酸耐碱稳定性高于 K 和KN 型,固色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