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方案汇编

合集下载

关于综合开发利用矿井疏干水的建议 范例

关于综合开发利用矿井疏干水的建议 范例

范例政协××市委员会关于综合开发利用××矿井疏干水的建议××市委:为合理开发水资源,缓解我市市区供水紧张,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局面,市政协在市政府、市城科会、××矿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组织了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

经过四个多月的工作,考察了××12个矿井开发利用矿井水的情况,听取了××区和××区农业局关于使用矿井水浇地范围和用水量方面的汇报,并多次召开矿井水净化利用问题论证会和专题讨论会。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调研组成员分析研究了大量有关资料,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建议方案。

下面,分四个方面汇报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建议方案。

一、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必要性。

(一)开发利用矿井水是解决××市区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二)开发利用矿井水是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措施……(三)在目前市区地下水资源紧缺,一般又不允许再多抽取地下水的情况下,开发利用矿井水是解决工业及民用水的迫切需要……二、开发利用矿井水的可能性(一)矿井水量丰富而且比较稳定,服务期限长,可作为长久水源……(二)矿井水质一般属于重碳酸钙镁型水,ph值在7-8之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三、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的方案设想(一)指导思想……(二)净化水厂的建设……(三)矿井水量的分配设想……(四)矿井水的回灌设想……四、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建议方案实施步骤设想……(一)关于净化水厂的建设……(二)关于对矿井水源地的建设……(三)关于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向地下回灌的设想……(四)为实现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水设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略)。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矿井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施,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量的增加,矿井疏干水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矿井疏干水不仅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还会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浪费。

对矿井疏干水的利用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矿井疏干水的利用与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存在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矿井疏干水的直接排放已不再符合环保政策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处理技术。

本文旨在通过对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的研究,探索技术创新与优化的途径,为实现矿井疏干水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推动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矿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矿井疏干水是矿井运营中产生的一种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研究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的目的在于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净化污染水体,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双重目的。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1. 研究矿井疏干水利用技术,将污水中的有用成分进行提取和回收,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2. 研究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探索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 探讨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并提炼出成功的应用案例;4. 针对当前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技术创新与优化,提升矿井疏干水处理效率和效果;5. 展示研究成果,为矿井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1.3 研究意义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有效利用和处理矿井排放的废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断增加,矿井排放的废水量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榆阳区南部山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背景

榆阳区南部山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背景

榆阳区南部山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背景摘要: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三、项目实施方案四、项目预期效果五、结论正文:榆阳区南部山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煤炭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当地政府。

近年来,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如何合理利用和处理煤矿疏干水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榆阳区南部山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背景。

二、项目目标该项目旨在解决煤矿疏干水处理问题,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构建一套完善的煤矿疏干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系统;2.提高煤矿疏干水的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浪费;3.保护环境,减少煤矿疏干水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4.探索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的新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三、项目实施方案1.前期调研:对煤矿疏干水的产生量、水质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现有处理设施的优缺点,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

2.设施建设: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设计合适的煤矿疏干水处理设施,包括收集、处理和利用三个环节。

3.技术研发:针对煤矿疏干水的特点,引进、消化、创新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项目顺利运行。

5.项目监测与评估: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四、项目预期效果1.提高煤矿疏干水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浪费;2.减少煤矿疏干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3.促进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支撑;4.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模式。

五、结论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是实现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

通过实施该项目,不仅可以解决煤矿疏干水处理问题,还能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需注重技术创新、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确保项目顺利运行。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矿井疏干是一种常见的矿井水利问题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排水来减少矿井内水分对生产的干扰。

矿井疏干水的处理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矿井疏干水的处理和利用技术进行研究。

一、矿井疏干水利用技术1、矿井排水水利循环利用技术矿井疏干水的循环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方式。

通过对排水水质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符合一定要求的水质,然后将其用于矿井生产中的其他环节,如灌溉、矿井进行火灾等。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还能够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膜分离等。

沉淀是指将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通过自然沉淀的方式去除,过滤是指通过滤网或滤材将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过滤掉,吸附是指通过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将水中的有机物吸附掉,膜分离是指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离子等去除。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草酸处理、高锰酸钾处理和氯化处理等。

草酸处理是指通过加入草酸来沉淀和去除矿井疏干水中的金属离子。

高锰酸钾处理是指通过加入高锰酸钾来氧化和去除矿井疏干水中的有机物。

氯化处理是指通过加入氯化物来杀灭矿井疏干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三、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两个方面。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针对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处理,如通过沉淀和过滤等方法去除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化学处理技术主要针对矿井疏干水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如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氧化和去除有机物。

2、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研究趋势未来,矿井疏干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两个方面。

在提高处理效率方面,可以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如利用纳米材料进行吸附和膜分离等。

在降低处理成本方面,可以探索和应用新型的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如利用太阳能和生物技术进行矿井疏干水处理。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矿业开采的不断深入,矿井疏干水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处理矿井疏干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矿井疏干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地下水,一旦排放到地表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矿井疏干水的利用与处理成为矿山水环境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矿井疏干水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方面展开讨论。

一、矿井疏干水的利用技术1. 地热利用技术地热能够有效利用矿井疏干水,通过热泵和地源热能等技术,将矿井疏干水中的热能转化为可用热能,供暖或供热水使用。

通过地热利用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矿井疏干水的排放,同时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2. 工业用水补给部分矿井疏干水含有一定的矿物质成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可以通过对矿井疏干水进行深加工处理,获得一定品质的工业用水,供给相关工业生产使用,实现矿井疏干水的资源化利用。

3. 农田灌溉补水在农业用水稀缺的地区,可以将矿井疏干水进行适当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补水,提高土地的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起到节水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1. 沉淀-过滤法通过加入絮凝剂将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再通过过滤的方式使水中的悬浮物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处理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质。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减少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水质。

可以将矿井疏干水通过活性炭吸附柱处理,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超滤、反渗透和微滤等,能够有效除去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胶体和悬浮物等杂质,提高水质,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

4.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净化水质,降低水的污染物含量。

矿井疏干水的利用和处理技术对矿山水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疏干水处理方案

煤矿疏干水处理方案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疏干水处理系统
煤矿疏干水处理方案---副本
第二章 井下疏干水工艺设计
第一节 设计依据
设计基于减少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维护及保养简便、运行安全等角度,同 时结合多年设计经验设计优化组合。
1.1 水质设计依据
井下水水质依据甲方提供的“井下疏干水原水水质报告”。
1.2 设计依据的标准
煤矿疏干水处理方案---副本
1.3 设计理念
1.3.1 针对目标水质及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考虑并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排
放; 1.3.2 设计科学、合理的处理工艺,经过国内外验证、成熟的水处理工艺,适应 水质波动变化,水处理系统经济安全运行; 1.3.3 工艺设备配置齐全、紧凑,满足现有场地占地要求; 1.3.4 结合实际,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取水构筑物; 1.3.5 完成新建井下疏干水净化处理,满足排放要求,工程具有科技示范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44-201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总则》GB/T13922.1-1992 《接头焊接标准》HGJ17-89 《管路法兰技术条件》JB/T74-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2-2008

矿井水综合利用

矿井水综合利用

矿井水综合利用一、井水的来源和分类矿井水通常是指煤炭开采过程中所有渗入井下采掘空间的水。

据不完全统计,在采煤过程中,全国煤矿年排矿井水约22亿m3,平均吨煤涌水量约为4m3。

井水本身的成分主要受地质年代、地质构造、煤系伴生矿物成分、环境条件、开拓及采煤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矿井水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五种类型:1)洁净矿井水即未被污染的干净地下水。

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有的含多种微量元素,可开发为矿泉水。

2)含悬浮物矿井水其水量约占我国北方部分重点国有煤矿矿井涌水量的60%。

水质呈中性,含有煤粉、岩粒、等大量的悬浮物。

长期外排,会破坏景观、淤塞河道,影响水生生物及农作物的生长。

3)高矿化度矿井水、水中含有SO42-、Cl-、Ca2+、K+、Na+、HCO3-等离子,水质多数呈中性和偏碱性,带苦涩味,俗称苦咸水。

又可分为微咸水、盐水。

不能直接作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4)酸性矿井水水质pH值小于5.5,当开采含硫高的煤层时,硫化物受到氧化与升华作用产生硫酸,而使水呈酸性。

目前酸性水一般处理后达标排放或会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用水。

5)含特殊污染物矿井水这类矿井水主要指含氟矿井水、含微量有毒有害元素矿井水、含放射性元素矿井水或油类矿井水。

排放量不大,但不处理外排会污染水系。

二、矿井水所造成的污染及危害归纳起来,来自煤矿矿井水和选煤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有:(1)有毒污染物包括:汞、铅、铬等重金属;氟化物、氰化物等无机毒物及一些有机毒物,很容易被生物吸收和积累。

(2)放射性污染物包括:天然铀、镭、氢的系列核素。

(3)无机污染物包括:无机酸、盐类和无机悬浮物。

矿井水的大量排放对环境产生很大危害,主要表现在:(1)引起大量水资源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矿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

(2)污染地面及地下自然水体。

据统计,我国30条500km以上的河流中有18条受到污染。

3)危害周围农田和各种设施。

三、国家政策2007年初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正式发布。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矿井疏干水的处理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议题。

煤矿疏干水是指在采煤作业过程中,随着煤的开采和矿井的深度增加,地下水和煤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水逐渐增多,如果不及时排放和处理,就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矿井疏干水的特点、利用与处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矿井疏干水的特点1. 产水量大。

随着煤矿的深度增加,矿井疏干水的产量也不断增加,有的甚至会形成水患的情况,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 含污染物多。

矿井疏干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水质复杂。

由于矿井疏干水是地下水经过煤层吸收了大量的煤的有机物而形成的,因此其水质非常复杂,处理起来相对困难。

4. 对周边环境造成威胁。

如果矿井疏干水不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就会对周边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酸性水体的形成,加剧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二、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现状目前,对于矿井疏干水的处理与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排放。

部分煤矿直接将疏干水排放到周边的河流或地表水中,这种做法会给周边的水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

2. 生态治理。

有的煤矿采用生态湿地的方式进行疏干水的处理,这种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净化疏干水并将其进行再利用,但投资较大,容量较小,且对水质的要求较高。

3. 生物技术处理。

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对疏干水进行处理,但该技术对水环境的适应性较低,处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 化学物理处理。

利用吸附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进行疏干水的处理,通过加入各种化学剂对水质进行改良,达到合格排放标准。

目前,矿井疏干水的处理主要是以化学物理处理为主,但由于疏干水的特殊性,该方式存在着成本高、效果不稳定、副产物无法处理等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方案(湿地处理矿井疏干水初步设计方案)榆林市六墩煤矿湿地处理矿井疏干水初步设计方案一、湿地概况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的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是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

2、湿地的作用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被称为“生物超市”)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被称为“大地之肾”)、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3、湿地的分类:湿地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二、湿地组分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一)、湿地植物在污水降解中的作用及机理1、植物在污水净化中的机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污水中的无机氮、磷等营养物质,供其生长发育。

污水中氨氮可以被植物直接摄取,合成植物有机氮,然后通过收割植物去除。

而污水中的有机氮多通过系统中微生物的降解来达到去除的目的。

污水中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转化为植物的ATP、DNA、PNA 等有机成分,然后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系统中去除。

目前,通常的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不高,仅能达到20%~40%,而用于污水处理的湿地植物通常都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和吸收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吸收而去除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从而成为去除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一个简单有效且费用低廉的工具。

例如,研究表明香蒲每年每公顷可吸收2630kg氮、403kg磷和4570kg 钾。

除营养元素外,大型水生植物还可吸收铅、镉、砷、汞和铬等重金属,以金属螯合物的形式蓄积于植物体内的某些部位,达到对污水和受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湿地植物可以将重金属积累在植物组织内。

重金属在一般植物中的积累量为0.1~100μg/g,但也有一些特殊植物超量积累重金属。

植物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作用还表现在植物的产氧作用使根区含氧量增加,促进了污水重金属的氧化和沉降。

污染物中有机物和氮的降解所需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微生物和氧,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能够对氧进行运输、释放和扩散作用。

植物可将空气中的氧转运到根部,在植物根区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达到除氮、磷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的降解、或开环、或断成简单分子、小分子,提高对生物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湿地植物还具有过滤和抑藻等效应。

湿地植物的这些独特作用使得它对污水中许多污染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其去除机理也不尽相同。

2、植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湿地植物对氮的去除作用主要是:氨的挥发作用、NH4+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吸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等。

植物通过根部根毛周围充满氧气的液体薄膜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可将NH4+转化成气体,释放到大气中。

除此之外,植物本身也可以吸收一部分NH4+,NH4+进入植物后通过氨化反应将其去除,消除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湿地植物对氮的去除作用:地植物对磷化物的处理除作为营养成分吸收外,还可以通过在苗床基质中的吸附、络合和沉淀反应来去除。

一般认为人工湿地系统对磷的去除途径主要是基质的吸附沉淀作用。

人工湿地系统中7%~87%的磷是通过基质的吸附沉淀作用而被去除的。

(二)、湿地土壤(基质)在污水降解中的作用及机理湿地土壤(基质)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湿地土壤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直接决定湿地植物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湿地动物的类群、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

同时湿地土壤(基质)也是湿地微生物、湿地土壤动物的生活场所,是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生活的“基质”。

湿地土壤(基质)通过影响植物和微生物来影响污水的净化。

1、湿地土壤(基质)在污水净化中的机理湿地土壤是湿地化学物质转化的介质,也是湿地植物营养物质的储存库。

湿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很高,有较高的离子交换能力,因此,土壤可通过离子交换转化一些污染物,并且可以通过提供能源和适宜的厌氧条件加强氮的转化。

对于磷而言,土壤颗粒对磷酸盐的吸收是一个重要的转化过程,吸收能力依赖于黏土矿物中铁、铝、钙的表现或对土壤有机质的束缚。

除了吸收过程外,磷酸盐也可以同铁、铝和土壤组分一起沉降,这些过程包括磷酸盐在黏土矿物中的固定以及磷酸盐同金属的复合。

湿地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净化”机理,主要是通过沉淀作用、吸附与吸收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代谢分解作用等途径实现的。

2、湿地土壤(基质)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湿地土壤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同样会对湿地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类群、数量产生深刻的影响。

湿地土壤具有“养分库”功能,它可以提供湿地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元素。

不仅如此,湿地土壤和其土(泥) 水界面的物理化学反应机制影响养分元素的形态和数量。

研究表明,湿地土壤缺氧具有不均一性,在与含氧水相接触的几毫米表层中氧的浓度仍较高,表层中的化学和微生物状况类似于好气土壤,而表层下面氧的浓度几乎为零。

氧化表层中Fe3+、Mn4+、氢氧化物的存在,意味着湿地土壤能吸收和保留存在于表面水中或从还原层下面扩散到表层中的磷酸盐、二氧化硅、锰、钴、镍和锌。

因此,氧化层累积有磷、硅、锰、钴、镍和锌。

反之,含硫化氢的永久还原性的湿地土壤趋于积累铜、汞、铀、钼和磷灰石。

可见,湿地土壤“养分库”在提供和蓄留某些养分元素的功能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

3、湿地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湿地微生物只要有菌类、藻类、原生动物和病毒。

微生物在湿地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往往起核心作用,湿地中的微生物是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污染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污水中有机物的讲解和转化主要是由湿地微生物来完成的。

湿地微生物还具有吸附作用,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一些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以保证生长和代谢,他们分泌的高分子聚合物,对重金属由较强的络合力。

湿地植物根区的细菌总数与BOD5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氨氮的去除率与根际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相关性极显著。

湿地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要吸收一些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它们能分泌高分子聚合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络合力。

如曲霉属生物体可有效地吸附Au,枯草杆菌可有效地吸附Au、Ag 和Se 等。

有些微生物是重金属污染物的良好吸附剂。

4、湿地动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人工湿地中的水生动物有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的分解转化的生态功能.底栖动物螺蛳、螃蟹、小型软体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贝壳等和淡水鱼虾形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消费者.水中的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通过改变鱼类的数量结构来操纵植食性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浮游动物生长,进而降低藻类生物量,改善水质.蚌类的增多可使水质变清,从而为轮藻类植物的大量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为草食性水禽提供食物,扩大水禽的数量及停留时间。

(三)、湿地在工程上的应用目前研究和应用的湿地生态工程主要包括人工湿地、蚯蚓生态滤池,生物栅与生物浮岛技术、生态砾石床和人工水草净化技术等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可有效改善和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并具有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渐变,处理效果好,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新途径。

1、构建负荷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是基质、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按水流形式可分为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其中在潜流基础上又改造成了垂直流、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等。

表面流人工湿地,依靠植物根茎的拦截作用以及根茎上形成的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去除污染物,去除BOD5,COD效果较好,但不能充分利用基质及植物根系作用,容易产生异味、孳生蚊蝇等不良效果口。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湿地中基质,相对表面流人工湿地卫生条件及保温效果好,受气候影响小,被欧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广泛接受,并应用于许多工程.垂直流人工湿地是结合表面流与潜流人工湿地的特点而成,但易孳生蚊蝇,操作、管理不便。

波形流人工湿地增加水流的曲折性,使污水以波形的流态多次经过湿地内部基质,在传统潜流湿地内部增设导流板,将布水方式设计成波形流动。

相对于传统湿地,波形流湿地在垂直方向上的处理更加优越.有研究指出,复合人工湿地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2、蚯蚓生态滤池在土壤中引入一定量的适合的蚯蚓种类而形成“蚯蚓床”,再引入污水进行处理,由于蚯蚓具有增加过滤层通透性和清除未完全分解堵塞的有机物沉淀功能,使得污水的物理性过滤处理过程和有机物的分解处理过程得以分开进行,大大降低了蚯蚓生态滤池所需要的体积和处理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滤池的处理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处理过程中,污水养殖了蚯蚓,蚯蚓改良了土壤,通过蚯蚓的生命活动,把原本对环境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和植物营养元素重新转化为土壤中的肥力和蚯蚓机体的组成部分,而蚯蚓本身则可成为一种高蛋白饲料的来源,实现了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再生。

上海的中试结果表明,蚯蚓生态滤池COD去除率达83%~88%,BOD5去除率达9 1%~96%,氨氮去除率达55%~65%,总磷去除率35%~65%,污泥总产率为0~2 mg/L。

3、生物栅与生物浮岛生物栅、生物浮岛均是在水中为参与水体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等提供附着生长条件的设施。

生物栅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绳状生物接触材料,使大量参与污染物净化的生物附着生长,由于其固着生长,不易被大型水生动物和鱼类吞食,使单位体积的水体中生物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净化能力得以强化。

生物浮岛技术是将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除富集在水体中的氮、磷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在选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浮床植物作为植物材料,能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收获农产品,使原来有害于水体的营养物质N、P元素变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经济作物的养分来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并且具有一定的消波效果,可对驳岸进行保护。

4、生态砾石床技术生态砾石床处理技术是将污染水体导人由砾石材料制成的生态滤床进行处理的方法。

污水中的磷和悬浮性污染物由土壤及砾石的吸附作用去除,微生物在砾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对氮进行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