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植被和土壤单元检测 (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A.清除杂草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增加土壤透气性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25.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 播浇水后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气候条件和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土壤呼吸年通量是指一年中垂直地面单位面积上土壤与大气之间CO2的交换量。它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释放过程。土壤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是CO2的主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山地三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呼吸年通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直接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高度与坡向B.土壤温度与水分C.日照时间与风速D.土壤矿物与微生物活性
C.阳坡吸收太阳辐射多于阴坡,热量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温带草原地区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1第5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试题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1第5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试题
27.
【答案】
(1)北半球中高纬度;(1分)横贯大陆东西,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1分)呈带状东西延伸。(1分)
(2)东南亚地区,(1分)刚果河流域(1分)和亚马孙河流域。(1分)
(3)甲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2分)乙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冬季树木常青。(2分)
(4)垂直结构复杂,树木高大茂盛;(2分)具有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植物种类多。(2分)
海拔/m
1月均
温/℃
7月均
温/℃
1月降
水/mm
7月降
水/mm

(44°N,88°E)
800
-16.1
22.0
11.5
22.0

(41°N,112°E)
1 040
-18.5
23.0
1.4
36.5
11.甲所在自治区植被类型主要是()
A.温带荒漠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12.乙所在自治区植被分布特点是()
(3)植被类型B为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为__________。(4分)
(4)说出植被类型G的名称,并简述形成原因。(2分)
27.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4分)
(1)概括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特征。(3分)
(2)指出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地区。(3分)
29.
【答案】
(1)矿物质 (2分)有机质(2分)
(2)空气(1分) 气候条件(1分)
(3)水分(1分) 空气 (1分)热量 (1分)通气透水(1分) 蓄水保温(1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各成分的比例可知,A为矿物质,B为有机质。第(2)题,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第(3)题,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热量,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1植被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1植被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植被(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目前我国广袤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原始森林早已被人工林所替代,这些人工林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选B。

从自然带的分布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我国自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自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2、3题。

2.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喇叭沟门有自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解析】2选C,3选D。

第2题,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

第3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自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下图为成都某学生暑假时在非洲西南端好望角旁边(34°S)拍摄的某海边停车场照片,图中树木的奇妙造型是自然形成的。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树木的叶子( )A.一年一枯B.表层有蜡质C.叶片大而厚D.形态呈针状5.图中树木树形奇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降水C.大风D.气温【解析】4选B,5选C。

第4题,好望角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燥热干燥,典型植被为硬叶林,硬叶林叶面有蜡质,可削减蒸发,防止水分流失。

第5题,好望角南部临海,周边陆地面积少,海洋摩擦力小,西风风力强盛,长期受大风影响,树冠枝叶偏向一侧,形成图示奇妙的树形。

(2024·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区域景观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区域的典型植被是(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图示区域可能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C.东非高原D.内蒙古高原【解析】6选B,7选C。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阶段质量测评(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植被1,2,3,4,5,6,8,9,10,11,12,13,14,21,26,27土壤7,15,16,17,18,19,20,22,23,24,25,28,29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A.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草原、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降水少,典型植被为温带草原;乙地位于大兴安岭以东,降水多,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2.形成甲、乙两地植被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土壤 D.水分答案 D解析甲地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乙地降水多,植被以森林为主。

读志向大陆植被分布图,完成3~5题。

3.图中2所示地区的代表性植被为( )A.热带草原 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答案 A解析依据志向大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2所示地区代表性植被为热带草原。

4.图中5所示地区的典型植被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 D.常绿硬叶林答案 C解析图中5所示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少,典型植被为温带荒漠。

5.下列大陆自然带,我国缺失的有( )①热带草原②亚寒带针叶林③热带荒漠④热带雨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我国没有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分布。

浙东四明山是革命老区,位于浙江嵊州市境内。

有其次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波,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被誉为自然“氧吧”。

据此回答6~7题。

6.四明山区的主要自然植被属于(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C解析四明山区位于浙东,位于亚热带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主要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7.四明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A.红壤 B.水稻土C.黑土 D.紫色土答案 A解析四明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红壤。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无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无答案)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能力提升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

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1-2题。

1.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西部B.东部C.南部D.北部2.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A.森林一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一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C.草原一荒漠草原一森林一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一草原一森林草原一森林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4.该山地牧场牛羊成群的季节里A.龙井的茶农采茶正忙B.洛杉矶火险等级最高C.瑞典的极光绚丽多彩D.钱塘江正处在枯水期读世界某地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和月均温分布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地夏半年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温和多雨B.高温少雨C.高温多雨D.温和少雨6.该地对应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

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

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A.冬季风堆积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D.间歇性流水堆积8.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作用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D.流水作用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植被【基础巩固】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读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 )A B C D2.随着全球气候的改变,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改变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削减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亚洲内陆”及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可推断,该类植被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判读选项中的气候统计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潮湿)气候,C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

第2题,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得水分变得相对简单,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削减;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

答案:1.C 2.D“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在索科特拉岛(3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别)的悬崖上,干脆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须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美丽的粉红色花朵。

据此完成3~4题。

3.索科特拉岛植被为(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热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有利于( )A.散热B.防风C.耐寒D.防沙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典型植物——“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且从图片中发觉叶子很少,说明当地燥热干燥,故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典型植被为热带荒漠。

第4题,“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主要集中在底部。

联系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学问可知,该地风力作用强,故树干粗大主要作用是防风。

答案:3.C 4.B读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途图,完成5~7题。

5.沿客家人南迁路途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6.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形7.下列树种最可能出现在甲地的是( )A BC D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雷州半岛。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就是植物B.植被无处不在C.植被与人类活动无关D.植被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答案D解析植被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植物的整体,与植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世界上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没有植被生长,故B项错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称为人工植被,故C项错误;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的综合作用,故D项正确。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潮湿和半潮湿地区。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森林植被类型属于亚热带类型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热带雨林3.与热带雨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 )A.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B.有板根、茎花现象C.垂直分层明显D.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答案2.A 3.D解析第2题,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故A项正确。

第3题,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有板根、茎花现象,垂直分层明显;常绿阔叶林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故D项正确。

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植被的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N)。

读图,完成4~5题。

4.与大陆东岸相比较,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最高分布纬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高地形B.高洋流C.低地形D.低洋流5.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原,其主要缘由是该地( )A.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夏季多对流雨C.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较多D.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答案4.B 5.C解析第4题,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西岸由于受到暖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较高;大陆东岸由于受到寒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单元素养评价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单元素养评价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单元素养评价(五)(第五章)(90分钟100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1、2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 )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2.此景观所在地区是( )A.华南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华北地区【解析】1选C,2选B。

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应为西北地区。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4.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解析】3选A, 4选C。

第3题,甲图的胡杨林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冬冷夏热,温差大;乙图的兴安林海分布于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图的海南椰树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淋失作用较强,发育红壤,有机质少;丁图的黄山迎客松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以流水作用为主。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植被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常年干旱,地表水少;乙地叶成针状是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丙地的植被四季常青,是由于位于热带,终年高温;丁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5、6题。

5.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是(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寒带苔原D.亚寒带针叶林6.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亚马孙雨林D.东非高原【解析】5选B,6选D。

第5题,图示景观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反映的是热带稀树草原。

第6题,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评(五)
一、选择题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A.干旱B.湿润
C.炎热D.寒冷
2.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
读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图,回答7~8题。

7.图中森林资源主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森林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海拔高
C.降水少D.寒流影响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港澳台资料暂缺),回答9~10题。

9.该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
10.甲是()
A.海南B.贵州
C.福建D.湖南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

据此完成11~12题。

11.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1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
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
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据此回答13~15题。

13.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14.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15.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
读土壤物质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7.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地形B.人类活动
C.气候D.生物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完成18~20题。

18.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B.气候
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1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20.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
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
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

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

据此完成21~23题。

21.“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A.黑土B.黄土C.红壤D.紫色土22.“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
2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近年,“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据此回答24~25题。

24.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5.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有利影响有()
①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②保护了土壤肥力③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④改变农作物结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

(6分)
(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
(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2分)
27.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指出①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
(2)指出②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
(3)指出③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
(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2分)
28.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分)
(2)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特点及成因。

(4分)
(3)说明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7分)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

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蝇少,苹果种植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地带。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

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

下图示意塔斯玛尼亚岛位置。

(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

(6分)
(2)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质优的原因。

(4分)
(3)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

(3分)
(4)为防止岛屿土层变薄,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